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周末和节假日,边界美国海关的几个主要关口外,总能看到蔚为壮观 的汽车长龙。这时候,尽管他们把全部的通道都打开,等待过关的加方车主们,依然要等一到两个小时。这还不是最坏的:到星期 天或节日假期的最后一天晚上,由于出去了几天或当天的过境客都会集中在这节日的最后几个小时回来,所以在加拿大海关外,会排起比去美 国时更长的车队,延绵两三公里。两年前夏日的一个周末,开创了历史记录:到周一清晨两点,回程的车队,依然停滞在高速公路上的。你 可能会问,这么多的加拿大人过境干什么?血拼。对!对绝大多数的人,就是血拼。
加拿大的主要城市,都在离美国边界不很远的地方,从几十公里,到二三 百公里不等。这些城市中,温哥华和周边的城市,是离美国最近的。从温哥华的最南边,到边界,不到四十公里;而大温哥华的一些其它城 市,边界就是它们的城界,如兰里(Langley),素里(Surrey),阿伯斯福德(Abbotsford)等。这种地理位置上的接近,给居民过境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但是,近,不见得一定要过;过,也不一定就必须购物。造成这种大规模 “出国”Shopping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两国间物价的差异,加拿大的高税和近些年加元对美元的升值。上个星期加拿大 主流新闻讲,美加之间的物价差,从去年的18%降到今年的11%(我和我身边的同事,都怀疑今年会这么低)。这是平均值,其实很多日常生活的必须开销,差值大于上面的数据。如 汽油:美国一侧一加仑,现在的价格是3.85 刀(1.05美元一升);而大温哥华地区平均油价是$1.37 加元一升。按美元加元一比一的换算率,对加拿大人而言,差价是23%。加50升油,节约15元。很多人不会只是加油,会买更多的物品,加油是“搂草打兔子,捎带 的”。在家电,计算机,衣服等商品上,节省的就不知是多少个15元了。
第二个因素,是加拿大的高税收。原本,BC省的居民,分别要付7%省销售税(PST)和5%联邦的物品和服务税(GST),已经是很大负担了。但从去年起,省政府里执政党,借着 自己党的绝对多数,强行合并这两种税,推出新税HST(Harmonized Sales Tax ),高达12%。尽管从数值上看,12%等于5%加7%; 实质上,由于很多商品和服务,以前只征收一种税,如在餐馆吃饭,只交GST, 不交PST;如学习用品,孩子的衣服,也只交GST;所以,HST的实行,其实就是变相的加税。而边界那边,只收8%的税。一家人买上几百元的东西,省下的税钱,也够加一箱的汽油了。对大部分老百姓,居家过日子的帐,就是 这么算的,对吧?
最后,是加元的升值。我刚到加拿大的时候,一加元大约可换0.9美元,这是保持了近百年的正常比价,尽管有时加元甚至高过美元。后来,加元开始贬值,每况愈下。到2002年,降到了历史的最低值,只值62美分!那时候,过边界的人明显少,美国这边很多为做加拿 大人生意而开的店铺和加油站,纷纷倒闭。我每年要去加州几次,看望老母亲。02年前后的那几年,真怕去美 国:就算物价低些,但10个加元当6、7美元花,还是吃不消。有道是,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 谁知几年后,风水轮转,加元狂飙。2007年比价过了一比一的大关;这几年,一直在“一”上下徘徊。经济学家担 忧加元的高值,会影响到加拿大对美国的出口,从而影响到加拿大的经济;但作为生活在边界附近的加国居民,为国担忧,远远比不上“少 花钱,多买货”来的实惠。于是,不到美国非好汉:加元高,美国便宜,还少交税,何乐不为啊!
过了和平门,是美国华盛顿州最北面的小城,布林(Blaine)。布林只有四千多人,居民多和政府工作有关,因为它含有两个美国海关和边检关口。这个城市只有一个超 市,不像Safeway 那样,跨州连锁,只是一个本地的商店。但是,如果仅仅依靠本地的居民,它可能早就破产关门了。证 据是2002年以前,它叫International Market, 这可不是为了像那些皮包公司那样,可着 劲地吹自己是环球、宇宙公司。它确实是国际的,因为一半以上的客人,来自加拿大。任何时候,你到它的停车场,数数有多少美国和加拿大 的车,就会发现, 这里的车和美加货币比值大致相同,一比一。
02年加元太低了后,这家老板做不下去了,关了门。后来,换了家老板从新开张,还是本地人。不叫国际了,叫Cost Cutter,方便本地居民和找便宜的加拿大客人。加拿大客人中,有很大的比例是某个国度的人(这里没有任何种族歧视 的意思),因为边界另一边的加拿大城市,就是这些人的新家乡。他们食品中牛奶的用量很大,加之多是大家庭,十几人一家,是常有的事, 所以是多多益善。美国这边一加仑牛奶,大概便宜2元,买多了,也是一项节省。很常见停车场中,他们把十 几,甚至二十几个一加仑的牛奶桶往车里放。到晚上去这家超市买东西时,会发现冷箱里的牛奶有时竟脱销了。大概是下了班的本 地人,买不到基本生活食品牛奶,很生气,提了意见。终于有一天,商店贴出了一张告示:从今以后,凡是在本店购买超过10加仑牛奶的顾客,请预先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准备库存。。。。
对商家,这实在是无可奈何了。其实大多数的美国商店,是尽力让加拿大客人满足的,有些甚至到了“讨好”的程度。加拿大感恩节时,Fred Meyer专门在加拿大沿边界城市的小报上放广告,火鸡$0.60美元一磅;Shell加油站在冬天淡季时,你加10加仑汽油,给你一张Whistler滑雪场“买一送一”的coupon,价值达到百元;“黑色星期五”前,边界的加拿大人,能和美国人一样,收到各个商家大甩卖的广告,让人思忖:我是住在美国呢,还是在加拿大?所以,边界上就形成了浩浩荡荡的“血拼”大军。在这些人里面,有很大 数目的中国人;很多年,我也是其中的一员。那下次,就谈谈我们中国人的故事吧。
过边界的车队。这是在和平门新建的关口,有十条通道。但高峰时,仍是供不应求;等待的车辆,还是排到了远远的小丘上。这是周一的早晨,应该是一周最淡的时段。我是在队的中间照的。下面一张是排在后面的后续部队。
照的有点虚,但确实都是车。繁忙一天的开始,无论是对过境客,商家,还是海关的官员。
谢谢史迷兄分享的美加边界上的趣事系列!!悄悄地说一句,这个系列比红学系列容易懂多了:)))。
祝史兄和全家感恩节愉快!
谢谢房兄。:)国内的杂志,还看得上这点小玩意?:)
温哥华来回100公里。百公里10升油,按加拿大油价,少于15元。
当然不能是光加油了。我说了,那是“捎带”的:))
我们是老乡啊。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