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斯特(Hearst)家族在美国历史上相当有名,由此产生了三部电影及电视剧。
《死木》(deadwwod)中有西部发家的老赫斯特;《公民凯恩》则公认是暗喻老赫斯特的儿子,威廉·蓝道夫·赫斯特,美国的传媒大亨和政治家;《Guerrilla: The Taking of Patty Hearst》讲的是第二个赫斯特的孙女。
《维基百科》说:“1974年,威廉·赫斯特的孫女派翠西亞·赫斯特,因為加入激進組織Symbionese Liberation Army結夥搶劫銀行,被判處7年有期徒刑,於入獄兩年後獲釋(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在这次事件的报道中,美国许多报刊都用当年赫斯特所采取的煽情性报道,将案件大肆渲染)。”
《公民凯恩》由电影史上最奇特的怪才奥森·威尔斯担任导演、制片、编剧(之一)以及主演,但差一点就胎死腹中。“影片是保密拍摄的,公映前在好莱坞内部放映时,有两位掌控电影界舆论的媒体人 立刻向赫斯特汇报,告知他遭到恶意诽谤。于是,占美国媒体半壁江山的赫斯特报业拒绝刊登该片的广告,全面封杀《公民凯恩》,甚至威胁将封杀雷电华公司的其 他影片。赫斯特本人亲自跑到米高梅创始人梅耶那里,要他“看着办”。身为行业领袖,梅耶无奈,只好请所有好莱坞电影公司分摊凑钱,集资80万(该片的制作 费)买下《凯恩》的所有拷贝,然后销毁。这样,雷电华没有损失,好莱坞又不得罪媒体大鳄。威尔斯听到此消息,大为震惊,他只有一个挽救方法,就是拼命在小 范围里放映影片,把口碑传出去。果然,部分同行的高度评价使得雷电华顶住了压力,不然这部作品将永远保存在少数人的记忆里。
赫斯特犹豫再三,最终没有打官司,主要原因当然是对赢没有十分把握。美国宪法对于言论自由的保护尤其有利于文艺创作,因此告状者若证据不 充分,输了反而为对方作了免费广告,因此一般名人觉得遭诽谤时宁愿选择沉默。影史学家一直在考证,赫斯特究竟有没有看过《凯恩》,但始终没有定论。但有一 则趣闻:影片在旧金山首映时,威尔斯入住当地的费尔蒙酒店,在电梯里邂逅赫斯特;威尔斯思忖片刻,然后“恭请”赫斯特作为嘉宾参加首映礼,但赫斯特自始至 终一言不发,没理会他。当赫斯特走出电梯时,威尔斯大吼一声:“要是换了凯恩的话,他会来参加的。”这真是戏剧性的一幕,也是精彩绝伦的台词。”
《公民凯恩》是排名第一的电影,我想大家都看过,有人总结大意是:“一个被自己的天才和极度膨胀的自我意识抛进孤独的高高在上者。”电影也企图从心理意识上分析其来源和发展,有点阳春白雪,关于这部电影的讨论很多,大家可以自己去看。有人认为威尔斯之所以拍得那么成功,是因为他自己也是那样的人。
我想讲得更细一点,人的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其社会性,人不可能离开社会而独立存在,所以人是否得到满足和幸福取决于自己和周围人的关系,所以心理学家认为人追求金钱和权势背后实际上是渴望得到爱和尊重。但是问题就来了,在很多情况下人是没有办法区分是爱人还是爱钱,是尊重还是惧怕,所以自我意识极度膨胀(一般是高高在上者)是得不到爱和尊重的,所以必定孤独。
影片中借凯恩的最好朋友(当然后来凯恩将其解雇)说了一段非常精彩,颇有深意的话,可以作为独裁者的脚注:“你提起人民群众,仿佛他们是你所拥有的,仿佛他们就属 于你。天哪!自从我记事起,你一直在谈要给人民权力,好像给他们一件代表自由的礼物,作为提供服务的回报……记得你说的劳动人民吗?……他们将组织起来, 要求得到他们的权力,不是作为赏赐的礼物。当你那些宝贵的受压迫者团结起来,他们将高于你的特权。我不知道那时你该怎么办,航船去一座荒岛,当猴子的首 领?……你除了自己,其他谁都不关心。你只需要说服大家,让他们相信你十分爱他们,因此他们该用爱来回报你。只是,你的爱是由你来定条件的,就像是由你来 制定规矩、按你的方法来玩的游戏。”
其实独裁者是最经常把人民群众挂在嘴边的,希特勒就是最好的实例。
《Guerrilla: The Taking of Patty Hearst》不怎么出名,我没有看,我要讲的是《死木》,我认为是美国最好的电视剧之一。
Deadwood是一个真实的地名,在南达科他,《死木》是根据真实的历史记载改编的,里面的人物大多数都是确有其人,包括老赫斯特。但是,到底是不是和历史一模一样,那就谁也说不清楚了,历史记载毕竟非常有限,而且任何人在讲故事的同时,不可能没有自己拴解。
我想制作人是想尽量还原历史,可以看成是一部纪实的电视剧。这部电视剧得过大奖,在美国相当火,但是,中国人好像看的不是很多。
我认为这个电视剧实际上讲的是政治斗争,几个势力集团的明争暗斗,为了争夺小镇的控制权,比《纸牌屋》要精彩多了,也要有深度多了。美国的政治说穿了就是势力集团之间的较量,从小看大也就是差不多是那么一回事。
这种争斗发生在一个非常特殊的环境,在19世纪末的一个靠近印第安人的居住地的小镇,因为而金矿突然膨胀了起来。那里没有法律,没有政府(有也只是一个摆设),甚至连教堂都没有。
在美国那个时代的城镇,中心是教堂而不是衙门,连教堂都没有,自然说明是一种无政府的状态,根本没有任何次序。这一点中国人恐怕难以理解,中国二千年的历史基本都是世俗的政权,与宗教关系不大。但西方并不是这样,宗教在很长的时间里,并不纯粹是一种精神上的信仰,而是拥有世俗的权利,同时也提供了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杀人,盗窃,偷情是不对的,那是摩西十诫的规定。除了少数伊斯兰国家,现在的大部分国家,这些准则是由法律来规范的,宗教只是一种道德规范。
没有政府,又没有教堂,那就只能是赤裸裸的比力量了。如果有了相对严格法律体系,那基本上是要比智力的,如果没有这些东西,那光智力就不行了,你脑袋瓜子再灵,别人几拳头就把你打得趴下了,那就只有求饶的份。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
我不想来剧透,说实话也做不到,有些地方我自己都不是很明白。这个电视剧不太好懂,其风格非常写实,不会有人来内心自白,告诉你他在想什么;也没有那种掏心掏肝对话,真实生活中就本来就看不到。很多对话并不是直说,背后都是有东西的,要自己去琢磨。然而,这些对话从腔调到用词都是那个时代的(我当然不知道那时候美国人是怎么说话的,只是觉得和现在有些不同),我英语本来就烂,还要弄出这种英语来,对付起来很是吃力。
但是,如果第一遍弄不懂,我认为是值得看第二遍的。这个电视剧类似于《mad man》,拍得很讲究,从服装,道具到画面,音乐都很精心,也很大气。我一般只看五到十分钟,看这个导演怎么来讲故事,就会知道这个导演对不对我的胃口,而决定是不是继续看下去,这个电视剧从一开始就抓住了我。大概就是男人天生对政治有兴趣,女人则是谈情说爱。
大概情节是那里发现了金矿,小镇人口暴增,一个外地的警长就想到小镇来碰碰运气,这样就和小镇原来的地头蛇,一个酒吧(也是妓院)的老板发生了冲突,因为过去这个小镇就是他说了算。
后来又来了一个强人,开了另一个酒吧(也是妓院),于是斗争就变得复杂了起来,但这个人似乎斗不过地头蛇,搞政治要差一些。电视剧的高潮是老赫斯特来了,他与其他的人就不是一个等级的,有钱,政治势力,还有武装,他开始的想法无疑是想鲸吞全部金矿,准备通过血洗而控制整个小镇,最后却没有达到目的,杀锏而归。
我对正面人物一般都不怎么感兴趣,大概是被那些光正大的玩意忽悠得太惨了。不过也不一定,我好像从小都更喜欢看电影中的坏人,觉得很酷,恐怕小孩子都有点这样。所以并不喜欢那个警长,老是板着脸一本正经有些让人无趣。当然,这人的确是个好人,是条汉子,为人光明磊落,极讲信誉,但还是有些boring。
剧中那个地头蛇那就非常出彩,精明得一塌糊涂,但是,却很难说是好人还是坏人。此人绝对是玩政治的高手,很懂得人心向背的重要,需要时知道怎么低头。但是,却极有个性,骨子里是那种极为倔强的西部redneck,面对老赫斯特那样用强权施压,就是不要性命也休想要他低头。
他为了钱杀了一个傻乎乎的纽约客,但却放过了妻子。手下人对一个小姑娘多少下不了手,他也就算了,转身自己却去杀了一个生意上同伙,好了结麻烦。故事有个地方很精彩,他和警长决斗,西部故事那是必不可缺的,他不光彩地赢了,正要一刀把警长结果的时候,突然看到了警长的妻子和孩子从很远来和警长团聚,是第一眼见到警长,他就突然没有下手。
是怜悯,还是觉得自己是别人的帮助下赢的,做事不能太过分,没有明说,只能自己去理解,不过他的精明之处就在于做事有一定的分寸。结果没想到这在后来救了自己,因为他最终和警长抛弃前嫌,联合起来跟老赫斯特斗。让老赫斯特认识到,对方已经决定鱼死网破,如果硬来自己的性命恐怕不保,反正自己已经得到了一些不错的金矿,性命不管怎么都比金钱重要,也就妥协算了。
如果他把警长杀了,一个人就很难是老赫斯特的对手。
最精彩的是老赫斯特这个人物形象,他看起来文质彬彬,说话不带脏字(是唯一的一个),做事有理有据。然而,骨子里却极端冷酷无情,他所有的出发点就是金钱,一切都服务于这个目标,所谓的理据就在于此。
他有个下属,与他关系很深,当然也是他所信任,当把事情弄砸了而不可收场,有人借此要挟要与他合伙。但是,他只需要跟班,不想有什么合伙人,于是,连眉头都不皱一下就把那个下属杀掉。好像他对女士彬彬有礼,但羞辱到极点却不用脏话,这就是叫做绅士风度。
看不透此人到底有没有感情这东西,恐怕还是应该有的吧,谁也不是从石头里钻出来的。但是,可怕之处就在于,那种为了所谓的目标而控制自己的能力,无比坚定而不为任何东西所动摇。
老赫斯特不仅仅是一个巨富,成功的商人,还曾经是美国参议员,那就是权势不小,也无疑是一个成功的政治家。看来这二者实际上是相通的,都必须得冷酷无情才能成功。这种人不可能有朋友,注定孤独,也就像《公民凯恩》所表达的寓言,必定是一个悲剧。
经常可以看到有人在歌颂这种品质,然而,通过此剧我们看到,凡是和他亲近的人,没有一个有好的结果,反而是敌手,离他远远的,倒反而有幸存的可能。
这个我们就不会陌生了,中国历史上太多,这是独裁者,或者政治强人的一种必然结果,任何人只是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所谓战友就是要永远和自己站到一起,凡是对自己有所怀疑的人就是敌人,而且是所谓的叛徒,里通外国而十恶不赦,反而和这种人疏远倒有可能善终。
这个电视剧基本上没有什么浪漫,想找这种爱情的人恐怕要大失所望。在那种生存环境非常严酷的情况下,人大概是很难得有那种闲情逸致。特别是妇女,不管是贵妇还是妓女都基本没有地位,只有依附于男人才能生存。但是,那些生存在最底层的妇女仍然很有个性,追求幸福,爱情不惜付出生命。
那二个妓女的老板杀人就像好玩一样,对背叛自己的人毫不留情,而这二个女人却
都很反叛。虽然剧中没有明说,但她们很多时候的生命都是在危险之中,能够活下来仅仅在于那个男人对她有一种奇特的依恋。
这难道是爱情,有些说不明白。
那个时代的美国政治极为肮脏,行贿受贿是公开的,可以面对面的讲价钱,谈不妥,就可能要死人。电视剧中的双方争斗颇为精彩,地头蛇的手下在决斗中杀了老赫斯特最亲信的保镖;老赫斯特就砍掉地头蛇的一个手指;然后地头蛇就杀掉对方的一个人,接下来就猜老赫斯特会怎么出手,结果猜不到(我也猜错了)。
这个电视剧可以看成是悲剧,别想找到那种大团圆。女人都很可怜,男人也强不到哪里去,冒着生命危险争来夺去,最后得到了什么?
我觉得现在的美国电影有些不如以前,但电视剧却大放异彩,《mad man》,《黑道家族》,《制毒师》都很精彩。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既抛开以前那种相对僵化的好人,坏人的模式,尽力来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
比如像《黑道家族》,主角是一个容易冲动,经常杀人的黑社会的老大,但非常奇怪的是,此人却极有同情心,而且是一个慈父,还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和他一样。在外面彩旗飘飘,对自己的妻子却极力容忍,力图保住自己家庭的完整(很具有现实意义)。正是这样一个充满矛盾的人物,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叫好。
有个记者把此称为电视剧的“黑金时代”,有几分形象。
加州那条以风景如画而著名的一号公路,就是以赫斯特古堡作为起点。当年赫斯特第二不惜代价建了这个豪华之极的城堡,但后来仍然是众叛亲离,自己在孤独中死去。看到它现在成为任何人买票都可以进去的游览景点,真是有些感叹万千。
赫斯特家族早已在美国政治中消失,今天的美国和那个时候也沧海桑田。现在的美国政治有点像一个game,大家玩一玩,并不伤筋动骨。竞选不上大概是最大的政治上的失败,又有何关系,一样有钱,仍然有政治上的影响力。大不了就是不当官,做教授,大公司的董事长,或者干脆演讲出书赚大钱。
当年老赫斯特抽身而去是因为知道能够全身而退,如果有生死之忧必然是以命相搏,那就是血流成河。而中国政治从来就是以身家性命作为赌注,全有全无的拼斗,失败了就没有后路。结果就是把老百姓,把国家带了进去,什么时候这个发生了改变,大概中国就算有所进步。
来美国已经年数不少了,经历了几任总统,总的感觉是政治家不管怎么闹腾,老百姓还是过自己的日子,影响不大。克林顿时期美国经济最好,但是经济学家一般认为美国经济有一个周期性,他是运气好,如果他现在是总统,一样是焦头烂额。而中国的政治斗争与老百姓关系实在是太密切了。
到美国来最大的感受之一就是身处高位政治人物一点都不比我们这些普通人要高尚,或者是什么英明,因为这些人都无一例外会被媒体把那点家底翻个底朝天,结果就是这些人做的糊涂,甚至是荒唐事情一点都不比我们少。克林顿从来作风就有问题,小布什年轻时曾经有过毒品和酗酒的麻烦。
中国的政治人物我们不能知道家底,因为那是国家机密,于是他们总喜欢弄一身皇帝的新衣穿上,除了忽悠老百姓,还能有什么意思呢?更可怕在于,这种忽悠到最后弄得他们自己都相信了,以为自己是战无不胜,结果就是一场灾难。
网上的话最最能击中要害,不就是一马甲,难道换了一个,你就不是你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