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九月卅十日至十月十二日,随团游览了俄罗斯和北欧四国:芬兰、瑞典、丹麦和挪威。那个地方都是走马观花,草草看一看了事。难怪许多游客都总结出来了经验:跟随旅行团旅游就是“上车睡觉,下车尿尿,到了景点拍几张照,回了家全部忘掉”。
俄罗斯的莫斯科是第一站。
现在的中国人有钱了,世界各地都能见到中国旅游者的身影。与其它国家游客不同的是,中国人习惯带现金,自然成了小偷光顾的主要对象。所以到了小偷活跃的地方,导游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提醒团员注意保管好个人财务。世界各国的小偷不断研究中国游客的特点,经常交换心得,而且见诸文字。据说有篇文章研究了中国游客和侨居住国外的黄种人(主要是中国人)的区别:前者是晚上洗澡,上午头发送是干的;后者是清晨洗澡,上午头发是湿的。可见小偷琢磨中国旅客到了什么地步!但是一到莫斯科(圣彼得堡也是),导游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提醒团员,俄罗斯警察有多么“黑”,要我们远离俄罗斯警察。只要有点时间,导游就不断诉说他和他朋友亲身经历的、他听说的和他在报章杂志网络上读到的俄罗斯警察“黑”钱的故事。可见民众受害之深,恨之入骨。好在我们在俄罗斯仅停留两天半,加上天气不好,气温低,阴雨绵绵,未见警察光顾。
1. 中午从北京出发,时差关系,到莫斯科是下午十六点。以俄罗斯速度过海关,导游直接将我们送到“奥运村旅馆”。奥运村的这个地方,根据俄语的发音,很像中国话的“一只蚂蚁”,于是当地的中国人就称它为“一只蚂蚁”。这个旅馆由四幢高大的建筑物构成。1980年举行莫斯科奥运会时,全体运动员、裁判员和有关人员便住这这个旅馆里。我们入住的下图的楼里。
2. 奥运村旅馆停车场。旁边有一个美丽的教堂,典型的俄罗斯东正教风格。
第二天上午参观红场。时间尚早,首先参观“无名烈士墓”。无名烈士墓位于红场西北侧克里姆林宫红墙外的亚历山大花园里,建成于1962年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前夕。这是一个深红色大理石陵墓,上面陈设着钢盔和军旗的青铜雕塑,造型简洁明快,蕴意肃穆深长。墓前有一个凸型五星状的火炬,火炬中央喷出的火焰,从建成时一直燃烧到现在,从未熄灭,象征着烈士的精神永远光照人间。火炬前方青色大理石地面上镌刻着一行铭文:“你的名字无人知道,你的功勋永垂不朽。”两座玻璃岗亭置放于墓的两侧,亭前站着两名神情庄重的持枪哨兵,昼夜为烈士守灵。这便是俄罗斯妇孺皆知的“全国第一岗”。据说这“第一岗”原来设在列宁墓前,不知从何时起挪到了这里。烈士墓迤西排列着12座长方体花岗岩标志物,逐一镌刻着卫国战争中12座英雄城市。
3. 下面为无名烈士墓的全景。
4. 无名烈士墓近景。
位于莫斯科市中心的红场,原是前苏联重要节日举行群众集会和阅兵的地方。红场,古称特罗伊茨广场,建于十五世纪末,起初是一个集市,十七世纪后半期改名红场。红场,临莫斯科河,它的西侧是克里姆林宫,北面为建于1873年国立历史博物馆,也是莫斯科的标志性建筑。东侧为俄罗斯最大的百货商店-“古坶”百货大楼,南部为莫斯科最经典象征的瓦西里升天教堂。红场呈长方形,它的国际知名度远远大于天安门广场,可是却没有想象中那么大,面积9.1万平方米,大约只有天安门广场的1/5。红场的地面很独特,全部由条石铺成。列宁陵墓位于靠克里姆林宫红墙一侧的中部。墓上为检阅台,两旁为观礼台。在列宁墓与克里姆林宫红墙之间,有12块墓碑,包括斯大林、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捷尔任斯基等前苏联政治家的墓碑。附近还有为纪念二战胜利50周年而建造的二战英雄朱可夫元帅的雕像。
5. 列宁墓。看来欧洲人的习俗和中国人大大不同。在中国,祖先和伟人的陵墓是绝不允许攀爬站立的,在俄国,一年数次的重要节日,列宁墓上站满了人。列宁墓是时开放时关闭的。中国赴俄罗斯旅游团,满团均是老同志,主要便是为瞻仰列宁同志遗体而来的,却经常遇到关闭日,吃了闭门羹,空手而归。我们有幸逢到开放日,进入了墓内。可惜不允许拍照。列宁同志遗体的肤色呈象牙色(蜡色),过于白了,不像真人。我们问导游,这是真的列宁同志遗体还是蜡像?导游答不知道。不过他听说每隔几年列宁同志遗体需要送到德国保养一次。
6. 红场,国立历史博物馆和克里姆林宫红墙。照片最左边可见列宁墓一角。国立历史博物馆和克里姆林宫之间的马路便是红场入口。在重要节日,阅兵队伍和群众游行队伍便从此处进入红场。照片左边克里姆林宫塔楼下方,是列宁墓入口。
7. 克里姆林宫红墙一角。
8. 瓦西里升天教堂,又名波克罗夫大教堂。它是伊凡雷帝为了纪念1552年战胜喀山鞑靼军队而下令建筑的。它被誉为古代俄罗斯建筑艺术的卓越代表。这座教堂是由大小9座圆顶塔楼形(俗称“洋葱头”)教堂巧妙结合起来的,中间最大的“洋葱头”高47 米,周围8 座高低、形状、色彩、图案、装饰各不相同的略小的“洋葱头”团团围住中间稍大的“洋葱头”,构成了一组精美的建筑群体,绝妙无比。整个教堂用红砖砌成,用白色石构件装饰,穹窿顶金光闪烁,配以鲜艳的红、黄、绿色,洋溢着浓烈的节日气氛。瓦西里升天教堂建成后,伊凡雷帝为了维持瓦西里升天教堂的“世界第一美”,以保证别处不再出现这样美丽或更为美丽的教堂,下令弄瞎了建筑师的双眼。
9. 瓦西里升天教堂的另一侧。
10. 在瓦西里升天教堂前看红场。正面是国立历史博物馆,右侧是“古坶”百货大楼,左侧是克里姆林宫。
11. 米宁和波扎尔斯基纪念碑。米宁和波扎尔斯基是俄罗斯民族英雄,1611年至1612 年,他们打败了波兰侵略军,解放了莫斯科。此雕像于1818年落成。
12. 宣令台,俗称断头台,位于瓦西里升天教堂前的一个圆形平台。它是当年向群众说教和宣读沙皇命令的地方,也是行极刑的地方。台上用于宣读处死令和犯人的罪状,行刑在宣令台下进行,。
13.“古坶”百货大楼外形。
14.“古坶”百货大楼内部。请看俄罗斯最大到百货商场的内部及人气。
15.红场附近的二战英雄朱可夫元帅的雕像,为纪念二战胜利50周年而造。
当日下午原定参观克里姆林宫内部的,因其关闭,停止对外开放,故改为参观莫斯科大学和二战胜利广场。午餐后,按计划首先参观新圣女修道院公墓。
新圣女修道院是1524年瓦西里三世为了纪念莫斯科和斯摩棱斯克合并而建的,位于莫斯科城的西南部,集中了16—17世纪俄国的代表建筑。它起初是教会上层人物和贵族的安息之地,到19世纪才成为俄罗斯著名知识分子和各界名流的最后归宿。公墓占地7.5公顷,埋葬着2万6千多位俄罗斯各个历史时期的名人,是欧洲三大公墓之一。新圣女公墓之所以闻名遐迩,是因为能在这块圣地安眠的都是俄罗斯全民公认的、对俄罗斯做出过伟大贡献的人。同时,俄罗斯的墓葬饱含着浓浓的文化艺术韵味,墓主的灵魂与墓碑艺术地结合,形成了特有的俄罗斯墓园文化,令参观者回味无穷。时至今日,来公墓参观的游客仍络绎不绝。许多俄罗斯人在休息日也会来到这里,为自己心目中的英雄扫一扫墓碑,献一束鲜花。
16. 在新圣女修道院公墓里隔墙拍摄新圣女修道院。
17. 新圣女修道院公墓的景色。路边便是一个个墓碑。
18. 俄罗斯首任总统叶利钦的墓碑。这个墓碑堪称佳作。据说,为叶利钦立碑让设计人员费尽心思。最终的造型包括几重含义:一是俄罗斯国旗的造型,白兰红三色旗;二是形似飘扬状,不仅具有动感,还暗含了叶利钦执政时国家处于不稳定时期;三是由于叶利钦反对者众多,用国旗造型防止有人进行砸毁。因为,毕竟损害国旗为人所不齿。
19. 赫鲁晓夫墓碑。按照惯例,他应该安葬在克林姆林宫的红墙之下。但出人意料的是,赫鲁晓夫的遗体被安葬到了新圣女公墓。据说,由于反对斯大林的赫鲁晓夫生前就说过,他不愿意和红场上的斯大林埋葬在一起。而靠发动政变逼他下台的原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勃列日涅夫,也不同意在红场上为他建立墓碑,所以赫鲁晓夫最终被埋葬到了新圣女公墓。赫鲁晓夫的家人按照赫鲁晓夫的遗愿,请当时苏联最有名的现代派雕塑家涅伊兹维斯内为赫鲁晓夫雕刻一尊塑像。墓碑由黑白两色的花岗石几何交叉组成,这是一个令人叫绝的设计。赫鲁晓夫的头像夹在黑白几何体的中间。雕塑家涅伊兹维斯内通过黑白两色和交错的花岗石,表现了赫鲁晓夫鲜明的个人性格和历史功过,毁誉参半、功错交织。而赫鲁晓夫的头颅从花岗石中探出来,紧盯着来往的后人,微笑着倾听后人对自己的评价。
20.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墓碑雕像。这本书影响了中国几代人。相信他的名言很多人都耳熟能详,其中最经典的语言是:“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当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他临终前的一刻,被雕塑家永远地定格在了墓碑的石板上。他的一只手放在书稿上,饱受疾病折磨的身体微微抬起,眼睛凝视着远方,墓碑下面还雕刻着伴随了他大半生的军帽和马刀。
21. 前苏联小说《卓娅和舒拉的故事》对中国青年有很大影响。该书作者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是两位小英雄的母亲。卓娅、她的弟弟舒拉以及他们的母亲的都安葬在这里。据说,卓娅塑像现在的表情和姿势,就是年仅17岁的她被德军绞死后的真实情景。凶残的德军不仅强暴了她,而且在她牺牲后,还将她的一只乳房割掉了。当卓娅英勇就义的事迹传到莫斯科后,斯大林给当时的城防司令朱可夫大将下了一道命令,将杀死卓娅的德军步兵团的番号立即通报给了所有的红军部队,命令说:在未来的作战中,只要俘虏了这个团的官兵,一律格杀勿论,不许接受他们的投降。据说,苏联红军真的做到了,德军这个团被苏联红军全部处决了。卓娅死后,舒拉也进入了坦克学校学习,他毕业后以指挥员的身份参加了战斗,获得了卫国战争一级勋章和红旗勋章。在战争胜利前夕,他也不幸牺牲。如今,这个英雄家庭的成员葬在了新圣女公墓,他们的遗体和那些在二战中牺牲的元帅将军们埋葬到了一起。
22. 前苏共中央总书记、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的夫人赖沙。
23. 在公墓里,唯一的外国人就是中国的王明。他曾经是中国共产党派驻共产国际的代表,深受斯大林赏识。他曾经是中共最高领导,历史上左倾路线的代表。最后,客死他乡,安葬在这里。他的夫人和女儿也安葬在这里。
莫斯科大学是莫斯科市的著名景点。它全名国立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大学,是俄罗斯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高等学校。1755年由教育家M·B·罗蒙诺索夫倡议并创办。旧址在莫霍瓦街11号,1812年焚毁,1817~1819年重建。1953年9月又于莫斯科西南的列宁山上建造新校舍,1956年建成。列宁山是莫斯科市区西南部的一座山丘,是莫斯科的最高点。脍炙人口的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倾诉了莫斯科人对这里的关爱之情。
24. 莫斯科大学依山傍水,它的主楼为32层,高240米,顶端是五角星徽标,塔尖高340米,曾经是俄罗斯建筑高度之最;两侧为18层的副楼,各装有直径9米的大钟。整个建筑气势轩昂。
25. 正对莫斯科大学正门的观景台,是俯瞰莫斯科市区景色的绝佳场所。
26. 观景台上小商贩的小摊,出售著名的俄罗斯娃娃。
27. 莫斯科大学主楼后门的罗蒙诺索夫雕像。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罗蒙诺索夫,俄国教育家、化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1711-1765),对物理、化学都有杰出的贡献,对语言学、文学也有所建树,对历史、天文、地质、矿物、航海都有所研究,对热的动力学说和物质结构的原子-分子学说也有相当贡献。他也是一个出色的人文学者,被誉为俄罗斯现代语言之父。他为后人留下很多重要著作,给俄罗斯文化增添了光彩。
28. 莫斯科大学主楼后花园。此时的莫斯科最高气温在4℃左右,算是深秋了吧。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法西斯入侵苏联,曾经一度占领了苏联西部的大片领土,苏联人民浴血奋战,赶走了侵略者,消灭了法西斯,取得了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苏联有二千五百多万优秀儿女为了保卫自己的国家,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五十周年(1995年),为了让人们永远记住这段历史,缅怀为国捐躯的英雄,寄托俄罗斯人民对和平的热爱,俄罗斯政府在首都莫斯科修建了二战胜利广场。
29. 天公不作美,到了二战胜利广场,下起了雨,草草拍了几张照片。中间的二战胜利纪念碑,高达一百四十一点八米,象征着人们在卫国战争中经历的一千四百一十八个惊心动魄的日日夜夜;三棱形的碑身,每个棱面上用浮雕再现了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十二个英雄城市的战斗情景。碑体下部是俄罗斯勇士格奥尔基持长矛英勇刺杀毒蛇的雕像;纪念碑下是五层台阶,象征着五年艰苦战争。纪念碑如一柄利剑直逼蓝天,气宇轩昂,向人们展示了俄罗斯人民胜利的骄傲,也在警示人们和平的来之不易。广场的中部是一组大型的喷泉,显示出和平与悠闲,造型奇特而优雅,供游人欣赏。在纪念碑的后面,就是呈弧形的卫国战争中央博物馆。
30. 英雄城市纪念柱。凡在二战中与德国法西斯浴血奋战的苏联城市,每个城市一个纪念柱。
31. 莫斯科凯旋门。位于二战胜利广场几十米处。它建于1829年,历时5年建成。它是为庆祝战胜拿破仑和俄军将士从西欧远征归来而建造的。这座凯旋门高28米,按照古罗马康斯坦丁凯旋门样式建造。门的基座上共竖立着6组12根圆柱。圆柱用生铁铸成,高12米、重16吨。圆柱之间站立着手持盾牌和长矛的勇士,勇士头顶的墙壁上是反映俄军同法军作战的浮雕。凯旋门顶部安放着6匹背生双翅马拉着的凯旋车,车里坐着胜利女神,她的右手高擎着月桂花环,面向城市入口处。其下武士,手执利剑,或月桂花环和橄榄枝,象征胜利和平。门柱之间,四尊俄军士兵,身披盔甲,手执盾枪,手指上刻着“驱逐法兰西,解放莫斯科”,门楣上饰有抗击拿破伦军队的44个俄罗斯城市的城标。整个凯旋门用白石贴面,在黑色圆柱的映衬下格外醒目。这座凯旋门巍峨壮观,记载着历史的辉煌。它耸立在马路中央,默默地守护着莫斯科的门户,目睹了一百七十多年的沧桑变迁。
32.久闻莫斯科地铁深藏于地下,且富丽堂皇,许多团友要求参观之。导游挤出时间让我们参观了二战胜利广场地铁站。
下面几张照片介绍莫斯科市容:
33.
34.
35.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