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世界探索

个人爱好:文学,心理学,历史,家族史,哲学.
个人资料
不羁的云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从我家的四代女性看女性意识的改变(2)

(2008-06-16 05:01:06) 下一个


我的母亲

我要感激我母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她就灌输给我很强的自强意识。虽然我是家里唯一的女孩子。但是母亲从来没有给过我撒娇的机会。在我的记忆中,我几乎就从来没有在母亲面前撒过娇。相反,如果我偶然流露出女孩子的娇气,她就会毫不留情的嘲笑我。甚至连我的名字,也像一个男孩子。
像所有典型的中国式母亲,我的母亲也是勤勉辛勤的。她是一个全职的医务工作者,除了上班,回到家里她还要做全职的妻子和母亲。小事如买菜做饭,洗衣拖地,大事如看病吃药,送往迎来,都是母亲操持。至今在我的脑海中,还记得这样一幅画面:寒冷的滴水成冰的冬季里,母亲在刺骨的冷水里洗一大盆全家人的衣服。而我光是在旁边看着,都冷得直打哆嗦。我至今还记得我当时唯一的想法就是,我长大了,绝不要母亲这样洗衣服。后来我参加工作后的第一年,就联合我弟弟一起出钱,买了一台洗衣机。不幸的是,在后来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母亲依然自己动手洗衣服,除非她的身体有病不能用手洗衣。她不认为洗衣机洗得比她洗得干净。
母亲不善于表达内心的感情。当她要体现对子女的关心时,她总是用的是命令或吩咐的口气。例如“天气冷,多穿几件衣服。不然感冒了又来麻烦我!”在她看来,关心和体贴不在于说什么,而是做什么。这种强调做而轻视说的观念,可以追溯到我外婆哪儿,也许更远。而这观念对我和我的几个兄弟,都实在是影响深远。我一直都认为说的好没有用,关键是要做得好。这种观念是我到了国外后才真正意识到其失误所在。那就在于我们把“说” 和“做”不必要地对立起来,认为只需要做得好,而可以忽视“说”。我现在想来,我的姨妈为什么会嫁给那个我外婆和母亲都不齿的男人,没准就因为他特别能说会道,让她觉得他是一个魅力非凡的人所以不惜一切要嫁给他吧。
曾经听到过这么一句话:“要改变一代人的行为模式,至少需要三代人的努力。”这是因为我们在所处的环境中生长,习惯和接受了其中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如果不是有外在的对照,我们根本不会察觉有什么异样。出国后的大学学习里,有一次老师问我们:你一天拥抱几次你的家人?在什么时候你拥抱你的家人?当我的同学们热烈地谈论起这个话题时,我的心里却是万般的感慨。因为我鲜有被拥抱的经历,也鲜有拥抱他人的经历。我几乎没有在我的孩子们面前拥抱我的丈夫,也很少主动拥抱我那长大了的女儿。如果不是有机会来到国外,学习不同的文化,我也许永远不会意识到我们表达爱的方式有什么问题。我的母亲施爱予我的方式,和她所接受的是基本相似的,而我在教养我的儿女的时候,使用的也是一脉相承的方式。这种方式对个人心智的成长发展是有很大的影响的。虽然知道我母亲是爱我的,但我仍然遗憾自己缺少拥抱的感受和体会,特别是从童年时,心仿佛就被裹上了一层硬壳。只知道坚强,不知道感动。我不会责怪我的母亲,她不可能脱离她所成长的环境来教养我。但我会警醒我自己。知道自己的局限所在。从那时起我刻意地提醒自己,学习拥抱,从多多拥抱我的孩子做起。
母亲给予我最珍贵的品质,我想,是自爱,自尊和开放。从母亲那里,我很小就学会要爱自己。因为母亲教导我,那些企望靠自我牺牲来博得男性的爱的女人,是愚蠢的女人。她经常像和尚念经般教导我说,女人最重要有自己的事业自己的地位,你不自尊自爱,男人不会把你当宝的。她特别看不起那些为了爱哭哭啼啼要死要活的女人。说男人若是不爱你了,难道你就活不下去了不成?也许受她影响,我对琼瑶一直都不感兴趣。还有开放,我母亲对新鲜事物总是抱持着开放的态度。我这点很像她,从不拒绝倾听和了解自己不知道的话题。在这点上我父亲就很不同,他会非常严厉地指责或批评所谓非正统的观念,认为我母亲的“马列主义立场”不够坚定,居然会倾向一些“错误,糊涂”的观点和意识。
我母亲传统的女性美德,恐怕体现得最极至之处,是照顾我的外婆。虽然她教导我不可以为了某个男人放弃自己的事业,她却不得不为了外婆放弃自己的事业。我母亲还不到五十岁的时候,外婆的身体每况愈下,需要更多的照顾,而做为儿女的我们,也都陆续离家,母亲面临着要么退休在家照顾外婆,要么接着工作而外婆无人照顾的选择。她选择了提前退休。其实现在看来,她根本就没有选择。要是接着上班,没有外人会指责她,她只是服从她的职责,她只能留在家里照顾外婆,因为这是她的职责所在,而不是选择。
欢迎阅读更多我的博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7)
评论
mm走西口 回复 悄悄话 你的妈妈和我的妈妈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连她们讲的话都是一样的,所以我猜测我和你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自立自尊,不靠人,但这样也给先生很大的压力,我们小时候没有从母亲身上看到和学到温柔女性的样子,成家之后也像母亲一样主动撑起大半边天,把自己搞的很累,先生还不见de 领情,闲下来要好好总结一下自己,更重要的是让自己生活的更快乐,更健康。
小8毛 回复 悄悄话 记得我爸妈也就是50多岁,我和姐姐接三差五的去给他们收拾屋子,洗衣做饭,换媒气等等的,现在我快60 还不是什么都自己干?我妈65岁就去世了,爸爸70岁也走了,爸爸在妈妈去世后几乎全靠姐姐去照顾他,洗呀做的,我是按月寄钱回去。再看看我的先生今年75岁了,还上班,休息在家,不是洗车就是割草,整理后花园...
家里需要小修小补的活计全是自己动手。不仅给自己干,有时也为女儿修建个户外的小仓库,维修地下室的暖气系统,做个衣橱什么的,去儿子家帮助刷浆刷漆,乐此不彼。我发现很多白人太爱干活,我都纳闷儿!生命在于运动,这样活的就长远,是不是?
小8毛 回复 悄悄话 观念不一样,我周围的白人大多不愿与孩子们在一起住,他们有自己的生活,7,8十岁也还是打宝玲球,跳牛仔舞,跟旅行团去旅游,家务活也是自己干。他们不愿给子女看孩子,逢年过节,儿孙满堂,节后会说:来看看我,很高兴,走了我们更开心,可清静了。
我现在也是快60岁的人,才理解老人需要什么,需要亲情,但怕搅扰,我们关心孩子们,他们生活好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可实际上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麻烦,我们想知道,但有希望他们不要告诉我们,因为我们老了,心有余而力不足,帮不上什么,反倒给自己添愁,其实还是愿老两口在一起,互相照顾,喜欢清清静静地日子。
不过人与人不一样,有的老人就稀罕热闹,为儿女做饭洗衣,看孙女是他们生活的乐子....我只能说我身边没有这样的老人。
扬子江酒店 回复 悄悄话 从‘说’和‘做’就看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东方人不善于言语表达,行动多过嘴巴上的甜言蜜语,西方人言谈举止亲昵,但实际上人际关系很疏远。

落实到具体上就是,中国人之间很少有亲吻拥抱,但有那么多人在默默的照顾父母,几十年如一日。西方人亲吻拥抱,左一声‘我爱你’,右一声‘谢谢你’,听上去很受落,但有多少老人住在养老院里,子女只是打打电话,有空去看看。我常常听到电台里有人打电话去控诉政府要砍养老院的津贴,没有足够的津贴他/她父母就享受不到养老院的服务等等,我多么多么爱我的父母。。。说的声泪俱下,但是他/她再说的爱父母都不会和父母同住的。这就是西方人的爱!子女有子女的生活,照顾父母是政府的责任。

我有一个朋友曾和我说她是最辛苦的一代,她的母亲是最幸福的一代。她母亲的上一代很早就死了(在她母亲成人之前就没了)所以她母亲并没有赡养过老人,无负担。她和先生到了澳洲后她父母也移民了过来,接下来的十几年都要照顾他们,一直到送终-她母亲没有照顾过上一代老人但受到了子女的照顾,很福气。她的孩子在西方社会长大,不可能期望孩子长大后象她那样和父母同住照顾父母的生活。所以她叹息她要养老的要养小的,最后自己老了没人养了。

也说不上东西方到底哪种好,习惯就好,最好不要期望什么,要不就会失望。
不想无知 回复 悄悄话 其实,自立,自尊是很多中国女人的特点。我们所受的教育铸成了我们的价值观。有时候,我会觉得有点悲哀。但又无法改变。喜欢你的文章,非常认同你的观点。
Quarx 回复 悄悄话 nice article! very real. I like it also.
Cookie她爹 回复 悄悄话 go ahead! I like it. Thank you.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