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顾剑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2014天下任行:16国97个城市的旅行随笔(1/4)

(2014-12-19 11:27:04) 下一个


2014天下任行:16个国家,97个城市的旅行随笔

顾剑

又到一年回顾时。这世 上我还没有去过的国家,真的不多了,今年去过的正好过百。国家的数字,向来从未成为过我追求的目标:很多年前,我有一个想去看的国家和城市的名单,所开列 的每一个地方,都有我想去看一看的原因,我从没注意过总数有多少----大概有92,93个国家的样子吧。其中有些国家,比如德国,要去40多个城市,有 些国家只有一处而已。所以我从一开始就没把国家的数量放在心上(否则一个德国要去那么多地方,不是浪费了吗?)。在我看来,走满100个国家也就是完成这 个名单之后,水到渠成的事情。

2013年底和14年初的寒假旅行,应该是我最后一次旋风式地造访好几国,同时也是重复访问,“查漏补缺”的开始,就在这一次,我开始一个一个造访想去的德国中小城市。

年 初冬季旅行,从暖和的阿拉伯半岛开始,我知道国内很多朋友对迪拜趋之若鹜,但是阿联酋才是我到访的第95个国家,因为我总觉得阿拉伯半岛那些石油国家,太 过有钱也太过浮夸,石油美元,“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论起厚重的历史积淀,远不如埃及波斯;论起对历史原貌的保留,亦远不如摩洛哥。至于购物 ----呵呵,我没钱!所以,我曾称其为“有钱的鬼地方”,有点酸葡萄的感觉。

石油美元有石油美元的好处,谁也不会和钱结仇,我还真不是 伪装有多清高的主,虽然自己没钱购物,但我肯定会为现代的工程奇迹惊叹。天下第一高楼,哈里发塔,在汤姆·克鲁斯的《Mission Impossible 4》里仰慕已久,我恐高,看着电影里的镜头就吓的手心出汗两腿发软,世上最高的建筑物瞭望台,怎么可能不登临呢?



哈 里发塔下面的音乐喷泉每小时表演一次,我看到的那次,恰好伴奏乐曲是中国的《梁祝》。----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信夫!中国人玩西洋古典乐,不可能企及 德意志的贝多芬莫扎特这些古圣先贤,可是我们本土的民族音乐,却轻轻易易能为这世界添一异彩。所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音乐,电影,文学,建筑这些艺术 形式如此,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泛而论之,难道不能共通此理?

说到底,这是个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信心的问题。真正具有国际视野的人,决不会妄自菲薄。

在阿拉伯半岛的石油国家,我最喜欢看那些现代建筑。迪拜是真有钱,在这里,你能看见任何“拿来主义”世界建筑仿制品,而且比原件更高,更新。比如这座伦敦威斯敏斯特议会,大本钟



这座台北101



这座瑞典马尔默的90度扭转楼



怎么样,比原件更高更新更好吧?可是你再青出于蓝,也不是原创!

我也为现代科技的奇迹激动;我也为财富创造的文明鼓掌。可是在激动和鼓掌之余,是否有人想到,建筑艺术史上提到扭转楼的时候,肯定只写瑞典马尔默,不会提到迪拜;写到新哥特风格的时候,只会写伦敦大本钟和塔桥,不会提到迪拜?“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还有人记得吗?

这个方面,卡塔尔做得比阿联酋的迪拜要好。可能因为卡塔尔发达早于阿联酋的缘故吧,这里的绿地比迪拜多,博物馆比迪拜好,旧城虽然也是翻新的假古董,却也比迪拜的更像古董!





巴 林呢,两点比阿联酋更可看:其一是买珍珠。海湾阿拉伯国家,在世界史上是全世界最著名的海水珍珠产地,后来日本人发明了养殖珍珠,养殖珍珠不但价格便宜, 而且比天然珍珠圆润,品相更好。现在据说只有巴林还在坚持国内立法禁止销售养殖珍珠。所以现在在巴林所有的商店买珍珠,还都是传统的天然珍珠。其二是现代 建筑。历史上不会书写迪拜的仿造扭转楼和台北101,但在写到节能型现代建筑的时候,却一定会写这栋双子楼



巴 林世界贸易中心,不算高,240米,50层楼,2007年竣工,两座对称的阿拉伯帆样式的高塔,中间三个巨大的风车,直径29米,真的能发电哦,每年 1300千瓦的风能发电量,供给大厦自身15%的能源。为什么历史会为它留上一笔?因为是原创。这个设计很巧妙,大家都知道现代都市的高楼之间会有很强的 穿堂风,那为什么不利用它,变废为宝呢?

科威特水塔,也是现代建筑史上留名的杰作,尤其在1990年代初第一次海湾战争期间,这两座建于70年代由瑞典事务所设计的地标建筑,成了科威特国家独立的象征。



阿曼也是石油国家,相比阿联酋,卡塔尔和科威特而言,看上去没有那么光鲜亮丽,也就更为传统和自然。我住在首都马斯喀特Muscat海边,旅馆就在海滩尽头。

海里的船是传统的阿拉伯商船,就算它原始,返璞归真,其实马斯喀特还是能见到一些新奇的现代建筑,比如说这个建在山顶上的不知道什么东西,象不象飞碟?



我 并没有把沙特算作我曾经去过的一个国家,沙特没有个人旅游签证,只有朝圣签证,我又不是穆斯林,也不想为了猎奇,冒充穆斯林去看圣城麦加和麦地那(那里只 准信徒进入),我这次在麦加附近的杰达机场Jeddah转机呆了16个小时过夜,但是没有走出机场,没有实际游览,所以沙特不算我真正去过的一个国家。类 似情况还有埃塞俄比亚。2010年我从肯尼亚飞南非,中间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转机,出了机场,入境在城里的旅馆住过一夜,第二天继续飞往南非。 不过我没有真正在亚的斯亚贝巴玩过,所以埃塞俄比亚也不能算是我到过的国家之一。

从温暖的阿拉伯半岛,来到寒冷的瑞士,我却有如沐春风的 感觉。我每次来到欧洲德语国家,都会有象回家一样舒适和放心的感受,无论是德国,奥地利,还是瑞士,这些德语地区比我平时生活工作的城市,对我来说更象家 的感觉。其一是语言,我的德语只是国内本科和硕士时期学两遍第二外语的水平,会话不成,单词拼写和发音都没有问题,大概相当于国内中学英语吧?起码心理上 觉得我懂这门语言,不怵。其二是德语国家的可预见性:任何一班火车,说好是某个小时35分出发,那就决不会是36分,也不会是34分。我这个人,生性最不 喜欢不确定性,----天知道我怎么会成为一个旅行者的----所以德语国家的可靠,让我觉得特别安心,特别放心。

我读大学的时候就跟朋友开玩笑说,我不但哈德,而且我盲目崇拜德国的一切东西(纳粹除外哈)。

第三个原因是在书本上了解了太多德意志历史,太多的偏僻地名耳熟能详。我从11岁读古德里安的回忆录《闪击英雄》,12岁读英国约翰·哈克特的假想著作《第三次世界大战》,书上看到的地名,最多就是德国和英国的,当然想去太多的地方。

所以最近的7年,我十进德国!

这次从科威特城直飞日内瓦,专程造访2008年瑞士之行遗漏了的洛桑,尤其是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博物馆。不过这张图不是奥委会,这是洛桑旧城的城堡。



除 了洛桑,还有一个目的地是西庸城堡,瑞士最著名也最漂亮的城堡,离开洛桑不远, 多数城堡都在山上,西庸堡坐落在日内瓦湖边,有一座水门就开在湖上,必要的时候,城堡守军可以从这里乘船水遁。可惜我在西庸城堡的两天,相机的新SD卡出 了故障,所拍照片都无法修复,所以没有留下图片。我也不是特别懊恼。因为我不是旅行摄影家,照片好与坏并不放在心上,旅行么,我到了,风景,看在眼里记在 心里就好,我才不会像那些摄影家一样,如果没留下照片,就好像白去了这个地方一样。心里的记忆,谁又能替代?执着于影像的记忆,着了形迹,落了下乘。

瑞士的第三站稍微有点远,莱茵之石,Stein am Rhine,时值新年前夕,清晨静谧的街道上,既没有游客,也没有当地人,清晨氤氲的雾气,让这座瑞士小镇象一幅江南水乡的画卷。



而小镇中心的街道和广场上,所有木梁建筑的外立面,都画满了德国湿法绘制的壁画。



这一个小时,整个小镇的街道,河流,雾霭,甚至空气,都是属于我的,属于我一个人,自由漫步。我的照片一如既往地反映不出当时的意境,但那又有什么关系?

那一刻,我拈花而笑。

你会意与否,又有什么关系?

我想,佛经里迦叶尊者拈花的笑容,应该是相通于达芬奇笔下蒙娜丽莎的:你会意,那是缘;你不会意,又有何妨?

“自在”二字, 是之谓也。

在瑞士的下一站是Schaffhausen,莱茵瀑布,这是德国,奥地利,瑞士三国边界康斯坦斯湖的一个出口,莱茵河上游第一个大瀑布,从莱茵瀑布以下,莱茵河才可通航。



从瑞士到德国,湖畔的康斯坦斯城,一步之遥,我到康斯坦斯的时候正好是新年,2014年的1月1日。我特为来这座德国小城的目的,是为了看湖边这座6-7百年的木结构旧市政厅。



其 貌不扬吧?你能想到整整600年前,它容纳了几乎整个基督教世界的皇帝,国王,主教,以及他们的随员在这里开会,而且一开就是4年?大家都知道法国南部普 罗旺斯地区的阿维尼翁城,曾经在中世纪作过70年教皇驻节之地,史称“阿维尼翁之囚”?在“阿维尼翁之囚”结尾,德意志皇帝西格蒙德主持下,欧洲主教在康 斯坦斯开大会(Konstance Council),废掉了当时并立于阿维尼翁和罗马的3个教皇,立了第4个,把教廷从阿维尼翁迁回罗马,结束教会分裂局面,又烧死了当时欧洲基督教新教的 倡导者,布拉格大学神学教授扬·胡斯(今天捷克布拉格老城市政厅的广场叫做胡斯广场),由此引发捷克新教徒起义,史称“胡斯战争”,拉开全欧洲两百余年宗 教战争的序幕。可以说,宗教史上的康斯坦斯,和艺术史上的佛罗伦萨并列,是欧洲从中世纪迈入近代的转折点。

这是我7年内第9次进德国,之 前,我大致走过德国东(柏林德累斯顿)西(莱茵河谷)南(慕尼黑新天鹅堡)北(汉堡不来梅吕贝克)四个方位最著名的那些旅游景点。从这次的康斯坦斯开始, 我今年就一直不断地在德国境内的中小城市游走。下一站,是黑森林古城弗莱堡Freiburg。提起黑森林,都知道Kuku木钟,黑森林蛋糕。弗莱堡的大教 堂也是宏伟纯正的哥特经典建筑。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新年里的这条古巷。



黑森林已经在德法之间,历史上战争不断,尤其是太阳王路易十四时代。我以前在网上写过一套欧洲近古名将传系列,其中的大孔代亲王,蒂雷纳子爵,马尔巴勒公爵,欧根亲王几篇,都在这个区域展开。从弗莱堡,我坐火车到达阿尔萨斯首府斯特拉斯堡。

还 记得初中的课文,法国都德的《最后一课》吗?都德把阿尔萨斯人民对法国的热爱,写得感人至深,荡气回肠。直到后来,我长大了,写欧洲近古名将传的时候才明 白,原来我们都被法兰西的爱国者,大文豪都德给忽悠了:阿尔萨斯关法国什么事啊,那里自古以来就是德意志帝国的一部分,直到17世纪才被太阳王路易十四从 德意志割走的。《最后一课》里1870年普法战争以后法国被迫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可以说是“回到祖国的怀抱”了。

因为阿尔萨斯省地处德 法两国之间的特殊地位,今天斯特拉斯堡是欧洲议会所在地。不过我是因为这个城市秀媚的河水而特别喜欢她,说起来,斯特拉斯堡现在排名我认为最漂亮的两座欧 洲中型城市之一(另一座是比利时的布鲁日)。斯特拉斯堡城里城外运河纵横,杨柳低垂,说起来,还有点江南古镇“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味道。而斯特拉斯堡比 江南古镇还多一样,就是古色古香的德式木梁房舍,把江南的黑瓦粉墙,换成一样拥有千百年传统的德意志木梁寒舍,居然另有一番意趣,毫无违和之感!

江南水乡,可以比作淡彩水墨画,因其朦朦胧胧而意蕴深远;欧洲古城则大抵象油画,色彩鲜明法度严谨;斯特拉斯堡这里呢,我觉得像水粉画,取两者的折中,兼具两者的某些妙处,实际又有点似是而非的耐人寻味。




在 这片河道跟古城的交汇处,还有这么一处似乎是瀑布,又象水闸,既可说是磨坊,又类似要塞的建筑/水道综合建筑群。其实呢,这一片地区什么也不是,又什么都 是:这里还真的就是路易十四朝法国军事工程大师,沃邦元帅主持修筑的一个综合防御工事,利用房子和磨坊加固,兼具要塞功能,所拱卫的水闸,原本是利用了河 道,加上人工整治,成了城防工事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四不象又什么都象,让今天的游客,都不明觉厉。



我从斯特拉斯堡回到莱茵河东岸的德国,沿河一路北上法兰克福,一路都乘火车。巴登-巴登的城市名字有意思,巴登是德文温泉的意思,大致和英国的巴斯城Bath一样吧?德国人要把一个单词重复两遍来命名这座城市,那怎么能不在这儿泡个温泉呢?



巴登巴登有很多俄国人,有钱的俄国人在这里置产,这个传统从19世纪就开始了。

下 一站是卡尔斯鲁厄Karlsruhe,它不算是一座旅游城市,因为德国宪法法院在这儿,出入卡尔斯鲁厄的外地客很多都是律师。我也只在卡尔斯鲁厄停留了几 个小时看看巴登公爵建于18世纪初的宫殿,卡尔斯鲁厄的城市布局有意思:因为是18世纪新建的城市,全城以宫殿为圆心,一圈一圈摊开来,有点象北京城6环 摊大饼的格局。Karlsruhe继续北上,就是海德堡了,据说二次大战期间,西方盟军和德国有个心照不宣的君子协定:盟军不轰炸海德堡,德军也不轰炸剑 桥和牛津。所以海德堡在战争中保存得相当完整。战后这里是驻欧洲美国陆军总司令部,直到2013年美军才关闭了驻海德堡的军营,现在美军欧洲总部迁到法兰 克福附近的威斯巴登Wiesbaden。

海德堡在内卡河将要汇入莱茵河的河口附近,依山而建,正好有朋友在这里上学工作了好几年,这次带 我上上下下把这座古城转了个遍。山上的海德堡城堡,原来是帝国七大选帝侯之一,普法尔茨侯爵的宫殿,到近代侯爵晋升为国王,宫廷迁到附近莱茵河畔平原上的 曼海姆Manheim,留下来的宫殿后来因为遭到雷击,毁弃了不少,剩下的正立面,一望而知是巴罗克鼎盛时期的代表作。宫殿里有古代药房博物馆,还有这个 世界上最大的葡萄酒桶。



海 德堡大学本部和旧城就在城堡的山脚下,大学图书馆是一座非常漂亮的红色砂岩巴罗克式建筑。不过我发现一个问题:这一段内卡河大致是东西朝向,城市和城堡坐 落在内卡河南岸,背靠大山,那么整个城市都是坐南朝北,根本照不到阳光的!这是从河对岸半山上的“哲学家小道”拍的海德堡城堡,旧城,石桥。



从 海德堡坐S-bahn(大致相当于国内的轻轨)就能到附近的Speyer,这里有一座正宗的罗曼式大教堂。罗曼式是中世纪哥特式从法国兴起之前的建筑样 式,受古罗马巴西利卡建筑形式的影响很大,其实Romanesque这个词,字面上就是“罗马式”,国内有些书也直接称之为罗马式。但是因为 Romanesque式样的鼎盛时期是查理曼大帝的“加罗林文艺复兴”,比475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晚了好几百年,形式上也根本不是罗马人的建筑,所以我在 自己的所有文章里,故意不说“罗马式”,而用音译罗曼式,以示区别。

Speyer在今天只能算一个小镇,但在中世纪,Speyer教堂可 了不得:全德意志只有三座皇家教堂,它是其中之一(另外两座在Worms和美因茨),今天德国仅存的最正宗的罗曼式教堂,就是这里,特里尔,还有 Worms。而且Speyer大教堂里面,埋了中世纪4位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和4位德意志国王(因为德意志历史上在1870年之前从来没有统一过,今天的 人可能都不知道还有德意志国王这个头衔。大致上,在中世纪,德意志七大选帝侯所选出来的人,应该先加冕德意志国王,然后经过教皇加冕,才是神圣罗马帝国皇 帝。所以德意志国王和神圣罗马皇帝的区别,也就是有没有教皇加冕而已。不过这都是中世纪的讲究了,到16世纪哈布斯堡家族没有教皇加冕,也一样坐上了皇帝 大位)。

这就是Speyer的罗曼式皇家教堂



离开海德堡和Speyer以后,我还在曼海姆住了一天一晚。上文提到,选帝侯普法尔茨国王把宫廷从海德堡城堡,搬来曼海姆,现在,选帝侯的王宫是曼海姆大学的主楼。曼海姆大致上也不是一座旅游城市,它比较著名的地标建筑,是这座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修建的水塔。



继 续沿莱茵河北上,古城Worms的城墙保存非常完整,几乎可以和浪漫之路上的诺德林根Nordlingen相媲美。它也有一座罗曼式的教堂,莱茵河上的大 桥塔楼也漂亮,是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建筑。Worms还是一座新教纪念城市,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时候,马丁路德曾应皇帝的召唤,到这里来为自己的宗教 主张作辩护,所以城里现在有一座很大的新教纪念碑。



再 沿着莱茵河北上坐火车40分钟,就到美因茨Mainz,美因茨大教堂也是古代的皇家教堂,这儿有另一段历史更加出名:古登堡在这里发明了欧洲的雕版印刷 术,所以这儿有古登堡博物馆,展示历史上的印刷术,当然少不了中国的活字印刷(古登堡的年代是1450年,中国明朝早期,比宋朝的活字印刷,那是晚得太多 了)。最厉害的是你能在这儿看见真本的《古登堡圣经》。活字印刷术在德国发明以后第一批就用来印制圣经,这一批《古登堡圣经》又叫42行经,因为每页是 42行。如今的古登堡圣经,全本和残本算在一起,只有45部存世,这大概是世上最昂贵的善本书了,美因茨的古登堡博物馆藏有两部,一部是全本,还有一部不 全,在博物馆顶楼的钢铁大保险库里面展示。当然,这里不允许拍照,在网上可以找到古登堡圣经的照片。

古登堡圣经在美国有11部,除了国会 图书馆和纽约公共图书馆以外,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印第安纳,德州奥斯汀大学图书馆,加州的亨廷顿图书馆各有一部。我不知道现在这个古登堡圣经 值多少钱,只知道1987年拍卖给日本京都大学图书馆的那一部,卖价总共540万美元,包括50万美元代理费,这是1987年的美元,而且这部古登堡还是 残本。



从美因茨到法兰克福就非常近了,我这一路基本是从南到北,沿着莱茵河坐火车一站一站北上。从法兰克福机场,我又租车沿东西方向自驾。第一站向西,来到古城特里尔 Trier

特 里尔大概可算德国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我们知道330年皈依基督教的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他登上皇位之前,是莱茵河流域罗马军团的总司令。君士坦丁大帝的驻地 就是特里尔。所以他当上皇帝之后,特里尔成了帝国的陪都,所以今天特里尔是德国最正宗的罗马城市,它的城门叫做“金门”,不过一点也不金光闪闪,相反被熏 得黑黑的。还有特里尔教堂,德国最古老的教堂,也是罗曼式。还有君士坦丁大帝当年皇宫的遗迹,罗马竞技场的遗迹。不过对我们中国人,至少是大陆人,最耳熟 能详的地方,大概是这座靠近市中心的马克思故居。



卡 尔·马克思生于特里尔的这栋整洁的小楼,在这里度过青少年时代,直到17岁离开特里尔去波恩大学上学。(一年以后马克思转学去了柏林大学)。现在这座小楼 是马克思博物馆,里面除了有马克思生平的介绍,还能看见各个时期各种语言版本的《共产党宣言》。这可是马克思本人的手稿



特 里尔古城在莱茵河的支流摩泽尔河上,再往西,就是比利时和法国。我开车西去这一路,有历史上很多著名的战场。我路上会经过阿登山地,1940年德军的《曼 施泰因计划》就从这里出奇兵闪击法国。1944年圣诞新年又是从阿登向美军发动反攻,就是“突出地带战役”。我的目的地,是法国的色当城堡。



色 当在古代就是个要塞城市,1870年普法战争的时候,法军两支主力军团,其中一支十万人在色当被普鲁士军团团包围而投降,连同司令麦克马洪元帅和法国皇帝 拿破仑三世都作了俘虏。另一支巴赞元帅指挥的17万人的军团被包围在附近的梅斯要塞,后来也向普鲁士投降。今天的色当城堡坐落在市中心,城堡里面有详细讲 述色当战役的沙盘模型。

我在去色当的途中还有另一番巧遇:当时我不熟悉路,快到色当的时候,在我的GPS上面输入“城堡”搜寻,以为搜索 结果肯定是色当要塞,结果GPS把我引导到十几公里之外,属于比利时的Buillion城堡。这里冬天应该是关闭的,可巧我来的时候有一班小学生在这里参 观,他们已经进去了,所以大门是开着的,门口空无一人,而我不知道这里关闭,以为只是旅游淡季游客稀少,到处找不到人卖票,于是也进去了。我进门的时候小 学生们出来,而且当时下雨,管理人员都呆在办公室里,没人注意到我,所以整个城堡始终只有我一个游客。直到我出来的时候看见大门关闭,才注意到门口贴的法 文开放时间,猜出这里冬季不开放。

比利时的Buillion城堡对我而言,是一次意外巧遇,因为这座城堡,其实比起我见过的卢森堡,斯特 拉斯堡,梅斯,色当这些著名要塞,都更加险要。它建于中世纪,有一个主人是11世纪领导第一次十字军收复圣城耶路撒冷的法兰克伯爵Godfrey of Buillion,至今在布鲁塞尔市政广场附近,还有Buillion伯爵的骑像。后来这座城堡在路易十四时代归法国,军事工程大师沃邦元帅主持了重修工 程。它坐落在两条河之间的岛上,本身是一座山,三面下临悬崖,其中城堡的尽头部分,地基实际上是一座孤峰,靠吊桥跟城堡的主体相连,整个防御工事气势恢 宏,在现代火炮的时代之前,不可能被攻破。



我 在一天之内参观了色当和Buillion两座城堡,当晚住宿在一次大战最著名的战场,凡尔登。1916年德军选择凡尔登打响攻坚战,逼迫法军不断投入防御 兵力,想要“流尽法国的鲜血”,结果这场战役持续十个月,双方损失接近百万士兵,德军始终没有攻下凡尔登要塞,“凡尔登绞肉机”让双方都流尽了鲜血。凡尔 登战役并不是像斯大林格勒那样在城市打的,主要战斗在城外的高地和森林里,几十公里的范围,分布着战役纪念馆,双方的墓地,堡垒遗迹。我因为自己开车,看 了好几处法军的要塞,都是深埋在山体里面的巨型机枪大炮碉堡,大多数是钢铁铸成。不过最让人震惊的,是这处“刺刀战壕”



它 是一处露天的战壕,6月份战斗最紧张的时候,法军137步兵团第3连在这里驻守,当时这个连还剩70人。这70个士兵躲在一人多深的战壕里躲避德军炮击, 每人间隔一定距离,步枪上好刺刀倚靠在堑壕壁上,准备迎击德军步兵冲锋。就在这个时候,战壕坍塌了,全连被活埋在工事里面,只有1名士兵幸存。战后很久, 地面上都露出一排生锈扭曲的刺刀,呈诡异的均匀分布,标示这一连士兵的悲惨命运。照片上的水泥顶盖,是战后做纪念碑时候加上去的。

这一带 的战场真是密集。我从凡尔登,依靠GPS指引,在附近的法国乡间蜿蜒曲折地开了30多公里,又造访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国远征军发动的两次进攻战役的 战场,两个战场都在这附近,虽然都在乡下,很不好找。圣米耶尔进攻战和默兹-阿尔贡进攻战,从1918年9月直到11月11日大战结束。这是默兹-阿尔贡 森林进攻战美军公墓和战役纪念碑附近的一处残骸。



这片残骸从1918年保留至今,从前好像是一所德国人开办的学校的教堂。我去的时候是早晨,乡下山间森林里面,一个人也没有,残垣断壁笼罩在薄雾之中,特别有凭吊古战场的感觉。

第 二天,我从凡尔登驾车东返,游览了洛林地区首府梅斯Metz,这又是一个德法之间的要塞城市,1870年普法战争,法军总司令巴赞元帅17万人的主力军团 在这里向普鲁士投降。1944年9月巴顿将军的第三集团军横扫法国,到达梅斯附近也进入胶着状态,向德国进军的脚步被阻挡在梅斯,直到年底的突出地带战 役。梅斯有座很漂亮的哥特式大教堂,教堂广场上还有个室内农贸市场,里面肉铺,糕饼店,酒馆,咖啡座什么都有,而且挺便宜,



我 从法国继续向东,返回德国,接着向东开进,又游览了三座德国城市。纽伦堡是座大城,每年德国传统的圣诞市场,从12月9日到新年之后几天,每个城市都有, 而规模最大的圣诞市场,就在纽伦堡,据说每年吸引2百万游客。不过我不喜欢凑热闹,我把去纽伦堡的日期,排在1月中旬,圣诞市场已经结束了,这样清静许 多。因为纽伦堡在德国中心的地位,历来是座重要城市,希特勒当权的时代,每年在纽伦堡召开纳粹党全国代表大会,记录片《德意志的胜利》里面,几十万人狂热 集会山呼口号,行纳粹礼的盛大场面,就是在纽伦堡党代会体育场里面拍摄的。

对了,你知道吗,现代奥运会火炬接力仪式,就是纳粹发明的,首次火炬接力是1936年柏林奥运会。抛开对错不谈,戈培尔搞宣传,真的有一套。

当然这张照片所拍摄的地方,大家也容易认出。这是1946年纽伦堡审判的国际军事法庭,当时判处十名一级战犯绞刑。这个地方在今天纽伦堡的新城,法院大厦二层楼上的一个审判厅,法院大厦本身不对外开放,但是这个审判厅有自己的出入口,作为历史纪念地,可以免费参观。



其 实纽伦堡的古城非常好玩,历史风貌保存得极为完整,周围一圈城墙,护城河环绕,市政广场上的喷泉被装饰得富丽堂皇。我在德国各大城市见到最漂亮最繁复的喷 泉铁工雕饰,一个在纽伦堡,另一个在汉诺威。古城的尽头是一座小山,山上有纽伦堡城堡,另外,山脚下的一栋15世纪小楼,曾是德国文艺复兴大画家丢勒的故 居,现在是丢勒博物馆,博物馆前的广场上,有这只超级大兔子的铜雕。因为丢勒画的兔子特别有名。








另外两座城市都很小,在著名的德国旅游路线,“浪漫之路”上。一座是罗滕堡 Rothenburg-ob-der-Tauber,一座是伍茨堡Wurzburg。别看城不大,中世纪风貌保存得非常完整,是那种典型的漂亮的德国小城,即便在淡季,游客也非常多。



这张照片很多人都看见过吧?两条街夹角中间一座典型的半木梁的德意志老房子。这是罗滕堡。罗滕堡的城墙基本可以围城一圈走下来,从城墙上看城里那些红瓦屋顶的古老城市,反射着夕阳的金红色光芒。



这是从伍茨堡河对岸的城堡高处,俯瞰古城。



其实伍茨堡的城堡本身并没有什么好看的,只是它是拍摄旧城跟河流全景的最佳角度。伍茨堡最值得去的景点都在河这一边的老城里面,比如这座规模很小,但是色彩对比鲜艳明丽的哥特式教堂。



还有城市尽头的宫殿,它是伍茨堡公爵的府邸,巴罗克风格。其实这里面最值得去参观的倒还不是宫殿本身,而是宫里的小教堂,完全洛可可风格,华丽奢靡,让人眼花缭乱。



这 就结束了我2014年初的第一次旅行。我原来以为写个年终总结么,不用构思也不用查资料,就是流水帐,一个地方写那么两三行,贴一张照片,有大半个白天就 写完了。结果,今年去的地方实在太多,我花了两个整天写流水帐,才写完第一次旅行!这一次有多少地方了?9个国家,27个城镇吧?


3月份放春假了,只有10天左右的时间,去个暖和的地方吧----于是我就去伊拉克旅游了 :-)

(未完待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雪落正午 回复 悄悄话 佩服!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