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white mountain)位于加州395号公路的东边,是美国本土的第三高峰,和位于不远处的395公路西边的美国本土最高峰mountain Whitney遥相呼应,像是一对姐妹。
白山尽管是在美国排名第三的山峰,但高度达到4344米,和第一高峰Whitney (4421米)相差仅仅只有区区77米而已!但Whitney的名气明显就要大得多,白山则显得相对默默无闻。这大概也是美国文化的赢家通吃的另一个表现吧。
我选择去爬白山的原因是想知道自己的适应高原反应的能力,为了今年下半年和年底的两次大的旅行计划做好准备。我想走的地方,一般是选择其他人去的比较少的所在。在去年就基本上预定好了今年的两次旅行计划:一是十月份左右花二十几天去爬尼泊尔的珠峰大本营,然后走那个月黑风高的Cho La pass, 再去Kyajo Ri去看那冰川。我知道唯一的人是文学城风坛的前版主dztang兄走过这条线前半段,他估计时间问题没去大本营,看到珠峰就回走了,其他网友我不知道谁还走过?我要照相,准备花多点时间,好好在珠峰四周转转,这次行程,在五千米以上的高度我得背着45磅的背包转悠十来天,在三千米以上的高度呆二十天。这条路线,被所有的hiking和backpacking书籍都列为难度最高的等级,我从来没有去过这么高的地方,心里实在没底。得说明一下:存摄影来说,尼泊尔珠峰线并不是好的选择,因为花同样时间,在西藏可以走多得多的地方,因为交通方便得多。珠峰北坡在夏季天气好的时候,甚至可以坐车去。但在尼泊尔就只好靠自己的两条腿了,耗时实在太多。
年底另外的一次计划是去南美洲的智力和阿根廷的山区去backpacking, 先在阿根廷的Fitz Roy的群山中backpacking六天,然后去智利的Torrey del Pine去走那条八天的大回环徒步路线,最后要么去南极洲的那个什么岛看企鹅,要么无太平洋中间的复活节岛上看石像。除了怎样携带那条八天的路程的食物令我担心之外,这应该是很容易的一次旅行。
我上次在秘鲁安第斯山脉的高原中hiking的狼狈相现在还记忆犹新,但我始终还是有些分不清上次在秘鲁到底是我正好在生病呢还是自己真的不适合去高原。要搞清楚自己的对抗高原反应能力的唯一办法,就是去爬山。
爬很高很高的高山。
Whitney本来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它是美国本土的最高峰。但它的名气太大,爬山的许可证要提前一年申请,临时抱佛脚是不行的了。白山不用许可证就能爬,和Whitney的高度几乎相同,相差只有七十几米,所以应该是我测试自己高原反应的最好的选择。
坛子里面去白山拍过片子的朋友很多,但不知道有谁去登顶过没有?顺着一条四轮驱动车的土道前进到路的尽头,就是登山的trailhead。从trailhead (3300米)到顶峰(4344米)来回一共15英里,elevation gain大约是一千米出头。这个路程长度和half dome hike 差不多,高度差比half dome hike还要稍小一些,但从3300米上升到4344米和从一千米多点上升到两千多米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这一点我现在算是体会得很清楚了。
最近还得到了风坛的dztang兄和LVFan两位高人的不少指教,向dztang兄学习了不少高原经验,LVFan老师更是不厌其烦地指点了太多太多的关于尼泊尔的人文和摄影知识,这里特地致谢!
按照一般的登山经验,多数人在3000米左右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高山反应。一般教科书的建议是:从3000米开始,每天上升一般不超过500米,并且每上一千米应该至少休息一天。并且书上和dztang兄都特意指出‘走高睡低’的原则:就是说尽管白天走再高,只要晚上到低处睡觉高原反应一般就不会太厉害。LVFan就举例说尼泊尔的另外一条ABC路线,其最高处海拔比珠峰大本营甚至更高,但由于不用在上面过夜,只是匆匆走过,所以难度系数就只有3.5,珠峰线要在5000~6000米的高处呆好几天,难度就变成了最高的5.0。
根据这个原则,我准备最大程度地测试自己的身体极限(有点象进了一个新镜头之后先是测试光学性能一样,呵呵)。尽管白山高度和珠峰线相差甚远,但我用以下的方法来提高难度:
1. 从海平面到4344米在十几个小时之内完成。也就是说一天净增4300米。
2. 增加背包重量,由平时的45磅增加到65磅。
3. 违反‘走高睡低’的原则,在峰顶过夜。
好几个月来我就一直在等待着大雪封山的白山道路的开通,几乎每天打电话查问是否通路。直到上个星期,终于知道通路了,于是在周五连夜赶去,赶到trailhead的时候已经是清晨了。清晨到达trailhead之后,3300米的高度登时觉得有些头晕。拿出背包之后,犹豫了半天,终于还是放进去了两个哑铃,这样重量达到了65磅。然后开始了艰难的上爬。
在3600米左右,所有植被都消失了。感到头痛欲裂!吃了两颗止痛药,感觉好些。
爬到4000米左右时候,每前进七八步都要气喘如牛地停下来休息两三分钟。头痛得连止痛药都没效果了,开始恶心和有呕吐反应。
爬到4200米左右,背着背包已经无法走直线了。大吐了两次,头痛如刀割。不过吐完后头痛的感觉好了些。最后的一百多米看起来近在眼前,但我知道我是绝对无法完成了。只好把背包扔在地上,休息了半小时,又吞了几颗止痛片,空身登了顶。那一百多米的高度的路程就连空手我也走了一个半小时,基本上是走二十步喘气一分钟,同时摇摇晃晃,双手扶着trekking pods才不至于摔倒。
没有了背包,在峰顶过夜是没戏了。立即下山走人,找到了背包之后也没心思干其它任何事情,一门心思只就想着回家。下山俺倒是TNND绝对的高手,尽管还是依旧的头痛和恶心,但甩开大步,居然行走如风,完全想象不出上山时的狗熊相。
回到家里之后,郁闷了好几天。白山都搞不定的话,还想去珠峰啊?搜索了几天尼泊尔的其它徒步路线,但总觉等没有珠峰好。一周后的这个长周末,实在不服气,再次驱车赶到白山,发起第二次攻击。
这次学乖了,老实了点,没有那么洋冒进了。先是开车到了2800米左右的campground睡了一晚上,算是一个适应过程。同时backpacking的背包也没背了,只是背了约25磅左右的相机包和一些水和食物,也没打算在上面过夜了。心中打定主意:要是这样也有高原反应的话,TNND就只好死了这条心了,尼泊尔改走难度为3.5的ABC算了。
不知是适应和减轻重量起了效果呢,还是一星期内第二次登山人也逐渐增加了适应力,这次感觉几乎完全正常了。虽然还是同样的气喘如牛,但头痛和恶心现象完全消失。在峰顶只是觉得轻度头晕而已,应该是属于正常人都有的反应吧?哦耶!看来俺应该不是高原残废,可能是属于人群的正常水准。呵呵。
这次还发现了一个可悲的事实;那就是路上遇到的几乎所有的爬白山人,一共十几个吧,无论男女,无论胖瘦,爬山的速度都比我要快得多!这对于我这样一个半年来基本上每天下班回家后都要负重65磅在家后面的山丘上步行爬坡三英里的人来说真是一个莫大的讽刺!我明白有些东西是天生的,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光有决心和毅力是不够的。如同笑笑拍的片子一样,那是天生的,这我认了。
但重要的是我算认识到了:只要有充足的适应和休息,我估计我背45磅的背包走珠峰大环线是可以的!只要没有要命的高原反应,剩下的就只是决心和毅力而已。而我别的东西可能很缺乏,决心和毅力这两样东西嘛,不吹牛皮,倒多的是!
既然到了白山,到此一游的片子也就顺便捏了两张,随便看看。这次去白山,还有想拍拍两个构思,拍完后感觉还可以。但不准备现在贴了。一个构思贴出来,第二次拍就没啥意思了,浪费在白山上可惜了,等到在珠峰去拍吧。但等久了也可能有危险,因为你能够想到的,别人也能。举个例子吧:
用自己点暖色调的灯的帐篷作为前景,珠峰雪山作为背景是我去年就想好了要拍的一个构思,谁知道还没来得及动手拍就被别人在家门口拍了,也不用去珠峰了,拍得那个漂亮。真是气煞我也。人家既然拍了,还拍得那么漂亮,俺就自然不好意思老着脸皮再来一张东施效颦了。呵呵。
1. 宇宙中的毒龙注视着地球上的历史 (传说中世界上最古老的树种)
2.
3.
4. 摄影人
5. 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