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夜语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正文

孔子怎么成了无神论

(2011-01-30 16:08:23) 下一个
香港电台曽有个“讲东讲西”的节目,主题是讲东西文化,主持人为原香港建筑师协会主席、哈佛大学博士何弢先生。他提到香港及内地高等教育的败笔就在于把“大学变成了高中的延续”,高中生要为过“高考”关而学,学生少有自己的见解,已违背教育的本质,但也是无奈之举。但到大学还那样教学,人云亦云,这就是“毁人不倦”了。中国大陆的高考题曽有说孔子是无神论的题目,为了高考分数,当然只能说孔子是无神论。这就应了何弢先生的话。如果高考以外还这么说就很没依据、没理由。
可是在最近的凤凰台“锵锵三人行”节目中,谈到孔子进天安门广场的话题,主持人窦文涛和来宾梁文道都有“孔子是无神论”的提法,本人觉得这是对孔子的错误解读。特别是窦文涛和梁文道都是本人敬重的主持人,居然也被忽悠了,更觉这谬误传播之广泛,值得在此提出不同见解。
傅佩荣教授讲古汉语“言”是自己“说”,“语”字面是五人说,作“讨论”讲。“子不语怪、力、乱、神。”这句,常被当作孔子是无神论的证据。它准确意思为:孔子不与别人讨论怪异、暴力、变乱、鬼神。不与别人讨论不代表就是“无神论”。
在《论语》中,还有不少句子也说明孔子的这一态度,如:
“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尊敬鬼神但要远离它,就可以说是智了。)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没能事奉好人,怎么能事奉鬼呢?)
“非其鬼而祭之;谄也。”(不是你应该祭的鬼神,你却去祭它,这就是谄媚。)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祭祀祖先就像祖先真在面前,祭神就像神真在面前。孔子说:‘我如果不亲自参加祭祀,那就和没有举行祭祀一样。)
 从这些句子都可看出孔子的基本态度:有鬼神,但不去谈论它,离它远远的,谨慎而淡定地处置。要是说这些句子可以证明孔子是“无神论”,那就太牵强附会了。
再从孔子对《周易》的态度看,就更清楚知道孔子对鬼神的认识:“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他对“周易”赞誉有加。“易经”是占卦的书,“人谋鬼谋,百姓与能”是它的根本依据,就是人与鬼神之间相互感应。一般的说法是孔子作的“易传”。 “易传”里面谈鬼神就更多了。
对占卦的书不光感兴趣,还觉得对人生有大大裨益,且说出“人谋鬼谋”这样话的人,能说他是无神论,这不大合逻辑。
也许,人们受小说《聊斋》和鬼城“丰都”那些具象的鬼神影响太深,如果能把“鬼神”理解为还不清楚的一种力量、状态,也许就好理解孔子为什么会持那种态度。
当孔子进入天安门广场时,把握一个真孔子,而不是现代人“需要的”孔子就显得越发重要了。真孔子才有真价值,才值得今天研讨。而“需要的”孔子只是别人的附体,如北京台“天下收藏”节目所说的:“有一定水平的现代仿品”。要去伪存真,砸掉赝品。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