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田: 对米国的等效核威慑战略刻不容缓
(2007-01-26 22:15:27)
下一个
老田:对米国的等效核威慑战略刻不容缓
作者:老田
一、 中国的安全态势不容乐观
从科索沃战争以后,米国的全球战略重心已经明显东移,台独和菲律宾开始猖獗
,向大陆渔民开枪的最近又加上了越南。还有日本的周边事态法案,以及日本政
府倾向折射到民间的右翼势力,也沉渣泛起再度猖獗。这些都应该让我们头脑清
醒,国家的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必须有合适的因应之策。过去中华民族的强仇大
敌所使用过的一切策略,都在台独分子的嘴里复活,如“七块论”、“夹击论”
和“亚洲集体安全体系”等等。就凭台湾那点实力想要做这样的清秋大梦,那是
决无可能的。反过来说,如果独台偏安人士有这样的出息,恐怕不是要搞台独而
是反过来要光复大陆了。虽然象台独这样的反华急先锋实力不够,但其中军和后
台就不是这样实力有限了。
对于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所受到的巨大损失,不仅国内有三千五百万民众惨遭不
幸,而且在南洋的侨胞也备受屠戮。对着这样的惨痛教训,作为中国政府,必须
替整个民族的利益作未雨绸缪,不能再在“韬光养晦”的迷梦中,贻误时机。更
不能指望今天的敌人比过去仁慈,也不能被虚假的所谓“伙伴关系”束缚手脚,
那个最著名的伙伴乃是天底下最勤奋的伙伴。虽然国防是著名的“自我击破的预
言”:即本来以为敌人会来,所以加强国防建设,但国防建设好了,敌人反而不
敢来了;即便是如此,也应该义无返顾地下定决心击破它。
对于加强国防的策略性选择,如果在常规和非常规军备方面都能够占到优势,那
当然就比较理想了,但这个境界大概只有米国及其盟国的精诚合作才能够达到。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经济和技术实力有限,全面的军备竞赛必定会拖跨
经济,重蹈苏联的覆辙。
所以在战略选择上,一定要避免常规军备的竞赛,在建设全面核威慑的基础上,
执行等效威慑战略。
二、 美苏冷战时期军备竞赛的回顾与教训
1946年丘吉尔在米国富尔顿的铁幕演说,被视为冷战开始的信号。他号召英语国
家联合起来反对铁幕后的国家。他的讲话中明显有利用米国力量,重振大英帝国
雄风的念头。他对共产主义的露骨抨击中,也充满了富人和资本家的偏见。真正
以民主为号召反对独裁的冷战是出于米国的炒作和包装的结果,惟其如此,西方
阵营才变得更加广泛和强大,从而也保证了最后的胜利。对照丘吉尔的狭隘和私
心,米国更加具有战略眼光和统一战线意识。其实在二战中开辟第二战场的问题
上,丘吉尔的岛蛙心态已经大有表现。直到最后他还在为巴尔干方案力争,而罗
斯福则认为如果再不开辟第二战场“苏联的坦克不仅会出现在柏林和布达佩斯,
还会出现在巴黎和米兰”,那将更是西方世界的噩梦。
在二战之后的早期,西方使用的明显是“文攻武卫”的策略。由于西方已经拥有
原子弹这样的杀手锏,所以狡狯地实现了军队复员,同时西方在报纸大肆发动反
苏攻势,妨碍苏联进行常规力量的裁军。利用苏联的常规力量优势的现实,大肆
制造苏联侵略成性的文章。在这种背景之下,苏联更加缺乏安全感。双方更加没
有可能建立信任机制,冷战就是在这种背景之下走向深渊的。可以说冷战双方建
立互信的机遇,就是被西方丘吉尔这样的白人民兵所刻意断送的。
毫无疑问,西方是在冷战中主动进取的一方,而苏联则是被动拖入的状态,一切
甚至来不及好好品味和斟酌,决策是撞击---反应式的。所以在一切攸关重大的决
策方面,都给人谬以千里的感觉。
米国热衷于搞常规扩军,与自身的技术优势、经济优势和进攻性的全球战略密切
相关。苏联的垮台就是与自身定位错误,盲目跟进有关,苏联本应该采取防御态
势却热衷于搞进攻性的常规兵力,结果又主要窝在家里搞防御,实在是有点头脑
糊涂。最重要的是苏联这么一搞,结果是以短击长,与整个西方的经济技术力量
对峙,而且在自己能力有限的情况下,连中国这样的穷朋友又不珍惜,结果是造
成两线作战。对这样的深刻教训决不可掉以轻心,中国没有进攻性的全球战略需
要,也没有和西方一比的经济技术实力,在常规军备发展和安全依靠上应该以保
持必要为原则,苏联式的错误和雄心理应加以避免。
苏联在冷战中的失策之处,还表现在中苏边界的100万驻军上。苏联在1968年干预
完捷克之后,确实很想干预中国局势,并于1969年在珍宝岛出手试探中国军队的
应手。所以大批军队进入边境地区,计有6个坦克师,40个摩步师,此外还有12个
师的空军兵力,合计103万人。据老毛的判断,苏联想要攻入北京,需要400万军
队。根据苏联人后来更为谦虚的说法,需要500万人,而且还进一步认为,若被老
毛拖入人民战争(几乎是必然的),全师而退的机会是零,连从北京撤出主力的
可能性也只有10%,如果苏联不使用核武器的话,中国人在付出重大牺牲之后,将
有能力用武力恢复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时期的边界。如果使用核武器的话,他
们将无法两手空空面对米国,而且当时苏联也仅有320万军队,就是在这种明知不
可能的情况之下,苏联人竟然把边境驻军坚持到90年代,拒不采取得力措施与中
国和解。真所谓“癞蛤蟆不吃人,生像难看”。
三、 冷战中中国的恶劣处境和长期贻害
在冷战之中,苏联的重心放在欧洲,米国就相应地认为亚洲是薄弱环节,所以在
欧洲取守势,在亚洲采取攻势。韩战和越战就是这样的范例,韩国李承晚的勇敢
并非出于自身的强大,而是直接来自西方特别是米国,实际上今天台湾李登辉的
勇气---“向不可能的事情挑战”---也是从米国进口的。
这样的政策选择使得当时的新中国面临非常严峻的考验,而且经受了非常大的军
事压力。老毛等人常常必须下破釜沉舟的决心,否则以中国之贫弱根本不足以应
付帝国主义的挑衅。反过来帝国主义者也是感到难受无比,一点都施展不开,好
象有了老毛以后,东亚就不再是他们为所欲为的乐土了。
除了战争的直接威胁之外,间接威胁所造成的间接损害也是非常巨大的,实际上
直到今天中国还在品尝间接损害的恶果。在中国历史上,大概找不出比共产党更
为好大喜功的群体了,但在共产党领导下建立的企业,平均规模之小之分散堪称
世界之最,除了八十年代建立的一些石化工厂规模尚可以外。这样的工业发展战
略执行了几十年,今天中国的国有企业普遍规模太小达不到经济的生产规模,产
业布局不是按照本身的自然和经济条件分布,而是处于严重的产业同构和重复建
设态势,整体的投资效益极差,缺乏市场竞争力的现象非常普遍。这些都是“进
山、钻洞、分散”的备战战略结果,老毛当时甚至要求每个县都要建立起独立的
自给自足的工业体系。
中共对于核战争的恐惧和担心,并不是没有根据和乡巴佬的旧式过激反应,在世
界上也不是独此一家。米国的许多具有世界知名度的战略家,在六十年代也相信
核战争是一定会爆发的(如亨庭顿)。而且根据米国已经解密的文件,米国计划
在与苏联的核战争中,把中国也一并灭掉,避免中国人留下来控制世界。实际上
在今天米国仍然试图使用核威慑战略牟利和遂行遏制,前些时网上流传的所谓“
兰德报告”,虽然不值得一驳,但是体现的就是这样的心战伎俩。
几乎在经济决策的一切方面,无不受战争思维的影响。大陆在过去50年中,多次
受到米国和苏联的核战争威胁。一些重大的建设项目深受影响尤为明显,在三峡
大坝的决策中表现的最为突出,实际上直到今天,还有网友为三峡水库的战争安
全问题担忧。该担心的大工程还着实不少,如果大西线调水工程实施的话,其中
的金沙江大水库和黄河拉加峡水库库容都超过了400亿立方米,而怒江夏里水库库
容则超过1000亿立方米,是三峡的2.5倍,居世界第九位。根据规划长江在重庆到
宜宾之间,还有3-4座水电站,在宜宾到云南虎跳峡1100公里的金沙江上,还要建
设11座大型水电站,总的装机容量接近8000万千瓦。在中线南水北调实施后,丹
江口水库要加高到176米,库容也接近300亿立方米。这样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大
型水利工程,不可能因为担心受到战争威胁,就予以放弃。
至于有人认为,现代核战争是有先兆的说法,恐怕用荒唐还不足以形容。至于可
以提前把三峡水库放空云云,那更是笑话。三峡库容393亿立方米,即使按6万立
方米/秒的流速来放空水库,也需要接近6天时间。如果同时长江的来水量超过2万
立方米/秒,那么就需要动用荆江分洪区,敌人未打而自己倒先乱了。而且核战争
之残酷,美苏都以“确保相互摧毁”为目标,不可能出现以有限战争为目的的核
战争,后动手的可能就失去出手的机会,出手必定是雷霆一击不留余地,还奢谈
什么有数天时间来作准备。
中国要走上正常的工业发展轨道,要大胆建设攸关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必须把
核还击能力提升一大步。放弃“有限核威慑战略”,执行“恐怖平衡战略”,保
证核力量能够对主要敌对国家的“确保相互摧毁”的效果。
四、 战略威慑必须有新的思路
实际上已经没有军备扩充该不该进行的问题,而是如何进行才能够更加有利的问
题。从目前的霸权主义的优秀表现来说,中国应该屏弃有限核威慑战略,在建立
全面核威慑的基础之上,执行“等效核威慑战略”。
目前中国执行的有限威慑战略只能够选择有限发展的工业之路,有趣的是事态发
展由不得中共自由选择。感谢米国佬,他们比我更加急不可耐,要催着中共搞全
面威慑,TMD和NMD的出台,逼得共产党政府不得不走上军备竞赛之路。
即使不为大西线和三峡考虑,即使不为工业正当布局考虑,仅仅是因为应对米国
的新行动,也必须把核威慑提高到全面威慑的层次。只要中国把核武器的突防能
力提高(如采用小动量火箭技术),核武库扩大到一定程度(如覆盖米国的导弹
达到3000枚),把反卫星武器提高到实战水平,全面威慑的能力就已经建立起来
和比较有效了。而米国即使投入二十倍以上的人力物力,他们的防御系统都不大
可能同步抵消中国的进步,中国的安全态势反而会有较大的改观。从经济上看,
由于中国不需要保持进攻态势,所以投入只需要米国的1/20或者更少,就能够发
挥巨大的效用,这也是中国可以奉陪得起的一场游戏。在这一场游戏中,付出道
德代价的是米国(咱们是处于被逼的态势),付出更多经济代价的是米国(即使
按投入占GNP的比例),安全态势得到改善的是中国(在进展速度上米国不可能领
先,中国使用的是现成技术进行改进和加速列装,而米国需要突破相当的技术跨
度),如果米国不主动奉陪的话,中国又不能采取进攻态势,那就只有中国消耗
国力而米国没有,局面就远没有这么理想了。
在全面核威慑建立起来以后,中国政府应该在合适的时候,宣布执行“等效威慑
战略”,即无论是常规战争还是核战争,只要敌人杀伤(包括间接杀伤)中国人
口达到10万,中国就考虑使用核武器杀伤对方10万,以避免卷入常规军备竞赛(
这对于中国经济而言是难以容忍的)。有关打破常规战争和核战争分野这一点,
米国已经创造性地执行了,如对日使用核武器和多次威胁对当时无核的中国使用
核武器。
三峡水库和大西线上的大水库对于敌人的意义,就仅仅局限于可以在核战争中节
约一定数量的核弹头。同时三峡水库也决不是核武威力的理想放大器,水淹七军
也不可能与“确保相互摧毁”的效果完全相同。如果我们的敌人不那么吝啬、或
者还将和他们在过去表现得同样凶残的话,这种差别大概就已经是他们不可接受
的了。为了避免卷入常规军备竞赛同时改善安全态势,就必须执行“等效威慑战
略”,这是非常明显的。
当然最理想的是不搞军备竞赛,这样的话双方都可以集中精力改善民众的福利,
但既然最优不可得,目前的次优方案就应该满意,这就是中国人常说的“知足常
乐”,做人也不能过于贪心,谁教我们和强盗居住在同一个地球上呢?
---
*** 米国是万恶之源, 买办是亡国之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