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杨

园中草木春无数只有黄杨厄闰年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楼宇烈:传统文化唤起自尊与自信 ZT

(2007-03-21 13:08:41) 下一个
2007-03-21       光明日报  




  74岁高龄的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系教授楼宇烈先生近日推出了他生平第一部传统文化普及读本《中国的品格》。在书中,作者出入古今,纵论中国文化的历史演变;旁征博引,详解儒道释的文化浸润,将50年文化研究浓缩在这部“小书”里。“一个国家、民族的品格,是其文化的外化。近百年来,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在借用西方的思维方式来看待我们的传统文化,这使很多人心中的传统文化已失去了本来的面貌。”楼宇烈先生说。

  对传统文化缺乏认识,仿佛怀揣珠宝却沿街乞讨

  “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正在不断衰减。”楼宇烈先生说,“仿佛怀揣珠宝,却沿街乞讨。这使国人在面对文化传统时,缺乏自尊和自信。”他认为,对待中医的态度,正是国人心态的真实反映,对此,仅仅强调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是远远不够的。

  “有调查显示,六成以上的被访者不赞成取消中医,但同时,只有三成人表示看病会首选中医。为何有如此反差?这说明,绝大多数人是出于对传统文化难以割舍的感情而赞成保留中医的,但缺乏深入了解,使他们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又对中医缺乏信心。不仅如此,近年来很多所谓‘中西医结合’,实际结果却是在用西医瓦解中医——用西医的观念去理解中医的理论;用西医的检查仪器代替了中医的‘望闻问切’;用西药取代中药——事实上,就是把西医作为先进的、科学的方法去改造“落后的”、“不科学”的中医。

  与西方擅长作定量定性分析,务求‘精确’不同,中国文化强调的是事物的整体关联,往往用‘模糊’的方法来阐述事物的复杂性。事实证明,有时‘模糊’比‘精确’更接近事物的本来面貌。两种思维方式各有所长,但如今,我们往往是在用西方观念作为衡量中国传统文化是否‘先进’、‘科学’的标尺。”

  百年前,人们将中西文化定位为“时代差异”,今天,人们应当更加注重其“类型差异”

  楼宇烈先生表示,一百多年前,西方文化携强大的物质文明闯入中国,为冲破保守思想的束缚以图强自新,人们将中西文化差异定位为“时代差异”,在当时有其合理的一面。而在今天,人们应当更加注重的,是中西文化的“类型差异”。

  “中国传统文化倡导‘自然合理’,认为凡是符合‘自然’——也就是事物本来状态的——就是合理的。强调尊重自然,因势利导地推动事物的发展。所谓‘天人合一’,并不仅仅指人与自然的和谐,而是要由‘天道’明‘人道’、以‘人道’弘‘天道’,强调人与社会的进步,要和自然一样,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西方近代以来注重‘科学合理’,但其发展指向却是按人的意志用科学去改造自然。对这一点,当今很多西方学者也在反思。

  毋庸讳言,对中国人而言,认同和接受传统文化,主要有两大思想障碍,即如‘五四’运动所指出的:传统文化中缺乏科学与民主。其实,从某种角度来讲,现在西方的人本主义正是在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除了古希腊、罗马文化这些西方传统文化以外,东方文明,特别是中国文明是西方启蒙运动汲取营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文化被传教士带入欧洲,启蒙思想家吸收了中国文化中淡化神权、强调人的道德自我提升的思想,将‘神本主义’改造成‘人本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近代以来西方以单纯发展物质文明所产生的恶果逐渐显现出来,为此,有思想家提出,要再次从主张节制物欲、以人格完善为本的中国文化中寻找真谛,发展新的人文主义。”

  树立我们文化的主体意识,才能取长补短恰如其分

  为什么西方在吸收中国文化精髓后能顺利实现文化转型,而中国近代以来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却总是毁誉参半?楼宇烈先生认为,西方在吸收外来文化思想时,并没有抛弃其传统文化,而是试图设法在自身文化之根中寻找相应源头;而我们的问题在于,有些人根本拒绝接受外来文化滋养,有些人则主张抛弃自身文化——不是用外来文化丰富自己,而是要“改造”传统文化的灵魂。“因此,目前当务之急,是要树立我们文化的主体意识,只有这样,我们对自身文化的不足、别人文化的长处才会看得更加清楚,取长补短更能恰如其分。”

  “文化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是生活样式、信仰习俗。前两者是理念,后两者是实践。理念只有运用到实践中才会有生命,若两者脱节,理念充其量不过是知识而已。当前,有些人却将传统文化作为装饰品,好像只有著汉服、唐装,才算弘扬传统文化;或将传统文化当作一种时髦,进行商品炒作。更有甚者,以‘创新’的名义,在传统文化中强行注入流行元素,表面上热闹非凡,实际上却是对前者的扭曲与消解。

  我们的现代化,一定是中国式的现代化。如果我们能从传统中去寻找那些对今天有启发意义、有鼓舞意义的东西,那么,几千年的文化将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和前进的动力。”

责任编辑: 西窗夜雨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