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嗣同李闰

(2021-11-10 15:36:03) 下一个

曾电报告急助谭后裔

今读此文真感动欣慰。。。

https://m.voc.com.cn/wxhn/article/202006/202006171016297443.html

。。。李闰是个才女,能诗,在与丈夫居兰州期间,曾有“秋气悬孤树,河声下万滩”之佳句。她还曾为历朝杰出妇女作评,在评论明朝杨继盛夫人时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以及朱棣等都不学无术,以严刑治天下,能对小人有利,因此严嵩、魏忠贤等大奸臣才会相继而起,终致亡国。杨继盛夫人要想昭雪丈夫冤狱,只有把未闻状纸藏在头发里,怀揣匕首,到皇宫门口去自裁,以血鸣 冤,惟其如此,或许可以对皇上有所触动——可见李闰与谭嗣同一样,也具有刚烈性格。

光绪二十三年(1897)五月,谭嗣同、梁启超等人在上海发起设立“戒缠足会”,李闰带领家中的大足仆妇走上街头宣传不缠足的好处。当年秋天,受谭嗣同影响,她与康广仁之妻黄谨娱倡办了中国女学会,这是近代上海的第一个妇女团体,该会的宗旨是讨论妇女教育问题及其他有关妇女权利问题;次年,又在同仁的支持帮助下创办了第一所中国自办女学堂——中国女学会书塾,出版了中国第一份以妇女为对象的刊物《女学报》。

临刑前夕,谭嗣同给李闰写了一封诀别信:

闰妻如面:

结婚十五年,原约相守以死,我今背盟矣!手写此信,我尚为世间一人;君看此信,我已成阴曹一鬼,死生契阔,亦复何言。惟念此身虽去,此情不渝,小我虽灭,大我常存。生生世世,同住莲花,如比迎陵毗迦同命乌,比翼双飞,亦可互嘲。愿君视荣华如梦幻,视死辱为常事,无喜无悲,听其自然。我与殇儿,同在西方极乐世界相偕待君,他年重逢,再聚团圆。殇儿与我,灵魂不远,与君魂梦相依,望君遣怀。

面对死刑,胸怀中华崛起的谭嗣同并没有害怕,他曾早就留下了“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召后起”的铮铮誓言,早巳将自己的生死首之度外。

谭君以死图唤将来

后起毛习祸国殃民。。。

1912年,为继承丈夫的遗志,李闰捐出一部分家产,并为募集公私资财奔走呼号,与刘淞芙先生等有识之士创办了浏阳第一所女校,并任名誉校长。学校开办后,她与县城热心教育的人士商量校务,聘请饱学之士担任教师,在对学生灌输自强自立的新观念新思想的同时,教授实用的谋生技能,给穷苦的女孩子以求生的本领,求生的机会。她把大部分精力集中在办学上,穿的是布衣布履,吃的是粗茶淡饭,每天到校指导校务,经常找老师谈话,讨论教学问题;对学生关怀备至,常常夜深人静之时,还在学生寝室巡视。

李闰除办学校培植后进外,还是一位促进社会福利的慈善家。她看到当时社会上发生严重的弃婴溺婴现象,又大声疾呼:救救无辜的小生命!她除由自己捐出一部分钱财外,还激发了很多人的恻隐之心,纷纷捐出置闲的祀产,设立了一个育婴局,并订有规章。赤贫的婴儿送育婴局代养;次贫的婴儿或部份代养,或予补助;较贫的略予补助。

谭嗣同死后,对丈夫的思念陪伴李闰度过了几十年孤独的时光。在她卧室的墙上,悬挂着一张谭嗣同的画像,每逢月之朔望,她会将怀念谭嗣同的诗句写在纸钱上,然后解下插发的竹簪,用纸钱裹住,就着烛火慢慢焚化,送给九泉之下的谭嗣同。每逢谭嗣同忌日,她也赋诗悼亡,表达哀思与伤痛,如:“盱衡禹贡尽荆榛,国难家仇鬼哭新。饮恨长号哀贱妾,高歌短叹谱忠臣。已无壮志酬明主,剩有臾生泣后尘。惨澹深闺悲夜永,灯前愁煞未亡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