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川木牍——地震灾区青川县重要文物介绍
一九八0年出土于四川省青川县郝家坪秦墓。青川木牍文为墨书秦隶,秀劲清丽,笔力沉静,笔势流畅,结体自然,布白疏朗,有轻松恬淡之美。
1982年在四川青川县出土的秦田律木牍,是战国晚期秦国拓辟疆域扩大领地的重要证据之一.
牍文内容仅一百多字,公开发表以后,引起国内外史学、考古、古文字、书法界的极大关注,先后有五十多篇研究文章对此进行讨论.
这些文章在对牍文文字作了释读和考证,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当时法律所规的土地田亩制度.与木牍伴出的一组器物和钱币,在年代学、货币金融史方面也具有重要价值.
青川木牍 - 青川木牍
一九八0年出土于四川省青川县郝家坪秦墓。青川木牍文为墨书秦隶,牍上三行墨书定为战国晚期秦武王二年(前309)的手迹,被视为目前年代最早的古隶标本。
此牍纵有行、横无格,字距大、行距小,字形方扁,取横势。
用笔的动势和笔迹清晰地表现出起止时回锋和出锋的变化,向右方向的末笔已显露波挑之势。
作为大篆快写趋向隶书的过渡期作品,《青川木牍》还夹杂着许多篆体字,显示了与其隶变母体——同时代金文的一致性和延续性。这些都是早期隶书明显的特征。
从书体角度而言,牍中那种简率的用笔意识和参差不齐的天然美感与金文所具有的严整、匀衡、对称、凝重的美感已大相径庭,也就是说,它已展现了一种与金文系统完全不同的书法语言和审美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