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347)
2009 (550)
2017 (1)
2018 (5)
2019 (4)
2020 (2)
2022 (60)
2023 (92)
老照片:日军第十八军在新几内亚的投降(续完)
——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
根据太平洋战区英美二国统帅麦克阿瑟与蒙巴顿将军战后达成的共识,日本无条件投降后,其放下武器的根本原则上不作为战俘对待,而是视之为放下武器的平民。为此,在日军投降后,当务之急是将其集中起来,由盟国军事机构予以管理并提供适当的救助,以便尽快地将其遣返回国。
具体到西南太平洋战区澳军负责的区域,以原澳属新几内亚为例,除了新不列颠岛上亚包的日军相当集中,数量亦巨大之外,其余地区的日军则较为分散,尤以新几内亚岛西北地区日军第18军残部为甚。虽然第18军残部人员只剩下了13000人左右,但因维瓦克早于1945年5月便被澳军第6师攻克,连日军第18军司令部都被逼进岛上蔽日遮天的热带丛林深山中,缺医少药,无粮断炊,濒于死亡边缘,急需将其迅速集中起来,一方面给予救助,另一方面便于随时遣返。
为此,负责向日军第18军受降的澳军第6师,早已为这些手下败军败将选择了一个相对封闭也便于管理的地方,作为该地区日军、包括第18军及相关附属的日本海军及其它特种部队残部的集中区,即距维瓦克不远的海岛——马楚岛(Muschu Island)。该岛自1942年气便被日本海军第27特别根据地队占领,防守坚固,可封锁维瓦克海湾,故可利用其作为战后集中关押这些日本陆海军残部。
有鉴于此,第6师于正式接受日军第18军投降后,就立即召集日军相关人员,布置将其散居各地山中之部队,全部解除武装,迅速集中到马楚岛等相关事宜。澳军采取如此迅速的行动召集会议,显然是因为这些日军残部早已饥寒交迫,伤病缠身,故出于人道理念,如能迅捷救助,比如为其提供医疗救助和适量的口粮配置,尚能挽救许多人的生命。
事实也确实如此。日本投降时,该地日军残部包括陆海军剩下13000人左右,到次年这些日本人全部被遣返回国时,只剩下10000人左右。换言之,其中有2000多人因在战争结束前就已深受伤病和营养不良及热带丛林疾病的困扰,虽经澳军督促迅即集中管理救助,最终也没有挺到归国之日,而在战后魂断南洋。
下面是1945年9月13日维瓦克日军正式投降之后,澳军第6师当天在其司令部召集日军官佐商定日军残部迅速集中马楚岛管理的会议镜像记录。
1945年9月13日,维瓦克受降仪式完结后,安达二十三中将及其随从和幕僚,就被日军送往为其准备好的羁押点安置。而他的这些幕僚中,就有部分被澳军第6师要求协助完成其残部的集中和管理事宜。
当天,由第6师司令部参谋毕绍璞(J.Bishop)中校主持,召集以日军第18军司令部高参杉山茂大佐为首的日军官佐,在维瓦克第6师司令部作战室开会,商谈如何迅速集中日军残部到马楚岛等相关事宜。这是杉山茂大佐等人陆续抵达会议室的情形。
毕绍璞中校宣布开会,由日军译员向毕中校一一介绍到会的日军官佐姓名与职务,同时也将与会的第6师军官介绍给日军出席会议的官佐。
会议中对相关日军集中等事宜进行商谈。
日军译员向与会的日军官佐解释澳军的方案与日军残部集中的具体位置。
日军官佐在聆听毕绍璞中校对日军集中马楚岛安置的方案。
双方对有关细节进行讨论。日军出席会议的官佐为:第18军高参杉杉茂大佐、第18军田中中佐、第18军联络官崛江少佐以及日本海军能登大佐。
双方在讨论相关细节。
盟军译员向日军官佐翻译毕绍璞中校对日军迅速集中马楚岛的命令。
杉山茂大佐站起来看着地图向毕中校指明日军主要部分目前的位置所在。
日军官佐全部起身,在地图上仔细查询各部日军残部将要集中到马楚岛的具体位置。
会议室中,贴出的盟军在新几内亚最高指挥官澳军第6师师长罗伯生少将签署的第3号命令。这是该命令之第一页,命令日本海军第27特别根据地队司令官佐藤四郎海军中将负责将马楚岛和其相邻的凯瑞筎岛(Kairiru Island)的日军海军和陆军残部集中起来,解除武装,全部集中到马楚岛,以便澳军监管。
上述文件之第二页,是日军佐藤四郎海军中将对上述罗伯生少将命令的接受及相关细节之回应。
上述文件之第三页,日军佐藤四郎海军中将对上述罗伯生少将命令的接受及相关细节之回应。
1945年9月14日,安达二十三中将应澳军第6师师长罗伯生少将之要求,从其司令部驻地——位于中央山脉深山中的起蕊坞(Kiarivu)村,乘车返回维瓦克,准备与澳军高级官员商谈有关投降日军集中安置的细节问题,因为前一天的双方会议中涉及到一些问题需要他来认可。这是安达二十三中将正在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