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雄风

有所思,有所感,从历史的时空中来,再回到历史的时空中去。
个人资料
归档
正文

《澳大利亚华人访谈录(昆士兰卷)》历时四年出版

(2023-10-01 07:26:07) 下一个

这本书《澳大利亚华人访谈录(昆士兰卷)》,历时四年,终于在今年(2023年)8月得以出版。

该书从2019年上半年策划,下半年进行访谈,由张荣苏记录并完成整理初稿。2020年由于疫情影响,导致出版社的联络等各项事宜皆受影响,直到2021年方始将出版社确定下来。2022年初将定稿交给出版社之后,拖延了超过一年半的时间,该书才终于得以面世。

对当代华侨华人进行访谈及由此展开研究,并将此出版的意义,在墨尔本大学高佳教授为该书所写的序言中表述得非常清楚。谨将其序言全文转印如下,以供参考。

——————————

序言

口述史与生命历程交叉视角下的华侨华人研究

——《澳大利亚华人访谈录(昆士兰卷)》代序

《澳大利亚华人访谈录(昆士兰卷)》是江苏师范大学张荣苏博士于2019至2020年在布里斯班昆士兰大学访学期间,与粟明鲜博士合作,访谈22位当地华侨华人后整理而成的一部访谈体著作。本书的鲜明特点,及其特有的学术价值及贡献,在于其将国内社会学、社会史及若干其他学科中很多学者大力提倡的口述史与生命历程的研究方法和分析角度结合在一起,并具体运用到华侨华人研究中。

收到该书书稿前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在关注国内社会学界口述史研究的各种动向及研究成果。使我感到惊喜的是,张荣苏博士与粟明鲜博士这本新作在处理访谈材料、写作方法上,都与我近年来感兴趣的口述史和生命历程方面的研究有着惊人的巧合。这也就成了我对这本访谈体著作的第一个突出印象,也是我认为可以强调的第一个特点。

强调口述史研究方法的重要性,以及推广生命历程的研究角度或分析框架,在国内学术界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近年来一个很活跃的学术团队,是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周晓虹教授领导的一个口述史课题组。新冠疫情爆发前,周晓虹教授到访墨尔本,向我介绍了他们团队的研究计划,并邀请我参与他们课题组的部分活动。虽然后来由于新冠疫情爆发,这一计划并未如愿以偿,但在过去两年的疫情期间,我不但收到过该课题组2020研讨会的十几篇论文,而且还在不久前旁听了该课题组召开的2021年网上研讨会。

在通读张荣苏博士与粟明鲜博士这部新作书稿时,我联想起周晓虹教授在他撰写的《口述史与生命历程:记忆与建构》一文中提到的生命历程研究中两个重要的分析概念:第一是转变(transition),即由某些重要的生活事件所造成的人生重大转折。在国内,人们会用毕业、就业的时间,或经历的重大历史事件等转折点,将研究对象还原到原有的社会历史情境中。同样的特征也表现在华侨华人人群中,并且可以成为观察、分析他们的一个指导性概念及可操作的研究角度。第二是轨迹(trajectory),即一个重要转变给一个人、一群人后来的人生、社区生活带来的持续性的影响。生命过程的研究者们都认为,个人在以往生活中的种种经验和积累,无论是可利用资源,还是负面影响,都会对其后来的人生轨迹、生活进程走向、生活质量,以及可达到的人生目标,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居住在原居住地、原居住国的人如此,移居他乡、他国的人也鲜有例外。

对于华侨华人来说,可能出现在他们生命历程中的例外,就是他们人生中的某些转变、轨迹会受到移民国各种物质生存条件、人文环境,以及居住国或定居国发生的重大历史性社会、政治事件的影响。而探索和分析这些特殊人生转变、轨迹的理想方法之一,就是采取口述史与生命历程交叉的视角,以便将华侨华人定位在他们人生的历程中,而不是他人的期望中,研究者的理论中,甚至旁观者的想象中。从这个意义上说,《澳大利亚华人访谈录(昆士兰卷)》一书代表了一种新的、大胆的、有意义的学术尝试。

作为在同一国家、同一领域曾做过同样研究的研究者,我非常钦佩张荣苏博士与粟明鲜博士研究项目所覆盖的时空范围,即访谈的深度和广度。与我本人在2015年下半年以英文出版的《九十年代以来澳洲华人移民的创业精神》(Chinese Migrant Entrepreneurship in Australia from the 1990s: Case Studies of Success in Sino-Australian Relations. Oxford: Elsevier, 2015)一书仅局限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大陆新移民相比,这一特点尤其突出。因此,访谈覆盖时间长、行业范围广,访谈人数多是《澳大利亚华人访谈录(布里斯班卷)》一书给我的第二个突出印象,也是这本访谈体著作的第二个特点,及其学术价值所在。

书中所访谈的22位定居在澳大利亚第三大城市布里斯班的华人,主要来自中国大陆、台湾地区、香港地区,以及马来西亚。他们移居澳大利亚的时间从20世纪70年代到2016年跨越了三、四十年的时间。作为昆士兰州首府城市的布里斯班是一个迅速发展中的现代化新兴城市,布里斯班因其气候温和,自然环境优美,以及教育资源优质齐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移民澳大利亚后到此定居。与悉尼和墨尔本这两个华人移民历史悠久、华人数量众多的城市相比,布里斯班华人人口规模较小,目前仍然只有大约10万人,约占昆士兰州总人口的4.5%,并且大多聚居在布里斯班南部的新利班区(Sunnybank)。

自20世纪70年代之来,华人移居布里斯班的历史也经历了一个变迁过程。首先是70年代大批越南华裔随越南船民潮逃难至澳洲,被安置在昆士兰;随后是80年代来自台湾地区的商业移民和香港的移民,选择定居昆士兰;进入90年代后,特别是新千年以来,越来越多来自中国大陆的华人新移民也来到昆士兰。从华人社区人口结构及分布的角度看,布里斯班的华人以新移民为主。他们主要通过商业投资、技术移民、家庭团聚移民等方式移居澳洲。接受访谈的22位华人在布里斯班从事多种行业,涉及中澳贸易、房地产开发、教育和移民、养老院、中国民族品牌代理、华文报刊、中式餐饮等各个领域。另外还有三位参政的华人接受了访谈,他们分别属于澳大利亚自由党、工党,和90年代中期以煽动反亚、反亚裔移民思潮而出现的一国党。其中一位曾当选为昆士兰州第一位亚裔州议员,并担任过昆士兰州多元文化部副部长,及矿产资源部副部长等职务;另一位是布里斯班市自由党议员;还有一位曾代表一国党参加过昆士兰州议会选举。

本书访谈内容主要包括这22位华人、华裔移民澳大利亚的原因,来澳洲后的职业选择及主要经历,参加的当地社会和政治活动情况,以及他们对澳洲华人社区及当地主流社会的认知情况。通过访谈,两位作者不仅详细记录并分析了布里斯班市华侨华人社区的发展历程、现状和主要特征,还以昆士兰,主要是布里斯班华侨华人为例揭示了整个澳洲华侨华人社区发展,以及澳洲社会的政治生态。同时,部分受访华侨华人还详细讲述了他们移民后的经历。读者从中还可以看到近40年来中澳贸易发展历程,中国民族品牌打入西方市场、主流社会消费人群的路径与困难,以及中国特色餐饮在澳洲发展的困境与出路等问题。这部分内容不仅对学术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史料价值,而且还会对有意于从事外贸活动的企业及个人,以及对外贸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两位作者与我相识多年,并曾不断探讨过合作研究澳洲华人社区的机会。但由于近几年来澳洲反华情绪持续高涨,华侨华人深受其害,有关他们的学术研究也难以开展,加上我本人一直忙于其他项目,使得我未能找到与两位作者合作的机会。但非常高兴见到他们合作的成果,并祝贺本书在国内正式出版。

我相信本书将有助于丰富华侨华人研究,为学术界同行、研究生、本科高年级学生,以及其他读者,提供宝贵的访谈史料,及一种具有启发意义的、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及分析视角。

墨尔本大学亚洲研究所教授

高佳

2022年1月22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