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2)
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
个人主义的产生,是随着现代工业的产生而产生的。是因为工业生产的发达,个人在经济生活上,才有可能摆脱对他人的依赖而独立生活。这种独立便逐渐培养起个人对集体的脱离意识和对集体意识的反思。所以个人主义是最早产生于工业发达的欧洲,这也是很好理解的。
说到集体主义,其实在个人主义的理论没有出现之前,集体主义虽然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观念,但并没有被人们意识到。只有在个人主义出现了之后,集体主义才被理论化,成为一种和个人主义对立的观念树立起来。
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不同观念,即我们常说的世界观。它们是两种方向相反的价值取向。它们是矛盾的,但是也是互相关联的。
集体主义的基础是集体观念,这种观念强调和假设有一种凌驾于绝大多数人之上的绝对观念或利益。这种利益和观念被普遍认为是绝对的,是真理。个人必须服从之,否则就是违背绝对真理。
而个人主义则强调和坚持个人拥有的权利和利益,认为这种权利和利益不应该被来自他人的权利和利益所侵犯。个人主义认为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权利和利益,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平等主义,是西方社会广为接受的价值观。
据统计,在世界上,有大约多于四分之三的人口生活在集体主义的社会里,而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个人主义的社会中。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是两种不同的世界观,没有好坏之分。根据“存在决定意识”的法则,每个人的世界观都是和他所生存的环境紧密相连的,生活在集体主义是主流意识的社会的个人,通常是集体主义者。同样,生活在个人主义是主流意识的社会的个人,很少会是个集体主义者。所以,某个人是个人主义还是集体主义,一般说来,不是这个人的选择。
由于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在看待世界和评价事物方面,存在着各种的差异,有大的方面,也有小的差异,导致两种不同世界观的人生活或工作在一起时,会产生各种的摩擦和矛盾。例如,一个集体主义者在一个个人主义者的老板手下干活,他会经常请示取得老板的同意才做决定。他认为这是尊重老板,是必要的过程。也是打工之人应有的美德。相反,这种做法却很可能引起老板的反感,觉得这位手下能力不足,在做决定的时候没有应有的能力,老是要依赖老板的意见。至于那些中西婚姻里,我们更是常见这种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冲突而产生的矛盾。例如个人主义的先生不明白集体主义的太太为什么除了顾家,没有一点个人的爱好。或者是集体主义的太太抱怨个人主义的先生一点不顾家,居然花大把的银子去买些不等用的玩意。
有一种理论,认为人类社会的进化,必然要经历由集体意识统治过渡到个人意识成为主体的阶段。我个人认同这种理论。因为集体意识和集体主义,都必然强调唯一的,统一的和至上的观念和意识。在这种观念和意识下,个性,个人都有意无意的被忽视和同化。这也是尽管中国社会人才济济,但却缺少世界级的大理论家部分原因吧。反过来数数那些近代中国的大家们,绝大多数是接受过或被西方个人主义世界观影响的人。
法国哲学家傅科甚至认为,那些强调权威意识的社会里,会产生更多的精神病人。因为当个人被普遍性地强迫接受统一的意志和观念时,会不可避免地和自我发生冲突,由此而造成的混乱,表现出来的便被认为是精神病。傅科的理论虽然仍然有很大的争议,但至今已经被大部分的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所接受。
需要说明的是,个人主义和个人意识,集体主义和集体意识,具有不同的概念。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属于世界观,或是一种政治诉求。个人意识和集体意识则多用于表达一种思维状态。比如每个人都有个人意识,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是个人主义者。同样,个人主义者也可以拥有集体意识。
从社会发展的趋势看,人类趋向于走向个人主义,背离集体主义。有一种错误的看法,以为个人主义 = 利己主义。其实两者是有区别的。利己主义英文是“ EGOISM”, 而个人主义的英文是 “INDIVIDUALISM” 。后者强调的是个人的独特性和独立性,强调个人不同于他人的价值。
西方社会近来也强调一种“团队精神”。有人以为团队精神等同于集体主义,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团队精神强调的是一种工作精神和技巧,其来源是日本的管理理念,被引进到西方后,被认为可以有效地促进工作效率,从而被推广学习,用以加强和提高工作效率。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最大的不同是,它接受及承认个人是独立的,具有不同的特性,个人的个性不需要被团体所共化,重要的是个人如何在团体中不失个性地互相合作。这就需要技巧和团队意识。所以,大学的专业课里,凡是在将来的工作中会涉及到一个团队的,都有相关“团队精神”的课程。英文是“ TEAM WORK” 。
集体主义和家族意识也有区别。中国社会,集体主义里混合了强烈的家族意识。这和日本有很大的不同。日本人更注重集体主义,他们把集体主义运用到工业管理和操作上,使得他们的工业生产效率位居世界一流水平。
当中国移民们来到西方社会里,往往都会遭遇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冲突。别的还好说,最让第一代移民头疼的是,他们的下一代更接受个人主义。其实这种世界观的相悖并不是那么恐惧的事。关键是做父母的,需要了解和知道这种差异并尝试接受这种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