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淡人生--在北美的日子
(2007-03-29 23:08:12)
下一个
人最怕什么?生活永远的一成不变。如果今天只是重复昨天,明天只是重复今天,可能当皇帝也没劲。当然那是痴人说梦啦,皇帝老爷不是你我做得上的。
中国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往往一干就是终身,设想如果在一个办公室早早晚晚的埋头一辈子,会不会某一天突然感到此生过得有点太窝囊?现在大锅饭越来越少了,人们又开始怀恋起那种安全感来。是啊,今天永远知道明天在哪里,不为衣食发愁,这不是一种很安逸的人生吗?
然而,在国外,这种今天永远知道明天在哪里的人,可能是为数太少了;即便有,也是经过多年的浴血奋战,看过无数英雄们的尸体倒下;对于中国人来说,那些少数的佼佼者中,也还有一些是身子放定了,心却依然悬在半空。
人们都在努力寻找自己的位置,有的就是找一个饭碗,有的为了出人头地,有的觉得自己已经贵为人上之人,举手投足都流露着傲气,只是有点“高处不胜寒”,有的在这个西方世界根本就不可能找得到位置,只是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心不死。
敢于正视现实和自己需要勇气和智慧,不是每个人都做得到的。
我有个和我同时出国的老乡,95年我去的美国,他来的加拿大。他出国时也就28,9岁,科里的骨干,正要升为副教授。我刚去美国时,查过他的科研文章,从海外医学索引上竟查出16篇之多,可以说在我们国内那个大学名列前矛。他真是个做科研的好料子。在加拿大因生活所迫,为了几个奖学金,他不得已又读起了医学博士学位,虽然他在国内早有了个硕士;读了俩年,他冒着和老板彻底闹翻的危险,又拿了个重复的硕士,坚决不再把这个博士读下去。以他的经历,找个公司或实验室的科研工作应该易如反掌,可他在生活已相当困难的情况下,用贷款又读了个MBA,并把太太送去美国读了个财会的硕士。前不久,他背着一身的债务离开加拿大,去了美国。行前,我们举杯话盏,感慨人生。我问他会不会再找实验室工作,“从我走出实验室那天,我就绝对不会再回去了”。对于中国人来说,如果不是名校的MBA,在北美工作并不好找,我知道的好几个MBA都是回头去读计算机或找一个与MBA没关系的工作。但我确实打心眼里佩服这个老乡,佩服他的闯劲,佩服他直面惨淡人生的勇气。不管他前途如何,他已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无怨无悔。
还有一个来美国十几年,已做上教授的朋友,因种种原因,2年前离开了教授岗位,毅然去某名校攻读MBA。在美国时,我经常和他聊天,听他谈种种宏伟的理想,很明显,他的目标不是做在实验室呆一辈子的教授。他拿了MBA后,处境并不顺利,目前还在到处挣扎,可我觉得他也是值得敬佩的。以他雄厚的医学背景,到哪混一碗饭吃不是小菜一碟?可他就是敢于把自己投入到人生的汪洋大海中,任自己漂泊沉浮,按一位朋友的话说,即使失败了,在50岁的时候,也可以对自己说,我曾经奋斗过!
其言豪也,其行壮也。人生短短几个秋?不醉不罢休。
如今到北美的大学走走,哪里中国人最多?计算机系和医学院。有些计算机系80%甚至更多的学生都是中国人,一个朋友说,他们一起上课的,除了一个印度学生,老师和其他学生都是中国人,有次老印子没来,老师就用中文讲起课来,真是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再到医学院实验室看看,老中的面孔随处可见,多少人在瓶瓶罐罐中消耗着生命,做着于国于家无望的事情。我想起多年前中国的宣传,某某人拿了一个生化的洋博士,好象举国都要为之荣光。真是井底之蛙,滑天下之大稽。现在你要跟谁说我在美国读生化的博士,人家不把你当垃圾股就算给你面子了。
我有个住在隔壁楼的朋友,出国已十几年,从欧洲到北美辗转了大半个地球。号称有生物方面的双博士学位。他来加拿大俩年多,换了俩个实验室,从今年初,就再也没有工作。他太太是学档案方面的,在加拿大更不可能有工作。昨晚我在路上碰到他,“整天没事干,真不知道如何打发时光。”他满面愁容。他的事迹曾在几个月前被多伦多的世界日报报道,并在中文网上广泛转贴,有心的读者也许还记忆犹新。
我现在所在大学管注册的女士有次问我们,为什么你们中国人都学计算机,计算机固然重要,难道其他科学就不重要吗?真是可笑的问题,学别的科学,我们中国人能找得到饭吃吗?前几天去一个老外家,我问他兴冲冲从学校回来的儿子,“你学什么专业?”“宗教”,他很自豪地说,“马上就毕业了,我要继续读硕士”。我想这小伙子是无论如何也无法理解海外中国人万众一心学计算机的火热情怀。
我们和老外区别在哪?一个是生存,一个是生活,这就是区别。
本人以一个牙医的身份,来美国加拿大“留学”5年,竟然也在实验室鬼混了5年,真是对不起祖国对不起党。记得考大学那年,生物医学工程可是个红透半边天的时髦词汇,因为分数不够,我没能如愿以偿,十年后,到美国倒过了把小瘾,可惜这时她已早不是青年的偶像。做了9个月的分子生物学,因老板没了资助,我被迫换了个实验室,做老鼠的脊髓损伤手术,一做就是俩年多。那实验室同样的试验已重复了十几年,当然世界各地还有更多的弟兄姐妹们在向同一个目标冲击。说他有成果吧,4-5年没出过象样的文章;说他没成果,我走前几个月,用胚胎脊髓移植治疗瘫痪病人首例获得成功(注意,这里的成功是,移植后损伤面不再继续扩大,但原来损伤也没有消失),成了轰动全球的新闻,几乎全世界的大报都做了报道(现在情况怎样了,我没有跟踪),老板拿到了几百万的资助,整个组拿到的当然更多。演电影的超人因车祸瘫痪也捐了上千万美元。可对于我来说,回头看看,真不知道都干了些什么?因为我是牙医出身,他们给了我一份做动物显维手术的工作,因为所有关于人的试验都必须先在动物身上完成。说白了,就是在那混碗饭吃,为了在美利坚多磨噌几天,镀点铜光。
来加拿大后先在一个医院实验室做肺病研究;半年前换了份新工作,做肿瘤研究。本人何德何能,竟然从牙齿做到脊髓做到肺再到肿瘤?问出这样的问题,足见老兄你没在这圈子混过,举目遥望,几个敢在实验室混饭的老中不是全能冠军?“老板骗grant, 我们骗老板”,已成了很多人的共识。听有个很富有的大实验室出来的人说,他们做了3年,花了几百万美元,什么结果也没弄出来。当然,科学研究总要付出代价,就象爱笛生老先生说,我虽然失败了1500次,但我证明了这1500条路都是走不通的。
当然,在这一行成功的中国人不是没有,不过比起总数来,就太微不足道了。
我搞不懂老美哪来那么多钱给大家浪费?可我老板却不这么看,政府花在我们身上的钱太少了,少造几颗核武器,就能再多建多少个实验室?此言妙也。
我新任老板是个波兰人,据说小有名气,华盛顿邮报还报道过他。这是一个新实验室,我去时,一无所有,于是我就一家家公司打电话搞采购,比较价钱,花了2 -3个月才把大小家当添置完全。大概都是来自社会主义国家的缘故,老板和我非常亲密,宛如亲兄弟一般,我们一起咒骂美国的种种不是(他也是美国来的 post-dog),热情讴歌加拿大社会主义的优越。老板还用他那双毛戎戎的大手给我描绘了一副广阔的前景,好象肿瘤这东西总有一天会被我俩拿下,他有香的吃,我也会有辣的喝;现在虽然实验室只有咱俩,但3年后,就会有10个甚至更多。还好,他老人家在另一个楼,很少来实验室,我便常有机会泡泡中文网。不久前又来了个co-op的学生,小伙子虽然是个黑人,但长的非常英俊,比那叫旦苏华盛顿的一点不差;更斜的是,他竟是个大富商的儿子。多富?你去问问多伦多是什么房价?我看过有俩室一厅的公寓标价100万加元(将近600万人民币)。这孩子家里在多伦多有20多幢楼,最高的一个是18层。他老爸是肯尼亚移民,早年做电器买卖,把电器进口肯尼亚,赚了很多钱后,转身房地产。我说,你小子凑什么热闹?我是要碗饭吃,没办法。你家那么多楼,拧一栋你一辈子也吃不完。可人跟人就是不一样,对黑人也不能一棍打死。小伙子上礼拜没来,在家准备医学院入学考试,也许只是想换个活法,也许是他老爷子说,光有钱还不够,要做人上人,还要有受人尊敬的职业。是啊,当医生终究不一样,想当年我在上海做牙医,有一次科里人手不够,我把病人一字溜摆上4把椅子,这边钻一钻,那边上麻药,再那边开处方,大家都用敬佩的眼光看着俺。现在呢,嘿嘿,算了吧,别坏了“留学”的好名声。
话说新老板新官上任三把火,总想快搞点名堂出来镇镇大家,我这半瓶醋越来越觉得晃不起来。我扪心自问,难道就这样在坛坛罐罐中打发余生吗?可不干这,又能干什么呢?我想起在美国的俩个老校友,一个已40多,在美国什么猴都玩过,打工当中医坐实验室,前年终于改邪归正,又去念牙医的执照;另一个哥们已有50岁,做了无数年的post- dog,2年前也去宾夕法尼亚大学重捡旧业。“是不是太老了点?”嘿,我知道有个小国家的移民,3年住院医生做完,就差不多60了。不过也有运气好的,另一个医疗系的校友,拿了个贼万(J-1 visa)来美国,那美领馆竟忘了在他IP-66表上盖“必须回国服务俩年”的敲头章。这小子自己也争气,很快考过board,做起了住院医。三年一做完,起薪就有十几万,还有地位。那医生在国外就是不一样,哪天咱中国医生也这么受人敬重,我们这些人就不会象半老徐娘,骚首弄姿,欲诉还休了。我在加拿大也有个中国来的朋友,她老公先读博士,再做若干年post-dog(博士后),然后毅然去考本科(医生属于本科学位),并金榜题名,读完本科,作三年住院医,去年终于多年媳妇熬成婆,第一份工作在阿尔伯特,15万加元,今年又在美国扒罗找到第二份工作,20万美元,虽然老人家而今已50高龄,但多年的卧薪尝胆总算有了个说法。
会当凌绝顶啊,一览众山小。
一个多月前,我在前辈们英雄事迹鼓舞下,下定决心潇洒一把。我和老板做了一次交心长谈。我说,大哥,你要在肿瘤这一行一领风骚,而我也实在不是这块料,再这么折腾下去,浪费我是小事,反正我就是找碗饭糊口,耽误你老人家光辉前程,说不定还给全人类的解放事业带来巨大损失,我实在担当不起。
发生在重庆的最牛钉子户事件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以凤凰卫视、 NHK电视台、《纽约时报》、日本《产经新闻》以及各大网络媒体为首的记者蜂拥而至采访,造成山城重庆的物价急剧上涨,一瓶矿泉水的价格已经涨到零售价为每瓶20元人民币。离重庆杨家坪钉子户周围百里的酒店全部爆满,由于后续媒体记者还在源源不断地跟进,已经有记者因为找不到酒店而露宿街头。重庆市的 GDP因此而增长了20个百分点。
山城市民则沉浸在一种狂热气氛中。人们纷纷奔走相告,争先赶到杨家坪观看这场难得的好戏。主流权威媒体迅速出击。《纽约时报》用前32个版面立体解析了这个不为美国民众所熟知的中国女人。此前在日本投放原子弹、人类成功登月、克林顿性丑闻、世贸大厦遭受恐怖袭击都不曾有过如此待遇。
图:美国《时代》周刊迫不及待推出的2007年度封面人物----吴萍
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美国《时代》周刊一反常规、急不可待地推出了2007年度人物,《时代》周刊封面是表情坚毅的钉子户吴萍女士,昂首挺胸地站在她那即将被强行拆迁的孤楼前的照片。《时代》周刊执行总编辑的施滕格尔说:“苏格兰哲学家卡莱尔的‘英雄史观’认为,人类的历史是英雄的历史,少数杰出人物决定了时代的进程。他的这个观点一直为人所诟病,但是由于吴萍女士的出现,这个早就被丢进历史垃圾堆的理论又重新焕发出耀眼的光彩。世界上还没有如此多的人为一个女人这样疯狂过,吴萍女士产生的影响为世界所瞩目,她对推动神圣的不可侵犯的个人财产权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她使中国几千年来不知个人财产权为何物的中国人猛醒,所以不用等到年底了,2007年时代人物就是吴萍女士。”
对此,吴萍女士在接受时代周刊的记者采访时,发表了震撼人心的感言:人在房子在!如果房子不在,人也不在了。我们有这个决心。总有人要站出来,我想用这个事情来锻练我们的民族意志。如果连自己的亲人自己的财产都保护不了,在民族存亡的时候谁还能够挺身而出?
尽管吴萍女士所要捍卫的私有住宅楼还生死未卜,但是年近五旬、风韵犹存她,在捍卫私有财产时,所表现出来的天赋极高的表演才能和扎实的法律理论功底,折服了所有的中国人。她引发了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新一轮的离婚狂潮,绝大部份的中国男性在最近的一次调查当中表示,吴萍就是他们的梦中情人,不管是结婚抑或是未婚的男性都希望自己能有一个像吴萍女士一样的红颜知己,他们中的许多人甚至在梦里还呼喊着吴萍的名字。许多身在围城中的男人因为妻子吃醋而闹得不可开交,忍无可忍的妻子们终于提出离婚。在今天来自民政部门的报告里显示,本周中国离婚率骤然增加1000%,民政部门盖离婚公章的职员已经累倒了数百位,公章已经磨损得认不出字迹了。
中国各大五金生产和加工企业纷纷派出得力干将游说吴萍女士,希望笼罩在“史上最牛钉子户”光辉下的吴萍女士,充当自己企业产品的形象代言人。有不少五金生产企业的老总甚至表示,只要吴萍愿意担任形象代言人,他们就愿意拿出企业的50%的股权作为报酬奖励给吴萍女士。吴萍女士因此一跃成为中国可信度最高、也是代言价格最高的大众明星。
一些趁火打劫的人抢先向国家商标总局提出注册“吴萍牌”五金系列产品的商标,在有关部门还没有批覆的情况下,市面上已经出现了大批假冒伪劣的“吴萍牌”五金产品,引起了极大的民愤。对此,一直因为打假不力而被民众所诟病的工商和质检部门痛改前非,展开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代号为“捍卫吴萍”的打假行动。据可靠消息,已经有多名工商质检人员在打假行动中被造假企业的打手用假冒的“吴萍牌”钉子刺中而身亡,工商质检人员因此成为了老百姓眼里的“中国当代最可爱的人”,长期笼罩在工商质检人员心头上不被老百姓认可的阴霾一扫而空。
以武侠小说为题材的影视剧里的武器,已经由刀枪棍棒变成了钉子,在由著名绯闻女星张钰出演的武侠新剧《武林兵器谱》里,钉子竟然成为武林之中杀伤力最为强大的神秘武器,排名二三的分别为屠龙刀和倚天剑。
总之,吴萍女士引发了一系列的巨大改变,国人掀起了规模空前的学习“钉子户精神”的热潮,一位老大爷是当年学雷锋的标兵,尽管风烛残年了,他还是投入到学习钉子户精神的热潮中。他向记者表示,当年学雷锋也没有现在学习钉子户这么疯狂,他对自己能再次成为标兵而信心十足。更多的青少年则整天盼望着自家的房子被房地产商拆迁,希望成为钉子户后,在面对媒体镜头时发扬那种据理力争的英雄般的钉子户精神。有个别心智没有发育成熟的孩子甚至希望父母把自己的名字改为“钉子户”。而更多的年轻父母在自己的孩子出生后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一个具有钉子户精神的人,他们为孩子取的名字基本上都是张钉、李钉、马钉……
中国人几千年来没有改变的问候语“你吃了吗?”因为吴萍而改变成了“你家拆了吗?”国际上普遍的对于华人是低素质人种的看法也因为吴萍而改变,外国友人纷纷强烈表示希望到中国的山城重庆来旅游,他们最关心的不是重庆的风景,能否见到神奇的吴萍女士是那些外国友人目前最关心的问题。
以上新闻纯属虚构如有雷同一定见鬼
BTW, if your definition of success is: "光有钱还不够,要做人上人", remember not everyone look at life this way.
2nd BTW, if I need to choose a dentist for my family, I will probably pick someone like luke3841, who works hard and respects other professions.
生化我也见过拿钱多的. 行行都可以成功, 别鄙视别的专业. 你自己投机心太强, 这是大忌. 太聪明了, 不踏实. 性格上有缺陷. 好好想想我说的对不对? 什么都尝试什么都干不好的体验生活没有什么意思. 卧薪尝胆才是征途, 要专一.
--您这句话说的太对了!我太欣赏您这种生活态度了:)
可惜我从作者的叙述口吻中,看不到对“真正踏踏实实作学问的人”的尊重。我所看到的,只有对计算机和生物医学专业的不屑和轻视,对作医生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的膜拜。如果真的追求“生活”而不是“生存”,作者要不要念个“宗教”学位先?
"我想这小伙子是无论如何也无法理解海外中国人万众一心学计算机的火热情怀。"
--明说了吧,你的意思就是这些工作都是没追求的人干的,只有考MBA, 考board才是人间正道。
如果自己想要重操旧业,就努力去实现你的目标。如果自己想要辉煌“钱途”,就大胆去放手一博。这都是你自己的择业标准,犯不着推广到所有海外华人身上。你可以不喜欢你目前的工作,你可以看不到这些行业的社会价值和长远意义,但无权贬低为促进技术进步和改善人类健康的心血和汗水。
一边享受着最先进的电子产品和相对安全可靠的新药,一边对使这些成为可能的基础研究大放厥词。到底谁是“井底之蛙,滑天下之大稽”?
也许生物口的工作机会太少了吧
中国人在北美这块地方,英语不流利,身体没人家壮,文化还有差异
能干什么,大部分都只能做技术工
反过来说,别把自己想的那么惨
最少比国内的民工和北京上海的普通白领强很多吧
你眼中怎么看自己,你就是怎么样的一个自己
绝大多数留学海外的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受到了从小生长环境的影响,而那些就是教导人要积极挣钱,积极窜上高的社会地位,因此,大部分人在选择自己的事业时,都在做着认为有"前途"的事情,而不是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当人有了一定的财富时,融入不了当地社会文化,自然会觉得空虚挫败。更进一步,即算融入了当地的社会文化,到了一定程度时,精神上会有更进一步的要求,那时人就会考虑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情了。
其实,那些也都是次要的。孔子不是说了么: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快乐的人生,最理想的,就是做着自己以之为乐的事业,和爱的人生活在一起。不论在哪里,做什么事情,都有一种满足感时,那就是成功的人。
如果觉得不快乐,没有做着理想的事情,不能怪我们的社会在我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上设下了门槛,因为那是不可避免的历史阶段,希望大家都能够鼓励下一代去追求自己的理想,而不是为了活着而活着,为了活给别人看而活着,这样,我们社会里的精神文化,才能真正的改良。
There are serveral expensive appartments located in the northwest area of Bloor/Yonge. Some real estate maginzes introduced them. Prices are over 1 million CAD.
来美多年,到现在还在寻寻觅觅中过日子。如今才知道原来人真的会老,原来父亲真的就这样一去不复返了;青春原来真的有如昙花一现,人在宇宙中如一粒沙子,晃眼消失得无影无踪。 现在就抓住时间的生命稻草,向上挣扎(是positive的那种)。我相信,明天会更好。而这些 “活思想”,又与文中开头遥相呼应了:人最怕什么?生活永远的一成不变。如果今天只是重复昨天,明天只是重复今天。
生活坎坷,写出来的作品就精彩。悲剧人生,产生的故事最动人。
多伦多100万的两bedroom condo很多,去king夹bloore看一下就知道了,不过楼主没说也有几万一个的。
医学院是有entrance exam的,必须要有science 的本科学位才能考。这是不同于普通的本科的。
考医学院的人大多数来自生化专业,因为入学考试相关,所以生化的前途是医学院。
It is true that certain amount of Chinese majored computer in school. A lot of them, however, switch career after two or three years working in the computer industry. Schooling and the first few years of working experiences are just preparations for career change. Those who stay in the same job for years and not able to switch, in my opinion, they are losers.
Where? Which? When?
Are you in USA or in CANADA? You were jumping all the time.
I am MBA not from the top school (got my MBA 8 years ago), but doing well, director level, pretty much well expected.....
I have a dentist friend, good incom, pretty happy, and most of my friend and people in my area seems happy and have things under control.....
No matter where you are, knowing what you want and pursue it, you will be fine. But people is a whole pacakge, one thing is good or not will not gurantee your successful or no, not mention 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of "success"
Good luck!
只要看看有几个美国人还愿意读这个就知道了。
Life is pretty good for many other special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