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军云雀支队布防亚包的背景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澳军云雀支队(Lark Force)于1941年中开始布防澳大利亚海外领地新几内亚(Territory of New Guinea)首府亚包(Rabaul)。这与当时澳大利亚所面临的国际形势密切相关。
众所周知,澳大利亚曾经是大英帝国的领地,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其居民大多与英国有血缘关系。1901年时,澳洲虽然独立成为联邦,但仍是英联邦里的自治领,英国仍为其宗主国。虽然澳大利亚在1931年取得了内政外交的独立自主权,成为大英国协的独立国家,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英国的归属感依然左右着澳大利亚联邦政府的对外事务。由是之故,澳大利亚的对外政策一直都与大英帝国保持一致。换言之,对外事务中,只要是英国参加的,澳大利亚也不会拉下,总是亦步亦趋,积极参与。比如说,1899-1902年发生在南非的布尔战争,澳大利亚前后派兵一万多人参与,支援宗主国军队作战;1900年镇压中国义和团运动的八国联军中,澳大利亚也派出1000多陆军和500多海军加入英军阵营,在京津直隶地区屠戮中国拳民;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澳大利亚立即跟随英国,向同盟国宣战,并向欧洲派出33万多人的军队加入英军作战;同样,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向德国宣战,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亦毫不犹豫,也立即紧随英国宣战,与此同时,下令在国内动员,组建军队,先后派遣四个步兵师近8万人的部队奔赴欧洲、中东和北非战场,与纳粹德国和法西斯意大利军队作战。
1939年9月3日,在紧跟英国对德国宣战之后,澳大利亚全国就进入了战争状态。此时的澳大利亚虽然远离欧洲战场,但作为参战国,除了动员和组建军队输送往欧洲和北非及中东战场支援英军之外,澳大利亚领土本身的防卫也就成为了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而这其中,就包括了其海外领地。当时澳大利亚所属的巴布亚领地(Territory of Papua)和新几内亚领地(即现在的巴布亚新几内亚[Papua New Guinea]),就是这样一种情况。
巴布亚新几内亚处于太平洋第二岛链的末端,临近澳大利亚的东北部,是澳大利亚本土的屏障。1884年,英国占领了新几内亚岛东部地区的南部地区,首府为莫斯比港(Port Moresby);德国则占领北部地区及附近岛屿,首府为新不列颠(New Britain)岛上的良港——亚包。1906年,英国将其所属新几内亚部分交与澳大利亚管理,称为澳属巴布亚领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澳军迅即攻占德属新几内亚。1920年底,国际联盟决定将原德属新几内亚委托澳大利亚管理,成为澳大利亚新几内亚委任统治地。当时,这两块相邻的土地虽然都是由澳大利亚管辖,但却分属于不同的行政管理体系。尤其是新几内亚,根据国联的要求,作为委任统治地,澳大利亚只能在规定的时期内管理,不能使其军事化,故除了一些警察维持必要的治安之外,澳大利亚军方根本上就没有在此布置过防卫部队。鉴于后者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从德国手中夺过来的,现在澳大利亚与德国处于交战状态,如何保卫这块领土,应该是在战时当局之考虑当中的。问题在于,进入战时状态之后,千头万绪,太多的事情要处理,凡事总得有个先后秩序。而战前澳大利亚的常备军只有几千人,除此之外,皆为后备役民兵部队。因此,战时内阁现在首先要考虑的是尽快招兵,组建军队。至于海外领地,虽然也要考虑武装和防务,但就当时澳洲的情况而言,只能先就地解决,应付局势。于是,1939年9月中旬,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总理孟席斯(Robert Gordon Menzies)及军部便授权新几内亚领地的警察总监和在当地的预备役军官,先行在新几内亚的亚包组建一支志愿兵团——新几内亚志愿兵团(New Guinea Volunteer Rifles),接受总部位于莫斯比湾的澳大利亚第八军区的指挥,以负保卫当地之责。
这招兵大旗一树,效果显著。当地的澳洲退役军人和欧裔年轻人积极报名,加入这一保卫自己家园的民兵组织,并接受军训。很快,新几内亚志愿兵团率先在亚包组建了有300多官兵的一个步兵营。新几内亚当局之所以能很快在亚包建立这样一支志愿兵队伍,在于当时定居此地的澳洲人和其他欧裔居民对德国人突袭此地的担忧。当时已经发现,靠近新几内亚的洋面有德国武装船只出没,如果这些武装人员突袭新不列颠岛上的设施,尤其是切断岛上的通讯设施,就像1914年澳大利亚海军突袭亚包,迅速攻占新不列颠岛,迫使该岛德国守备部队投降一样,其可怕之后果是不言而喻的。就算是这些德国武装船只最终不偷袭岛上的电讯设施,但是派兵上岸将亚包这座城市炸毁,其结果也是非常糟糕的。所有这些,都与定居于该地的澳洲人和其他欧裔人士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因此,他们踊跃报名参加志愿兵团,是必然的结果。也许是德国武装船只准备不足,也许也是因为有了新几内亚志愿兵团的组建,尽管该部兵力不足,但毕竟是有了一些震慑作用,最终德国的这些武装船只袭击者没有对亚包发动任何进攻。
然而,进入1940年,澳大利亚海外领地所面临的压力就不仅仅是来自德国,更主要的是来自日本的南进。一方面,日军在1939年底对中国的广西发动进攻之后(中国称为“桂南会战”),盘踞广西南部达一年之久,更于1940年9月,占领了法属印度支那,使英国、荷兰和美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受到了直接的压力,因而也使毗邻上述英、荷、美殖民地的澳大利亚面临着被侵入的危险之中。另一方面,此时的中太平洋群岛经过日本二十多年的苦心经营,已成为日军南进的桥头堡。中太平洋上,从东到西延展约二千七百英里,从北到南直到赤道的北面,分布着马绍尔群岛、马里亚纳群岛和加罗林群岛。这些岛屿,除关岛之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皆为德国海外领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日本通过对德国宣战,占领了这些岛屿,并于1920年通过国联正式取得对这些岛屿的委任统治,使之成为日本领土的组成部分。但根据国联的协议,日本只能在国联委托的委任统治期间管理这些地区,不能使其军事化。但日本在1933年退出国联,就不再受这些协议的约束,在上述岛屿上修建了大量的军事设施和国防工事。鉴于这些岛屿位于美属菲律宾和澳属新几内亚之间的空中和海上通道上,故而,这些日本的军事设施,尤其是在加罗林群岛上的特鲁克海军基地的建造,对澳大利亚管辖的新几内亚委任统治地的威胁就比日军占领法属印度支那更为直接。因此,无论是澳大利亚战时内阁还是新几内亚管理当局,都在考虑如何在新几内亚布防,应对来自日本不断增长的威胁。
就在日军刚刚占领法属印度支那之后,1940年10月,澳大利亚新几内亚委任统治地行政管理署公共事务局局长兼新几内亚驻守亚包的新几内亚志愿兵团营长费若思(Ross Field)纵观全局,默察形势,深深感到了日军对新几内亚安全的威胁,遂向其上级部门第八军区司令部报告目前新几内亚的防务情况,希望下拨充足的弹药给新几内亚志愿兵团,以便该部队官兵能进行实弹射击训练,提高其作战技能,使之利于在该地遭到敌人袭击时,这些部队能及时投入战斗。因为当时新几内亚志愿兵团虽有枪支,然而却没有配发相应的弹药。而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当地的警察却既有枪支也有弹药,但当时的法律却禁止这些警察部队参与任何军事行动。而且,考虑到目前志愿兵团的兵力稀少,因为该部只是从当地的澳洲人和西裔居民中征招,远远无法满足对当地的防务要求,因此,费若思还建议,应该征招当地土著及华人入伍,以充实力量。
随后,费若思觉得言犹未尽,再次致函,向军区分析当前新几内亚面临的严峻形势。他认为,种种迹象表明,亚包极有遭受敌人大规模进攻的可能。由是之故,他向上峰建议,如果军事当局无法派遣足够的兵力来此防守,以现有的微薄力量又无法抵抗敌人这种大规模进攻的话,应该将此情形告知新几内亚行政管理署,责成其尽早制订出一个详尽的平民撤退计划,一旦战争爆发,便可按计划实施;同时,战时各种物资的搬迁或销毁亦应预先筹划,以作记录。此外,应在新几内亚的内陆地区尽快修建存粮贮水密仓、弹药库和兵站等等,以便届时从亚包撤退下来的防守人员可以方便取用。上述所有的分析和建议,实际上都是非常必要的,也是符合当时情况的。但第八军区高层尸位素餐,对此建议毫无反应,将其当作耳边风,不予理睬。
然而,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军事当局却在此同时开始考虑向亚包派遣一支守备队,但其初衷并非是为了保卫亚包要塞及新几内亚领地,而是澳军即将设在亚包的空军基地。事情的起源是,进入1940年后,澳大利亚军方已经意识到,日益增长的日军南下迹象,尤其是日军在加罗林群岛的海军基地的建成,已经对澳大利亚的海外领土构成了直接的威胁。于是,澳军总参谋长商之于皇家澳大利亚空军司令,希望他们在新几内亚建立一个前出的空军侦察基地,派驻一队飞机,就近侦察日军在加罗林群岛的动向,以便当局对澳洲本土及海外领土的防御预作整体策划与布置。而亚包因其地理位置及优良的港口条件,是不可多得的海防要塞,也是设立这样一个空军侦察基地的最佳选择。空军司令虽然认可这一建议,也觉得这对澳洲国防很有必要,但却坚持要陆军派出一支守备队,以保护这个空军基地的飞机及飞行员和地勤人员的安全。这一要求也确实是合情合理,无法辩驳。经陆军与空军多次会商推敲,此事便在1941年初定了下来。
澳大利亚帝国陆军第8师第23旅所属之第22营以及配属之其它兵种部队,受命组成亚包守备部队,以保护即将设于该地之皇家澳大利亚空军基地。该守备队由第22营营长卡浩德中校(Lieut Col Howard Carr)兼任司令,代号为“云雀支队”。这支守备队除了以第22营为其主力之外,还配备有海岸守备队、要塞炮台、防空高射机枪队、反坦克炮排、及第2/10野战救护队的小分队(包括6名女护士)等,总兵力为1400人左右。新几内亚志愿兵团在亚包的那个营,也归云雀支队指挥。
步兵第22营之所有被选中作为亚包守备队的主力,并非由于该营有什么骄人历史,而是当时澳军的无奈之举。按照当时澳大利亚的规定,所有预备役部队或民兵武装,皆只有在本国之守土之责,而无派往海外履行职责及参战之义务。因此,当1939年9月初澳洲跟随英国对德国宣战之后,澳大利亚战时内阁只能征召志愿兵,组建成澳大利亚帝国陆军部队,前往欧洲和中东参战。当然,这些外派的帝国陆军部队无论是从装备到官兵的配置与训练都有所保障,可以说是当时的澳军主力部队。到1941年初,澳军总共组建了4个师的帝国陆军,即第6师、第7师、第8师和第9师。其中,1941年之前,第6、第7和第9师已经被派往欧洲、北非和中东战场,与英军并肩对纳粹德国和法西斯意大利作战;第8师的二个旅(第22旅和第27旅)在1941年初之后也已经陆续集中,准备船运到新加坡,协助英军防卫英属马里亚,只有该师的另一个旅即第23旅此时驻守澳大利亚北部港口达尔文,作为澳大利亚北部地区的主要防御力量。作为该旅三个主力营之一的第22营,遂毫无悬念地成为亚包守备队的首选,因为该旅的另外二个主力营,也已经在此时分别奉命,一旦作为澳大利亚北部屏障的荷兰领地荷属东印度群岛遭受到日军的入侵,他们就成为荷属东印度群岛防守链中的二个重要岛屿的守备队:即第21营防守安汶岛,第40营协防守备帝汶岛。
第22营被澳军总部确定为亚包守备队之后,卡浩德中校就在1941年3月中先派出一支先遣分队,抵达亚包,选定营房地址并搭建棚子,为于3月底和4月初相继到来的大部队预作安排,而他本人则率领营主力第一梯队于3月底抵达。卡中校是职业军人,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他从军士开始,战后与预备役部队中晋升中尉,然后逐级升迁到中校,有相当的军事素养。自第22营组建时起,他便被任命为该营营长。对于已经处于战争威胁恐惧中的新几内亚居民以及新几内亚行政管理当局的官员来说,骤然见到数量上千的澳军正规部队前来亚包驻防,遂将其视之为澳大利亚政府派遣来保卫这块领地的力量,是他们安定生活的依靠,原先绷紧的心有所松弛。但是,作为云雀支队司令的卡浩德中校因深谙内情,又无法向当地居民和行政当局解释守备队的真正实力,心情则很沉重。在对亚包及其周边地形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勘察与观测之后,他向第八军区写了一篇报告,陈述亚包港口滩头众多,可以登陆的地点很多,该部兵力实在不敷使用;加上武器装备比较单薄,火力太弱,一旦敌人发动大规模的登陆进攻,以现有兵力根本就难以抵挡。换言之,他希望总部能向亚包增加兵力。
第八军区本身也没有什么兵力,无法回复卡中校,故将此报告转交给澳军总部。5月底,澳洲军方回复卡浩德中校说,云雀支队的任务不是防卫亚包这个城市,也不是保卫这里的辛普森港口和当地居民,而是担任亚包要塞炮台和皇家空军基地的守备。可是此时所说的要塞炮台,尚未完全建好。所谓炮台,实际上是两门老式6英寸海岸炮,准备将其安放于亚包辛普森港的出海口。而空军基地实际上也没有建好,此时只有一条供水上飞机使用的跑道和一个航空加油站。既然如此,卡浩德中校只好向上峰请求增拨弹药和装备,但他的遭遇也跟费若思一样,军区对此要求充耳不闻,置之不理。无奈,他只好退而求其次,要求下拨一些步枪和机枪的空炮弹,以便训练士兵打靶之用,增加他们的实战经验。即使就这样,他的要求也无法得到满足。第22营虽说是属于主力部队,但其大部分官兵都是于1940年7月在维多利亚州墨尔本招募的志愿人员,许多人此前实际上并未受过军事训练,可以说是一支从民兵升格上来未曾经历过任何战事的新部队。自组建以来,该营训练时间有限,战斗力本身并不强。现在即使是守备在亚包,面对强敌,其指挥官本来想通过申领足够的弹药来进行实弹训练,以增强其作战技巧和能力,这样的要求都被上峰忽视的话,以这样有限的训练,有限的兵力,面对大规模敌军的突袭和进攻,那云雀支队的悲惨命运就已经注定了。
船漏偏遇顶头凤,事情还有更糟的。也恰恰在这一时期,澳大利亚的国内政治风云变幻,派系斗争激烈,最终也影响到了亚包的守备。
当时的澳大利亚总理是孟席斯。1939年4月26日,当选为联合党党魁的孟席斯出任澳洲总理。1939年9月3日,他跟随英国,正式对纳粹德国宣战,把澳洲绑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车。孟席斯虽然努力设法使这个国家上下团结一致,共同对敌,但作为战时总理,他因没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参军参战的背景,从而大大减低了国民对他的信任,也埋下了日后政坛派系争斗的种子。在1940年的大选中,联合党差点大败,幸好孟席斯凭其三寸不烂之舌,成功地游说到了两名当选无党籍议员的支持,联合党与乡村党结盟,得以勉强组阁执政,但内政危机并没有消除。1941年1月底,孟席斯前往英国与英国首相丘吉尔和其他领袖商讨如何应对当前形势的战略,其中包括商讨澳军如何协防马里亚和新加坡以及确保英国保护澳大利亚的领土安全等相关事宜,停留时间长达四个月,但当时澳洲国内情况却不容乐观。当孟席斯返回澳洲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已经失去了党内支持。迫于无奈,孟席斯在8月28日被迫辞去总理一职,由乡村党党魁费亚瑟(Arthur Fadden)接任。可是,新的联合党与乡村党联盟内阁举步维艰,处处受阻,仅仅一个月后,上述两名无党籍议员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倒向了工党。由此,工党党魁柯廷(John Curtin)于10月7日上台,取代了联合党与乡村党联盟政府,成为新的澳大利亚战时总理。这一时局变化,导致在相当的一段时间里,对很多内政外交事务包括防务等无法决策拍板,无疑对澳大利亚战时内阁如何及时应对日益逼近的日本南进威胁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同样也是在1941年年中开始,美军看上了亚包的战略地位。由于日军自1940年底入侵法属印度支那之后,一向表面上对日本的咄咄逼人之南进表现出中立态度采行孤立主义路线的美国也开始急了。一方面,美军不仅仅在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三国举行的新加坡防务会议上从观察员的身份升格为正式成员,以便一旦日军入侵东南亚等地时,美国将与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包括荷属东印度当局携手合作,统一军事行动;另一方面,美军也开始在澳大利亚及其领地上物色地点,作为后方军事基地。根据记录,1941年中时,美国海军就开始与澳军秘密接触,他们认为亚包有良港,且作为澳大利亚到菲律宾的跳板,可以作为美军海军的一个基地或中转站,以作为美国在菲律宾遭受到攻击时的一个有力支援基地。对于美国海军的这一选择,澳大利亚军方表示出了极大的热情。双方经过多次协商,美国海军同意提供足够的军港建设物资,尽快将亚包建成美国海军的基地;澳大利亚军方则同意尽快将位于亚包西南约20公里处的邬纳库垴(Vunakunau)机场升格,作为美国海军重型轰炸机由此往返于菲律宾的基地。到1941年11月,双方的官员甚至已经会集于亚包,协商基地的建设等具体事宜。种种迹象表明,亚包的防务已经越来越受到澳大利亚高层以及美军的重视。如果美军的这个海军基地建设计划付诸实施,则亚包的防务状况将会得到加强。不过,一旦建成这个美国海军基地,美国应该派遣多少兵力驻防该地进行守备的问题,当时澳美双方尚没有时间谈及。
也是在柯廷上台成为澳大利亚新的战时总理之次日,即1941年10月8日,云雀支队换了新的司令——石淦南中校(John Joseph Scanlan)。石淦南是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老兵,1917年27岁时就晋升中校,指挥澳军第59营,坚守法国西线战场,以坚忍不拔的战壕防御而闻名于澳军。当时,为了便于指挥云雀支队配属的各个不同兵种部队,石淦南被加挂上校衔。此衔虽非实授,但当时的文件也称其为石上校。而原来的司令卡浩德中校的职权受到了极大限制,只能干回老本行,即仍就指挥他担任营长的澳军第22营。作为战壕战防御专家,石淦南上校甫上任,就提出计划,要在亚包港口周围海滨选好地形,作为抗击入侵的固定地点。当时,鉴于亚包守备兵力有限,其下属(实际上就是卡浩德中校等军官)希望他能对防守抗敌计划做通盘考虑,向其献策,即在内陆山地择点储存弹药和粮秣军需及淡水等必需品,一旦遇有必要撤兵进入内陆山区时,可为云雀支队所用。对此建议,新官上任的石淦南上校斥之为失败主义论调,是怕死鬼的馊主意,并扬言说:云雀支队在亚包之防御,将战至最后一人,绝不投降!在这样的一种不顾实际蛮干的主张和氛围里,云雀支队司令部根本就不关注和督导各级部队让官兵熟悉亚包周边山林地形情况,以及内陆要隘及可利用物等,也不采取措施,教导官兵如何与当地土著打交道,以为战时运用民众预做准备。更要命的是,云雀支队司令部只是自顾自地做防御的演练和准备,压根儿就不与新几内亚行政管理当局的官员就战时民众的疏散、各种重要设施的拆迁和破坏等事宜进行必要的磋商,让民政当局感到无所适从,而又无可奈何,头疼不已。
上述美国海军要在亚包设立基地之事所发生的时间,恰好是在柯廷内阁上台之后。如果说柯廷对这样的一件能为澳大利亚海外领地的安全带来保障的好事不予支持,显然是不符合事实也是偏颇的。但问题在于,他的前任孟席斯留下的等待解决的内外问题一大堆,他要分清主次一一分别去处理,这些都是需要时间的。就对外派兵问题而言,此时远在中东和北非的澳大利亚帝国军队需要增援和集中使用,增兵协防新加坡和马来亚也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与此同时,为保障澳大利亚领土的安全,协防其北部邻邦荷属东印度群岛的防务,亦需要澳大利亚派兵前往。事实上,柯廷政府上台后,已经加快了增强亚包防务的步伐:二座海防炮台终于在临近亚包火山口附近的普拉德岬建好,投入使用;原先计划中的皇家澳洲空军基地也最终成型,到这一年的12月初,皇家澳洲空军第24中队的10架轻装备的维拉威(CAC Wirraway)双座高级教练机和4架洛克希德哈得逊(Lockheed Hudson)轻型轰炸机进驻亚包机场。换言之,云雀支队终于有了一个现实中可以防卫的空军基地和海防炮台了。
另一方面,经过一个多月在亚包的观察和对形势的研判之后,到这一年的12月初,老兵出身的云雀支队司令石淦南上校终于对亚包防守的现实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12月5日,他向澳军总部报告说,如果要抵御敌人对亚包的大规模突袭,上峰至少还要在亚包增加4000人的步兵。同时还要增加相当数量的机动运输车辆,以便一旦敌人进攻时,可使用这些车辆,运送这些机动部队增援任何受到攻击的防御阵地;为加强阵地防御,还应该增拨野炮部队和反坦克炮队;此外,还应该增设三个岸防重炮队和20辆装甲车,增强防守亚包的云雀支队之火力。只是在这份报告寄出之时,日本帝国海军联合舰队的特遣舰队已经悄悄地向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的基地夏威夷进发了。换言之,即便是石淦南上校对现状有了深刻的了解,其请求有利于亚包的防务,时间也已不在澳大利亚这一方。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突袭珍珠港成功,随后向驻菲律宾美军发动攻击。在这种情况下,美军的关注点转向,拟议中的建设亚包美国海军基地之计划。尚未实施,就被迫中断。而此时此刻,澳大利亚战时内阁对于亚包的防务也显得进退两难:如果认可石淦南上校的建议和请求,澳洲此时既无兵可派,亦缺乏必要的武器军备支援;而如果为保存实力,将云雀支队和空军后撤,放弃亚包要塞,则无疑使其轻易落入敌手,大涨南进日军之气焰,打击澳军和荷属东印度政府军队的抗敌士气,造成国民的恐慌。权衡再三,澳洲战时内阁的决定是:将这支守备力量不足的云雀支队留驻亚包当地,如果日军要攻击占领这个要塞,就由这支无法胜任守备任务的澳军,凭己之力去与之搏杀。
由此,云雀支队的命运就不可逆转了。
澳军第22营二(B)连第12排官兵战前在亚包合影
自第一次世界大战起,日本便控制了上述群岛,到太平洋战争时,已过二十年。日本用二十年的时间来经营这些岛屿,还是有一定成效的。
怪不得当年美军攻占时那么多日本平民自杀,当时觉得奇怪,原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