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cn.nytimes.com/article/life-fashion/2013/04/23/c23manners/
礼仪已经衰亡了吗?手机、Twitter和Facebook也许正在剿杀旧式的客套和优雅,但新一代的礼仪大师,礼仪博客作者,以及自封的YouTube礼仪权威正在努力让老派的礼仪在年轻一代中变得重要。
这些人的目标显而易见:帮助Y世代(Generation Y)穿越棘手的、高科技时代的雷区,比如无纸化邮件(Paperless Post)邀请、同性婚礼和网上约会等等——更不必说与现实世界中遇到的人进行面对面的接触了。
格雷斯·邦尼在她的家居装饰博客“设计海绵”中增加了每周礼仪专栏。
例如,当你第一次被介绍给某人时,应该如何跟他握手呢?也许你觉得自己不需要这方面的教程,但是住在加利福尼亚州纽波特海滩的形象顾问格洛丽亚·斯塔尔(Gloria Starr)可不这么想。
“在握手时,你应该从肘部处,而不是手腕处,上下摇动两、三次,”斯塔尔说,“然后面带微笑,介绍自己。”她已经发布了437个YouTube视频,在其中的一个视频中,她示范了如何伸出右手上下摆动。
那么在健身房时,你又该如何表现得举止得体呢?YouTube的话题趋势负责人凯文·阿洛卡(Kevin Allocca)说,最近在网络上,健身房礼仪的视频特别热门。有一个视频名为《不要成为健身房里的那个人》,展示了五名男子在健身房里的各种失礼举止。比如“笨瓜”,每次举起杠铃时,他都会发出哼哼唧唧的声音,还有一个家伙自命为“教练”,他好为人师,主动给其他健身者提建议(大多数时候都不受欢迎)。这个视频自去年4月贴出以来,观看量差不多达到了300万次。
在现代生活中,似乎没有哪个地方太过偏僻,或者太过荒谬,不值得考虑礼仪问题。教学网站Howcast.com在YouTube上的频道人气很高,针对的是像在瑜伽课上如何处理肠胃气胀,或在天体海滩上如何举止得体这样的重要问题。“如果说,当别人穿着衣服的时候,你目瞪口呆地盯着别人身体那一部分看有些不妥,”天体海滩礼仪视频里说:“当别人没穿衣服的时候,呆呆地盯着看就是彻头彻尾的粗鲁了。”
在另一个视频中,一位快餐业资深从业者告诉你,在汽车外卖窗口处应该如何举止(“不要一停到扬声器边就高喊‘你好’,而是应该等待服务员招呼你”),对于如何正确在餐桌上摆放餐具这个重大课题,YouTube上有500多个视频。
但是,社交建议领域中——这个领域不仅涌现了大量视频,还有很多网站、博客和图书——增长最快的部分,是和互联网本身有关的社交建议,以及对“网络礼仪”(netiquette)的正确展示。YouTube上的这类视频包括在写作商务电邮时使用表情符号,谨慎地在别人的Facebook涂鸦墙上张贴内容,在Instagram上给宝宝的照片设置限制,转发太多的Twitter消息,以及同时进行多个在线聊天等等。
“我们生活在一个焦虑的时代,这种焦虑反应了技术和社会习俗中几乎一直存在的变化和混乱,”史蒂芬·彼得罗(Steven Petrow)说。彼得罗著有5本礼仪方面的图书,其中包括将在2014年出版的《注意数字礼仪:对一个没有规则的时代的建议》(Mind Your Digital Manners: Advice for an Age Without Rules)。(彼得罗是《纽约时报》的定期撰稿人,他为Booming博客写作的专栏提供了有关同性恋-异性恋问题的建议)。
“无论你想了解父母在同性婚礼上的角色是什么,还是想知道可以发多少条短信邀请对方跟你约会,而不至于被看成是死缠烂打的人,”他说,“礼仪大师都会从各种地方的桌布下冒出来,抚慰那些担心在最时新的礼仪上犯错的人。”
这样的建议出现在礼仪界名人的网站上,比如衣冠楚楚的电视脱口秀常客托马斯·法利(Thomas Farley),以及住在圣迭戈县的顾问伊莱恩·斯旺(Elaine Swann)的网站。Facebook前高管兰迪·扎克伯格(Randi Zuckerberg)的电子期刊Dot Complicated也提供了这样的建议。
扎克伯格说:“在这些新出现的礼仪问题中,有很多都很复杂,因为明确的、非黑即白的答案并不存在。”Dot Complicated最近的一篇帖子讲如何处理别人提出的金钱方面的要求,作为扎克伯格媒体(Zuckerberg Media)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说她经常都在处理这个问题(她的建议是“迅速说‘不’”)。
年轻人“厌倦了讽刺、无礼和挖苦,这些东西他们在网上见得非常之多。”女性生活方式网站xoJane的主编简·普拉特(Jane Pratt)说:“礼仪的回归,部分上是对网上粗鲁互动的一个回应。”在xoJane网站上,和礼仪有关的文章很受欢迎。
“现在,为人友善才显得‘酷’。”她补充说。
出版业正在急于追赶这个潮流,一系列新的礼仪图书即将推出。编年史出版社(Chronicle Books)的克里斯汀·卡斯威尔(Christine Carswell)说:“礼仪是一个很流行的题材,因为良好的行为举止的确不会过时。”今年5月,他们将出版纳森·谭(Nathan Tan)的《健忘绅士》(Forgetful Gentleman)一书。
仅去年一年,《纽约时报》的撰稿人就出版了三本礼仪题材的图书:亨利·奥尔福德(Henry Alford)的《谨防失礼:现代礼仪指南》(Would It Kill You to Stop Doing That: A Modern Guide to Manners);菲利普·加兰尼斯(Philip Galanes)的《社交问题:如何在当今的礼仪困惑中生存》(Social Q’s: How to Survive the Quirks, Quandaries and Quagmires of Today);还有之前“伦理学家”(Ethicist)专栏作家兰迪·科恩(Randy Cohen)的《与人为善:在一切事物的伦理规范中行走》(Be Good: How to Navigate the Ethics of Everything)。
其他值得注意的作品包括《简·奥斯汀的现代生活困境指南》(Miss Jane Austen’s Guide to Modern Life’s Dilemmas),其作者丽贝卡·史密斯(Rebecca Smith)是一名英国小说家,自称是《傲慢与偏见》(Pride and Prejudice)的作者的直系后裔;还有一本是以美国第一夫人为参照的《米歇尔会怎么做?现代生活实质和格调指南》(What Would Michelle Do? A Modern-Day Guide to Living with Substance and Style),其作者阿利森·塞缪尔斯(Allison Samuels)是新闻网站The Daily Beast的资深撰稿人。
社交困惑似乎无边无尽。你有义务回复Facebook派对邀请吗?在跟人拼车的时候用iPod听音乐会不会很无礼?
丹尼尔·波斯特·森宁(Daniel Post Senning)是礼仪大师艾米莉·波斯特(Emily Post)的玄孙,他在编写《艾米莉·波斯特的礼仪》(Emily Post’s Etiquette)的第18版时,发现这本书无法用一个章节来涵盖高科技方面的礼仪问题。结果他单独为此写了一整本书:《数字世界中的艾米莉·波斯特礼仪:优质的网上生活》(Emily Post’s Manners in a Digital World: Living Well Online),该书的电子书和平装本于今年4月发行。
这本书针对的问题,举例来说是这样的:一个人应不应该在Facebook上宣布罹患重病(应该,波斯特·森宁说,但诊疗信息应该只告诉密友和家人)。
一些新的礼仪大师把自己定位为老派欧式礼仪的化身——由于《唐顿庄园》(Downton Abbey)的热播,老派欧式礼仪现在变得很时尚。即便是这些人,也觉得自己有义务解决21世纪的难题。
查尔斯·麦克弗森(Charles MacPherson)在加拿大开办了一所管家学校,他写的第一本书《管家要义:礼仪、时尚娱乐与家政管理的艺术》(Butler Speaks: A Guide to Proper Etiquette, Stylish Entertaining and the Art of Good Housekeeping)于今年4月发行。对于舀鱼子酱这样的老古董仪式,麦克弗森是一名权威人士,但他发现自己在琢磨这样的问题:如果你4岁的小孩生病了,和保姆待在家里,而你正在外面参加晚宴,这时你能否把手机放在桌子上?
“永远不能把手机放在餐桌上。”麦弗逊说,“如果你必须出门赴晚宴,而且必须随时能接电话,首先你得把这个情况告知女主人,然后把手机设置为来电振动,放在你的口袋或大腿上。如果手机响了,你就离开餐桌——不要解释为什么,只需简单地说声“对不起”——离开用餐的房间,然后再接电话。”
同时,对20多岁的年轻人来说,礼仪也具有一种复古的魅力,“波特格调”(Potter Style)图书系列的发行人帕姆·克劳斯 (Pam Krauss)说。该系列将在今年9月推出《现代礼仪:向上的工具》(Modern Manners: Tools to Take You to the Top),作者是常青的礼仪专家多萝西娅·约翰逊(Dorothea Johnson),书的前言由约翰逊的孙女丽芙·泰勒(Liv Tyler)撰写。克劳斯说:“对于整整一代年轻人来说,礼仪就像烹饪、缝纫和其他‘家居艺术’一样,本可以从父母或祖父母那里传承下来,但实际上却没有。”
在一些圈子中,老派的举止就像黑胶唱片、单桶波旁威士忌和男士软毡帽一样,是年轻的都市潮人们乐意重新拾起的艾森豪威尔时代遗风,布雷特·麦凯(Brett McKay)说。他是男士生活方式博客“男性气质艺术”(Art of Manliness)的创始人,该网站的一些人气礼仪文章从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和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的故事中总结了经验。比如说,一篇关于文明地进行政治辩论的文章指出,如果罗斯福不把对手贬损为“油腔滑调,经常去教堂的伪善者”和“典型的无知者”,那么在政治辩论中,他可能会表现得更具有说服力。
“社会学中有这样一个概念:每一代人都反叛其父母,跟祖父母辈为友。”麦凯说:“有些Y世代穿着打扮得像《广告狂人》(Mad Men)中的角色就体现了这一点,在礼仪方面也是如此。婴儿潮一代的观念是‘放轻松,做你自己’。‘最伟大的一代’则比较拘谨,讲究礼仪,而年轻人希望体现祖父母那一代的某些价值观。”
人气家居装饰博客“设计海绵”(Design Sponge)的创始人格雷斯·邦尼(Grace Bonney)说,喜欢DIY活动的年轻女性也对礼仪举止表现出了新的兴趣。“设计海绵”新近推出了每周礼仪专栏。邦尼说,像《在社交媒体上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类礼仪文章,评论量和Facebook“赞”的数量比其他文章高出4倍。
“我认为,大家逐渐开始觉得:花些时间,努力让客人在你家时觉得更受欢迎是值得的,无论这种努力是准备美味的食品,学习插花,还是掌握成为好主人的一般礼仪。”她说。
人们对礼仪重新燃起的兴趣会导致行为方面的切实转变吗,还是像最新的健康饮食指南一样,最新的礼仪指南也只会被束之高阁,没有人照做?这个问题尚无定论。毕竟,要想有好的举止,你需要采取行动。
“困难的环节不是培养良好的意图,”《健忘绅士》的作者谭说,“而是把良好的意图转化为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