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亮通讯

本博客汇集了乔亮近年来为报刊写的新闻报道和时事综述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新留学三十年回顾之一:新留学潮改变了海外华人

(2009-11-02 21:59:59) 下一个

“啊!美国,好山好水好寂寞;啊!中国,好脏好乱好快活。”这是一位在美国呆了近 30 年的大陆华人,日前在互联网上发出的慨叹。这位华人是毛泽东时代结束后大陆来美的新留学生之一。从 1999 年 1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国正式建交开始到现在,中国大陆已向全世界送出了近 140 馀万名留学生。这些新留学生随着岁月的流逝而与日俱增,逐渐成为一支外人不可藐视的政治和经济力量。

30 年前:留学潮的兴起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 60 周年的纪念年。但是,一个少为提到的纪念日子是:今年又是新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大规模向西方派遣留学生的第 30 个周年。

早在一百三十年前清朝时,中国就开始向西方派遣留学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跟前苏联、北朝鲜、阿尔巴尼利等国都曾互派过留学生,但那些学生基本上是由国家选派,个人没有什么选择的自由。

1978 年是中美正式建交的前夕,当时“四人帮”已被肃清,“两个凡是”也正被清算,中共第二代掌权人邓小平在 1978 年 6 月 23 日听取教育部有关清华大学的工作汇报时,对派遣留学生问题指出:“我赞成留学生的数量增大……要成千上万地派,不是只派十个八个。”后人将这个讲话当成新中国留学生史的一个里程碑。

虽然中国在 1978 年底中美发表关于建交的上海联合公报后,于 12 月 26 日向美国派出了首批 50 名访问学者,但真正的留学潮是在 1979 年 1 月 1 日中美正式建交之后才正式开始,到今年正好是 30 周年。

1979 年发生了三件事,一件是邓小平率团访美,中美正式建交;第二件是《出国留学人员管理教育工作的暂行规定》和《出国留学人员守则》的试行;最后一件是李政道等人倡导的中美合作培养物理研究生项目( CUSPEA )开始招生。这三件事就像给留学的大潮开了水闸一样,悄悄地在中国开始了多米诺骨牌效应。

海外华人社区因新留学生而变迁

留学潮跟之而来的是移民潮,而且常常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故事。目前在微软公司工作的苏先生(化名)是当年 CUSPEA 考出国的研究生,他出国了以后,马上将自己太太办出国陪读转留学。太太出国后没几年,又陆续将两个妹妹办了出国留学。后来因父母年迈在国内无人照顾,干脆将双方的父母全部办了移民到美国。现在想起来,苏先生感慨万分:“我真不知是帮了他们还是害了他们。有个小姨子和丈夫分居太久,最后终于离异。老丈人来到美国后生活不习惯,闹着要回国,丈母娘不想回,二老整天吵个不停,令人烦恼。”

大量大陆留学生和移民涌入西方国家的一个直接结果是当地大学华人学生成份急剧改变。就拿北卡的三角地区为例,二十多年前,当第一位中国大陆的留学生到北卡州立大学上学时,学校里只有一个中国学生会,他们是以台湾留学生为主的中国同学会。是中国同学会的人到机场将第一个大陆留学生接到学校住下的。后来随着大陆学生的增多,大陆学生自己成立了“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今天,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在许多美国的重点大学都是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国际学生团体。

再说纽约市的唐人街,原来是曼哈顿的唐人街规模最大,里面的通行语言是广州话和台山话,餐馆多以粤菜为主。今天的曼哈顿唐人街已经慢慢,说普通话(国语)的至少有 80% ,而纽约皇后区以新唐人街而出名的法拉盛,几乎 100% 的人都说普通话,餐馆也不再只有粤菜了,而是南菜北饺什么都有,包罗万象,林林总总。

自从 1985 年中国大陆正式开放自费留学生以来,人们不单去美国,还去澳大利亚、英国、日本、加拿大、德国、法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留学,特别是地广人稀的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更成为大陆留学生的首选之地。和美国相比,留学生们在这两个国家更容易转身份和得到工作许可证,不过这两个国家的人口少,工作机会相对来说也不多。即便如此,在加拿大 2006 年人口普查中发现,来自中国的移民人数最多,占 14% ,中文成了加拿大继英语和法语的第三大语言。在加拿大母语为中文的人口超过一百万,占总人口的 3.3% 。而澳洲的中国人增长更快,由 2003 年以来,澳洲学校的中国学生人数平均每年增长 16% , 2008-2009 学年共有 14 万 6 千名中国留学生。澳洲的 2006 年人口普查表明,在澳洲的中国出生人口有 31 万,占澳洲全部外国出生人口的 6% ,如今,在澳洲华裔人士家中用语已非粤语,而是普通话,可见大陆新留学生对澳洲华人人口改变的影响。

成为高级中产阶级

位于北卡罗莱纳州研究三角区中心的凯瑞城, 是中国大陆新留学生对美国本土经济影响的一个见证。在上个世纪 70 年代,凯瑞还是个不足一万人的小镇,当时的亚裔人口微不足道,中国人更是绝无仅有。到了 80 年代中后期,凯瑞从不足一万人口发展到 4 万 3 千多人,其主要成分是从别处迁移到研究三角区工作的外州人和刚毕业的大学生。到了 2000 年人口普查的时候,凯瑞人口已达 9 万 5 千人,中国人占约 2 千人,占 2.1% ,其中中国大陆留学生和其它地区的中国人相比几乎是 2 : 1 。 . 到 2007 年普查,凯瑞人口达 12 万 5 千人,中国人口达 2 千 9 百人,增长率达 45% ,其中绝大多数的新增人口是中国大陆新留学毕业生。

这些中国留学毕业生大多在跨国公司,大学,研究所和政府部门工作,平均年收入少则几万美金,多则十几万、几十万美金,极大地刺激了凯瑞的财富增长。早期的凯瑞其发展中心是在南部,有 Regency 、 Lochmere 等高级住宅区,可是九十年代中期以后,外来人口,其中包括了大量的大陆新留学毕业生,都选择定居在以 Preston 为中心的凯瑞西北部地区,造成该区飞速发展。按理说,整个维克郡公共学校的师资和设备都是一样的,可是因为亚裔学生集中居住在凯瑞城的西北部,使得凯瑞西北部和邻近的 Apex 和 Morrisville 变成维克郡最富有和表现最好的学区。

在鼓励留学政策的美国、加拿大和澳洲,这样的故事俯拾皆是,以致于老牌的发达国家近年来也纷纷开放留学生政策,鼓励大陆留学生去他们的国家留学,他们看中了大陆留学生和留学毕业生给他们带来的经济效益。

新留学生勇于参政,创造历史

中国大陆新留学生初尝参政甜头,应属“ 6.4 ”事件后,中国学自联游说美国国会通过给中国留学生以“庇护”的法案。当时,自认为是被逼背水一战的中国留学生,操着结结巴巴的英语,在美国国会山的走廊里挺胸踏步,初尝在民主体制下特殊利益团体运作政治和影响政治的滋味。中国留学生的国会游说,当时在赴美留学生中还是绝无仅有的,他们在“ 6.4 ”期间媒体的镁光灯照耀下,向美国人民展现了这批幼稚的中国青年的政治活动能力。

正是中国留学生游说国会取得的经历,导致了后来留美中国学生在美国国会成功地参与了游说了给予中国“贸易最惠国”待遇的项目。这个“贸易最惠国”待遇,虽然在当时和以后被一些人看成是对中国的歧视和为难,但是对中国在九十年代经济恢复、起飞,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加工场起了不可少的作用。没有九十年代的经济发展,中国也不会有机会成为二十一世纪的经济强国之一。由大陆新留学生组成的国会游说团体,也成功地游说了美国国会议员通过将中文列为战略语言的法案,推动了中华文化的传播。现居华盛顿特区,见证过这一切的薛海培先生,曾感慨道:中国人见官的时候,并不输给(世界上)其它民族。

目前,越来越多的大陆新留学毕业生们也开始注意个人参政。在今年的十一月三日决胜的维吉尼亚州议会竞选中,有来自中国广州的龚小夏参加竞选。龚小夏是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的学士和硕士,后又在哈佛大学得了社会学博士学位,早些时候,她获取了共和党的提名竞选第 46 选区的州议员席位。如果她当选,将成为第一位中国大陆新留学生在美国赢得州议员席位。龚小夏之前,在加州曾有 36 位华裔候选人竞选国会议员,其中有 3 位来自中国大陆,后都败给了第三代华裔赵美心,而赵美心成为第一位华裔女性国会议员。

相信在未来的十年,二十年里,在新留学毕业生完全站稳脚跟以后,更多的人会创业或从政,近一步改善华人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和政治地位。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