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世界探索

个人爱好:文学,心理学,历史,家族史,哲学.
个人资料
不羁的云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一部没有靓女帅哥的电视剧为什么可以拿到9.7的高分?

(2020-08-23 04:44:56) 下一个

重看电视剧《走向共和》

 

这部2003年出产的电视连续剧,当年看的时候只是断断续续地看,如今重看,生出许多新的感慨。

本人以为,《走向共和》这部电视剧,无论是从历史视野,剧情内容,人物塑造以及思想开放等哪个方面来看,这是迄今为止,国内最优秀的一部电视剧!是最,不是之一,尤其是在思想的高度上,我尚没有看到任何一部可以超越它的电视剧。

晚清和民国,因为离我们很近,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学习的内容里多多少少都会遇到和这个阶段的历史人物。我自以为对这段历史算是知道一些的,然而,看了这部电视剧之后,才惊觉从教科书上学到的历史,其实非常有限非常贫乏,甚至非常误导。

去搜索了一下有关的评论,发现大多数的评论都有共同的看法,那就是《走向共和》这部电视剧最大的贡献,是更新了国人久已被禁锢的历史观和思维方式。

比如说,剧中的主要人物之一,慈禧。

为什么清朝上至皇帝下至大臣,都那么怕慈禧呢?

光绪皇帝从来都只是看着慈禧的脸色行事。他愤怒的时候会开口大骂手下的大臣,可是对慈禧,却是敢怒不敢言。

老谋深算,手握兵权的荣禄只忠于慈禧,而不是光绪。

威望甚高,是晚清少有的具有国际眼光的大臣,拥有北洋水师兵权的李鸿章,在和洋人谈判时都毫无怯意,可是在慈禧面前却甘于俯首。甚至当梁启超试图说服他,让他牵头反清时,他也明知清廷大势已去,却依旧婉然却之。

袁世凯,为人精明强干,八面玲珑,不仅握有兵权,同时还身兼直隶总督。就算是野心勃勃,心怀不轨,日后甚至成了大总统,还妄想称帝。但当年他在慈禧面前也一样是唯唯诺诺,唯命是从,唯恐被慈禧视为反贼 。

醇亲王,光绪的亲生父亲,见到慈禧就吓得哆嗦。

庆亲王,对手下无比的霸道,只害怕老佛爷慈禧。

其他的人诸如荣禄,瞿鸿机,铁良,刚毅之流的就更加不用说了。

这部电视剧,对慈禧的刻画,把握得十分到位,摆脱了以往的脸谱化和政治化。把她所具有的知人善任,审时度势,笼络人心的政治手段和统治能力,刻画得十分形象。试想她一介女流,如果没有相当的能力和手段,如何能够驾驭满朝的文武大臣?如何把一个气息奄奄、千疮百孔的清朝政府继续维持了那么多年,还一度出现了昙花一现的中兴局面?而且还能够获得众多胸怀大志,建功立业且风云一时的大臣们对她的拜服。

回想起从前在历史课本上学习到的关于慈禧,那就是一个昏庸腐败,老朽无能,为了一己之私而卖国求荣的末代统治者。对照之下,我相信电视剧中的慈禧更加符合历史的真实。

附带要说的是,扮演慈禧的演员,演的真是太好了。无论是万人之上太后老佛爷的威严,还是一众皇亲国戚里长者的亲热,以及孤家寡人私下里的孤独和疲倦,她演来无不入木三分,真实可信。其实这个角色的表演难度极大,远比其他影视剧中的皇帝形象更难把握。其他很多演康熙乾隆雍正的男演员都出了名,而这个演慈禧演技如此出色的女演员,却很少听说,我觉得实在是太不公平了。特意去查了一下,她叫吕中。虽然也得过奖,但知名度和她的演技相差太远。

 

再比如说,清朝末年时的中日关系。

历史教科书上说,作为我们的邻国的日本,一心觊觎中国这块大肥肉,一有机会,就凶相毕露,霸地争权,对中国从来不怀好意。

在《走向共和》的这部剧里,涉及了许多我在教科书里不曾学到的情节。那就是在清朝末年,日本明里暗里地支持中国的维新变革人士和政治力量。

奇怪,日本为什么愿意帮助中国维新变革呢?

甲午之战,蕞尔小国日本把泱泱大国清国打得大败。中国是又赔款又割地。本来北洋水师号称亚洲最强海军,军事实力并不差,之所以中国大败,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清政府从上到下守旧腐败无能呵。从逻辑上推断,日本方面若是想继续他们的胜利,那当然是希望中国继续守旧腐败,他们才能获得更多的胜利和利益嘛。

可是为什么日本朝野都有人希望清朝政府维新变革呢?如果当时清朝的变革维新成功了,中国岂不是会变得强大,变得更加难以对付了吗?为什么他们不但收留变法失败的康梁,也资助闹革命的孙中山。并且为维新变法人士提供各种便利呢?

唯一的解释就是,守旧的清朝政府不符合日本政府的利益,而变革和开放的政府更符合日本政府的利益。就好比当今的中美之争一样。坚持守旧的一党专政的政府不符合美国的利益。民主和开放的政府才符合。

难道是开放改革的国家和政府更加卖国,更加出卖本国人民的利益,去迎合他国统治者的利益吗?这显然是说不通的。

其实当年不仅是日本,其他的欧洲列强都对清朝政府的守旧和腐败都是强烈反对,对于中国的维新变革力量都是持赞成态度的。

我认为,大约是一个落后腐败无能的政府,因为缺乏有效的统治,也就无法有效地和其他强而有效的政府沟通并且进行有效地商务往来。而没有这些有效的沟通和商务往来,也就无法获得稳定的商业利益,这大概是日本朝野希望清朝政府进行变革和维新的原因吧。

所以,清朝末年不断地与他国发生争端,被迫割地赔款的历史,绝不仅仅是简单的落后就会被打可以解释的。

那个时候,众多的有识之士都在思考清朝落后的原因,有许多人将希望寄托在明君或是忠臣的出现,来一挽江山。而具有更加远见卓识的开放人士,则意识到只有改变这个王朝的制度,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当时,就算是清朝政府的领导人慈禧,也意识到需要变革和维新,他们的统治才能继续下去。记得我们以前从课本上学习的说法是,如果没有外部的原因,中国的封建统治,也会慢慢地过渡到资本主义的社会统治的。而从这部电视剧所揭示的历史状况来看,外部力量其实是在敦促和压迫清朝政府的改变,但真正的变革始终无法发生。

这部剧中,有许多台词和对话,都是来自真实的历史。原来以为是我们现代人才会有的认识,其实一百年前就有大把人认识到了,这些话语,即使今天听来,依然振聋发聩。

比如康有为说:“这不是修身的问题,也不是伦常的问题,不是个人品质的问题,也不是好人坏人的问题,一句话,这不是道德问题,这是制度问题。那么,这个制度之下的科举之制,我康某人又为何心向往之呢?我讨厌科举,讨厌透了,那些章句小楷,岂能考出我胸中锦绣,宇宙关怀。一次又一次的落地,一次又一次的耻辱,但我还是要去考,考进这个制度中去,因为,要改造一个制度,你必须先在一个制度内部。一部五千年的历史,史学家们就写了两个字,操守,他们认为,只要讲究这两个字,我煌煌华夏的所有问题都解决了,大错特错,我告诉你们,把这两个字扔掉,埋葬他,他是误国的垃圾,换上两个字,制度,不错,就是这两个字。制度,如今举国腐败,朝政僵化,指望几个做官的,讲究操守就能救国,这是天大的笑话。”

比如日本总理伊藤博文说:“我的成功,乃是我国制度的优势。而李鸿章的才能,远在我之上。他的失败,并非他个人的失败,乃是制度的失败。” 他还引用梁启超的话,说:“李鸿章大才,然何其不幸,为政于中国之地,其乃绝对专制之地,故而有才化为奴才,且举国之人才,一遇专制皆化为奴才。”

还有孙中山说的:“天下的事情,不怕不能够实行,就怕没有能够实行的人,泱泱中华一直未能自强,晚生以为首先是带领国家走向自强的人太少。当然,国人不懂得什么叫自强,不过,那领路的人,恐怕也领错了路。欧美富强之本不全在船坚炮利,人家强大,是人家做到了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唯图船坚炮利是舍本而求末;船坚炮利,这是中堂一生所追求的,但中堂还想再前进一步就很难了,难在大清制度,它太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它极不透明,更不光明正大,它象一块黑布遮挡着天空,国人很难吸到一点儿新鲜的空气,很难享受灿烂的阳光。”

  

连曾经打进北京,亲眼见识了中国人民的八国联军的统帅瓦得西也说:“中国人的体力和智慧都不亚于白种人……我们西方人对于中国人民不能视为已成为衰弱的或者已经失去德性的人,他们依然充满生气和勤俭巧慧,而且守法易治,实际上中国人生理很健全,不健全的是他们的领袖,官吏,是那些领袖和官吏的腐败无能且不自知。”

剧中精彩的片断和台词还有很多。总之,《走向共和》不愧是一部有史以来最优秀的电视连续剧。它的成功,靠的不是年轻漂亮的角色,不是媚俗虚无的故事,而是严肃认真的历史观点,扎实丰富的历史事实和细致沉稳的艺术风格。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