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4)
乐维
“叶公好龙”是中国家喻户晓的成语。说的是古代的叶公子高很喜欢龙,到处写龙雕龙画龙。真龙听说了,就好奇地上他家来看。叶公却被吓跑了。后来人们用这个故事来讽刺那种口上说喜欢什么,但并不是真心喜欢的虚伪。
小时候就觉得做人不能像叶公。要就喜欢,要就不喜欢。说到做到有何难?倒是心口不一我做起来费劲。我看不起“叶公好龙”似的人。心想叶公也是的,喜欢龙,龙来了你跑什么呢?落下个笑柄永世让后人奚落嘲笑的下场。
与美国人一样,中国人也喜欢动物。除了美国人喜欢的狗呀,猫呀,中国人还喜欢
虎,狮,龙,凤。过去中国人家只要有点钱的都会打上两个大石狮子放在门口。以
前衙门门口更是威风凛凛的大狮子把门。家中大堂上,挂张老虎出山图是不少人的
喜爱。雕龙,画凤更是随处可见。家中女儿喜欢画画。去年画了一只老虎头,虎头虎脑的,
挺可爱。我买了一个小框,镶了进去,然后挂在墙上。对女儿是个鼓励,也给家里
添了不少“虎气”。其实我也很喜欢老虎。三年前去华盛顿国家动物园时,一只老
虎在小溪中玩一只大红球。一会儿它从岸上扑向水中的球,一会儿从水中跃起将球
压入水中,一会儿又一口咬住大球。球腾虎跃,卷起阵阵波涛,拍打着小溪两岸,
发出“啪啪”的响声,引来无数游人的注目。老虎却自得其乐,旁若无人地玩它自
己的。我在岸边饶有兴致地看了个把小时,感受着老虎的生命力。理解了人们为什
么用“生龙活虎”来比喻活蹦乱跳,血气方刚的年轻人。
中国人大多喜欢虎。有虎的成语就有很多。什么“猛虎下山”,“龙腾虎跃”,“虎虎生风”,“虎背熊腰”等等,数不胜数。美国人也有喜欢虎的。二战时期在中国立下赫赫战功的美国空军“飞虎队”,名字就叫敌人胆寒。现在的高尔夫球名将Tiger Woods,更是用“老虎”做了名字。你想从有他参加的比赛中夺冠,那无疑是在“虎口拔牙”,摸“老虎”的屁股。普通人喜欢老虎的也很多,据报道有人竟将真老虎养在家中多年,而邻居却不知道。
虽然比起叶公的“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的痴迷,我好虎还差很多。但是喜欢老虎却是事实。经常在家欣赏墙上的老虎画。忽一日,一个怪怪的念头浮现了出来:我喜欢虎,如果虎真的来了,我会不会跑呢?结论不假思索就出来了:跑!不跑就会是老虎的美餐了。不但要跑,跑得可能比叶公还快。不行,这一跑不也就是“叶公好龙”了吗?
这里一定是逻辑出了一点问题。不然我怎么也成了“叶公好龙”似的人了呢?哦,叶公喜欢的龙是虚构的,有谁见过真龙?字典上是这么说的:“龙,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身体长的有鳞,有角的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新华字典)。这就是我们在画上,木雕上,石雕上常常见到的张牙舞爪,身体像蛇的传说中的龙了。我很怕蛇,有一个象蛇的庞然大物,张着血盆大口,露出尖利的大牙,正向你爬过来,是挺恐怖的。接下来字典说:“近代古生物学上指一些巨大的有脚有尾的爬虫:恐龙,翼手龙”。这就更可怕了。它们会吃人。怪不得叶公见了吓得直跑。
那些画虎,雕虎,挂虎图的人,在虎画前,虎笼边,可以对虎评头论足,吟诗作对。如老虎真的来拜访,能有几个不跑的?家门口有大石狮的,真狮子来了还能优哉游哉? 那些将老虎养在家里的人,是不是真正的“好虎”呢?不见得。因为那虎是他从小养大的,养熟了。而且一般也关在笼子里。真的野生老虎来了,他能不跑?你“好虎”的,见了真虎可以跑,“好狮”的见了真狮也可以跑,为什么“好龙”的叶公见了真龙(可能还是恐龙,吃人的翼手龙)一跑就出了问题了呢?
看来叶公是有点被冤枉了。我们常常在批评人时,并没有设身处置地想过,如果我们在那种情况下是不是就一定做得好一些呢?如果发现我们不可能做得更好时,还能那么理直气壮地嘲笑人家吗?
其实“好龙”也好,“好虎”也好,这里的“龙”“虎”只是一个具有抽象意义的审美客体,如雕在柱子上的龙,画在纸上的虎。而真龙,真虎,却是一个对审美主体,也就是对“叶公”和好虎的人们的生命具有直接威胁的真实的客观存在。要求“好龙”的叶公龙来了不能跑,“好虎”的人虎来了不能跑,跑了就是假“好龙”,假“好虎”,是将抽象意义上的审美客体和生活中的现实威胁混淆了。艺术来源与生活,但不等于生活。
不过“叶公好龙”这个成语恐怕是改不了了,因为大家用惯了。再说也没有一个机构能来平反二千年前的冤案啊!叶公,您放心,我会尽量在“叶公好龙”地方用“乐维好虎”代替,不再加重您的冤屈。只是“乐维好虎”永远也不会成为一句成语。
您还得多包涵了,谁叫您那么有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