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要看和什么时代相比,和哪里相比。
农村70年代和现在相比,当然很穷;和当时的城市相比,农村的物质生活也是远远赶不上的,也是很穷;如果和当时的美国相比,那是更加贫穷。即使是当时的全国各地的农村,也是贫富不均的。
但是,70年代的农村如果和解放前相比,那时候的农村对农民来说可以说是天堂, 而解放前的农村对大部分农民来说,和地狱没有太大的区别。
解放前农民不仅天天吃不饱饭,而且从来都过不上安宁的日子。我们村是平原地区,虽然没有占山为王的绿林好汉,也没有发生过大的战斗,但是,各种各样的大杆,趟将,中央军也就是国军一天到晚来祸害,他们来了,全村人都要跑反。农民们一天到晚时刻准备着跑大杆,跑趟将,跑中央军,跑老日。一家人所有的东西就是两个包袱,一个包袱是被褥,衣物,另外一个包袱是粮食,包裹起来,都跑到村子西边的荒草野地里躲一天或者两天。除了天天跑反,有时候半夜里还被绑票的绑走,叫起票。如果你有一点文化,你可以看看当时很多人写的回忆录,在解放前,中国之大,有几个地方不是匪患猖獗,盗匪横行?东北,湖南,广西的山区土匪甚至是存在了几百年。虽然到现在我都不知道大杆和趟将的区别,但是,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他们,因为每天听到的,每个人讲的都是这些故事和抓壮丁的事情。 而70年代的农村,农民虽然不能天天吃白面馒头,天天吃肉,但是至少能够吃饱饭,而且还有安静稳定的日子。
解放前我们村和我父亲年龄差不多的男人,几乎都被抓壮丁抓了好几次,运气好的就活着回来了,运气不好的,就死在了不知道地名的外面了。 所以在我们村里100多户人家中,只有两个和我同龄的人有爷爷,而孤儿寡母在我们生产队就有四家。
解放前,中央军也就是当时的国军来了,不仅抢东西还要抓壮丁,兵匪一家;而解放后,在农村人的印象里,解放军是真正正正爱护老百姓的,农民们对解放军非常崇拜,遇到坏人坏事就会报告给解放军,把解放军当作主心骨;每家每户每个人都对当兵当作一件非常神圣和崇高的事情。解放军大概在70年代拉练到我们那,住在我们学校和大队的空地上,他们一大早不仅给每家每户的院子清扫干净,而且给每家每户的水缸都挑得满满的。
解放前我们村一百多户人家,400多口人,只有5-6个有文化的人,也就是认识几个字的人。70年代时候,我们村里的孩子几乎100%都过小学,80%都初中毕业。我们家邻居一个和我一样大的男孩,因为家里人多,大概小学还没有毕业,他父亲准备不让他上学了,结果学校的老师就到他家几次给他爸爸做工作,最后他也上到了小学毕业。
解放前我们村里的道路是坑坑洼洼,沟沟壑壑,高低不平,特别是全村只有一口井,下雨下雪的时候挑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大概也是在70年代初,村里人硬是用肩挑背负,把村子的路修的是平平整整的田字形,虽然是土路,但是和以前相比,走路实在是方便的太多了。修我们家边上的路的时候,我还有一点点印象。如果不是把农民组织起来,修路的事情几乎是不可能的。
而解放前除了两户富农的房子是青砖盖1-2尺地基,上面用土坯盖成,屋顶是青瓦屋檐,麦秆覆盖大部分地方,其它人家几乎是土掺麦秸垛的墙,黄麦草做屋顶的茅草棚,一年四季不是透风就是漏雨。70年代每家每户都有一个能够住居住的地方,大部分人家都是青砖盖1-2尺地基,上面用土坯盖成,屋顶是青瓦屋檐,麦秆覆盖大部分地方,有的人家还干系了青砖瓦房。到76年左右公社建了一个新的轮窑,生产红砖红瓦,很多人家里开始盖全砖的红砖红瓦房了。
解放前,我们村里只有两户富农,其它的全是给他们,或者给另外两个村里的地主打长工或者是短工的。当长工每年一个人除了吃住,大概也就是分到100-200斤粗粮, 大概几十斤小麦。几乎每一家都曾经出去要过饭;吃不饱饭,挨饿要饭几乎是每一家每天的日常生活。而70年代,小麦除了以很低的价格,就是平价交公粮外,剩余的分配是需要大队统一,根据每个生产队的小麦产量和人口来分配。秋季除了棉花要按照平价卖给国家一部分之外,其它秋季产品如红薯,玉米,大豆等几乎全部都分配到各个家里。因为红薯的产量非常高,所以在当时的农村,红薯是主要的食物。为了便于保存,大部分红薯都是在分配之后,把它切成薄片晒干,然后捡回来,用高粱杆把它圈起来储存在家里,就是一年的主要粮食了。另外挑一些好的,没有烂的红薯,放到地窖里面,冬天吃,从大概11月份一直到第二年的3月份。每天早上和晚上都是红薯窝窝头,红薯干加水煮汤;中午一般是大豆面做的面条或者掺些小麦面。红薯面不知道为什么做不成面条, 但是因为含淀粉量高,可以做成很好的红薯粉条,我们那里很多人做了粉条之后,到南方去换一些大米,蚕豆回来做兰花豆,特别好吃。
我们村有四个生产队,小麦是根据人口作为口粮来平均分配的,每年麦收完,大家谈论最多的就是每个生产队的小麦分配话题。76年左右,村里最低的一个生产队是每人280斤,最高的是360斤,而我们生产队大概320斤。秋季的粮食是把劳动力的工分算进去的;年底分钱,也是要算工分的。所以在当时虽然不能天天吃白面馒头,但是从来再也没有挨饿。
在解放前,农民由于缺医少药,贫穷落后加上愚昧无知,很多人能够活到40-50岁就已经很幸运了;而70年代的农村,70-80岁的人到处都是。
有人说农村70年代没有农贸市场,真是不知道这些人是在哪里看到的,还是根本不了解农村的胡说八道,胡编乱造。我们那里的农贸市场一直存在,一个是在公社所在地,在村子北边,离我们村3-4里路;一个在我们村西南方向,是个回民居住地;一个在我们村的东南方向,解放前可能是一个很大的集市,解放后我们公社的第一个高中就在那里,我们大队的当时所有的老师都是从那里毕业的。前面一个集市是逢阴历单日集;后面两个集市是阴历逢双日集,农村做生意的就会赶两个集。除了集市之外,每年麦收以后,公社还要举办一个贸易会,就是每个大队的宣传队同时在3个戏台上唱戏,就行比赛,而小商小贩们可以在路边摆摊做生意;同时还有很多科学知识宣传画,关于猪肉钩虫病知识,我就是在当时学到的。
另外农村每家每户都养鸡,养猪,养狗,有的养羊,养鸭子。我们小学,曾经还养了一两年的兔子。养鸡是自己想杀就杀,想卖就卖。养猪卖给外贸公司是因为价格高,没有哪一家有足够的钱买的起。有的家里人多的,过年杀猪,自己家人和亲戚分一些,猪肉拿到市场上去卖,据说和卖给外贸公司的价格差不多,但是,自己家人和亲戚可以吃一些肉,特别是内脏和猪头,也是过了一个肥年。从来没有听说过必须卖给国家的说法。
当时大队有养猪场,生产队有猪圈,每家每户也都有猪圈,猪圈是生产队给建的,养母猪好像还有什么补贴。每年年底生产队杀猪分肉,也按人口分白糖,红糖,和干红枣。
76年左右我们大队已经有一台75匹马力的大拖拉机,每个生产队都有1-2台手扶拖拉机,电动机,粉碎机;灌溉由过去的土井和沟边的土坑人力灌溉,一会就会干枯,变成了电动或者拖拉机带动的30多米的机井,永远抽不干水的灌溉了;农村吃水,由过去全村一口井,变成了每家每户都有一个压井了。
每个生产队有菜园,由两个老头负责,每一两天分一次菜,根据人口,放在地上,就是3口人的放在一起,4口人的放在一起,先来先挑。一般都是小孩子去拿,管菜园的人看到有小孩子来了,就告诉小孩子说那几堆是你们几口人的。
我们县大概70年前后建了一个氮肥厂,叫一化;76年前后建成了第二个化肥厂,是磷肥厂叫二化;大概80年左右准备建第三个化肥厂,是复合肥厂,后来好像不了了之了。
所以说,就我们那里的情况来看,正是那个时候的人民公社制度,把农民组织起来,并且使农民受到教育,才使当时的农业突飞猛进的发展。
那些从城市来的少爷小姐们,一方面享受着农村人给他们提供的各种生活必需品,另一方面,却抱怨他们上山下乡是受到了迫害。他们对农村和农民有着天生的自我优越感和对农村和农民的鄙视感,他们本来就是想在农村过渡一两年或者三两年,然后通过招生和或者招工回到城市,他们不可能会深入了解农村和农民,他们对农村的理解永远是停留在肤浅的表面印象和错误的认识。他们以为在农村住过几年,就了解了农村,就觉得当时的政策是错误的,从他们写出来的关于农村和农民的文章来看,他们是不懂历史,不了解农村,是无知的,傲慢的。
还有些自以为是,无知无耻的城市公子哥,公子姐们,甚至说农民出工不出力,这绝对是对农民的极大地侮辱。如果农村人出工不出力,城市人吃的肉蛋奶,粮食,穿的衣服从哪里来的?当时的粮食,棉花产量连年上升,不是农村人一个汗滴摔八瓣辛辛苦苦换来的,难道是天上掉下来的?
所以,你可以说70年底农村很贫穷,没错。但是,你要看怎么比。这就比如说一个人和蜗牛乌龟赛跑,他肯定会赢;但是如果和汽车比,他肯定远远比不上汽车;如果汽车和飞机比,那汽车的速度绝对没有飞机飞的快;而飞机和火箭比,火箭会远远超过飞机的速度;而火箭和光速比,那相差的就是好几个数量级。
当时的农村这么多优点,难道就没有问题缺点吗?有问题缺点是绝对的。然而,即使在今天的中国农村,如同今天的美国一样,仍然不是完美无缺的,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解决,完善和改进,而正是这些问题和缺点的存在,才是人类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70年代的中国农村,虽然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和发展,但这绝对不是否定那个伟大时代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