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民主党的早期发展
(2007-09-08 01:56:33)
下一个
社会民主党的早期发展
早期社会民主党和社会民主主义
所谓社会民主党和社会民主主义的早期是指从19世纪末到二战后初期。一般认为,社会民主主义自19世纪末到今天,以其理论和政策的变化为依据,粗略地可以分为三个时期:(1)伯恩施坦构建社会民主主义基本理论及各国社会党纷纷参与本国政府的时期;(2)以德国社会民主党“哥德斯堡纲领”为标志的,在理论上彻底抛弃马克思主义的时期;(3)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的新时期,社会民主主义以布莱尔提出的“第三条道路”为标志进一步“自由主义化”,以适应全球化进程中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之所以把这一段历史专门拿出来研究,是因为尽管作为欧洲工人运动改良主义流派的后继者,西欧不少社会民主党在二战前就已成为本国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但是以国家主导力量的身份上台执政,在资本主义社会各个领域发挥重大影响,主要还是在二战以后。
西欧各国社会民主党大多建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中主要的政党有德国社会民主党(成立于1863年)、英国工党(成立于1900年)、瑞典社会民主党(成立于1889年)、法国社会党(成立于1905年)、奥地利社会党(成立于1889年)、意大利社会党(成立于1891年)、西班牙社会党(成立于1879年)、葡萄牙社会党(成立于1875年),这些国家的社会党都有自己的历史和发展道路,但有不少地方是共同的,从而形成这一类政党的一些基本特征。
社会民主主义反映和代表了各国社会党及其社会党国际在解决社会矛盾问题的基本主张上、在处理政治问题的基本观点上、在基本理论的出发点和方法论上的共同之处,为各国社会党思想体系和目标模式的统称。
社会民主主义一词最早出现在1848年欧洲革命时期。19世纪60年代以后,欧洲各国陆续发展起来的独立的工人运动和工人政党,袭用了社会民主主义一词。1890年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改称社会民主党。此后各国建立的社会主义工人政党通常也命名为社会民主党或社会民主工党。在这一时期,社会民主主义的概念起初比较模糊,后来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而经常被当作社会主义的同义词使用。
19世纪末年,欧洲各国社会党仍旧使用社会民主主义这一概念来表述党的思想和理论,不过这一时期的社会民主主义概念的内涵与第二国际时期相比已有变化,它的基本内容是:主张用和平的、渐进的方式由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反对暴力革命;提倡一般民主,反对无产阶级专政。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时期,为了突出它们的主张的民主主义性质,突出它们与布尔什维主义的对立,社会民主党更多地用“民主社会主义”来表述其思想理论。
作为社会主义右翼的社会民主主义
《社会主义思想史》一书的作者柯尔将法国大革命作为研究现代社会主义的起点。据其考证,“社会主义”一词最早出现在1832年法国圣西门派的期刊《地球报》上。恩格斯认为:“就其理论形式来说,现代社会主义开始时表现为只是十八世纪法国伟大启蒙学者们所提出的诸原则之往前的、表面上更为一贯的发展。”(恩格斯:《反杜林论》,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3页)到了恩格斯所说的三个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那里,社会主义开始具有了自己的清晰面目和基本诉求。然后就是蒲鲁东、马克思和拉萨尔的时代,社会主义从理论学说和社会实验进而发展为社会政治运动。
有人认为,社会主义的政治运动和政治组织在历史的演变中逐渐形成了三个主要流派:无政府主义、社会民主主义和共产主义。
社会民主主义主张首先要在一国范围内通过民主方式实现社会主义。1888年,德国社会民主党领袖李卜克内西就采用了“民主社会主义”这个概念。他指出:民主社会主义“力求为社会争取一个民主国家,以便在社会主义原则上组织社会”。他的名言是:“没有民主的社会主义是臆想的社会主义,正如没有社会主义的民主是虚假的民主一样”。(李卜克内西:《不要任何妥协》,三联书店1964年版,第19页)1890年,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改名为德国社会民主党。1899年,伯恩施坦在《社会主义的前提与社会民主党的任务》一书中系统地修正了主张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马克思主义,提出了改良的社会民主主义。伯恩施坦的主张很快成为欧洲各国社会民主党的指导性理论。1912年,德国社会民主党在国会397个议席中获得110席,成为国会中的第一大党。这一选举结果促进了通过议会道路实现社会民主主义的思潮在欧美各国的蔓延。
伯恩施坦主义与现代社会民主党的起源
直到19世纪90年代,社会民主主义基本上是工人运动中一种马克思主义居主导地位的革命学说和流派。它对资产阶级国家和资本主义制度持敌对立场,主张以革命手段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然而与理论相反,社会民主党的日常实践却主要是从事议会活动和工会工作,致力于以社会立法和经济斗争的手段改善工人阶级的状况。特别是废除反社会党人法后,德国社会民主党摆脱了受镇压的非法工人政党的地位,迅速发展成为拥有一百多万选民的群众性政党,成为议会中的第一大党。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主张通过议会道路以和平手段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改良主义倾向迅速抬头,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发展。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裂痕日益扩大,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被称作修正主义的伯恩施坦主义。
从1896年起,伯恩施坦以一系列文章及其代表作《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系统的修正,奠定了社会民主主义(或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伯恩施坦也因此而被看作现代社会民主党的鼻祖。
他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有伸缩性的,有变化和发展能力的。用不着炸毁它们,只需要继续发展它们。”社会民主党“决不热衷于一场反对整个非无产者的暴力革命”,它的目标是“促成和保证现代社会制度在不发生痉挛性爆发的情况下过渡到一个更高级的制度”。他断言,“现代民族国家的政治制度愈是民主化,巨大政治灾变的必然性和机会就愈减少”,“在一百年以前需要进行流血革命才能实现的改革,我们今天只要通过投票、示威游行和类似的威迫手段就可以实现了”。因此,“如果社会民主党有勇气从实际上已经过时的一套惯用语中解脱出来”,愿意表现为“一个民主的社会主义的改良政党,那末它的影响将比今天更加大得多”。(爱德华?伯恩施坦:《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三联书店1965年版第209、208、195、3、7、239页。)
伯恩施坦主义实质上是当时已在实践中盛行的改良主义的理论表现形式。它从理论上提出了一种明确的改良替代方案,企图取代当时社会党对马克思主义的正式理解,在此基础上使社会民主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一致起来。它从根本上否定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特性、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伯恩施坦主义很快成为国际工人运动中各种改良主义者的一面旗帜,对第二国际及其各成员党的理论和宣传工作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对社会民主党和工会的实践起着支配作用。各国社会民主党开始与从前的敌人和解,力图在现存国家的基础上通过议会制民主和社会改良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由于伯恩施坦主义思想逐渐占了上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大多数交战国的社会党领袖纷纷支持甚至参加本国政府,一直到二战后初期,伯恩施坦主义实际上成了社会民主党多数派的理论基础。这一时期,社会民主党虽然在理论上和纲领上仍保留了不少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词句和革命口号,但在实践中已全面转向合法主义――改良主义的立场。伯恩施坦主义的产生及其广泛影响一方面导致了第二国际的瓦解,社会民主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者分道扬镳;另一方面导致了现代社会民主党的真正诞生,因为现代意义上的社会民主党正是起源于第二国际各社会党的右派和中派,并在二战后经过多次地纲领、政策和组织的调整,不断发展起来,最后成为欧洲政治舞台上两大主导力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