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培养判断力,让他有主见

(2008-06-12 20:09:15) 下一个
 9。培养判断力,让他有主见
  
   我们如果影响孩子的观念,其实只是给他一个大的方向,防止他走到人生的及格线以下。这些方向性的理论有时候并不能让他完成生活中很具体的问题。真正让他在生活中起实践的,还是他自己的判断力。也就是说,我们培养的,是一个有主见的人,能够随机应变的也许比我们自己更能适应社会的人。所以我们完全没必要担心自己的理论会被僵化,反而束缚他的手脚。比如说,我们教育孩子,助人为乐,救死扶伤,这是一个大的方向,绝对正确。但是在社会中,出现了救助老太太反被讹诈这种事,世风如此。孩子在遇到这种事的时候,就有一个警惕,他还会帮助人,但是不采用近身的办法,叫警察来帮助,叫120,或者随机应变采取其他办法。再比如,我们不要求孩子能出人头地,但是孩子考试能得第一,他不会手软,还是会拿第一,只是我们这样的教育下他能够用平常心去拿第一,最好的心态和最好的发挥,不是为了第一儿第一。
   总之,我们最终培养的孩子,有这个活学活用的能力,不用你一点一滴再教他怎么实践,你比你聪明。这个能力,就得从小培养他的判断力,决策力,必须对事务有自己的判断。
   培养判断力,跟培养责任感一样,从小就可以开始,从兴趣、游戏中就可以。有些家长,孩子三四岁、五六岁,会有判断力吗?需要这么早培养吗?这里面,大多数家长有一个认识的误区,以为自己是生活中的全知者,孩子是生活中的无知者,什么事情都是都是自己比孩子明白,都是自己教孩子。这是不对的。比如说,你拿一个玩具,怎样好玩,孩子肯定比你懂得多,你已经失去了对细小事务的知觉和玩心,你会觉得索然无味,只有孩子知道它的魅力。小孩子看天线宝宝,看得其乐无穷,你看了觉得单调,说明什么,魅力全在他的掌握之中。也就是说,在孩子兴趣的世界里,他是主宰者,所了解的比你多得多,你是麻木者,只有跟他学习的份。因为当你进入孩子世界的时候,分享他的快乐的时候,你才是孩子,他才是大人。
   既然他在他的世界里,他才是主宰,那他就有自己的判断力了,他知道这样好玩,那样不好玩。对你来说,可能两者都索然无味,你是外行。这是培养判断力的基础怎么培养呢,比如说,有的孩子会在房间里把书本、积木、盒子什么的叠起来,叠得高高的。这时候你应该当个求知者,问,孩子,为什么叠这么高呢?也许他回答不出来为什么,因为他是靠直觉去做这件事的。他就回答:好玩。OK,这是他的一个理由,就是好玩,他成为这个好玩游戏的发明者。那么你继续讨教:为什么爸爸叠到你那么高就倒下来了呢?那么,他就来教你,怎么叠得更平衡,更高,他的判断力得到极大的实践。整个过程中,他就非常自信,他发明了一种游戏,又掌握了方法,并且还有人来讨教。这给他建立了一种培养判断力的模式:这个自己发明的游戏是很有乐趣的,也有别人玩的,自己掌握了技能。如果你换一种态度,看见他把房间的东西折腾乱了,训斥他,怎么能把这些东西叠在一起呢,去反对他。这时候他可能认为自己兴趣的一件事是不被认可的,无形中对自己的判断力产生怀疑,根本谈不上对判断力的培养。
   也就是说,经常向孩子讨教他的世界里的问题,可以培养他的判断力。比如和孩子去麦当劳,你说,今天妈妈不饿,只是有些口渴,妈妈该吃些什么呢?他可能会给你推荐一些饮料。千万不要认为这是一种很浅显的提问,孩子在判断实践在这里得到很强的锻炼,因为他给你的建议果然能解决你的问题,他敢于为大人做出其他的判断。这种能力以后运用到社会上,不得了,决策人才是社会的稀缺人才。实际上很多决策并不需要多大的智慧,更多的是需要魄力,有魄力决策之后能去实施。这种魄力是长期锻炼的结果。
   还有一种情况是,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确实会出现错误的举动。比如有的孩子在家里玩,喜欢爬阳台,这时候最好用探讨式或者商量式来指出不良后果,然后纠正他的观点,让他明白,这个行为是错误的,明白正确的判断应该如何。你的话语方式应该是:孩子,这样做是不是不对?是不是会出现什么后果?你说呢?让他得出自己的判断。因为毕竟你是成人,随时纠正孩子的错误判断与随时支持他的正确判断一样重要。
   总之,讨教式交流培养他的判断力,探询式交流纠正他的判断力,坚持这样,你的孩子很快会举一反三,掌握他的世界里的原则,很自然地能做出正确判断。有判断力的孩子,你的教育要轻松很多,因为十几岁以后,有可能是他来指导你的生活了。因为他的知识面非常广非常新,而你老了。而这种决策能力,有可能成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能力。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