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 TO Whisper:我答应的事 由 ABC-- 于 2004-12-02 11:43:56 刚看到您的贴子,前阵出去玩,现在公司上WXC特别慢,不知是谁跟我捣乱,所以上网不够方便。
上次和您,耳福讨论下来,确实收益。最近又在反思,下面转一个网友对于我的“我之外行看中国画”的回贴,再加上我的回贴的回贴。里面也涉及到绘画的商业价值。请您先看着,呵呵,跟上开胃口菜一样,我再另外回先生此贴。 ******************************************************** 中国自古似乎对擅画之人有分画家与画匠之传统
庄生
西方好像并无此说,能画之人皆是画家,唯有高明和平庸之别而已。
古人说“情棋书画”,真意不过将画作为调心养性之一手段而已,所谓借假修真,作画只是君子修身的一种手段,而以其谋生者则只堪为匠。看过三星堆铸像和兵马俑会惊服中国人远久以前的艺术功底就如此高超,不逊西方半点。只是中国传统认为形式上的花哨繁杂对个人修养只会乱心迷性,所谓君子当小心护心持念。写实繁复的工笔画虽在中国画里也有一席之地,但在书画的哲学领域一直是被歧视的。像赵佶虽然也是大师,其画其人却在主流文人间并无半点位置,中国画里的工笔画流能够得以传承发展下来,感觉还是实用主义所至,本来它完全是可以更好更高超的。
也正因此,中国画是以景表心。画者观者,山川日月皆自于心不于眼。欣赏中国画,没有一定的中国文化背景的熏陶是意义不大的,这点从一方面限制了中国画向外界的发展,但从另一方面却也解脱了在相同文化环境里对中国画创作的束缚。
形式对创作的束缚,西方表现在19世纪以后的音乐美术领域,基本上就不再出现莫扎特达芬奇似的大师,因为既有的表现形式已经干涸,作为突破后来有了美术方面的印象派, 音乐方面的先锋派等等,不过大多越走越窄,使得到现在我们去音乐厅听得还是欢乐颂,去美术馆看得还是伦勃朗梵高。而中国则表现在自唐宋之后,诗词歌赋不过而尔,一千年过去了,李白之后不再有李白,苏轼之后不再有苏轼。
中国画的文化传统背景决定了其和中国哲学思想密不可分的联系,返璞归真,中庸厚重这些指导思想使得中国画重视气势全局而忽视细节。所以,打个比方,在人物事件等的表现上,中国画远较西洋画为逊,可是如果要以;孤帆远景碧空尽,不尽长江滚滚来为题作画,一个水平一般的中国画画家也可以很贴切的把这个主体表现出来,而西洋画家里,即使是大师也绝对无法把这个主题宏大深远的含义贴切的表现出来的。 ********************************************************
画家与画匠及其他
whisper
画家和画匠之分,西方也有,试着区别这三个词artist, artisan, craftsman.
琴棋书画,的确有它的心理调理功能。那些画传统国画的老先生,修行不在寺院,养性乐于画内,所以个个童颜鹤发,长寿健康。所以画画练字,实际是心理排毒过程。同时是双向享受,画里面生出颜如玉,色如花,对个人心灵又是一番熏陶。
中国艺术自古以来,从来不让西方艺术。看过记录片“考古中华”,有一期是讲三星堆,造型之美和功能之全,超绝卓越。还有其它地点,都让人叹为观止。
工笔画不受重视,得不到发展,和中国历史上的审美取向有关,比如求拙弃巧,好大弃小,能虚勿实等。工笔画好坏都载在这个形式上。有一种偏见,工笔花鸟是偏女性的,是次于山水的;瘦金体是工整的,但是表面让人觉得迁弱阴柔。
用来谋生,从理论上来说,自然有一些脸面上挂不住,与清高隐退的原则不符。从实际上,也容易让作品市场化,成为一种流水线生产。所以不是说,钱多了,画家的作品质量肯定下降;但钱多了,画家的潜意识容易贪婪起来,不想尝试和失败,容易重复自己成功或讨好的地方。从某方面讲,想要超越自我,锐意进取,最健康的解决方法往往不是靠画谋生。
当然也不排除米开朗基罗,被人给包了,噢,就是大贵族或大主教给出钱,他给人做雕像,画天顶。首先他是一个出色的匠人,从工艺制作,到造型基础,他都无懈可击。但是他不仅仅是匠人,当作品完成之后,观众因此出现的视觉美感,听到的画外音,产生的宗教感,把他从匠人里面脱离出来,所以他不仅是独具匠心,而是里外一位真正的艺术家。凡高因为他的生活经历,他倒是一直想当匠人,但是天生在技术上,他就没法过关,值得庆幸的是,世界上少了一个匠人,多了一个天生的艺术家。
“画者观者,山川日月皆自于心不于眼”, 正是如此。应为画者观者实际已经有一个成竹在胸,所以观画是意会神会过程,一眼望去,一张画无力无气,也就是死定了。只是对自然外象的表现,及其准确度,从来都不苛求。习国画,多重在临摹前辈们的第二自然,从笔触中形成对自然的影像,而不是注重去第一自然写生。假如能把那几个皴法,笔法烂熟于心,基本就可以被称为国画家了,当然生成境界高低,全看先天条件和后天努力了。
形式固然对创作有束缚作用,因此有的时候,当打破了形式,一切都迎刃而解,而且是事半功倍。为什么“我们去音乐厅听得还是欢乐颂,去美术馆看得还是伦勃朗梵高”,这是一个欣赏的习惯性和冒险承受问题,或者说听众观众依靠个人对作品的了解程度来选择欣赏对象。对音乐投入很深的,对新一派大师,也更能理解,接纳和欣赏近代的大师和新风格。看得画多了,不会满足与关看几个公认大师。虽然说这些大师的作品是顶尖极的,所放射的能场也是巨大的,但是如果想对艺术音乐的有深切而广厚的感受,绝对不能光是研究几个里程碑,这样容易浮光掠影。
中国画并不是不注重细节,而是用一种简约的表现形式处理细节,比如画眼睛不点眼珠,画结构不写明暗。但一个虾,水墨间,就能表现其透明感和质感。六个柿子,却能有田园之境,数透人生之意。与其说是在表现人物和风景上,东西方的表现力有差别,不如说是在写实和写意上,东西有别。东方的诗歌,绘画,善虚写,善借喻,写人不说五官,却说如花似玉,人面桃花。西方的文字绘画,一页纸,一幅画,全在细到极致地描绘一个台灯,一个窗帘,一个人的脸,和她带的珍珠耳环。“孤帆远景碧空尽,不尽长江滚滚” 这样的场景,英国的特纳是最为擅长,也因为他走出写实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