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近日刊载文章,披露无视环境保护的经济增长带来的触目惊心的
巨大代价-中国120万人/年的污染致死人数意味着,中国人口为污染付出
的代价是2,500万年的健康寿命。
文中提到,由于一些中国官员担心对户外空气污染导致的过早死亡进行统
计可能带来政治风险,因此对一份2007年讨论过早死亡的报告《中国污染
代价》进行删减。该报告作者总结道,中国每年有35万到40万人因户外空
气污染过早死亡。
今年适逢“非典”后十年,多位专家呼吁,政府增加涉及公共健康信息的透明度对于提高民众的信任度极为重要。但总还是有那么些“忧国忧民”的人(包括所谓的“专家”)非要替老百姓“把关”,对可能带来”政治风险”的涉及民众健康的信息要加上一层“过滤”,担心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尽管这种“过滤”对空气中的PM2.5污染毫无作用。朋友告知,虽然《新京报》的网页在<热门网事>栏目中列出“触目惊心中国一年 120万
人死于空气污染”,但纽约时报文章的连接被封闭了。“120万人死于空
气污染”的数字不应该让有知情权的人们认真考虑,马上采取自我防护措
施吗?毕竟人人都在呼吸这种PM2.5,无论它是细颗粒物或是“喂人民服雾”。
中国一年120万人死于空气污染
黄安伟 报道 2013年04月02日
今年1月的上海。研究者称,2010年中国因污染致死人数意味着损失了2500万年健康寿命。Aly Song/Reuters
北京——一份有关全球主要致死原因的科研新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有120万人因户外空气污染而过早死亡,几乎占全球总数的40%。
研究者称,换句话来说,中国的污染致死人数意味着,中国人口为污染付出的代价是2500万年的健康寿命。
这项分析所依据的数字首先由雄心勃勃的《2010年全球致病量研究》(2010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提出,这篇文章于去年12月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Lancet)上。文章的各位作者决定把各个国家的数据单独提出来,并在国际会议上宣读研究发现。上周日,中国的数据在北京的一次论坛上面世。
美国健康影响研究所(Health Effects Institute)为该研究的发表提供帮助,该所副所长罗比特·奥基弗(Robert O’Keefe)称,“我们一直在编制印度及中国的国别数字,因为与地区数字相比,这些数字对国家领导人的影响更直接。”该所的部分财政来源是美国环境保护局(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及全球汽车产业。
这些研究者所说的“环境颗粒物污染”是2010年中国第四大致命因素,排在前三位的是饮食风险、高血压及吸烟。空气污染是全球第七大危险,2010年有320万人因此死亡。
印度也有一些污染程度与中国相似的人口密集城市。该研究发现,与中国相比,印度2010年由室外空气导致造成的过早死亡是62万例。这被视作南亚第六普遍的致死因素。
该研究的主持者是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的一个研究所,以及包括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在内的几个伙伴院校及机构。
在一些中国官员看来,对户外空气污染导致的过早死亡进行统计具有政治风险。据新闻报道,中国官员曾对一份讨论过早死亡的2007年报告进行删减。该报告名为《中国污染代价》(Cost of Pollution in China)。报告作者总结道,中国每年有35万到40万人因户外空气污染过早死亡。该研究由世界银行(World Bank)及中国环境保护总局合作完成。该局是环境保护部的前身。
关于空气污染导致的过早死亡,还有其他一些估计数字。2011年,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各城市有130万人因户外空气污染过早死亡。
上月,总部位于巴黎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警告称,“到2050年,城市空气污染将成为世界范围内导致死亡的头号环境因素,位列水污染和公共卫生缺乏之前。”该组织估计,每年可能有360万人因空气污染而过早死亡,主要是在中国和印度。
在中国的城市里,许多人认为空气污染已经到了无法遏制的程度,人们对此越来越愤怒。1月,华北各城市的空气污染达到了创纪录的水平。因此,尽管宣传官员先前限制进行类似的讨论,中国官方报纸还是就空气污染大幅加重(一些外国人称其为“空气污染大灾变”)刊登了头版文章。2月,国务院宣布了推行新燃油标准的时间表,然而,众所周知,为了节省成本,国有石油和电力公司一直在阻挠或漠视环保政策。
周四公布的一项研究称,中国113个城市公开污染信息的增长速度已经降低。实施这项研究的是总部位于北京的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以及总部设在华盛顿的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atural Resources Defense Council)。这两个机构表示,“面对当前严峻的大气、水、土壤污染形势,必须尽快改变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零散、滞后、不完整、不易获取的局面。”
在公开关键的空气污染数据方面,中国官员已经取得了一些进步。官方新闻报道称,74个城市已被要求公布直径2.5微米以下的微粒水平,这些微粒渗入人体组织的程度最深。多年来,中国官员一直在收集数据,但却拒绝公布数据,直到中国民众施加压力为止。中国民众发现,位于北京的美国大使馆每个小时都会测量污染水平,并将测得的数据发布在Twitter的@BeijingAir账户上。
上周,中国官方媒体的一篇新闻报道称,2010年,中国的环境退化成本约为2300亿美元(15389.5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5%。据称,这一估算结果并不全面。这个数据来自环保部下属的一个研究机构,以人民币计算相当于2004年的三倍。尚不清楚,在汇编这些数据的时候,该机构在多大程度上考虑了污染导致的医疗保健和过早死亡成本。
黄安伟(Edward Wong)是《纽约时报》驻京记者。
翻译:梁英、陈亦亭
面对全球暖化与环境污染的世纪挑战,美国前副总统高尔用纪录片《不愿面对的真相》点燃新一波的震撼弹。而由于过度开发,当前中国的环境生态已到了极危险的境地,不仅对国内民众健康与社会稳定产生极大威胁,亦成为邻国的梦魇,就此而言,中国污染的「全球化」与治理确实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也是中国「必须面对的真相」。
根据世界银行(World Bank)今年3月于北京召开的一次有关环境污染的会议上发布了一份名为《中国污染代价》(Cost of Pollution in China)的报告,令人惊讶的是,此份报告并非全文,而是在国家环保总局以及卫生部的压力下所进行的调整,原因在于中共当局认为该报告的内容太过敏感,一旦公布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据报导,被删除部分约占原报告的30%,其中揭露了中国每年约有75万多人因环境污染而过早死亡,其中包括空气污染每年导致大约39万4千人死亡,水污染每年致使大约6万6千人死于严重腹泻、胃癌、肝癌和膀胱癌,另外,燃煤和食用油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每年使大约30万中国人非正常死亡。
我们也发现,近年来因环境污染所引起的上访、抗争行动事件持续增加。综观中国各类社会抗争,由于面对国家机器强力的镇压,多仅发生在农村或城市某一较小的特定区域,但就环境抗争而言,诸多污染所涉及的多是跨省、市、县等行政区,也因此,环境抗争也出现跨区域的现象,也增加治理难度。过去几年,为纠正地方政府盲目追求经济数据成长,各种「用绿色GDP代替传统GDP」的呼声不断,2004年中国国家环保总局选择10个省市开始进行「绿色GDP」的核算试点,目标是用三至五年的时间,建立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框架,并将「绿色GDP」引入对官员的考核,然而,大多数试点的省市均表示2007年将不再继续进行绿色GDP核算。毕竟,剔除了环境成本的GDP会令长期以来依靠单纯的经济指标「升官发财」的人处于难堪的境地。因此,在绿色与政绩的博弈中,大家还是选择了后者。
当前中国环境污染与抗争显然与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背道而驰的。也因此,我们看到在刚结束的「十七大政治报告」中首度出现「生态文明」的观点,从十二大到十五大,中共所强调的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七大则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就此而言,中共已将生态保护提到更高的关注层次。但就精神文明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实践,以及地方政府的自利动机看来,我们对「生态文明」实在没有太多乐观的理由。
世行:中国每年75万人因污染早亡
在北京干预下,世界银行(World Bank)中国污染报告近三分之一的内容被删除,因为中国方面担心该报告有关早亡的调查结果可能会引发“社会不稳定”。
这份报告称,中国每年约有75万人早亡,主要死因是大城市的空气污染。该报告是世行花费数年时间与中国政府部门合作完成的。
世行顾问和中国官员表示,在报告草稿于去年完成时,中国国家环保总局(State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gency)和卫生部要求世行删除报告中的早亡数据。
该研究团队的顾问表示,中国有关部委曾向他们表示,这些信息过于敏感,其中包括内容详尽的地图,标出中国哪些地区的早亡现象最为严重。
这份研究报告的一位顾问告诉英国《金融时报》:“世行被告知,不能发表这些信息。这些内容过于敏感,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
世行此前的研究报告显示,在全球20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中国占了16个。
国家环保总局退休官员、曾协助中国研究团队的过孝民表示,由于担心研究方法不可靠,这篇中国污染报告中的有些内容被删除了。但他还表示,有关早亡的这些信息“可能会引起人们的误解”。
他在接受一次采访时表示:“我们没有公布这些数据。我们不希望使这份报告过厚。”
这份删节过的报告——《中国污染代价》(Cost of Pollution in China)——迄今尚未正式发表,但在今年3月北京举行的一次会议上,公布了可从网上下载的版本。
这份报告删除的内容是,该研究项目发现,中国城市严重的空气污染,正导致每年有35万至40万人早亡。但该研究团队顾问表示,每年还有30万人因室内空气污染早亡。但有关这一问题的讨论在报告中几乎没有保留下来,因为这超出了发起此项研究的中国有关部委的容许范围。
另外,还有6万多人因水质较差患上严重腹泻、胃癌、肝癌和膀胱癌而早亡,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
该研究项目的顾问表示,世行“不情愿地”从这篇已发表的报告中删除上述死亡数据。
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和卫生部拒绝置评。世行表示,仍在就报告内容与中国政府进行讨论。
一位发言人表示:“3月份会议发表的那份报告,没有包括一些仍在讨论之中的问题。”她表示,报告结果将很快以系列论文形式发表。
译者/何黎
本文的网址: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12475
北京当局施压 世界银行中国污染报告遭删节
星岛环球网 www.stnn.cc
http://www.stnn.cc/china/200707/t20070703_568418.html
【星岛网讯】在中国政府有关部委的压力下,世界银行在3月于北京召开的一次有关污染的会议上发布了一份被悄悄大幅删节的、有关中国污染成本的里程碑式报告。删除部分约占原报告的30%,详尽披露了每年因空气和水污染而早亡的人数。因为中国方面担心该报告有关早亡的调查结果可能会引发“社会不稳定”。
中国每年75万人因污染早亡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sation)所用的流行病学模型,该报告发现,中国每年约有75万人因空气污染和水污染而过早死亡。
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和卫生部官员否决了公开发表该报告完整调查结果,而令他们最担心的,可能是展示这些结果的地图。该地图详尽显示了死亡情况的地区分布,其中大多数集中在中国西北的产煤地区。
但据该项研究的一位顾问介绍,中国官员告知世界银行,这份报告的资讯不能公开发表,因为他们认为内容太过敏感,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
近年来,中国因环境恶化而引发的地方抗议活动越来越多,通常针对的是污染周边农田或水源的工厂。但中国的态度似乎还是令世界银行感到吃惊,尤其是鉴于环保总局及其行事高调的副局长潘岳越来越多地通过曝光行动,来强制推动更严格的环境标准。
在今年4月的一次演讲中,潘岳表示:“如果公众不能获取资讯,不能表达其担忧,那他们将对政府失去信心。随着流言的传播,可能影响到社会稳定。”
删减报告的要求显然让世界银行感到恼火。该报告表示,“让公众获知现有的水、健康和环境资料至关重要”。在要求从书面报告中删除相关资料之后,卫生部发言人却在会上的口头陈述中包括了有关早亡的细节,这令外国研究者感到惊讶和困惑。
目前尚不清楚卫生部官员是否在无意中透露了这些资讯。卫生部和环保总局均拒绝置评。
此前中方对这个调研专案热情较高。环保总局退休官员、曾参与协调该专案的过孝民表示,中国对污染所造成的代价进行研究已有20年时间,但“缺乏方法”导致研究结果达不到标准。
全球20个污染最严重城市 中国占16个
上述报告的调查结果并非全然悲观。根据某些标准,近年中国一些城市的空气质量已有所改善。但即便如此,中国城市仍在全球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列。世界银行此前的研究报告显示,在全球20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中国占了16个。
为了计算空气污染(人类最致命的杀手)程度,该报告使用了国际公认的方法--观测颗粒物浓度,测量每立方米空气中小于或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浓度。
只有1%的中国城市居民生活在颗粒物浓度低于每立方米空气40微克的城市中。而世界卫生组织的指引上限是20微克。该报告称,2003年,58%的中国城市居民暴露在颗粒物浓度高于100微克的环境中,“是美国年均水平的两倍”。
驻新西兰的空气污染顾问加文?费希尔(Gavin Fisher)表示:“这已造成了巨大的代价。”费希尔曾在华工作。“大多数发达国家将在未来数年内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的指引,但中国还需要几十年时间才有望做到这一点。”
国家环保总局退休官员曾协助中国研究团队的过孝民表示,由于担心研究方法不可靠,这篇中国污染报告中的有些内容被删除了。但他还表示,有关早亡的这些资讯“可能会引起人们的误解”。
他在接受一次采访时表示:“我们没有公布这些资料。我们不希望使这份报告过厚。”这份删节过的报告--《中国污染代价》(Cost of Pollution in China)--迄今尚未正式发表,但在今年3月北京举行的一次会议上,公布了可从网上下载的版本。
Cost of Pollution in China: Economic Estimates of Physical Damages | This multi-year, multi-sector study estimates the physical and economic cost of air and water pollution in China as reflected in the - - pollution-related disease burden,
- - pollution-exacerbated water scarcity,
- - wastewater irrigation,
- - loss of fisheries,
- - loss of crops, and
- - material damage.
Building upon willingness-to-pay surveys for reducing health risks from pollution among households in Shanghai and Chongqing municipalities, the study finds that the health costs of air and water pollution in China amount to about 4.3 percent of its GDP. By adding the non-health impacts of pollution, which are estimated to be about 1.5 percent of GDP, the total cost of air and water pollution in China is about 5.8 percent of GDP. The burden of both air and water pollution is not distributed evenly across the country. For example, China’s poor are disproportionately affected by the environmental health burden and only six provinces bear 50 percent of the effects of acid rain in the country. |
|
至少那是你的个人选择,和吸毒气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