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多次游览过法国巴黎,给我最难忘印象的当然是第一次见到巴黎的情景。就在走出地铁站后,抬起头的一瞬间,硕大的埃菲尔铁塔,真真的耸立在我面前,多年的梦想和现实一下子交汇在我的有些恍惚的意识里。巴黎,我这就真的走入了你的怀抱?
那是2001年的复活节的一个周末,我漫步在巴黎的大街和小巷,驻立在一个又一个已被岁月冲淡的地方,侧耳倾听那些已经远去的声音,在去法国游览之前。我已经读了一本关于西欧简史的书,对其中的法国历史部分,我咀嚼再三,如果问我,这6年多留学生涯,哪一本书对我的影响最大,我的回答是:既不是哪本教科书,也不是哪本世界名著,应该就是这本《西欧各国》。而亲身游历法国的首都,何尝不是翻开了一本如此厚重的历史书卷,让人有那么多的激动,感慨和扼腕叹息…
以巴黎为代表的法国,有着与其它西欧国家截然不同的特色,法国在与英国的百多年世界争霸中,在未来的世界是以英语文明为主导还是以法语文明为主流的较量中,以全面的失败而告终,那么法国失败的原因何在呢?
对比英法两国的近代史,同样都需要对当时存在的专制王权制进行转型改造,英国的这种改造行动要早于法国将近150年,并最终选择的是改良主义的策略,把内耗的损失减到了最小,虽然也曾有过弑君查理一世后的克伦威尔的短暂的所谓共和制。但英国人最终还是以极其快速的弥补速度选择了渐进式的改良主义策略而选择了君主立宪。这种先人一步改革并在一定的秩序下持续稳定进行的优势,在1756年爆发的英法两国的七年战争中,尽显了实力。是英国效率极高的先进制度和改革后日益雄厚的物力和财力再加上一批优秀军事将领,最终让英国由逆境中反败为胜,在北美占得了北美的魁北克和路易斯安那。在亚洲全面占领了印度。法国在非洲的利益也被大大压缩。
再看法国,在1789年法国大革命之初,制定人权宣言的一批精英几乎都是坚定的君主立宪主义者,他们头脑清醒,胸怀经纬,深知保留君主就是保持传统,保有君主就是给每一个人,特别是未来革命的领导人圈定一个权力的界限,同时革命后制定的宪法,也给君主设定了一个权力界限。从而形成相互制约监督,从而完成专制帝王制转型改造的伟业。
但结果非常令人遗憾,以巴黎民众为代表的革命者步步紧逼,法王路易十六步步妥协让步。对比其他残暴君主,应该承认法王路易十六不是一个喜用武力的国王,他虽然还没有作好当一个称职立宪君主的心理准备(这让每一位曾经是专制帝王的君主都很难在短时间内作到),但他在大的形势面前,仍然努力跟上革命的节拍并极力选择用和平的让步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要知道,在他那一班专制特权贵族队伍里,还有一大批极为偏激的喜用武力流血来镇压大革命的穷兵黩武的人,需要法王来安抚,劝说甚至压服。
我曾经在一个小雨的黄昏里,默默地漫步在塞纳河两岸的一个又一个广场和绿地—再次阅读这个法王路易十六在1793年1月21日,人头落地的城市。凝视着一块块铺就广场的青石,是哪一块承载了法王路易十六的鲜血,又是如何在四季的轮换里被冲刷得无影无踪。但法兰西却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在一个旧的政治体制需要转型的历史关头,是彻底打碎和砸烂旧有的国家机器,重新打造一个新的呢。还是选择性地保留一些旧的国家机器部件,特别是关键部件(比如国王的称号),从而能从容地,进行优化改良并使之达到最佳运转效率呢,法国人选择了第一个。更确切地说是巴黎人民的一个选择,应该说,法国大革命在处死法王路易十六之前的进程基本是在平稳和法制的轨道上进行,实际上是一种力度极大的改革,功绩卓著,完全应该被后世所肯定。但这种有序的改革,缺乏强势人物或人物集团的把握和正确引导,只寄希望于刚刚建立起来的脆弱的制度,因此很快被狂热的群众导向了动荡的歧途。法王路易十六的被处死,说明即使初衷良好的妥协和让步,也需要民众普遍具有一定政治道德成熟度的情况下,才能收到成效,否则,只能招致杀身之祸,处死法王路易十六,成了法国大革命的一个转折。法国从此走上了动荡和内耗严重的血腥革命的道路。
法国是一个传统的天主教国家,对死后天堂的向往,激励着人们硬要在凡世间尝试建立一个百分百纯洁和公平的人间天堂。这狂热的梦想。让所有最符合当时法国实际国情的改良主义的改革策略,都被看成是,对革命的叛变而不可饶恕,当政者的施政方针一旦被宗教式的加以神圣化。对持不同意见者的声音和人身,都会象对待魔鬼样地加以铲除。
在君主制和共和制之间摇摆的法兰西,历经一百多年的动荡才最后稳定下来。而这一百多年间。法国丢失了宝贵的快速持续发展的机会。其国力已经远远落后于美,英,德等国。
笔者在此绝不是为殖民主义政策鼓掌叫好,只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历史事实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发展之争历来是如此的残酷。发展的资源对于要争相发展的国家来说,永远是有限的。就象在热带雨林的植物生长样简单与实际,谁占得了阳光,谁就会茁壮成长,反之就会生长缓慢和停滞,虽然,现代的国与国间关系更讲求互惠和双赢,采用经济实力来争夺地域和全球市场的文明方式取代了用纯粹战争的手段去竞争,但原理是完全相同的,即,谁最优秀,谁就会占得先机率先发展,而在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谁能用代价最小的震荡去解决发展道路上的一个又一个国内和国际的问题,谁就会赢得最后的胜利。
中国的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持续至今已经将近30年,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因为中国历史上从来不缺少急风暴雨式的血腥革命,缺少的正是有序的,长时间不断深化,持续进行的成功的改革。
中国1978年的改革是一项极其浩瀚的社会系统的改良工程,期间克服了多少艰难险阻,每个了解中国国情的人都是清清楚楚的。务实的中国领导人,当时采取了改良主义的渐进式的改革策略,并使这种渗透式的改革持续至今,当时和现在看来,都是一个极为符合中国国情的明智之举。这场改革运动始终被纳入在法制和有秩序的轨道上运转。这才是这场改革运动能够持续至今并还在不断进行的根本原因。
而把中国的历史从1978年往前追溯12年,在中国的这片土地上,也曾爆发了一场大的运动,这就是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
是选择急风暴雨式的大革命;还是选择有序的,可持续进行的社会改革。在这两条道路面前,1966年的中国选择了前者,当时中国的最高领导人,亲自打碎了自己亲手缔造的国家机器,要再一次做一个宗教式的人间天堂的试验,狂热的崇拜和对未来的憧憬,迅速迷漫到全中国几亿人特别是青年人的心中,在那个野蛮,血腥和荒唐的非常时期,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的政府,都对中国的文革表示了迷惑,愤慨继而指责和严厉的批评,甚至是意识形态领域完全相同的国家如当时的苏联,蒙古和朝鲜,也都迅即在文革爆发之初,就作出了否定这场运动的举动,这表明,在最基本的治国理念方面,人类社会都是相通的,那就是最起码要有一个规则底线,不管这个规则底线放得多低。文革打破了一切规则,这招致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政府的抵制和对立,这种完全封闭的国家周围环境与法国大革命处死法王路易十六后引发周边国家敌视和对立很相似,这种闭关锁国的环境,最终都酿成了在这个被包围国家里的恐怖和血腥,因为,从平民到最高的领导阶层,都听不到了外部头脑冷静者的规劝的声音,巨大的人间悲剧发生后,总要追究肇事者的责任,我的观点是:全体中国人—特别是当时的一代年青人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帮凶和盲从者,为什么我们的国家,罪恶总是先期到达这片土地,而正义却总是姗姗来迟,这被我们称之为”平反”的正义和罪恶的距离游戏中。颠沛流离了多少善良的心的跋涉,又让多少应该的忏悔在这或长或短的距离里被淡忘。
值得庆幸的是1978年的中国,显然深刻体会和吸取了文革的教训,只有在稳定社会环境下的渗透式的逐步改良的策略,才是最符合发展中国家国情的振兴之道。可以说中国的1978年改革对亚洲和世界的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模式作出了重要探索和贡献,而先人一步的改革,也让中国占尽了先机。
虽然伴随中国改革道路上的问题很多,但全体中国人包括海外的华人都应有充分的耐心和信心,从法国的近代历史发展的经验教训中,我们能深刻地感悟到:中国是一个有着近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统治的大国(比法国的封建专制统治时间要长得多),针对这样的民众基础和文化形态,选择渐进式的改良主义的自上而下的有序改革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明智之举。每个中国人,特别是身居海外的华人。要以理智和客观的态度来看待我们中国的问题,继而提高我们全民族的政治成熟度,要在合作的心态下,多作一些有利于中国改革持续健康发展的行动,多提一些建设性的意见甚至批评是完全必要的,但千万应避免以那种拆台式的心理,空喊什么不切实际的理想和主义,事实上却是在破坏中国改革的持续深化发展的进程。要多一分合作,少一份对立,多一份凝聚,少一份内耗,以期用最小的代价来实现中国全面的现代化。
来源:
天津舟 于
06-06-18 12: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