高香
听说我喜欢佛教后,不少人常对我谈起佛门的种种典故。高香是最常见的话题。
所谓的高香,是指朝拜者付给寺庙不菲的价格,换取一柱长长的香,到佛前去烧。
我一直没有烧过,去年,到南方一个很古老的寺院,寺院被新建的公园包在了中心,山水环绕,梵音阵阵。密蒙的细雨中,寺院内的导游接过我们的旅游团后,带领我们去远远了望了仍有僧人在闭关多年的山洞,参观了游鱼无数的放生池和巍峨的大殿,然后领我们去烧高香。
高香分数种,有二百元一束的,有一百元一束的,用红纸裹着,芬芳扑鼻。
我请了一百元一束的,拿着比我身量还长的香,欢喜地在庄严的观音像前烧了,凝眸高大的缅甸玉雕刻的观音像,一股清凉,洗涤了全身。
出来后,不少团队的伴侣说我傻,我笑笑,没有吭声。
前日,元旦小聚,一个文友又提起了这个问题。说,她带着十分虔诚和神圣的心情去普陀山朝圣,碰上寺院鼓动烧高香,她失望透了,坐在庙门前的树下,呆了半天,最后,自己买了一支小香烧了。
她说,寺院被商业利欲给侵袭了,很为佛陀悲哀。到处都是世俗的僧人,不见高僧了。
我问她,你心目中的寺院和高僧是什么样子?
旁边的朋友抢着回答说,寺院应该在清净的深山,高僧是整天修行的人。
问她,你为什么要去烧香?她说,为了那份崇敬。
我不由得笑了。
我说,烧高香影响你的崇敬了吗?你是在拿心里模糊的印象去套当代僧侣啊。原始佛教在印度时,僧侣靠乞食生存,不允许种植,后来,佛教传到了中国,中国的文化环境没有提供乞食的土壤,一些大德便寻求变更。百丈禅师冒着破戒和尚的讥讽,提倡农耕和禅修结合,使佛教在汉地生存下来,我们才能得以闻听佛陀的教诲。现在,寺院没田地了,进入了商业社会,佛教必须因时代而变,才能维持自己的生存,我们要允许他们去探索合适的道路。他们最起码维持了佛法的存在吧。
再说,高僧只在深山,那么,疯疯癫癫的济公算什么?《楞严经》说,无数的大菩萨化身乞丐、妓女、屠夫、国王、大臣、居士、贫民度化世间,这些大菩萨难道不是带发的高僧吗 ?
朋友听了,恍然大悟。一个劲地忏悔。
烧高香,是贵了点,但对比佛陀前生求佛法时,将自己的肉躯点燃,求得半首偈子,比起给孤独长者将整个家业拿来,换成金片,铺满王子的花园,只为了给佛陀谋取一块安身讲法的园地,我们这点高香,算得了什么呢?
我们千里迢迢去给佛上香的目的,是想以佛陀的智慧,洗涤自己的心灵,求得心地的安宁和清凉。我们只要把烧香,当作一种供养,不去分辨烧香的方式,我们的心就清净了。烧高香,何尝不是给我们提供了一种照破自己吝啬心、执着心和分别心的机会呢?因此,我们应该感谢给我们提供了场地和奉献因缘的僧侣,如果没有他们提供的高香,我们又怎么有机会去奉献给佛陀那么庄严非凡的香火呢?
六祖慧能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他非我不非 , 我非自有过。
如果把世俗的心态,把指责和分别的习惯,带入清净的佛门,苦恼的只是我们自己。
因此,每次到寺院,只要我有钱,还是会随缘去烧各类香,包括高香。我愿意用价格不菲的高香,去供养佛陀,供养僧侣的生存和修行。
生活中,我们遇到的高香很多。
朋友、同事不经意间说了一句话,我们要去注意、思忖、分析它对我是不是在诽谤、挖苦,即使亲人间,也严加提防。
走在街头,每当乞丐伸出手来,我们就会分辨乞讨者的真假。担心自己是否会受骗。
其实,只要我们内心无私,一句话能让我们死吗?我们修布施,是为了修正自己的吝啬,积累自己的功德,那么真假乞丐,有什么区别呢?只要伸出手,无论他多么富有,他的心就是乞丐了。
因此,每当遇到口舌,我会一笑置之,象风吹过耳畔,我会感谢他们提供给我磨练心性的机会;每当遇到乞丐,就会去随力布施,感谢他们给我提供了谛思人间苦难和布施的机会。
把每一份工作,每一片心地,都作为高香,烧给红尘,把每一个人都作为菩萨和高僧,我们就有缘上进和自我更新。
无时,无处,只要我们把高香点燃,一缕清净就弥漫在了我的心头。
这是心无挂碍的恬淡。
是给自性佛点燃的真正的高香。
参访
朋友们常常遗憾离名刹太远,不能去参拜。
我就给他念了一首偈子
佛在灵山莫远求 ,
灵山只在汝心头。
人人有个灵山塔 ,
好向灵山塔下修。
灵山就是 : 灵鹫山,在中印度,为释迦牟尼佛说法之处。
有一次,释迦牟尼佛从天界为母亲讲法归来,许多比丘和比丘尼竞相迎接。在山洞里苦修的大伽叶也想去迎接,当他起身时,心想,佛陀教导我们要看破虚幻的肉身和聚合,那么,我要去迎接的,是佛陀的肉身呢,还是静下心来,按佛陀的教诲去修行呢。如果迎接肉身,肉身是虚幻的,不必要空耗时光去迎接,如果迎接的是佛陀的法身,那么,佛陀的教导就是他的法身,并没有离开我们呀。
一位比丘尼迎接到了佛陀,她高兴地说,尊敬的佛陀,我是第一位来迎接你的弟子。佛陀说,第一位前来迎接我的是大伽叶呀。
这真是振聋发聩的教诲。
许多人,常常四处奔波,去到寺庙烧香求佛,却不知道,我们的自性就是佛陀,佛陀教育我们的目的,就是要我们认清自己的真性,开发出我们的真性,远离生死与轮回。
我们按照佛陀的教育找到了自我,就找到了真正的佛陀。又何必千里迢迢去参拜呢?
因此,我推脱了很多人盛情邀请参访的机会,默默地在斗室里修持。认真修持的时候,就很快乐,也很舒服。
我想到,人世间,多少人,在虚幻的名利场里去奔波,譬如,文学界的多少文友,四处拉关系,找朋友,四处应酬,去求名,商界的多少人,用欺诈、谎言,去求利益。结果,空劳一场。甚至身败名裂。
其实,搞文学的人,只要认真积累知识,勤奋写作,商界的人,只要认真管理品牌,做好商品,名利不求自来。
直求本质,直趋目的,不为周围的喧嚷和表相所动,我们的心底的香蕊就会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