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探亲,其实还有一个涵义词就是回家探吃。老祖宗留下的这个饮食文化所造就的这个不争气的胃,实在抵御不了对家乡饮食的思念。回家去好好撮一顿大概是每个回家的人第一愿望。每次回去都会流着口水穿梭在大街小巷寻找吃的。而且每每总有新的发现。大饱口福。不过随着回家频率增加,慢慢地对吃的要求也有所改变。像我,开始是跟着别人胡吃海塞,什么都好吃。后来再回去,就想找些新奇有特色的;再后来,就开始念旧,想找过去吃过的。。。。。。但不管哪次,那些传统点心一次不会落下。象大饼油条豆腐浆,老虎脚爪粢饭糕,油墩子,蟹壳黄,生煎小笼阳春面。而且是一吃再吃,百吃不厌。就是这种百吃不厌的馋劲,时不时也给自己闹点洋相。
那天早晨路过福建中路。看到有家新开的小笼包子店卖南翔小笼。南翔小笼,是我的爱好。过去回来总要去城隍庙南翔小笼老店去吃一次。可觉得好像那里价位越来越高,质量却越来越差。楼下是为平民的,排队的长龙,拥挤的店堂,等你吃到时大概已吃不出有多大的好来。楼上是为有钱人的,走进去时,就感觉好像脖子后面凉飕飕的。那是挨宰的感觉。其实,在今天,小笼做得好的也不再是城隍庙那一家独一份的了。好多店都做得很有特色。特别是新开的店,一般都不差,如果有点特色,那肯定是比一成不变的老店要好。
我看看那家人不多,可能是新开的缘故。于是我就进去坐下,要了一份小笼。(当然再加份鸡鸭血汤。是我的习惯)。笃悠悠地坐在那里吃将起来。那一份小笼八个,皮薄汤多,肉馅松软,一点不柴。血汤也是新鲜嫩滑,一点不腻。而且价钱很便宜,忘了多少钱,但一定比城隍庙南翔小笼的楼下还便宜。那一份早餐再加上那一份闲心,我是吃的浑身舒坦,心满意足地抹着油光光嘴就往南京路去了。那天我好像我想到第一食品店买点什么。
结果到了食品店后发现,那里还有吃点心的,都是现做的。突然看到一家卖王兴记无锡小笼。记得无锡王兴记小笼很有名,那年出差去无锡时进去吃过,但忘了什么味的了。那年头饭店的质量是可想而知的。想想现在应该能恢复原样吧。那么原样应该是什么样的呢?大概是刚才小笼吃的高兴,于是就忍不住要了一份。顾不得那个场面吃相了就抓着吃起来。忘了是六个还是几个,吃下后感觉一般,想来也可能是刚吃南翔小笼缘故。
吃完无锡小笼一转身,突然发现对面正在卖小杨生煎。小杨生煎在上海是有名的。那时记得老人说生煎一定得吃小杨的。说明其影响之大。小杨生煎的本店是在吴江路。我回去总要去那里吃一次。这时我想一起吃了吧,反正要吃一次,免得到时又得跑一趟。于是又排队要了一份。还好不多,才四个。一吃,更不是味了。估计肯定是吃多了。走出店时想想吓一跳。我今天吃了多少个?十七八个。要知道那都是肉馅的,那意味着我吃了十七八个肉丸子。那有些可怕。我想就现在四张以上的一口气吃十几个肉丸子的不会太多。不是吃不下,而是不敢吃了。我能这么吃,看来不是小时候给饿的,就是前世没吃饱。这种吃法归结为两字就是“傻吃”。大家可别学我。反正那天回来后肚子一直不好受,后来连晚饭都不想吃了,都是那些肉丸子给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