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谁打响的七七第一枪?引发"七七抗日"却被历史雪藏的将军 zt

(2010-06-02 18:05:54) 下一个

你可以举出多人 但绝对不会想到冯治安

为什么日本鬼子对这个问题耿耿于怀?

为什么很少有他的介绍?

当时的29军有4个师, 保卫北京的是37师师长冯治安, 29军是整编的冯玉橡的军队,和中央的关系也很微妙 所以宋军长也尽力避免和鬼子全面作战,在鬼子提出狼子条件要宋答应的压力下,宋回老家躲避,军事权利交于冯将军。

在29军中,冯是少有的抗日派 鬼子对29军主要人物进行了划分,有亲日 知日和抗日,宋将军和张自忠属于知日派, 这一派办事稳重, 在能允许的退让下不会全面抗战

鬼子的目的也是如此, 通过一次次交涉, 在兵不雪刃的情况下, 占领北平 不做进一步行动, 但冯的以牙还牙政策让鬼子的梦想彻底破灭

日本驻华特务机关,曾将29军及冀察政权的首领们作了分类排队,计有“亲日派”、“知日派”、“抗日派”三类。冯治安不但被划为“抗日派”,还单独加戴“顽固抗日派”的帽子。“卢沟桥事变”一起,冯治安就戴着这顶帽子进入了角色。

“卢沟桥事变”的最大特点,便是一上来就是硬碰硬的激烈对抗。特别是7月8日夜,我军雨夜突袭复夺永定河铁桥一役,大刀队砍得日军鬼器狼嚎,有的竟跪地求饶。此役犹如给病弱的中国注了一针兴奋剂,大大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激情。经传媒广泛宣扬,全国一片沸腾,慰问电、致敬电雪片般飞向卢沟桥。在延安的中共中央也立即发表了由毛泽东主席亲拟的热情洋溢的通电。表示“赞扬与拥护冯治安部的英勇抗战。”这通电文,后来还收进《毛泽东选集》中。

卢沟桥的战事像巨石投入深潭,在激起遍及全国的抗日高潮的同时,也使驻华日军中的法西斯势力更加气急败坏,恼羞交加。他们一面升火加温,使冲突白热化;一面向内阁虚报军情,故意夸大说中国军队杀了大量日军,要求内阁立即出兵,加上日本军界主战派的煽动,内阁遂决定大举增兵华北,使事态迅速向全面战争急剧转化。

与此同时,蒋介石在全国抗日呼声推动下,改变了忍辱含垢、蓄积国力的政策,召集庐山会议,明确表态坚决抗战到底。于是,一场不宣而战的全民抗日战争从此全面展开。

抗日战争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抗日战争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乃至后来到得政权,无疑也有着重大影响。

当然,没有“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也会发生。但是在何时、何地,以何为导火索,恐怕连历史老人也难以回答。不过,历史老人却提出一个令人沉思的问题,这就是:如果没有冯治安的个人作用,“卢沟桥事变”将如何演变呢?

这里有两个假设:

假设一:如果宋哲元不“回家修祖墓”,而坐镇北京,这个事变的走势会如何呢?

可以肯定:如果由宋哲元处置,那就只有一个可能: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后保持住所谓的“中日两大民族彼此信任,彼此推诚。”(宋哲元语)宋哲元绝不会让部下组建敢死队,趁雨夜突袭,夺回永定河大铁桥。至于为什么,前面已说过了。

假设二:如果冯治安不是个“顽固抗日派”,而是个“亲日派”或“知日派”,事变的走势又会如何呢?

答案也只有一个:他必然会按照蒋介石和宋哲元的意图行事,以委曲求全换取和平。果如此,全面抗日战争是否会由此爆发,也必将成为问题。

正是因为冯治安是“顽固抗日派”,宋哲元的离去又使他真正掌握了用兵权,所以,“卢沟桥事变”一上手就是硬碰硬的激烈对抗,所撞击出的火花,映红了中国苦闷、压抑的政治夜空,最终燃起连宋哲元也扑不灭的抗日烈火。

不难理解:为什么日本帝国主义在以后的文件中,愤怒地称冯治安为“反日元凶”。

也不难理解:为什么毛泽东亲拟的电文中,对冯治安是“赞扬与拥护冯治安部的英勇抗战”;对宋哲元却是“要求宋哲元将军立即动员全部29军,开赴前线应战”。把冯和宋区别对待,其理不言自明。

“卢沟桥事变”已过去半个世纪,日本国内的右翼势力通过自己的政客、学者,也矻矻强辩了半个世纪。他们不承认侵略,不承认屠杀,说“卢沟桥事变”是偶发的,“责任在中方”。所谓“中方”就是指冯治安的37师。1988年,日本国土厅长官奥野诚亮公开发表“卢沟桥事变”偶发论,遭到国际谴责,被迫引咎辞职。但是,日本政客中绝对不乏敢冒天下大不韪的人,一个个相继跳出来放言,否认侵略罪行,真是前仆后继,数十年热头不减。

在中国,关于“卢沟桥事变”的研究,却是相对寂寞的。直到80年代,才逐步热络起来。冯治安,这位当年名噪全国、连毛泽东也点名表示“赞扬与拥护”的抗日将军,本应成为研究者关注的重点,但他的名字却愈益黯淡了。一些专著或文章,提到他时都是轻轻一笔带过,仿佛他是个无足轻重的配角。

为什么历史雪藏了他? 无论共产党还是国民党都很少提到他那 ?

因为在淮海战役中他的问题, 在这个战役中他的部下集体起义, 冯治安拒绝起义,一下成了光杆司令, 但他却回到了国民党那里, 这是一个举阻轻重的起义, 直接导致黄百涛兵团被包了饺子, 对淮海战役有重大影响.

共产党生气他为什么不一起起义, 国民党生气他对部下的行为听之任之 .所以他就被雪藏了.

这样的后果与他的性格有关, 他打仗几十年, 竟然没有枪毙过一个违反军法的士兵

有名的“妇人之仁” ,但在抗日上他却很坚决

他的事迹或者被换到别人身上, 或者不提, 在他活着的时候已经这样作了, 他没有做任何反应 ,他最后脑溢血死在台湾 只有58岁.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