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扁头 (五)

(2014-11-25 11:28:02) 下一个


(五)


何家破了财,大哥大嫂这边没说什么,老二何正阁那里有闲话出来了。二嫂张氏娘家埋怨说摊上这样的小叔子算倒了霉,以后家败了都不知怎么败的。几经传话,到了何老太太耳朵里就很不好听了。


老太太一想,儿子大了,也该分家了。于是就跟大少爷何正轩说,你爹不在了,娘也不管事,你里里外外忙,到头来没准还不能落个好,干脆你和你兄弟商量一下把家分了吧。


何正轩在北京上过大学。77事变后才回乡。娶的太太是省城的大户,老丈人做布匹生意。老二何正院只在县里读过中学,媳妇是本地的一个富户。何正院不善言辞,不喜欢和镇上人交往,在乡下管管田地,收收租子倒是他喜欢的生活。二少奶奶也是勤俭持家的人,所以虽然家境富足,这两人还是过着不太奢侈的日子。大少奶奶则不同,不仅穿衣打扮时髦,还喜欢和别人打牌,出手比较阔,其实用的多是娘家的钱。何正轩知道,这次老二家里发牢骚,虽然以三少爷说事,其实很多是对着自己这边的。以前老二媳妇那里就有这样的情绪,只不过何秀才在世,他们不敢公开明说而已。


何正轩从北京回乡后,一直呆在镇上,即使是日本人在的时候。除了米行让日本人占了做仓库,其它生意还维持着。社会上读书人少,像何正轩这样上过大学的更少。加上何正轩为人低调,待人谦恭,口碑一直不错。日本人在的时候,何正轩基本上靠钱财买安宁。不仅对日本人,皇协军和维持会,就连对国民党和共产党的人他给过不少钱财。老爹何秀才虽不那么详细,但还是知道这些。何秀才对何正轩说,乱世能守就不错了,不要太注重家业。所以那几年,镇上的生意基本没怎么赚钱。


何正轩和二弟商量了一下,给了何太太一个方案。家产一分为四。老大,老二,老三各一份,老太太和姨太太一份。不过虽然分四份,但管理还维持现状,到年终按份分红。然后各家的支出算在各自的帐上。家族账目由何家老管家张麻子统管,各家支钱也由他记账。另外,老三未婚,一切订婚结婚费用仍需公摊。


老太太很满意,不过她加了一条。老太太姨太太那一份等她们百年后归入老大门下,算是延续家族长子长孙独占一份的传统。何正轩推托了一番,但老太太坚持,二少爷也没意见,所以就定了。


对于分家的事,三少爷何正庭根本就不关心。何老太太问他,你是喜欢在乡下守着田地还是到镇上做生意。何正庭说,我无所谓,只要娘你看着顺心,什么都可以,反正我现在什么都不会。


除了何家大院,何家在乡下另有两处庄屋。何正轩建议都给了二少爷,因为他住在乡下。何正轩还说,何家大院以后他不要,留给老三。其实,何正轩早有离开家乡的打算了,只不过现在老母在世,三弟未立业,加上社会不安宁,只好暂在镇上呆着。


这下更让三少爷何正庭自由了。以前从大哥那里支钱用还有些拘束,现在没有了,反正用的是自己的钱。大少爷何正轩对何正庭也不太限制,因为他知道,老三虽花钱大方,但主要是吃吃喝喝,没走歪道,赌博嫖娼从来不沾。这个也许与何秀才的严厉家教有关。何秀才在世不仅对几个儿子这方面要求严格,就连家里的佣人和长工都不敢在这方面出格。


镇上人没几个人知道为什么何家三少爷和铁匠铺的学徒扁头成了好朋友。何正庭常拿着酒和肉菜到铁匠铺找扁头。刚开始的时候,这让扁头和王文起一家都不自在。扁头一个人和三少爷喝酒,让姐夫一家看着一定不自在。而一家人加入进来扁头大姐又得做很多好菜才合适。后来,王兆坤直接跟三少爷说了,以后你找扁头喝酒就到酒店去,不过只能晚上喝,白天扁头还要打铁。三少爷一听,行呀,那以后我只傍晚找扁头。扁头不喜欢上高档饭馆,说是在小酒馆自在。就这样,扁头和三少爷十天半个月就会坐在小酒馆对饮。


扁头大姐对此还是不太高兴,怕扁头养成好吃懒做的习惯。王兆坤劝她,说你这兄弟呀,平时和谁都不说三句话,在镇上也没什么亲近的人。三少爷虽然好吃懒做,但心地不坏,和他交往,对扁头有好处。


当然除了扁头以外,何正庭还有其他玩伴。钓鱼,打兔子他什么都玩。有时他也到庄屋二哥家里呆段时日,乡间端午节划龙舟,过年舞狮子等等他也参加。遇到谁家有红白喜事,他还喜欢过去随个礼吃个饭,所以三乡四保谁都喜欢他。不过就频率而言,他和扁头的交往是最密切的。


1947年端午节后,扁头居然一个多月都没见何三少爷过来。不仅扁头心理有点犯嘀咕,姐夫王文起也都觉得有些奇怪,说:呃,怎么回事,怎不见三少爷了?要不扁头去何家大院看看怎么回事。


一天下午,收炉子比较早,扁头就到了何家大院。见了何正庭后扁头才知道,何三少爷正为自己婚事和何老太太怄气呢。


何正庭虽没订婚,但何秀才与孙破老屋的孙面匠在一次喝酒时说过儿女婚事。孙面匠的二女儿孙红桃小时候长得齐整,何秀才很喜欢,说这孩子干脆配给我家老三吧。孙面匠当然高兴,说我哪能攀你诗书人家。何秀才说,既然老弟同意,等孩子大了就过来提亲。


然后大人小孩就开始笑这两个孩子。何正庭每次到孙破老屋表叔家去玩,就有人指着孙红桃说是他媳妇。何正庭很反感,所以后来便去得少了。


如果何秀才在世,这门亲事没准就已经定了。大少爷二少爷也都是在虚龄十七八岁时订的婚。。但何秀才一死,何老太太和大少爷就没把这件事放在日程之上,加上三少爷整天晃荡,根本让人觉察不到已经到了娶妻生子的岁数。


没想到,三少爷今年在端午节的龙舟赛上自己看上了一个姑娘。他把这个意思告诉了何老太太。没想一向脾气好的何老太太不仅立马拒绝了何正庭,还立刻告诉大少爷何正轩,立刻派人到孙面匠家提亲。


何老太太做出此决定并不是她多喜欢孙红桃,而是认为何正庭自己看上的那位姑娘和何家太不门当户对了。还有一个原因是,孙家是何老太太的娘家,她觉得这样抛弃陈诺很不好。


何正庭自己看上的是私塾先生王鼎元的女儿王翠儿。王鼎元老家在王家冲,小时候家境还不错,父亲本想供他读书搞个功名。不料科举废了,连捞个秀才的机会都没赶上。后来,父母亡故,家境衰落了,王鼎元手不能提肩不能挑,只好在乡下办个私塾教附近儿童识字读书维持生计。


王鼎元有个坏毛病,嗜酒如命,一有钱就要喝几口,所以虽然教私塾比一般农民收入要高些,但王鼎元存不起钱。到了40多岁,不仅家里田地卖了,王鼎元连个媳妇也没娶上。后来还是他的姑姑帮他娶了猫山那里一个新寡的女人。


女人很会持家,并彻底让王鼎元戒了酒瘾。没过几年,不仅帮王鼎元把茅草屋的私塾换成了瓦房,还给他生了个女儿王翠儿。可老天偏不长眼,王翠儿四岁那年秋天,她娘就得了肺上的毛病。吃了一些郎中的汤药总不见效,冬天里便过世了。


女人走了,王鼎元的姑姑把王翠儿带去过了几年。王鼎元又恢复了婚前的一切习惯,天天与酒相伴,直到王翠儿10岁时回到自己身边时,王鼎元才再次醒悟过来,从此再没沾酒。


镇上的学校校舍虽然没有重建起来,但已经在胡家祠堂里复课了。王鼎元的许多私塾弟子也转到那里,因此他家的日子更加困难了。


后来还是何家大少爷知道了王鼎元的困境,就跟镇小学的校长说了一下,让王鼎元在那里当了个国文老师。就这样,王鼎元带着女儿也住到了镇上。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