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跟你们这些后生较详细解释下集体公社下的生产队和包产到户之间的分配机制问题。
(2015-07-17 10:07:19)
下一个
理论上讲,农民交多少粮食都是国家在定。但国家定的粮食收购量都是有参考依据的。关键这个依据是什么。
在集体公社制下。当家的是生产队长,大队长。公社书记。这些人看重的是政绩。往往不切实际的主动提出上交任务,以超额完成任务为荣。这样上级,以及国家就会一层层加码。而且还要求逐鼠
这样,实际的结果是,生产队长会尽其所能保证'颗粒归仓。极端的情况下s甚至把老鼠洞里的粮食都要刨出来。这绝不是夸张。这是我们村真实发生的事情。而且为了完成粮食上交任务,甚至还干出过用鸡熬汤做肥料的傻事。做这些事情,目的不是给村民多些口粮,而是为了多交点。其实这也是所谓亩产万斤的制度上的诱因。这也是为什么会饿死人的制度原因。农户因为得不到足够的口粮,不得不在土地的空歇期间突击种些红薯啊之类的不用上交的作物果腹。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吃红薯的原因。在这种制度下社员们得不到最基本的生活保证。粮食产量也一直上不去。
有人可能要问了,为什么不用化肥?其实在把所有的粮食交上去,粮食变成现金分给了农民。生产队是没有钱去买化肥的。所以只好用绿肥了。一年到头,每年都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却所获甚少。
再说分田到户。由国家跟农民直接签订购粮合同。这样省去了队长的环节,合同相对比较现实。农民可以留够口粮。这就是所谓交够国家的,留够自己的。剩下的算是红利,可以多卖给国家。在这种机制下,农民才有积累,并有能力去购买化肥这种增产神物。还有杂交种子。
这就是为什么农民突然一夜之间吃饱肚子的奥秘。也是粮食产量突突往上涨的原因。
包产到户为未来粮食彻底市场化奠定了基础。
我们今天看到机械化耕种时代的来临,觉得公社制似乎更加合适,是犯了关公战秦琼这类穿越错误。
事实上讲,如果不是包产到户为后来的改革奠定坚实的粮食基础,也不会有城市的改革,也不会有今天的所谓机械化。更不会给大家讨论反思这个问题的机会。
大家可能要问了,什么华西村还是集体制,不是很红火吗?是啊。但是,国家也不给他们定任务了呀。村长也不用再讨好公社书记了呀。外部环境变了呀。
所以从这个问题可以看出来,我们不仅不可以己度人,也不可看着现代的条件去反思过去的政策。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