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347)
2009 (166)
2010 (97)
2013 (3)
2017 (2)
2018 (1)
2019 (2)
中国画是哲学;西洋画是科学。
在中国人眼里,一张白纸就是宇宙万物;在洋人眼里,一个画框就像一扇打开的窗户。
我们以小见大;他们以大见小。
我们在意象中遨游;他们在物象中转圈。
闲言少叙,以例为证:
不用解释,它太著名了。抛开它神秘的面纱,你看它像不像一幅照片。在照相机还没有发明出来的时候,画家的角色就是摄影师。
这是伦勃朗(荷兰画家)的自画像,看出一点变化没有。嗯!他只是把光线集中在了自己的面部。就是这么一点点变化,美术史上也要大书特书,认为他开创了一种新风格。这已经到了17世纪了。
喂小孩的农妇(米勒)
19世纪艺术开始走向生活。我喜欢米勒,不光是画。
背面坐姿(修拉)
他们不会满足,不满足于只是把形象记录下来,于是,开始变花样了。修拉(印象派画家)的花样玩的彻底,他把笔当成了筷子,用无数的小点儿画画,形成了“点彩派”。
梵高自画像
疯子来了。梵高彻底颠覆了西方传统的审美观,他留给了世界太多的谜团,我也说不清。这已经到了19世纪末。
不难看出,以上的变化,无论怎么变还都是直面物象。到了20世纪初,开始转换角度了。
哭泣的女人(毕卡索)
毕卡索这个魔幻大师登场。在一幅平面的画中,他可以同时表现出形象的正面、侧面,甚至背面。开创了“立体主义”。
舞者、安乐椅、黑色背景(马蒂斯)
与此同时,马蒂斯(法国画家)也不甘寂寞,把形象拉回到了平面,用极具平面化的视觉语言来表现其张扬的个性。从此开创了“野兽派”。转了一圈之后回到了平面,开始有点接近我们了。
中国画的历史很悠久,别扯远了,就从与达芬奇相同的年代谈起。
江南春图(文徵明) 西洲话旧(唐寅)
文徵明和唐寅(一提唐伯虎中国人都知道)是“明四家”中比较有影响的两位。中国画不讲透视(科学),只讲章法(感觉)。也就是说在平面中追求均衡、协调与韵律,只要看着舒服就行。
荷塘翠鸟图(朱耷)
鱼(朱耷)
八大山人(朱耷)是清代画家,也是我喜欢的画家。他的画可以简到极致,是不是很有点禅意。荷塘在哪呢?这是条什么鱼?无所谓!
虾图(齐白石) 鱼蟹图(齐白石)
秋趣图(李可染)
齐白石、李可染不用介绍,大家都知道。和八大一样画面中都采用了空白。这空白可以是水、可以是天、也可以是地。神吧!我们看没问题,可在洋人眼里,那就是几只虾和几条鱼,哪里有水、天和地。
中国画讲究章法,西洋画讲究透视和构图。造成的结果是:一个是平面的;一个是立体的。一个是虚实并用;一个是有实无虚。
空白在西洋画中几乎是没有的,而在中国画中比比皆是。实者虚为用;虚者实为用。这在我们的传统哲学思想中早就有了。
洋人围着世界绕圈;世界在我们胸中打转。
我们是静的;他们是动的。
我们在静中寻找精神世界;他们在动中寻找世界精神。
看看这些画就知道了,他们是跳动的,变化的;我们是延续的,一脉相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