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夫园

一夫的家园,古典诗词,小说连载,生活印象,还有其它很多很多......
正文

秦腔记事 楔子 3

(2007-08-03 16:35:56) 下一个
秦腔记事 楔子 3
 
   历史又向后回返了三十年,清光绪22年,即1896年,在关中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那一年在关中的扶风县出了一个惊天动地的英雄,乡民张化龙和他的兄弟们不甘忍受当地豪神和贪官污吏的压迫,发动了有名大张庄暴动,这场运动席卷了扶风,岐山和眉县三县,领导起义的主要领导人号称为一龙:张化龙;二虎,李孟虎,石雄虎及其九个熊:帅东熊,吕来熊,吴梦熊,郭其熊,吴天熊,卓文熊,孟飞熊,王华熊和昝双熊。
  起义的导火索是因为当时扶风知县左荣伙同不法商人私自囤积居奇,抬高盐价,加之当时清庭甲午战争新败,地方豪强趁机搜刮民脂民膏,巧取豪夺,狂征重敛,百姓不堪重负,怨声载道,大有干柴烈火之势。
   扶风知县的倒行逆驶使得这种矛盾急剧激化,三月十五日,张化龙率众兄弟在扶风县城砸盐店,开粮仓,揭竿而起,八方饥民闻风而起,一场波澜壮阔的农民运动立即在扶风,岐山,眉县三县汹涌而起。
  农民运动震惊了清庭,陕西巡府立即着兵征剿。在清兵残酷镇压下,农民起义归于失败,张化龙及其二虎九熊被迫转入地下。七月十八日,清兵三千余人包围了大张庄,捉拿起义首领张化龙。如若捉拿不到张化龙,立即血洗大张庄。张化龙在此情景下,慷慨就俘。“焉能因我一人而致祸于众乡邻!”   七月二十日,张化龙被解往风翔府监压。七月二十三晚,李孟虎,石雄虎及其兄弟数十人杀入风翔大牢,力图救出张化龙,但终因寡不敌众,无功而返,二虎及九熊中八熊全部遇难,仅郭其熊一人逃生。  七月二十五日,扶风,岐山,眉县数十万乡民聚集风翔府,要求保释张化龙。但被风翔知府骗回。
  七月二十八日,张化龙不幸遇难。风翔知府发榜安民:张化龙聚众造反,罪在不赦,念其深孚民望。有扶风,岐山,眉县三县父老乡亲联名告保,本因就轻处罚,但王法难废。故此本府不得已,怜而杀之,以谢天下。其余有追随张逆者,本府不在追究之列。
   逃生的郭其熊带着张化龙十岁的儿子和八岁的女儿从此远走他乡,隐姓埋名。而张父,张母,张妻后均被扶风知县捕拿,遇害。
  1981年的我在陕西省石林博物馆看到这一切的时候,内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我一直在回忆着父亲的那句话,陈母是张化龙的女儿,又从何说起?
  或许是人们对英雄的敬慕才产生了这些传说,张化龙舍已而使全村父老乡亲免于清兵的屠戮,这种英雄行为深深的留在扶风岐山眉县三地人们的心中,而陈母的侠肝义胆必然使人们将她和本地最为辉煌的人,张化龙联系在一起,这在常理上也是可以理解的。如今一切都随着历史,久远的历史风消云散了,英雄和庸人一样,都已经长眠在那厚厚的黄土之下了,历史也已经过去了将近一百年,在这一百年中,清室在武昌起义的炮火中分崩瓦解,民国也被共产党用小米加步枪赶到台湾那个孤岛上去了,然而张化龙如今已经没有多少人能记起了,扶风,岐山,眉县三县为张化龙而立的那块石碑,也作为历史文物被运到陕西省博物馆收藏了起来。今天,一龙,二虎九个熊的后代们也已经淹没在这芸芸的众生之中了,在三秦大地上,他们和所有的人一样,在经历了战火,饥馑,动乱,和平之后,默默地劳作,繁衍,生息着,父辈的光环早已经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了。只是这历史,这厚重的历史,如同这厚重的黄土高原一样,沉重地压在我的心头,我没在感到释然,相反地,冥冥之中有一种力量在暗暗地催促着我,要我拨开这历史的迷雾,去寻找一种真实的存在,去重现历史的本来面目。
   我徘徊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我想传说毕竟是传说,历史应该有自己真实的面目,只不过是年代过于久远,所有的当事人今天已经作古,我无法找到一种合理解释是因为我无法找到历史的蛛丝马迹,从历史的蛛丝马迹中去还原历史的真实。这种好奇心越发使我不能就此罢手,我必须用另一种方法来重新走进历史。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