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顶礼膜拜的弄潮儿们
(2007-12-07 16:22:14)
下一个
- 顶极对冲基金的经理 -
神话与现实
Hedge Fund:Myth and Reality
人们谈起对冲基金时,常见的话题不外乎它所带来的意想不到的财富:你可能会听说某个名不见经传的家伙花8000万美元买了一件艺术品;某人花2500万美元买下了康涅狄格州格林威治的一处遗址;或是某人付给自己10亿美元年薪。
从某种意义上说,对冲基金是一个颇为吸引眼球的竞赛项目,荒唐,但颇富娱乐性。然后关于对冲基金的话题开始变得严肃起来。比如,对冲基金是否人为抬高了原油价格?某一交易员由于对天然气价格的糟糕预感而损失了60亿美元。或者想想进入2007年以来的两起小规模的市场恐慌:对冲基金是否就是害得市场僵仆在地的病毒?又或者,对冲基金根本就是企图统治世界的惊天大阴谋?类似这样的问题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闲谈中,尽管有很多人仍然在谈论这些话题,但是很快他们就会失去谈资——因为几乎很少有人真正了解对冲基金。在乔治索罗斯(George Soros)藉此变得富可敌国后,似乎每个人都想在对冲基金上碰碰运气。但是真正懂得它的人并不总把它挂在嘴边。而且你几乎再也见不到这些基金经理们了,因为他们要么躲在自己的洞穴里享受生活,要么在法属波利尼西亚的波拉岛(Bora Bora)潜水。
但真的是时候理解究竟什么是对冲基金了。2007年3月份,全球已有2万亿美元的资金流入对冲基金,这一数字是1999年的10倍。今天,有9000多家对冲基金投资机构,其中的351家机构管理着超过10亿美元的资产。传统投资公司的人才正在向对冲基金转移,因为这一领域给他们留出了很大的施展才华的空间。最近一项由基金咨询机构Casey,Quirk 和纽约银行共同发布的研究预计,到2010年对冲基金所控制的资产将接近目前的3倍。截至2006年,对冲基金的平均寿命只有5.3年。
对冲基金到底是什么?
对冲基金只是一种投资工具,尽管它碰巧比大多数投资工具的限制少一些。普通投资工具,以批量制造、为老百姓熟知的共同基金为例,能为你购买股票和债券,但仅此而已。大多数甚至不允许“卖空”。而对冲基金则可采用任意投资工具,包括卖空、杠杆以及期权、期货等衍生工具。多年以前,《纽约时报》就开始喋喋不休地谈论对冲基金使用的这些交易工具“奇怪而且有风险”,这大大增加了对冲基金的神秘感。但可笑的是,实际上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在使用这些所谓“奇怪”的工具。其实有一种更为简便的方法来定义对冲基金,一位行业精英如是说。AQR资本的Cliff Asness认为:“对冲基金是一种集合投资方式,其运作所受限制较小。相对来说,他们基本不受监管,至少目前还是;收取的费用相当高;如果你想要回你的钱,他们不见得会给你;而且一般不会告诉你他们做什么。投资者指望他们一直赚钱,但如果基金做不到这一点,投资者马上’跳槽‘到另外一家最近在赚钱的机构。每隔三四年,他们会造成一场’百年不遇‘的大灾难。”
尽管对冲基金的肇始可以追溯到Alfred Winslow Jone(s1901~1989,美国社会学家、作家、财经记者,业内公认的“对冲基金之父”,其在1949年创办的A。W。Jones集团被普遍认为是美国最早的对冲基金),但直到1960年代末,对冲基金才雏形显现,逐步发展为今天广为人知的模式:操作技巧高超的交易商满足非常富有的客户要求巨额回报的投资需求,这些富翁非常愿意为了高额回报“赌一把”。
对冲基金界的第一批耀眼明星是像索罗斯、Michael Steinhardt以及Bruce Kovner这样的人。他们都堪称大宗商品和货币方面的专家,能够充分利用市场的无效性。他们通过非公开途径,主要是朋友和商业伙伴来募集资本,因此规避了美国证券相关法律的绝大多数信息披露要求,也就是说,他们无需向任何人解释他们究竟有多少钱,又用这些钱做了什么。说白了就是,有钱人可以不受监管地从另外一批有钱人那里集资,只要他们承诺对公众守口如瓶,包括不利用报纸、杂志或类似媒体进行沟通,或使用其他可以被视为向公众募集资金的行为。其实对冲基金本来也没必要向公众集资。想参与对冲基金,你需要投入250万美元。基金经理自己最好也投些钱进去,这是一种非正式的制衡机制,旨在确保基金经理不会肆无忌惮地冒险。
神话是怎样炼成的
金融界人士对超级投资英雄们顶礼膜拜。这些超级英雄中有些的确名至实归:索罗斯抛空英镑几乎令英格兰银行破产。随着索罗斯声誉日隆,他作为投资人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Julian Robertson的老虎基金(Tiger Management)是另一个传奇,没人愿意跟他下相反的赌注。他们当年10亿或20亿美元的投资组合,在今天看来简直就像电影《王牌大贱谍》中大反派“魔鬼博士”只要100万美元就不会毁灭世界一样,小里小气得不可思议。但是索罗斯们的大胆举动极大地激励了追随者。当然,想复制索罗斯们传奇经历的人越多,复制成功的机会就越小。JohnH Makin是Kovner的Caxton Associates的一位主管,在他看来,“1980年代和 1990年代初期是对冲基金的黄金时代,当时创下的超乎寻常的收益并非高到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只是令凡夫俗子无法企及而已。”
■对冲基金是对冲的基金是……
一直以来,公众误以为所有对冲基金的操作都差不多,事实并非如此。
一个极端是一群书呆子:博士们不再满足于躲在象牙塔里看风景,而是想从现实生活中得到更多东西,比如金钱。他们利用精准的软件驱动投资策略,而这些软件则由“火箭科学家”们不断完善。这些家伙被称作“定量投资者”(quants,quantitative investor的缩写)。目前他们之中的“王者”是总部位于长岛的复兴科技(Renaissance Technology)的James Simons。他本质上是一位学者,据说他的研究报告包含了一些对资本市场的新发现。
而另一个极端则是一些敲桌瞪眼、蔑视权贵的激进分子。他们中的代表人物有Third Point的Daniel Loeb,还有名字极富创意的海盗投资(Pirate Capital)的Tom Hudson。他们使用的策略最能吸引媒体关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公众对对冲基金的感知,尽管事实上对冲基金更加依赖头脑而不是肌肉。不管怎么说,最精彩的大戏来自于公开争斗。就像Loeb向家电制造商 Salton Inc。开火:Loeb 声称他亲眼看见该公司CEO在美国网球公开赛上优哉游哉地呷着冰镇琼瑶浆(Gewürztraminer,一种酿制白葡萄酒的葡萄及用该种葡萄酿造的白葡萄酒,主要产于法国阿尔萨斯和德国),由公司买单。
在大家的想象中,一名对冲基金交易者应该是坐在一个看起来要完成火星探险的高科技操作台旁,整天忙于买进卖出。肯定有人是这个样子的,SAC Capital的Steve Cohen就是其中之一。但事实上,绝大多数投资公司的办公室要安静得多。一家典型的多空仓(long/short)对冲基金可能在建仓后的几天甚至几周里什么也不做,只是观望事态发展。或许某个下午他们突然心血来潮,请来某个书卷气十足的教授上门兜售他玄之又玄的金融理论。老实说,做对冲基金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情。
■简单的心理分析
根据《财富的堡垒》(Fortune's Fortress)的作者RussAlanPrince对294位个人掌控资本超过3000万美元的基金经理做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97%的基金经理将自己的投资组合看作是自己的化身。他们经常思考的问题就是“失败”。他们中54%的人声称自己患有“伊卡洛斯综合症”(Icarus Syndrome,伊卡洛斯,希腊神话中修建迈诺斯迷宫的雅典发明家代达罗斯之子。为逃出迷宫,代达罗斯为自己和儿子伊卡洛斯装上翅膀。在飞行中,伊卡洛斯因飞得离太阳太近,结果翅膀融化,堕海而死),总是担心飞得离太阳太近,有一天会坠落。他们还会想到刀光剑影,这是因为,几乎 3/4的基金经理相信他们财富足以使他们成为罪犯的靶子。这就是我们津津乐道的生活吗?
■对冲基金有时会混淆于私募股权基金
关于私募股权基金的报道汗牛充栋。私募股权基金,如黑石集团(Blackstone Group)或KKR,与典型的对冲基金的区别在于,他们倾向于长期控制企业,通常会将上市企业私有化,并力图通过企业重组发一笔横财。像黑石的史蒂夫•施瓦茨曼(Stephen Schwarzman)和KKR的Henry Kravis这样的高手看起来更像是穿着斜纹西装、躲在密室里、抽着雪茄的大人物,而对冲基金经理们则穿着卡其布休闲装,忙于自己的交易,尽量避开外界的视线。
你可以把这两类人看作是华尔街的“阴阳两仪”。从事私募股权基金的人人情练达,往往来自传统投资银行业中客户关系那一部分,而对冲基金经理们更加注重交易本身,倾向于更快速地进行交易,而不愿意花更多时间分析交易背后的事情。“他们每天考评自己的表现,常常扪心自问,’如果我今天买了这个,明天会不会看起来很傻?‘”一位私募股权专业人士如是说。“而一位从事私募股权基金交易的人常常会坐在一边思考’三五年以后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他们都沉溺于杠杆交易,就是用借来的钱交易。他们肆无忌惮地利用杠杆融资,力图最大化交易收益。事实上,对冲基金的概念从一开始就是基于这样一个假设前提:他们可以以小博大,用借来的钱下大赌注,从而充分发掘利用哪怕再微小的获利机遇。而对冲基金的“对冲”两字源自用对冲手段规避下行风险。这意味着在买进一支股票的同时需要卖空另一支。尽管许多对冲基金仍然采用实实在在的对冲技术,但这种做法早就不时髦了。而杠杆则当行依旧,也就意味着在几乎毫无下行风险防护的情况下放手一搏——一句话,风险重重。
■富有的基金经理
有一件事是所有参与对冲基金交易的人都认可的:他们值那么多钱。管理自己的对冲基金可能是人类最快捷的致富捷径。
对冲基金的费用结构通常是这样的:大多数基金公司抽取2%的管理费和相当于投资利润20%的提成。举例说,假如一笔10亿美元的基金获得了30%的回报,那么他的基金经理将因此获得7880万美元的报酬(10亿X2%+(10亿——10亿X2%)X30%X20%)。而假如这10亿美元分文收益都没得到,他的基金经理仍然可以获得大约2000万美元的报酬。有些基金甚至还要“贵”些,比如James Simons会毫不留情的抽取5%的管理费和 44%的提成。最好的基金经理收入极为可观:这一行最顶尖的几个人每年收入均超过5亿美元。尽管对冲基金经理们总是对他们财富的具体数字三缄其口,但这个圈子里的人都知道谁是“热门”,谁不是。以绿光资本(Greenlight Capital)的David Einhorn为例,本来在这个行当里广受尊敬,但最近在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公司股票投资上蒙受重大损失,结果成了对冲基金圈子里的谈资。下一个倒霉鬼一样会被幸灾乐祸。这个圈子就是如此。
2007年1月底,参议员Chuck Schumer点名邀请了大约20位顶尖对冲基金经理到曼哈顿上东区的Bottegadel Vino意大利餐厅共进晚餐,这是对冲基金影响力崛起的
又一标志。这次晚餐应该是一次友好的闲谈。Schumer 参议员传递出的信息是,告诉我们你们究竟在做什么,完全没有必要担心监管部门会给你们找麻烦。当时的参加者包括Kyniko资本的JimChanos,Chilton投资公司的Rich Chilton,Steve Cohen,Stanley Druckenmiller,Tudor资本的Paul Tudor Jones二世,以及Appaloosa管理公司的David Tepper。与会者所掌控的资本加起来高达
2000亿美元。想想一群极富权势的人秘密聚集在一起就不免让人心惊胆战,就像1957年来自美国、加拿大和意大利的100多位黑手党头目在纽约州的Apalachin小镇举行峰会一样。
华尔街历史上声誉最盛的评论员Byron Wien,2005年为加入Pequot资本而辞去摩根士丹利轻轻松松大把赚钱的工作。前者是一家对冲基金公司,Byron的角色是首席投资战略家。显然,他无须像黑手党党徒一样要被迫遵从圈子里的“荣誉准则”、发誓“拒不招供”。当被问到为何近来对冲基金收益增长止步不前时,他的回答相当简练:
“一个主要原因是,现在机构投资者可以合法地投资于对冲基金。过去,这么做好比拿着手电筒在黑黢黢的胡同里干些见不得人的勾当,而现在,典型的机构投资组合中总会有15%~25%是对冲基金之类的另类投资。”
虽然再也用不着手电筒了,但这个行业招致诸多批判,且批判的声音多种多样。有担忧杠杆交易和像“旅鼠跳海”似的跟风冲动会威胁到全球市场稳定的,还有对对冲基金天文数字的高昂费用深恶痛绝的。也难怪巴菲特这样的权威要批评这个行业是在卖噱头,他们索要的高昂费用是“怪胎”。但有趣的是,知道谁被《商业周刊》(BusinessWeek)封为巴菲特的继承人吗?答案是EddieLampert,一位对冲基金经理。
■大的会变得更大
一年前,规模在200亿美元以上的对冲基金机构只有4家,但现在却有了7家,他们是JP摩根、高盛、Bridgewater Associate、D。E。Shaw、Farallon资本、复兴科技、Och——Ziff资本。第一家股票上市的对冲基金机构Fortress在交易的第一天,股价就上涨了67.6个百分点。更多的对冲基金公司会紧随其后。
■他们左顾右盼
在这些巨头当中,你很难发现有谁还是“纯粹”的对冲基金,也就是说依然专注于某个特定的投资风格或缝隙市场。当拥有巨额资金时,你可能会被迫偏离自己的专长,以免最后演变成自己和自己交易。例如,SAC刚刚同KKR同场竞技,以38亿美元竞购一家教育公司。有些基金公司走得更远,甚至会投资拍电影。
■他们在干草堆中寻找一根针
问及任何一位对冲基金经理,他都会跟你说轻松挣钱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如今可没有那么容易赚的钱了。德累斯顿佳信证券(Dresdner Kleinwort)最近的一份报告指出,在对冲基金交易中,往往对冲基金管理的资产中有4%要作为管理费消耗掉,加上另外4%~5%要花在交易提成和利息上,所以只有每年收益在20%以上才能保证赚钱。这种状况迫使他们冒险。
■圈子已容不下更多新成员
不管你信不信,现在创办一家对冲基金公司要比前几年难多了。一份关于对冲基金的研究报告显示:2006年有1518家对冲基金开业,而2005年则有2073家。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o默顿(Robert Merton)试图开办一家对冲基金公司,终因不能筹到足够的钱而不得不放弃。当然,这倒不是说开一家对冲基金公司是完全不可行的,前提是如果你拥有一支精干的团队再加上良好的从业记录的话。前Mackay Shields投资顾问公司高收益证券业务主管Don Morgan于2006年另起炉灶,创办Brigade Capital。因为同原雇主非竞争协议的限制,过了一年多他原来的团队方能入伙,开办了一支专注于信贷产品的多空仓对冲基金。结果是,当你需要至少 1亿美元作为参与“游戏”的入场费时,Bridge早已坐在了赌桌边了。
■高额代理费正在变得更高
对冲基金是这样一种不可思议的行业:在这个行当里,新手比老手要价还高。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简直是疯了:金融圈里最不公平的一条规则是“你赚,我也赚;你赔了,我还赚”。这种“不平等条约”在对冲基金里正变得更加一边倒。
有人会说,不能再继续下去了。但真的不能了吗?除非竞争本身导致服务费下降,但别指望这种情况会很快发生。因为至少现在机构投资者还在往这一行里扔钱。AQR资本CliffAsness这样解释这种现象:“我们经常会从圈子里听到某某机构正在加入对冲基金行列的传言,这样费用一定会降下来,因为机构对费用高度敏感。但你听说过任何行当里巨大的需求会导致费用降低的吗?反正对冲基金不会是第一个这样的行当。”
■政府正“蠢蠢欲动”
2004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要求对冲基金公司向其注册,这就像是让所有年满19岁的孩子都要去兵役局登记备案一样。法院很快否决了这条法规,于是关于监管的讨论声渐渐消失了。直到去年,总部位于康涅狄格的Amaranth基金公司在天然气期货交易中损失了60亿美金,监管呼声又起,之后又归于沉寂。但只要再出一次市场崩盘或是一起丑闻,监管呼声肯定又会卷土重来。难怪最近所有的大基金都在为游说政界准备庞大的预算。
■投资银行正悄然变身为对冲基金机构
如果你不能打败它,就加入它!高盛及其同业越来越多地靠自有资金交易(proprietary trading)赚钱,使得传统投资银行业务,如并购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高盛造就诸多对冲基金高手,就像多米尼加共和国盛产棒球高手一样。全世界有约1/5的顶级对冲基金经理曾经在高盛工作过。从这一点看,高盛简直就是对冲基金的“黄埔军校”。
■对冲基金是不公平,但是为什么大量的资金仍然源源不断地注入?
当然,第一个原因是,投资者们对风险的容忍度似乎处在历史高位。但是与此相矛盾的是,他们对下行保护的需求也很高。信不信由你,对冲基金的声望还是与5年前他们的表现有关。在2000年~2002年熊市期间,网络泡沫破裂,股市下挫40%。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对冲基金平均下来并没有赔钱。养老金基金经理们和其他机构投资者对刚刚发生的危机依然记忆犹新,因此都愿意为了获得下行保护而少赚一点。问题是还有多少基金仍然存在?
■期待闪光灯的青睐
很多成功的对冲基金经理人都在做着“新贵”们会做的事情。比如,试图接近政治权力(通过政治捐赠)或者获得社会声誉(通过涉足慈善事业和艺术品)。大道资本(Avenue Capital)的MarcLasry最近就雇佣了切尔西•克林顿(Chelsea Clinton)做分析师。
■对冲基金的世界末日?
历史上唯一一次对冲基金管理资产缩水发生在1994年。为什么?升息和消化此前几年的大规模增长是原因所在。听起来很耳熟,是吗?对于一个高度依赖“借来的钱”的行业而言,利率的急剧上涨会带来灭顶之灾。以Citadel为例,2006年,其表上负债是当时资本金的11.5倍,使其总资产敞口飙升至1500亿美元。这种高负债大大加重了企业的风险。一位著名的对冲基金经理指出,理论上,除了3家他想得出来的大机构,任何一家对冲基金垮台对大市都不会产生任何影响。但如果这3家机构——Citadel是其中之一——有一家垮掉,那么多米诺骨牌就要开始倒下了。
所以,当某人不假思索地说“对冲基金就是一种暴富骗局,等到曲终人散时,我们要为此付出高昂代价”,你会严肃地颔首赞同吗?不,用不着。试着和一位真正的对冲基金经理谈谈。
对冲基金的普及,一方面降低了市场的波动性,另一方面却增加了系统性崩溃的长期风险。关于第一点,对冲基金比传统的只做长线的基金对市场的反应更加敏捷,它可以通过“突袭”的方式在市场走向极端之前纠正其定价错误。但这同时意味着市场机遇将变得更少。由于对冲基金在整个经济周期内都必须要带来良好回报,机遇的减少迫使他们越来越冒险,其风险敞口日渐加大。因此从长远看,增加了市场发生系统性恐慌的可能性。
德累斯顿佳信证券的分析师在他们的报告中将这种“恐慌”称为“大撒把”。这种情况一旦发生你肯定很快就会得到消息:除了报纸上耸人听闻的新闻标题,以及CNBC电视台比平时更加声泪俱下,你在曼哈顿的公寓价格会突然贬值一半。尽管德累斯顿的分析师认为,发生恐慌是不可避免的,但也承认不能准确预期。这就是说,这种情况可能发生,但是可能就在明天也可能在100年以后,到那时候,整个曼哈顿可能都已经沉没海底,你的公寓值不值钱也已经无所谓了。
基金经理人运作风格分类
Style Guide of Hedge Fund Pros
■交易员(Trader)
研究证券价格的短期波动。交易员并不需要评价所交易股票背后公司的价值或是某种汇率水平是否恰如其分。只要对证券的短期走势给出意见就可以了。
■拣股者(Stock Picker)
与交易员不同,拣股者倾向于分析一家公司(或一个行业或某个国家)的商业基本面,在此基础上赌未来发展走势。与交易员相比,他们更倾向于做“长线”。积极主义拣股者总是试图亲身介入所投资股票企业的运营。CEO们痛恨他们。
■危机投资者(Distressed Investor)
买卖那些陷入困境的公司的证券,关于如何评价此类公司的股票或债券的价值的不同意见通常会比正常情况下更多。危机投资者也有可能成为一个积极主义投资人,试图买下目标企业的大部分股权,或在公司破产时买下其大部分债务,以此控制目标公司。
■定量投资者(Quantitative Investor)一般来说,他们靠软件驱动的模型来分析历史交易模式,以此帮助作出当前投资决策。寻找价格无效或者破解财务报表数据来判定一个理论上的价格。完全靠数字,没有任何惊心动魄的情节。
对冲基金精英
Elite of the Hedge Fund
乔治•索罗斯、JulianRobertson、Michael Steinhardt、Stanley Druckenmiller、Louis Bacon、Paul Tudor Jones二世、Bruce Kovner、Arthur Samberg等人都是对冲基金领域的传奇英雄。他们并不会在接下来的文章中露面,因为他们都已功成名就,不需要再证明任何东西了。本文对10位熟悉对冲基金的人士进行匿名调查,基于调查结果,对6个组别的当今最杰出的对冲基金经理进行排名。10位接受调研的人士中有5位本身就是对冲基金经理,2位在著名的投资银行中从事与冲基金相关的业务,1位是投资人,其余两位是财经记者。
笑傲江湖,领袖群伦型
■Steve Cohen
SAC投资顾问
(SAC Capital Advisors)规模:120亿美元类型:交易员
地址:Stamford,康涅狄格州
被议论最多的对冲基金经理。在康涅狄格州的格林威治拥有一所32000平方英尺的大房子,其建筑占地14英亩。房屋本身堪称当代建筑的伟大艺术品。2006年10月,他花了6350万美元从娱乐业巨子、梦工场(DreamWorks)共同创始人大卫o格芬(David Geffen)手里买下当代艺术大师威廉o德o库宁(Willemde Kooning)的名画Police Gazette。他的个人净资产估计高达30亿美元。老手评价:“出身草根,是位了不起的交易者,异常强悍。”
对冲基金投资人评价:“此公卵翼下造就的那些投资组合经理将是对冲基金界的下一拨明星。”新手评价:“以交易量而言,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交易商。而且公司中绝大多数资产是他自己的!”
■Stephen Feinberg
Cerberus资本规模:191.5亿美元
类型:危机投资者
地址:曼哈顿
在“垃圾债券大王”米尔肯(MichaelMilken)麾下,供职于DrexelBurnhamLambert。“秃鹫投资者”中的顶级高手。刚刚从奔驰手上买下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喜欢共和党:美国前副总统丹o奎尔(DanQuayle)就在Cerberus的团队中,前财政部长斯诺(John Snow)任公司董事长。老手评价:“最伟大的积极主义投资者之一。”
对冲基金投资人评价:“一个安静的家伙,几乎不在任何社交场合露面的。简直是个投资机器。不露声 色地将一家危机投资公司变身为专门从事收购的公司。”
新手:“危机投资界、中级市场以及私募交易界的顶尖人物。”
■David Tepper Appaloosa
管理公司规模:53亿美元
类型:危机投资者
地址:Chatham,新泽西
在高盛主管垃圾债券业务。1993年,步众多前高盛同事后尘,创办Appaloosa。和 Cerberus一样,在汽车行业寻找机会。与Cerberus在德尔福(Delphi)汽车配件公司一案中合作。净资产约15亿美元。老手评价:“伟大的危机投资者,同样了不起的积极主义投资者。”
对冲基金投资人评价:“大手笔,但很冒险。给卡耐基梅隆大学商学院捐了不少钱,以至于商学院就用他的名字命名。”
新手评价:“过去10年中最卓越的危机投资家。”
■Eddie Lampert
ESL投资规模:180亿美元
类型:拣股者
地址:康涅狄格的格林威治
曾经被绑架。被誉为他那一代人中最伟大的投资者,积极主义投资者的领军人物。专注于零售业,拥有西尔斯百货(西尔斯拥有卡玛特连锁超市)和全美最大的汽车零售连锁AutoNation。净资产约38亿美元,是康涅狄格州首富。
老手评价:“在管理他投资的公司时亲力亲为、兢兢业业。没什么特别的嗜好,但是个了不起的人。”对冲基金投资人评价“:他正在把西尔斯变成下一个伯克夏•哈撒威(Berkshire Hathaway)。不出意外的话,将成为下一个沃伦•巴菲特。”
新手评价:“集权掌控他投资的公司。”
■Kenneth Griffin Citadel投资集团
规模:135亿美元
类型:交易员
地址:芝加哥
过去是最深居简出的神秘家伙。去年在出售债券为自己公司筹钱时成了媒体的红人,彼时恰逢此公从Amaranth彻底垮台中大捞了一票。以8000万美元价格从格芬手上买下现代艺术大师JasperJohns的名作False Start。净资产约17亿美元。
老手评价:“还在哈佛念书时就开始在宿舍里从事交易。”对冲基金投资人评价:“在凡尔赛宫结的婚。”
新手评价:“对员工期待很高的老板,风格强悍。”
■Michael Novogratz Fortress
投资集团规模:46亿美元
类型:交易员
地址:曼哈顿
Fortress投资集团总裁,2007年早些时候公司上市,和同事PeterBriger以及Wesley densortress一道赚了大钱。和本排行榜上许多人一样,事业是从高盛起步的。曾是美国空军直升机飞行员。净资产约23亿美元。
新手评价:“爱上 Fortress的股价。”
奇门遁甲,神机妙算型
■James Simons复兴科技(Renaissance Technologies)
规模:240亿美元类型:定量投资者
地址:纽约East Setauket
曾是数学教授,被誉为“黑匣投资者之王”(king of black box)。黑匣投资基金的特点是运用最为玄妙的数学运算法则,由电脑操作完成大部分投资行为。最近瞄准一项1000亿美元的基金,着实令同行目瞪口呆。收取5%的管理费和 44%的提成,为业内最高,但没人对此说三道四。净资产约40亿美元。
老手评价:“此公从来不雇用那些知道华尔街在哪里的家伙。他那里都是博士,用的算法没人能明白,但看起来效果不错。”
对冲基金投资人评价:“和 Dalio 并称定量投资之王。”
新手:“别的不说,在过去几年里当仁不让是薪酬最高的基金经理之一。”
■David Shaw
D.E.Shaw规模:263亿美元
类型:定量投资者
地址:曼哈顿
帮助建立了摩根士丹利的自动交易系统。曾是计算机科学教授。1988年离职后创办自己的基金公司,从事传统统计套利(statisticalarbitrage)交易。2005年退居二线,专注于生物分子科学研究,但仍然能赚到业内最高的薪水,2005年收入约为5亿美元。净资产估计10亿美元左右。老手评价“:不声不响,这家公司已经累积了大笔资产。雇佣了离开哈佛后无所事事的拉里o萨默斯(Larry Summers,曾任美国财政部长、哈佛大学校长)。”
新手评价:“好像是那个时代最大的对冲基金吧?”
■Clifford Asness AQR
资本管理规模:95亿美元
类型:定量投资者
地址:康涅狄格州格林威治
又一位离开高盛自创公司的天才。1998年与合伙人DavidKabiller,RobertKrail,JohnLiew共同创办了AQR资本管理公司。据说离开高盛的理由是高盛不愿意按业绩给他的团队成员支付合理报酬。在写作和投资方面一样有天赋。
老手评价:“建立了伟大的事业。但是,很多人都对公司2006业绩欠佳想不通。”对冲基金投资人评价:“被邀请投资于AMG资产管理公司,大概买了25%的股份?”
■Ray Dalio Bridgewater Associates
规模:302亿美元
类型:定量投资者
地址:康涅狄格的Westport
如果对冲基金界有一位哲学家的话,RayDalio是不二人选。“Bridgewater是一个令我们彼此命运息息相关的社区。”“钱并不会带来幸福,而追求卓越的过程却可以。”老手评价:“真正出色的定量投资者,但投资结果好坏参半。”对冲基金投资人评价:“和 Simons 并称定量投资者之王。”
新手评价:“稳健,波澜不惊,悄无声息地建起一家财富管理巨擘。”
■Mark Carhart高盛资产管理(Goldman Sachs Asset Management)
规模:325亿美元
类型:定量投资者
地址:曼哈顿
曾经是芝加哥大学的学者。1997年在同事CliffAsness另谋高就后,成为高盛“旗舰”全球阿尔法(GlobalAlpha)基金共同掌门人。尽管有一个好的开始,但之后的路并不平坦:2006年损失6%,整个华尔街都在传着他的流言蜚语。但2007年,这位曾经的高中数学竞赛冠军再次赢得所有人的关注。
老手评价:“噢,2006年他真的不行过?”
好勇斗狠,快意恩仇型
■Daniel Loeb
Third Point
规模:42亿美元
类型:拣股者
地址:曼哈顿
这一行的“捣蛋分子”。花4500万美元买下了RobertA。M。Stern大厦的顶层公寓。据说是瑜伽和冲浪爱好者。
老手评价:“大胆、直率的积极主义投资者。”
对冲基金投资人:“总爱写些引人捧腹的邮件。你一定得读读他写给一位来自欧洲的招聘对象的邮件。Google一下好了。”
新手评价:“纯粹的逐利者。从不惮于将无能的管理层搅得天翻地覆。”
■Thomes Hudson 海盗资本(Pirate Capital)
规模:11亿美元
类型:拣股者
地址:康涅狄格州Norwalk
因婚外恋被高盛解雇。开创海盗资本的本钱中有150万美元是自己的,其余50万是父母的。高调的行动主义者,最近的目标有汽车配件零售商 Pep Boys 和 Outback牛排餐厅的东主OSI饭店合伙公司。对冲基金投资人评价:“这条船可能会沉。”
■Israel Englander千年管理(Millennium Management)
规模:86亿美元
类型:交易员
地址:纽约
犹太事业的捐赠人。付给证交会(SEC)1.8亿美元了结择时交易(markettiming)指控,其中3000万美元是自掏腰包。
新手评价:“掉进共同基金丑闻陷阱,被逮个正着。”
■Warren Lichtenstein Steel Partners
规模:39亿美元
类型:拣股者
地址:曼哈顿
行动主义投资者,关注美国和日本。同他的偶像CarlIcahn一道企图收购韩国烟草商 KT&G,掀起韩国历史上最大的敌意收购战事。眼下正盯着日本的札幌控股(SapporoHoldings),这家公司为全世界的寿司老饕们耳熟能详。
老手评价:“又是一位行动主义者,但是我觉得他在BKF交易中的表现并不很好,但不可否认他仍然做过很多漂亮的交易。”
对冲基金投资人评价:“行动主义的早期实践者,成功进军日本,现在正在向亚洲其他国家进发。”新手评价:“不怕起诉,也不怕被起诉。”
■Barry Rosenstein JANA Partners
规模:58亿美元
类型:拣股者
地址:旧金山
曾经是美林投资银行家(竟然不是高盛出来的!)。一次风帆冲浪事故造成局部瘫痪,最后通过练瑜伽康复。引人注目的行动主义投资者。追杀那些刚愎自用的公司高管,结果被人们认为已变得像Daniel Loeb一样好勇斗狠。
老手评价:“一位真正的行动主义者,一个聪明人。”新手:“投资回报令人印象深刻。”
不辞跬步,稳扎稳打型
■Richard Chilton Chilton投资公司
规模:43亿美元
类型:拣股者
地址:Stamford,康涅狄格州
使康涅狄格州格林威治成为世界对冲基金圣地的先驱者之一。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董事会成员。美式家具的爱好者,共和党的拥护者。老手评价“:在建立一个伟大组织同时也能创立一个伟大基金的典型范例。此外,还有一群很棒的孩子。”
■Larry Robbins Glenview资本管理公司
规模:61亿美元
类型:拣股者
地址:曼哈顿
过去曾为Leon Cooperman的欧米加顾问公司(Omega Advisor)工作。一度赌马。
老手评价:“去年境况不太好,但是他就像收购业务的传奇英雄LeonCooperman一样,完全为自己的事业疯狂了。”
对冲基金投资人:“大事制造者。”新手:“利用各种策略的大人物。”
■Richard Perry
Perry资本
规模:123.4亿美元
类型:交易员
地址:曼哈顿
太太在为民主党筹款方面十分活跃,过去3届大选中为民主党捐赠超过100万美元。和许多顶级对冲基金经理人一样出身高盛,是EddieLampert的哥们儿。由于在King制药公司的交易中有可疑的举动被SEC调查。一度拥有鲜花和礼品速递公司FTD集团。
■Lief Rosenblatt卫星资产管理公司(Satellite Asset Management)
规模:54亿美元
类型:交易员
地址:曼哈顿
曾经是索罗斯的下属。罗兹奖学金获得者(Rhodes scholar)。生活低调。
老手评价:“伟大的套利者,索罗斯的门徒。似乎对快速成长不感兴趣,而更关注于优雅的生活。”新手:“岂弟君子,急公好义。”
犯难涉险,一击必杀型
■T。Boone Pickens
BP资本管理
规模:25亿美元
类型:交易员
地址:达拉斯
义无反顾地做多石油成就了他的第一桶金。大慈善家,2005年捐赠额超过了2亿美元。估计拥有净资产25亿美元。
老手评价:“发家于能源业,过去从能源公司赚钱,现在转行做对冲基金。”新手评价:“赌得很大,有好几次差一点就倾家荡产。”
■Timothy Barakett
Atticus资本
规模:140亿美元
类型:拣股者
地址:曼哈顿
曾经回绝去新泽西魔鬼队(NewJerseyDevils)打职业冰球的机会。长期关注全球股票交易,包括纽约证交所、泛欧交易所(Euronext)和德国证交所(Deutsche Boers)。老手评价:“毫无疑问,一位伟大的全球拣股者。”
新手评价:“此公家族的基因里有某种神秘的东西,他的兄弟Brett也在经营一家对冲基金,叫Tremblant资本。”
■Stephen Mandel孤松资本(Lone Pine Capital)
规模:79.4亿美元
类型:拣股者
地址:康涅狄格州格林威治
JulianRobertson老虎基金培养出的“小老虎”之一。最近一次成功是选中了Google。和许多成功的对冲基金经理人一样出身高盛。
老手评价:“真正的劲敌。一个安静、私密的家伙。他的公司可能是这一行里组织得最好的。如果这一行里有哪一家公司在创始人退下来后还能存在并继续发展繁荣,孤松是最好例子。”
新手:“年收入2.5亿美元。”
■James Chanos Kynikos Associates
规模:30亿美元
类型:拣股者
地址:曼哈顿
少有的几个靠卖空从1990年代的大牛市中全身而退的人之一。很早发现安然(Enron)的问题,并透露给《财富》杂志记者Bethany Mclean,让后者一举成名。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也发了财。老手评价:“卖空交易高手,深思熟虑,但不是一个交易者。”
新手:“过去10年中最棒的、纯粹的短线投资者,看在上帝的份上,他竟料到安然会出事!”
芝兰玉树,后生可畏型
■Chase Coleman老虎全球管理(Tiger Global Management)
规模:30亿美元
类型:拣股者
地址:曼哈顿
老虎基金培养出来的“小老虎”。荷兰驻新阿姆斯特丹殖民地(今纽约)总督PeterStuyvesant的后裔,正是此公的这位先人建起了让华尔街因之得名的那道墙。钟情于小公司股票。老手评价:“一位优秀的全球投资者,从容且有章法地建立起自己的事业。”对冲基金投资人评价:“现在不仅关注技术股,还做点风险投资。”
■Peter Thiel
Clarium资本管理公司
规模:19亿美元公司
类型:交易员
公司地址:旧金山
不收固定管理费,只拿25%提成,很少有对冲基金这么做。PayPal共同创始人。信奉自由意志,美国保守派学生报纸《斯坦福评论》创始人。副业包括风险投资,投资过Friendster、Facebook 和 Linkedln等公司。电影《感谢你抽烟》的执行制片人。
■William von Mueffering Cantillon资本管理
规模:81亿美元
类型:拣股者
地址:曼哈顿
曾供职于国际投资银行Lazard,其间,靠投资于科技类和通信类公司一举成名,该银行能够在对冲基金业务中占有一席之地也应归功于此公。2003年从Lazard辞职。喜欢收集黑白照片,国际摄影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Photography)董事会成员。
对冲基金投资人评价:“离开Lazard时孤立无援。他们真应该花点努力留住他。”
新手评价:“迅速升起的明星。”
■Eric Mindich
Eton Park
规模:62亿美元
类型:交易员
地址:曼哈顿
高盛历史上最年轻的合伙人。在高盛风险套利部门赢得声誉。
老手评价:“评价他还太早,他出手很大,但最近的交易可不怎么样。人人都想知道究竟出什么事了。”
新手评价:“史上在首发时募集资金数额最大的对冲基金。”
■David Ganek Level全球投资
规模:N/A
类型:拣股者
地址:康涅狄格州格林威治
■John Arnold Centaurus能源公司
规模:30亿美元
类型:交易员
地址:休斯敦
SAC的第一位雇员,之后自己创业。在艺术收藏界的名声与其在投资领域不相上下。崇拜后现代艺术大师杰夫•孔斯(Jeff Koons)。在寸土寸金的纽约公园大道740 号拥有住所。老手评价:“出色的财富管理者,稳健、可靠。”
新手评价:“与前老板Steve Cohen在艺术收藏上志趣相投。”
前安然交易员。美国参议员DianneFeinstein指责他的公司操纵美国能源市场。雇用了很多安然事件的“倒霉鬼”。天然气期货交易专家。据说是Amaranth崩盘的受益者。
对冲基金投资人:“这小子刚刚在RichardBranson(英国大富豪,维珍集团老板)的私人小岛上结婚。还是个可怕的能源交易员。”
(ZT)
在我晕倒之前先给你祝福个新年哈
一切都好,有一个NICE的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