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邓丽君 一个时代的“靡靡之音”

(2006-12-02 18:01:52) 下一个
邓丽君 一个时代的“靡靡之音”

邓丽君是华语流行歌坛第一位具国际影响力的歌手,华人社会里知名度最高的女歌星。今年5月8日是她逝世10周年纪念日,无数歌迷在世界各个角落以各种形式怀念着她。

  一个时代的“靡靡之音”

  一张名为《天国的情人》的专辑即将在亚洲各地发行,其中包括一首从未面世的歌曲《无奈》。上海将举办“思君十年———芳华十八邓丽君金曲上海演唱会”。香港一系列的纪念活动也陆续开始,其中以舞台剧《感受邓丽君》规模最大。凤凰卫视等多家电视台近日也频频响起她甜美的歌声……

  邓丽君1953年出生于台湾云林县一个军人家庭,从小就展现了歌唱天赋。13岁那年,邓丽君参加金马奖唱片公司的歌唱比赛,以一曲《采红菱》夺得冠军。第二年她就从中学休学,加盟宇宙唱片公司,当年9月推出第一张唱片,正式踏入歌坛。

  1979年,邓丽君荣获台湾金钟奖“最佳女歌星奖”,在台湾歌坛站稳了脚。1981年,她的5张大碟在香港同时获得白金唱片奖,彻底征服香港歌坛。1983年,邓丽君来到全球流行歌手的梦想之地———拉斯韦加斯“恺撒皇宫”,是首位在此签约演唱的华人。

  日本是亚洲流行乐的中心,也是很多华人歌手的兵败之地。邓丽君1984在日本竟势如破竹,她的专辑《偿还》在日本唱片流行榜上停留了将近1年!刷新日本乐坛历史纪录。次年的单曲《爱人》14周蝉联日本广播“点唱流行榜”冠军,不费吹灰之力便入选日本红白歌合战。

  1987年起,邓丽君穿梭于港台、美加及法国,但除慈善演出外很少在公众场合露面,逐渐淡出歌坛。1995年5月8日,她因哮喘发作在泰国逝世。

  完美的嗓音和传统的外形

  邓丽君是迄今为止华语歌坛最为成功、知名度最高的歌手。这首先要归功于邓丽君的演唱天赋和技艺。邓丽君嗓音很有特色,几乎听不出有任何换气的地方,可以在没有鼻音的状况下唱出连续的高音,而且她的中文咬字也非常清晰,音色又细又柔,令人着迷。

  邓丽君歌曲的歌词很有中国味道,又能雅俗共赏。古典的如“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愁堆解笑眉,泪洒相思带”,直白的有“梦里梦里见过你,甜蜜笑得多甜蜜,是你是你梦见的就是你”。每一首都浅斟低吟、朗朗上口,七分甜带着三分泪,“抒女性之情,解男性之闷”,俘虏了无数人的心。

  邓丽君的歌曲调并不复杂,非常大众化,很易于流行。有人说,她的高不可攀,恰恰在于人人可攀,人人都可以唱邓丽君。她的外形也暗合了传统中国女性婉约温柔的特质,清澈的眼睛、乌黑的长发,像一剂温柔毒药让人上瘾。

  华语乐坛的经典

  离世10年,邓丽君对流行乐坛的影响力依然很大。她的歌曲被翻唱的数量在华语歌中仍高居首位。王菲是清高的,当年却是模仿邓丽君起家。1987年,16岁的王菲以“迷人小姐”为名推出了首张专辑,以翻唱邓丽君歌曲为主。通过这次惊艳亮相,王菲的歌唱潜质才被人发现,随后赴香港发展,逐步晋升天后。如果不是邓丽君的那首《甜蜜蜜》,陈可辛的同名电影《甜蜜蜜》绝不可能获得后来的成就。即使当前汹涌的韩流中也能冒出邓丽君的歌曲,文根英在新片《舞蹈演员的纯情》中就翻唱了她的《夜来香》。荷兰爵士天后罗拉·菲琪上周在上海还向记者播放了她翻唱的《我的心里只有你没有他》。

  其实,在以跟风为潮的今日歌坛,邓丽君的歌曲显得过于朴素单调,缺乏变化与张力,似乎无法诠释现代人爆炸式的情感。但无论何时,温柔与真情是人无法割舍的,任流行风雨变幻,邓丽君似的风花雪月最终仍将成为现代人奢侈的情感回归。

邓丽君的少女时代

 1965年13岁,邓丽君进入私立的金陵女中念书,同时利用课余时间报名参加正声歌唱训练班,以三个月时间学习歌唱技巧,并以优异成绩毕业。经过训练后的邓丽君,于1966年再接再厉,参加金马唱片公司举办的歌唱大赛,以一曲《采红菱》夺冠,更逐渐打开邓丽君的名气。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台北东方歌厅的老板听到了邓丽君的歌声,希望邓丽君能在课后于歌厅里客串一下,得到邓妈妈的同意后,邓丽君开始了在东方歌厅二楼的表演,常常与一位叫皖君的女孩搭档,反串演出古装剧《凤还巢》,梁祝里的《草桥结拜》,《十八相送》等,十分受到欢迎,每唱完一曲安可声不断,之后第一酒店,夜巴黎歌厅,七重天歌厅陆续开张,纷纷要请邓丽君演唱,邓丽君年纪小歌喉佳,受到客人热烈欢迎, 邓丽君在每个歌厅都很吃香,薪水也不断增高,却引起部份歌星的眼红和排挤,缘自于邓丽君年纪轻轻,风头却凌驾她们之上,但在现实中“邓丽君”三个字确实是票房的保证,只要能聘请到她,就不愁生意不上门,邓丽君巡回于各大歌厅中演唱,名气愈来愈响亮,由于她眉清目秀,有一双大大的眼睛和圆圆的脸,加上年纪小,逐渐获得“ 娃娃歌后”的称号,这是邓丽君步入歌坛后的第一个外号。?????
  ????????????
  1967年,宇宙唱片公司发掘了15岁的邓丽君,为她灌录第一张黑胶唱片,也就是邓丽君之歌第一集“凤阳花鼓”。可惜的是,歌唱事业和学业逐渐产生了冲突,由于勤跑歌厅,邓丽君在学业上一落千丈,校方注意到这件事,并表示要邓丽君放弃歌唱,于是父亲带着邓丽君与校方理论,最后决定让读到初二的邓丽君休学,专心在歌唱事业上发展,当时邓丽君只有14岁,依依不舍地走出了校门。

邓丽君终于在15岁的芳龄跃上了萤光幕,加入台湾电视公司歌唱节目“群星会”的演出,第一次上电视台唱歌,邓丽君非常紧张,竟然把歌词给唱错了。相较于其他歌星,邓丽君很少浓妆艳抹,在众多歌星中,一张脸非常清淡素雅,展现出独有而清新的气质。邓丽君第一次拍电影是在1969年17岁,为庆祝邓丽君唱片销售创下佳绩,东家宇宙唱片公司为邓丽君拍了一部庆功电影“谢谢总经理”,由邓丽君担任女主角,男主角为杨洋,两人合作愉快,邓丽君在电影中演唱了多首歌曲。?

  1969年10月,17岁的邓丽君在高雄香槟厅登台,南部的歌迷似乎对邓丽君特别关爱,每逢她在任何场地登台,必然客满,香槟厅平日生意清淡,邓丽君来了,情况自又不同,所以许多歌厅或夜总会的老板,随时都欢迎邓丽君南下登台。谈起在歌厅唱歌印象最深刻的一次,邓丽君想起刚入行的时候:“当然已经有很多比我红很多倍的大牌歌星,我就有机会唱,要是他找够了人,当然不要我啦,有一次一个老板很客气和我说,你休息一下好了,有场的时候,我们再通知你,就是这样,我明白怎么回事,一阵委屈涌上来,在后台就哭了。

  邓丽君可说愈来愈受瞩目,台湾史上第一出连续剧《晶晶》,1969年10月11日在中视上演,主题曲《晶晶》为邓丽君所演唱,选择邓丽君演唱的原因是因为《晶晶》是描述一个孤女寻母的故事,而邓丽君年龄较轻,符合少女的条件,在灌录《晶晶》时,邓丽君一开始唱着竟然笑了出来,于是制作人将《晶晶》的故事告诉邓丽君,邓丽君听了之后受到感动便进入状况,果然将《晶晶》唱得凄楚动人。

  虽然邓丽君唱得不同凡响,她的兄弟们对邓丽君唱歌有什么看法呢?当时,邓丽君的小弟常取笑她:“你唱的歌是世界上最难听的!”惹得邓丽君啼笑皆非,但是,她依然非常喜爱这个“不是知音”的弟弟,而对于她的三位哥哥,她的批评是:“没有一个音乐细胞!”因为他们这些大男生从来不去她歌厅捧她的场的缘故也。“我三个哥哥和一个弟弟都喜欢唱歌,但他们没有一个唱得过我,所以他们就嫉妒了。”邓丽君这样说。

  1970年初,芳龄18岁的邓丽君,喜欢梳当时最流行的少女阿哥哥头,穿少女阿哥哥装,仔细看邓丽君,她总是笑笑的,碰到人无论是认识或不认识,她总会点一下头,笑一笑,而这种笑,并不作做,她笑得坦然,大家也接受得舒服,年轻的邓丽君也喜欢开玩笑,有一次中国电视公司“每日一星”外景队在台湾大学拍外景时,一群台大学生围着邓丽君,要求合影留念,在拍照完了后,邓丽君摆出一付老大姐的姿态问:“你们是什么系的?”,哪晓得这些学生早就知道邓丽君又想捉弄人了,异口同声的说:“我们是动物系的,最喜欢研究像你这样的美丽动物。”这一句话吓得邓丽君一伸舌头,掉头就跑得远远的。

  邓丽君之所以能脱颖而出,主要基于她的一举一动,无不表现出青年人的朝气,且不只是外型上看起来是纯美天真活泼的玉女,连她的谈吐也那么斯文雅淡,在群星中创一格,尤其是年轻的男女中学生,更为她着迷。邓丽君走红了之后,便很少出门逛街,怕的是引起歌迷注意,因此闲着的时候,她常帮妈妈做点家事,或是关在自已的小房间里,看小说听唱片。少女时期的邓丽君,对琼瑶和严沁的小说非常欣赏,尤其是琼瑶的《窗外》及《庭院深深》这两部小说更令她着了迷。

  1971年2月到1972年8月,19、20岁的邓丽君都在东南亚巡演唱,包括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等地。1973年1月18日邓丽君率领“丽君综合艺术团”作全台湾环岛公演,因为天气不佳导致观众大减,这是邓丽君演唱生涯中唯一的一次挫折,自此以后,邓丽君的演唱从来没有失败过。?

  众所周知,虽然邓丽君国中便休学,不过她能讲的一口流俐的英文,其实她的英文底子是这样来的。????????????????????????????????????????????????
  1973年1月,邓丽君考取台北土林美国学校插班生,修读英文,邓丽君表示,那时候刚巧由南部演唱回家,她的隔壁住的美国学校的教务长,告诉她美国学校正在收插班生,问她是否有意再求学?于是经过考试,邓丽君竟然被录取了,成了美国学校的一位特别学生(可以不必参加点名),邓丽君非常满意又高兴她又做了学生,她说做学生是她向往已久的事,因为她离开学校已经有七年之久。邓丽君一开始进入美国学校的时候穿得很漂亮,同学都窃窃私语,骂她有什么了不起,做学生穿得那么讲究。从此邓丽君不敢再穿漂亮衣服上学校去,她穿得土里土气,变成了全美国学校最“土”的一位学生了。邓丽君说,这只是刚开始的时候,没多久大夥处熟了,谁也不把我当歌星,我只是同学的一份子而已,我不愿让同学们认为我很特别,我总是故意使是自已变得跟她们一样。

  谈起打扮化妆,邓丽君讲了一个笑话,有一天和母亲逛街,她走在前面,听到旁边有人在叫“邓丽君”,她转身走开,没有听到他们在说什么,事后,邓妈妈告诉她:“他们刚刚在说邓丽君本人怎么那么丑呀!?”,母亲责怪她上街也不打扮一下,邓丽君说:“奇怪了,我丑不丑是自已的,何必为了别人说声漂亮而把自已打扮得花枝招展,这样累都累死了”。??

  在一篇报纸的访问中,邓丽君透露了与父母间的互动,问及邓妈妈如何教育邓丽君成为一位乖巧的女儿,邓妈妈说:“也没什么,我只是教她自已辨认是非善恶,从来不强迫她做不愿做的事。”邓丽君则说:“爸妈是大人,他们的看法当然比我高明,而且伤脑筋的事都由爸妈作主,我不就可以轻松多了吗?”。奔波在一场又一场的登台演唱中,站在高高的舞台上,歌唱在四面八方投射而来的镁光灯下,被掌声所环绕着的邓丽君,无疑是光采而夺目的,她一步一步地向上走,竟走到了华人歌坛中最高的位置,尽管如此,在邓丽君的内心深处中,说没有遗憾是骗人的,这也成为她日后努力充实自已的动力,在邓丽君的一生中,没有说过一句骄傲的话,因为她经过苦涩,深知成功绝非侥幸,走过邓丽君的童年和少女时代,“与歌为伍”应该是她的写照。


影响深远:邓丽君的舞台服饰主要为旗袍和晚装,就像很多人都翻唱过邓丽君的歌曲一样,也有很多女明星穿过旗袍,但是,无论是歌曲还是旗袍,不得不说,形似容易神似难。

邓丽君与日本流行乐大奖

编者按:对艺人来说,奖项绝对不是成功的唯一标准,但奖项对艺人的人气和发展还是提供了一种较直观的参考,在欧阳菲菲、陈美龄、邓丽君进军日本歌坛的过程里,日本的三大流行乐奖项颁发情况或多或少记录了她们的沉浮。

  本文中日本流行乐三大奖指的是:日本唱片大赏(日本的首席唱片评选大奖,由日本作曲家协会主办)全日本有线放送大赏(是关西地区年度评选,由大阪读卖电视台主办)日本有线放送大赏(是关东地区年度评选,由东京电视台TBS主办)。
日本“红白歌合战”(NHK主办)是一场相当于中国“春节晚会”的国民节目,收视率常高达百分之六十以上,已经有六十年历史之久,当然近几年每况愈下,但仍然是所有日本歌星最引以为傲并期待登上的节目。华人第一个登上红白歌合战的是1972年的欧阳菲菲,但并不是以1971年《雨的御堂筋》而登上,随后1973年陈美龄也跃上红白歌合战,这两个人比起来,陈美龄可以说胜过欧阳菲菲相当相当多,那一口比日本人还日本人的小虎牙为她加了很多分,其当红声势让山口百惠都倍感威胁,从日本偶像杂志《周刊平凡》上陈美龄和山口百惠出现在封面的次数不相上下可见一斑,直到1977年以后陈美龄赴加拿大念书退出歌坛。

欧阳菲菲在日本一直不算是大红,她是属于大起大落型,并没有太特殊的表现,英文来形容就是so so,一般日本人的评价也大概如此。邓丽君是第三个到日本发展的华人歌星,但是在欧阳菲菲和陈美龄之后到日本发展,对她非常不利,欧阳菲菲偏向演歌路线,陈美龄是偶像路线,当时日本也大概就这两个歌唱路线,而欧阳和陈在歌坛上都已经有一席之地,要再多一个位子给华人发展,其实没有歌唱路线留给邓丽君了,邓丽君再怎么唱,观众都很容易把她当成另一个华人陈美龄,不然就是另一个华人欧阳菲菲而已。

于是第一首尝试偶像路线的《无论今宵或明宵》让邓丽君看起来像另一个陈美龄,因为没有特色而失败,直到《空港》的转换跑道,一下子卖了70万张,创下宝丽金公司成立以来旗下歌星最畅销纪录,在年终拿到了唱片大赏新人赏。

  而1974年唱片大赏的新人赏要从全日本700位新人歌星中脱颖而出,具有标志性,是所有新人梦寐以求的奖项,邓丽君以外国人身分拿到,非常不容易。在邓丽君前一年,陈美龄就是因为拿到新人赏而在日本歌坛一步登天。邓丽君获奖后泪如雨下,哭到整首歌根本唱不下去,底下黑压压的记者和观众哄起一阵“加油”声,场面非常感人,直到1984年重回日本歌坛前,邓丽君对记者谈起自己最难忘的事,仍是1974年的新人赏。

  在此更正一下,1974年唱片大赏新人赏其实共有六个人脱颖而出,荒川务,原唱《逃避行》的麻生佑子、浅野裕子、西川风子、城直夫、及邓丽君。其中除了邓丽君日后在歌坛立下不朽地位外,号称白马王子的城直夫只红了几年,其它几个通通渐渐消失了。日本歌坛的淘汰率,对本地歌星来说都非常残忍。

  唱片大赏后的邓丽君,出的几首歌虽然没有《空港》那么红,但销售状况不错,都有进入唱片的20大或50大排行榜内,特别是《雪化妆》、《夜的渡轮》和《小村之恋》等。到1970年代末期,几个华人歌星在日本开始没落,除了陈美龄的一趟留学回来声势中断不再后,欧阳菲菲的成绩也滑落到邓丽君之下,这时候在日本成绩最好的反而变成了邓丽君,虽然1978年的新歌反应并不如预期,1979年初冬一场护照意外,让邓丽君直接退出日本飞往美国,谁也没料到这竟然不是邓丽君的危机而是转机,邓丽君在1986年春节节目《与君同乐》中,笑学日本人的方式形容,自己现在终于“进出日本”成功。
1979年,当华人歌星纷纷没起色时,日本演艺界中的第四位华人艺人翁倩玉,虽然演戏主持在行,但长期一直无法在歌唱中突破,却因一首《爱的魅惑》受到欢迎,意外拿下唱片大赏首奖“大赏”,可能连翁自己都很意外,因为翁倩玉的演艺事业中,只有这一首歌窜红,而且还是红到足以拿下唱片大赏,爆个满堂彩,其它全部都挂零,所以在日本人的印象中,翁倩玉被归类为成功的演员和主持人,不会有人认为她的主要身分是歌星,就好象张惠妹突然拿下美国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演员一样的神奇。

  1984年邓丽君重返日本,以《偿还》拿下关东和关西两个“有线放送大赏”,关东的称为“日本有线放送大赏”,由东京电视台TBS主办,关西的称为”全日本有线放送大赏”,由大阪读卖电视台主办,这两个奖差了一个字,就差了关东和关西的分别。这个奖很公平,由全日本各地数百个统计中心计算歌曲的点播次数,定输赢,邓丽君凭《偿还》的受欢迎程度,10年后再度称霸日本歌坛。1984年底的日本唱片大赏,邓丽君连上台都没上,虽然日本唱片大赏是日本首席音乐大奖,但似乎仅止于它舞台的华丽程度罢了,一般来说有点概念的日本人都了解,唱片大赏只单靠几个评审决定,说白了就是黑箱作业,谁的唱片经纪人手段高明,谁的唱片公司强,谁的”赞助金”比较多,把握了这几项,谁就是”大赏”的得主,简单来说,唱片大赏”很黑”,它令人瞠目结舌的舞台布景,不难想象是怎么来的。

1984年邓丽君回到日本后加入了从宝丽金独立出来的唱片公司”金牛宫”(Taurus),社长舟木稔原来是日本宝丽多的企划部长,从1974年开始对邓丽君和邓母就非常关心。他独立出来自创金牛宫唱片公司,规模实在是非常小,没钱也没势,直到现在你想在日本唱片行看到”Taurus”出品的CD,除了邓丽君之外,根本找不到,可见他根本是太小太小的公司。邓丽君这么笨要加入这种对自己不利的公司吗?何况想要东山再起;其实全靠邓丽君的念旧、人情味和义气,邓丽君将这些东西摆在前面。然而邓丽君在Taurus一唱,居然唱出两个有线放送大赏,成为“有线女王”,一下子让Taurus出了一个巨星级人物,就像西田裕司书中写的,成为Taurus的超级大台柱。

  如前所说,有线大赏全靠人气,唱片大赏全靠财气。唱片大赏对于Taurus来说,非常地有心而无力,没人脉,没金钱,没势力,就没资格进入唱片大赏,就如西田裕司所写,并没有”求爷爷告奶奶”以求”关照”,反正也没本钱。像中森明菜,松田圣子那些有大财团大经纪公司支持的歌星,加上中森明菜本来声势就很高,唱片大赏可以”理所当然”地颁给中森明菜,不会有很多人有意见。

  但到了1985年邓丽君第二弹《爱人》刷新小林幸子纪录,创下日本有线放送点播连续14周冠军的历史纪录,唱片排行榜上连续10周冠军的双历史纪录,点播次数高达91万次(将第二名拋开20万次)也同时刷新历史纪录,并在12月第二次打败中森明菜拿下关东关西双有线大赏冠军,并成为有线放送大赏纪录中第一位连续拿下两年冠军的歌星,而在之前,日本歌星别说连拿两次,就算是分别拿两次的都没出现过,这个奖以华人来说,虽然在1972年已经由欧阳菲菲得过一次,但是连拿两次,在日本歌星来讲都是空前绝后!
又到了1985年终的唱片大赏,邓丽君居然连入选都没份,却由之前好几个奖都是邓丽君手下败将的中森明菜得到大赏,隔天一些日本音乐评论家自己都看不过去这种夸张的现象,而在报纸或杂志的专栏中,直接指出这个奖应该颁给邓丽君,颁给中森明菜对邓丽君很不公平。这样的批评声浪直接影响到了1986年的唱片大赏的“作业”,让邓丽君“终于”拿到了金赏,大赏仍颁给了中森明菜,说起来邓丽君其实和唱片大赏是“有缘”的,一共拿过三次,算是小有光荣,唯独和“大赏”无缘,原因也许只有一个,如邓丽君所说:我只是外国人,是没有资格玩这场游戏的。就好象1970年代,尽管邓丽君是唱片大赏的得奖者,却不像其它大牌歌星在后台都有个人专属化妆室,只有邓丽君还要和别的歌星挤一间共享。这种情况直到《爱人》才不一样,邓丽君开始被敬重,有了个人化妆室。

  尽管“强龙压不过地头蛇”,邓丽君对中森明菜颇有好评,唱片大赏,其实颁”大赏”时,是叫名字上台,并不像有线大赏一般,后面没得奖的人要站成一排给得奖者打拍子打完一首歌那样难堪,唱片大赏先颁金赏,金赏颁完后再颁大赏,获奖者一个一个叫号先后出来,并不是一排人站着只宣布一个,这样想起来,就为邓丽君觉得好过多了。然而在邓丽君心中唱片大赏很重要吗? 我想不重要,从1974年以来,邓丽君接受过日本媒体无数访问,每每表明以“想进入今年的红白歌合战”为目标。而在1970年代邓丽君的人气势属于那种“差一点就能选入”的边缘状态,也算红,但并不拔尖。当然在1985年邓丽君终于达到了自己10年来的梦想,进入第36届红白歌合战,并以精心设计的服装上台表演。红白歌合战是属于“国民节目”,有它的历史和艺术文化价值和气息,这是吸引邓丽君的主要原因。其实据西田裕司后邓丽君在90年代的经纪人表示,1994年,邓丽君又被选入红白歌合战,但是邓丽君以参加过三次为理由婉拒而没有答应,表明要将这个机会让给新人,否则我们在1994年,还可以看到一次邓丽君在红白歌合战演唱的风采。

  我问过几个日本的朋友,华人歌星在日本歌坛谁最红?差不多的回答都很一致,说邓丽君是真正红到发紫并留下歌坛不朽地位的一位。排下来是翁倩玉,算是颇具知名度,但是她三岁就已经到日本,算半个日本人,欧阳菲菲则很普通。陈美龄太早时间也太短没什么印象,至于最近的徐若宣,算是较为成功,但是一闪即过。邓丽君在日本全盛时期时,全日本都很难找到几个歌星能与她平起平坐,算是日本歌坛第一个以道地日文歌曲名列巨星级的外国人歌星,也是日本史上最成功的外国歌星。在2000年日本一项统计,20世纪日本1000位最赚钱的艺能人,1000人中只入选两个华人,一个是大提琴家马友友,一个就是邓丽君,而且两个人还排在前两百名之内,在80年代,唱片要卖到100万张是很不容易的事,然而邓丽君《偿还》的150万张,《爱人》的150万张,《别离的预感》150万张,《我只在乎你》的200万张,都证明了邓丽君的成功,并不需要唱片大赏来肯定。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