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位于罗马西北角的高地上,人口几百人至一千人(梵蒂冈的教士游走天下,大部分是流动人口),面积0.44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只有北京故宫的五分之三大,是一个典型的城中之国。它是天主教教皇的驻跸地,世界天主教中心。
这一圈由园柱和顶梁组成的建筑物,便是梵蒂冈的国界,没有海关,没有关卡,随便出入。
梵蒂冈位于罗马城西北角,是耶稣大弟子彼得殉难地。公元四世纪在此处建立了教堂以作纪念。随着天主教势力日益扩张,梵蒂冈不断扩建,直至十七世纪,方达到今日之规模。斗转星移,世事沧桑,天主教廷的世俗影响已大大缩小,如今它是天主教徒的朝圣之地和世界顶级游览地。
圣彼得广场是罗马教廷的广场,在梵蒂冈的最东面,以广场正面的圣彼得教堂而得名,可容纳50万人,是罗马教廷举行大型宗教活动的地方。每逢礼拜日,总有成千上万的人在此聆听教皇在阳台上播送晨祷词。
鸟瞰圣彼得广场。梵蒂冈是著名的世界级游览胜地,由圣彼得广场、圣彼得大教堂、教皇宫、政府大楼、梵蒂冈博物馆、梵蒂冈图书馆组成。
米开朗基罗的成名之作《圣母的哀伤》。圣母玛利亚满脸悲伤,神情庄严、优雅、凝重,是人类艺术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米开朗基罗创作这件作品时,只有25岁。当时无人相信其出于一个年青人之手。
圣彼得大教堂,天主教教廷教堂,是世界上最宏大最壮丽的天主教堂。总面积2.2万平方米,主体建筑高45.4米,长约211米,最多可容纳近6万人同时祈祷。它始于1450年,成于1626年。它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家和艺术家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勃拉芒和小桑加洛等大师们的共同杰作。一进大教堂,满眼金壁辉煌,雄伟壮观,气氛则庄严肃穆,人在其中是如此渺小,神圣和崇敬之心不禁油然而生。
这是教堂内的一座雕塑。
圣彼得大教堂一个侧门。
守卫梵蒂冈的瑞士近卫队士兵。中世纪时许多瑞士以当雇佣兵谋生,战时打仗,平时护卫宫廷,以纪律和忠诚闻名于世。梵蒂冈瑞士近卫队成立于1506年。1527年罗马战乱,其它护卫作鸟兽散,只有近卫队为履行职责进行了惨烈的战斗,189名士兵中有147人战死。瑞士近卫队得到了绝对忠诚的评价,直到今天都是梵蒂冈的保护力量以及仪式象征。
圣彼得大教堂外墙雕塑。
别了,圣彼得大教堂,别了,梵蒂冈, 世界上最小的古老城市。
罗马。斗兽场外。这位街头艺人扮做古罗马角斗士,以与游客合影为生。他是姜太公钓鱼,正在静静地等候下一位顾客。
位于今日罗马市中心的古斗兽场的残迹。建于公园一世纪。它的正面,诸位耳熟能详,这里展现的是它的侧面。
昔日车水马龙、冠盖如云的国家级建筑物,如今只是断垣残壁,真可谓沧海桑田,世界变化之大啊!
建于公园前一世纪的君士坦丁凯旋门。当时用来纪念一次对外侵略战争的胜利。拿破仑后来在巴黎仿造它建造了一座规模大得多、名气也要大得多的凯旋门。
罗马市姿态优美的伞松。步行街两侧均是古罗马帝国时期建筑物的残迹,远处便是古斗兽场。
罗马城街景-从斗兽场步行到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纪念台。今天天气出奇的好,人们游兴大增。
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纪念台,它是为了庆祝意大利统一而建的。这项工程于1985年动工,1911年竣工并揭幕。纪念台的设计者们以极大的爱国热情创造了被称为维托里奥式的庄严宏大的风格。纪念台主台是祖国祭坛。祭坛正面,一尊象征罗马城的庄严雕像俯视着脚下的无名战士墓。纪念台上面是埃马努埃莱二世的骑马铜像,长廊的大理石壁上铭刻着1918年11月4日的胜利公报全文。
我们在记录片中常常见到的著名的墨索里尼阳台。墨索里尼经常在这里发表重要演说或检阅游行队伍。
罗马街景。照片中松树非常有名,吸引每个游客的眼球。当地人称它“伞”松。我们的导游称它“蘑菇”松。这两个名字都十分形象,贴切极了。伞松遍布在山岸上、地埂上和公路两旁,,像无数把撑开的绿伞,很有特色。它还是罗马的人行道树,在市郊通向市中心的大道两旁或绿化林带上亭亭玉立,成为一景。据说中国试移植过多次,可惜均未成活,遗憾之至。
离开罗马了,贴近古斗兽场,再拍一张留念。
佛罗伦萨市政广场中心有一个著名的群雕-巴托洛米奥·阿曼纳蒂和他的助手们雕塑的《海神喷泉》(1563—1575年)。水池正中是其主体雕像:在海马拉的双轮战车上立着巨大的白色海神像,佛罗伦萨人称它为“大白雕”(一种猛禽)。水池四周边有多姿多彩的青铜雕像。
闻名遐迩、世界第二大的教堂——,巍峨的佛罗伦萨的圣母百花教堂。始建于1296年,成于1438年。它被认为是哥特建筑的最高表现。旁边耸立的是是其高雅超俗的钟楼。
1463年完成的有白色凸脊线的红色大圆顶,高大(107公尺)而恢弘,远远就能望到,成为佛罗伦萨市的重要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