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人

描述中关村的人和事.
个人资料
正文

百年南社(十五)南社社员李书城等人与中共“一大” - 金建陵

(2009-05-20 18:50:38) 下一个

1909 年 11 月 13 日 “那一天,四方来回合的,便有十九筹好汉。我们在正午以前,雇了一支画舫,带着船菜,容与中流,直向虎丘而去。那开会的地点,是虎丘的张公祠……”这是柳亚子先生在《南社纪略》中描写的中国近代著名文学社团“南社”在苏州成立时的情景。“南社”与中国共产党的因缘殊深,就连 1921 年 7 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开会场所,也放在了南社社员李书城在上海的寓所之中。这一情况,恐怕知道的人并不多。现将笔者经眼的一些史料陈述如下,以求教于方家。

李书城( 1882 — 1965 )字小垣,湖北潜江人。 1902 年 5 月,两湖总督张之洞从省城几个书院选派学生赴日本东京弘文书院学习,李书城是其中一个。他到日本后结识了孙中山先生,并一起从事反清、反帝、爱国的宣传活动。 1903 年 1 月,他与湖北留日学生刘成禺等在日本东京一起创办《湖北学生界》,宣传反清革命。同年,又与湖北留日学生张继煦等撰写致国内同学书,鼓吹革命,极大地振奋了湖北学生界。 1904 年春,李书城得到同学的资助,再次东渡日本,先入振武学校,后入陆军士官学校,成了第 5 期士官生。同年 11 月,孙中山、黄兴、李书城在东京相会,商议组织革命大同盟之事。 1905 年 8 月 20 日 在东京赤坂区阪本金弥的家中,举行了“同盟会”的正式成立大会,会上大家签名入盟,李书城化名李唐在盟约上签了字。李书城极力赞同并宣传孙中山提出的“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主张。 1908 年 10 月,李书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回到广西桂林与黄兴取得联系,积极参与革命活动,担任了陆军干部学堂及陆军小学堂的监督,主管教学工作。清光绪三十一年( 1905 年),出席中国同盟会筹备会,为同盟会发起人之一。 1911 年 11 月 2 日 ,李书城来到武汉参加武昌首义,由黄兴提议他担任中华民国军政府参谋长。 11 月 3 日 ,黎元洪在武昌阅马场举行隆重的登坛拜将仪式,将印信、令旗、令箭授予黄兴和李书城。

辛亥革命胜利后, 17 省代表于 1911 年 12 月 29 日 在南京集会,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代表中陈陶遗(江苏)、吕天民(云南)、景秋陆(山西)、马君武(广西)四人,均为南社社员。 1912 年 1 月,国民临时政府各部成立,南社社员得次长位置者就有吕天民、景秋陆、马君武等,陈陶遗则担任临时参议院副议长,雷铁厓、柳亚子、朱少屏等皆进总统府任秘书。“于是少年同社,尽庆弹冠了。”(《南社纪略》 43 页)到 1912 年 5 月,南社社员已由成立时的 17 人发展到 311 人。南社的社务也有“由南向北”的趋势。 1912 年 8 月 1 日 ,上海的《太平洋报》发表《北京之南社通讯处成立》的消息,云:“南社社友,在北京者二十余人,内以参议院、报界同盟会、统一、共和党两本部为多。前由田梓琴、杨杏佛发起,附设通讯处于《国光新闻》内,现已成立,稍缓当召集社员,举行茶话会,以期联络情谊,俾社务日臻发达云。” 8 月 13 日 ,宋教仁等又在《民主报》发表《告在京南社诸社友》的启事,云:“本社为中国文学界之中心,自成立来,蒸蒸进步。近日在京社员正众,聚首无从,同人为联络情谊起见,暂设事务所国光新闻社内,谨此布闻。宋教仁、景耀月、田桐、陈蜕庵、杨杏佛、仇亮同启。” 9 月,有 23 位南社社员在北京黄兴的住宅内举行了临时雅集。 10 月 21 日 ,黄兴和李书城都正式填写了入社书,介绍人都是朱少屏, 【 1 】 入社书的编号分别为 323 、 324 。 【 2 】

李书城的弟弟李汉俊比他小 9 岁, 12 岁就东渡日本留学。李汉俊极为聪明,不仅日语讲得很好,而且精通英语、德语、法语。李汉俊在日本拜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帝国大学教授河上肇为师,转向研究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精通马克思主义者之一。李书城与李汉俊兄弟在上海的寓所原在法租界白尔路三益里 17 号, 1920 年才迁往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 106 、 108 号(即现在通常所说的望志路 106 号)。这是一幢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 106 、 108 号内部打通,共用 106 号斜度较大的大楼梯。上楼之后,便是李汉俊的房间,朝西走,则是李书城的卧室。中共“一大”开会期间,李书城正在湖北主持驱逐军阀王占元的运动。“李公馆”的特殊背景,加上当年寓所周围僻静的环境,每天的会议又是在晚上秘密进行,毫不声张,因此与会的代表得到了一定的掩护。

党的“一大”之所以有惊无险,还得力于《新时代丛书》社通讯处的掩护。原来,当年上海贝勒路树德里 106 号不仅是李汉俊、李书城兄弟俩的寓所,同时还是《新时代丛书》社的通讯处。该社是由李大钊、陈独秀、李达、李汉俊、沈雁冰(即茅盾)、陈望道、邵力子、沈玄庐、夏丏尊、经亨颐、周作人、周建人等 15 人于 1921 年 6 月发起成立的专事翻译的出版机构。同年6月 24 日,上海《民国日报》的《觉悟》副刊曾登载《新时代丛书编辑缘起》一文,谈到该社出版的宗旨是“增进国人普通知识”,编辑内容“包括文艺、科学、哲学、社会问题及其他日常生活所不可缺少之知识”,通讯处是“上海贝勒路树德里一百零八号”(即望志路 108 号,与隔壁 106 号同为李家所住)。筹备党的“一大”时,既因 106 号是“李公馆”,又鉴于 108 号是出版机构的公开通讯处,有进出集议之便,所以就设会场于此。在会议过程中,会址突然受到巡捕搜查时,李汉俊即泰然自若地以《新时代丛书》为由与之周旋。当巡捕走后即去李家的“一大”代表包惠僧回忆说,李汉俊当时向他这样讲:“他们问我开什么会,我说是北京大学的几个教授在这里谈天,顺便谈谈编写新时代丛书的问题,并不是开什么会。”既然是出版机构的通讯处,编辑成员在这里会商就不足为奇,所以巡捕们搜查得很马虎,“写字台抽屉内有一份中国共产党党纲草案没有来得及收检,他们竟没有发现。”

与党的“一大”有着密切关系的另一位南社社员便是邵力子( 1913 年入南社,入社书号为 408 )。朱仲华在《仲辉先生的教诲》中写道:“邵先生生前于 1923 年 2 月在由沪返绍的沪杭快车上,到嘉兴站时亲口告诉过我说,连中国共产党的一大由上海转移到嘉兴南湖续开,也是会议接受了由他所提出的建议。” 【 3 】 这样的“口碑资料”虽只能成一家之言,但决不是空穴来风。李书城、李汉俊兄弟原住法租界白尔路三益里 17 号时,邵力子的家就在李寓斜对面的 5 号。 1920 年 5 月,邵力子与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发起建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8 月,转为中共党员并参加上海共产主义小组。邵力子的夫人傅学文在《水流云在》一文中写道:“从五四运动到五卅运动,力子大力支持青年运动和工人运动,竭尽全力办好《民国日报》及其副刊《觉悟》。这一时期内,作为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的力子,据他生前谈,‘为了守《民国日报》这个阵地’,中国共产党的一大和中国国民党的一大,都没有去参加。” 【 4 】 诚如毛泽东 1940 年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所说:“那时,以共产党的《向导周刊》,国民党的上海《民国日报》及各地报纸为阵地,曾经共同宣传了反帝国主义的主张,共同反对了尊孔读经的封建教育,共同反对了封建古装的旧文学和文言文,提倡了以反帝反封建为内容的新文学和白话文。”毛泽东这里所指的上海《民国日报》,确切地说应该是指该报从 1919 年 6 月 16 日起 开办的《觉悟》副刊。

值得一提的是:在 1921 年中共“一大”召开前后,《觉悟》副刊扩大改版,并在 7 月 1 日 的扩版《宣言》中明确提出:要“使本刊于时下的潮流更能尽一点推挽的微力。”并且提出了三条办刊主张:(一)“提倡真挚的著述”;(二)“破除著译的藩篱”,强调“只要是好的著述,无论是中国人做的,外国人做的,一样地可以使我们思想情感进步”;(三)“欢迎奋发有为的青年”。这个《宣言》分明是为译述马列主义敞开园地大门:为培养青年革命者,鼓励他们创作打亮“绿灯”。整个 7 月,《觉悟》副刊就先后发表了张闻天的《无抵抗主义的我见》、《读“红楼梦”后的一点感想》和《人格的重要》;李汉俊的《妇女问题的关键》;沈雁冰的《“语体文欧化”答冻儰君》;山川均的《从科学的社会主义到行动的社会主义》; C.T 的《第四阶级独裁政治的研究》;泽民的《看了郭泰氏 < 唯物史观解说 > 以后》等。特别是当“一大”在嘉兴南湖续开之际, 7 月 31 日 的《觉悟》刊出了《再论太朴论主义的选择》,文中公开宣称:“我所信的马克思主义,就是布尔什维克主义,彼底最后目的,就是‘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共产社会,彼底最近手段,就是‘劳农专政’。其他一切与此不对的反对议论,与我都无关系。”此文的应时发表,似是邵力子的有意安排,是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公开的理论献礼。

邵力子以国民党员和共产党员的双重身份长期主持上海《民国日报》直至 1925 年,才到广州担任黄埔军校秘书长、政治部副主任、主任等职。 1926 年中山舰事件后,蒋介石要求邵力子退出共产党,邵不愿。《上海区委召开“民校”党团扩大会议记录》( 1926 年 7 月 11 日 )载:“蒋要许多同志退出 c.p ,他们都不情愿。蒋要邵退出,他说,我本挂名,现如退出,人就说我为饭碗问题,所以不愿退出。”北伐开始后,蒋命邵作为国民党代表赴莫斯科出席共产国际执委会扩大全会。到上海时,中共中央召开欢送会,要邵以纯粹国民党员的身份赴苏,邵因而退出中共。 【 5 】 1945 年起,邵力子又作为国民党代表参加国共和平谈判。 1949 年 4 月,赴北平和谈失败后,便毅然宣布脱离国民党。 9 月起便任全国政协委员、政务院政务委员等职,并出席了开国大典。李书城 1948 年就在湖北发起反蒋“和平运动”。 1949 年 5 月 17 日 ,武汉回到人民手中,李书城应邀出任武汉军管会高级参议。不久,他接到毛泽东主席的亲笔信,邀请他“速来京共商国家大事。”参加即将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并出席开国大典。后又担任新中国第一任农业部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和全国政协委员。 1965 年 8 月 23 日 ,李书城先生因病在北京去世,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送了花圈。他的骨灰也放进了八宝山革命公墓第一陈列室。(原名南社与中共“一大”)

参考文献:

1杨天石、王学庄《南社史长编》309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2柳亚子《南社纪略》217191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3】【4《和平老人邵力子》49页、15页,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5年版

5杨天石《蒋氏秘档与蒋介石真相》153-154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