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幀:山海外經(1)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不知其幾千里也;
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
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
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莊子內篇《逍遙遊》
(0)
雷公山到了梅嶺地界高矗藍天,然後山勢垂天而降,把地界隔開南北兩片天地。由山鋒背後眺望,坵陵之外是慢慢低下的山川平地,好像好人好事都會生長那片平靜的土地上;相反,由梅嶺之巔向南望,卻是一望無限的汪洋大海,豁然開闊的氣勢讓人驚心動魄,想投懷送抱的思緒又不知何去何從?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是千古定論,人人知道。生活雷公山裡外的人都明白生身環境與命運的關連。生在山裡的平地人,都是天生福至心靈,打誕生就擁有一幅幻想遼闊天地的心懷,紥根的山林成了他們寄生的土地,打誕生就見山望水海村人,世代看天望洋興歎。沿着梅嶺的山腰盤桓而上而下而進而出,到了山野分界的山义口,可見一股瀑布爆響山蔭四野,瀑布從林蔭處乍然而瀉,分兩股朝隔開的山勢沿兩邊峽谷奔騰然後盤桓下山,湍急的氣勢慢慢又流成平靜的河面,一條奔向北面的平原,一條仍然緊抱密匝的山崖山峽躥流,到了一座山峽轉個彎,就從此靜悄悄奔下河涌,像傳說中美麗的山鬼已經出浴梳妝,從此投奔大海一去不復返。而沿數百里的梅嶺海岸的無數村莊市鎮,星羅棋佈望海而立,與山背平原千百年來被梅嶺地界隔開,就因地理環境隔閡,彷彿分屬不同的人類,人本關係雖然同樣刀耕火種下來,但不同的生活習俗就傳播了人生境界的差異。所以,山背人和海村人也永遠留下不同的傳說,如「山鬼」之類的傳說北梅嶺人就沒有,相反靠山面海的南梅嶺人就永遠有個愛幻想的心態:爬山出平川容易,出得去不想回來。坐風帆出海呀,有命回來還會回來,因為命定靠山面海。…打從上世紀五十年代始,解放軍開拓出一條連綿數百里的梅嶺公路,南北隔絕千古的梅嶺地界南北人佔了時代之光,物質生活和文化品質也發生巨大變化,梅嶺南北人生活內容改觀,南北和諧的社會景觀,可謂寫上歷史新篇章。梅嶺南北流行那麼一首山歌,至今老一輩的人還會唱: 五星紅旗飄也飄,
梅嶺來了解放軍。
千軍騎馬過梅嶺,
吹響軍號起千帆。
一條赤練起平川,
千里梅嶺鐵車奔。
天變地變新氣象,
山海相連萬里寬。
由縣城出來很快就是面山面海了。梅嶺地界不再隔開,雷公河口帶出一段平坦山野,沿海岸線錯落許多墟鎮村莊。由山水相連的某某村落乘機車(以前多數搭大型機車) 穿過盤桓而上而下的山口,回首眺望山頸下面遙遠的山陰,人就馬上覺得村落被山影籠罩,遙遠的大海縹緲得像天邊塗上灰色的油布。自然嘍,知道叫油布的人,感覺了這片油布滑過萬千風帆駛向茫茫大海,又淹沒了許多許多出航不歸的風帆影子。上世紀五十年代末葉起,生存環境又發生巨大變化,梅嶺南北人掀起東渡海外,如東向台灣或南下偷渡香港,數十年下來,偷渡出國成了梅嶺人精神面貌一種。時光帶著天地乾坤轉,山裡山外人轉眼來到改革開放年代,人心也變野了,也變嬌貴許多,譬如對於過去偷渡出國的人,現在叫出國旅遊。過去離鄉的
人,已走進歷史裡,也走進後來者的記憶裡;記憶裡總有幾隻閃爍漁火的風帆,遺
下沙灣石岩下抱著孤兒的寡婦,心裡總叨念著當年送漢子出灘時哼唱的山歌:
莫問俺痴心等你幾多年?
年年月月日日呀,
日頭出月光落又幾時呢?
問你呀你記得俺無?…
日出日落啊你幾時歸?
自然嘍,很少人知道鄭和七下西洋的故事原來也與古鎮扯上遠源。鄭和在海灣撐起千百隻大帆船的歷史風光——那座宋朝就有的古碼頭,到了明朝卻掀起過波瀾壯闊的歷史故事。現在無人再哼這樣的山歌出海了,出海的人一樣有去無返,但走入心田的另外的時髦歌,像阿華仔(劉德華)的那首〔忘情水〕,借他調子的自許歌這樣唱:「我和你曾經擁有的日子,我不會忘記不會忘記。…」由華仔的情歌唱下來,自然又是另番風情了。梅嶺人愛海,也愛飄洋過海,這才是傳統性的風氣。不是此地無銀三百両,話說天時地利人和吧,梅嶺人通過各種渠道出國,最利便的就是以旅遊身份出國觀光。自然嘍所謂出國觀光,祇是一個新名詞,包含的內容各自心照不宣。出國觀光是梅嶺裡外人新興的出洋項目,跟過去賣豬仔時代大相逕庭
,但意義是一致的。就是說,離開家鄉的人一樣有去無返,他們在彼國定居下來,在彼邦拼搏生活,然後從把攢積的外匯流回故鄉,因此繁榮了聖安鎮。聖安鎮,據說打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子孫輩就別聖安鎮。西方文明教傳教士來到古鎮,古鎮從此世代繁榮,才有了帶上耶穌基督的聖安鎮古名傳統下來。
傳統話說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隔開梅嶺南北的雷公山脈,打通了一條南北隧道,可謂千古奇觀大事一宗。隧道大部分資源來自世代遠居海外的梅嶺華僑,因此聖安鎮的官商關係密切如鐵桶,梅嶺南北繁榮如天上人間。照梅嶺人的說法,傳統出國逢上改革開放好時年,山裡山外氣象萬千;卻說古早賣豬仔而出洋的人,早就賺來僑鄉美譽;古早賣身坐船出國的風氣,現在變成官商合辦的旅遊業,自然也包辦了地下式的偷渡活動,五花八門的偷渡方式在地下流行,成了聖安鎮流行的行業,是古鎮風氣之一。說穿了就是,偷渡者前撲後繼,他們生活彼邦,然後回饋故鄉,就是繁榮故鄉的偉大貢獻,賺來僑鄉美名是一頁辛酸歷史。如現在聖安鎮府辦了許多投資項目,招攬海外商家返鄉投資,鎮又成了海內外人士的集散地,甚麼英雄好漢流氓地踎都來撈一票,因此甚麼旁門左道都有。如有小村靠近古碼頭遺址,十年前改建成現代化新碼頭,都是海外華僑捐款興建,因此小漁村也上古鎮之光,冠上美名盛美村,成了梅嶺著名小村子。歷史車輪不斷前進,把人心領進現代化,梅嶺人因富裕變得嬌貴許多,此話不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