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remise of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undamentally truthful. But is of half of the truth.
If most Chinese men had what it takes to attract well-to-do Caucasian women, they (we) would be more predatory than those poor Chinese girls. This lack of facility makes many Chinese men 粪青, when it comes to accusing their female counterpart of betrayaling the motherland.
It sounds pathetic. But hey, we Chinese have been agrarian for millenniums. Let's face it, there is 农民 in all of us. Marriage for the sole purpose of love, rather than for convenience has only been pioneered since the late 19th century.
We are not at fault. We cannot be persuaded to be noble. It is equally difficult to perspuade men and women of Dickensian England not to be as pathetic.
It just takes time.
ZT:各有各的不幸 - I am kind of going to China with my LG :)
这两天看到有个Amom’sNewLife 写的《老公,谢谢你抛弃我们!》的文章,觉得自己也有一肚子的话想说,却又不知从何说起,那么就随便谈开去吧。
看完文章我脑子里立刻想起老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巨著的开头一句名言: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于是就用了后五个字做题目。
我是很佩服这个妈妈的,同时我也跟了她的帖说:可以看出你字里行间还有股怨气,但是也看到你在仰天大笑。你丈夫会后悔的,你也不要再谢他,想他,一个畜牲是不值得想念的。
我认为整个事件中这个女人都是个被侮辱被损害的人,作为人应有的正义感,同情心应该放在她身上,法律还讲究一个过错方和无过错方呢。所以看到有人质疑她,说她有虚伪的一面,文章中又感谢又谴责,很矛盾。我觉得太求全责备她了。可以看出她这篇文章几乎是含着泪一气呵成的,有感情色彩完全正常。有人以她现在入了基督教就该原谅一切为由,来议论作者的不对,我想太牵强附会了。我认为基督徒就是一个普通人,难道要她像神一样大度吗?那她也就不用修身了直接去天国与神同在了。而且谁也别站着说话不腰疼,这事儿搁你身上试试,男的女的都一样,借用《红楼梦》里的一句话说:管谁筋疼?谁摊到这事儿不光筋疼,身心也会流血吧。
我认为环境是绝对可以改变人的。她丈夫如果不回国“遇到”那个“现任”,绝对不会抛弃她这个“前任”。
不幸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的前提,是因为各有各的环境。
先说现在国内的女孩对走捷径的方法多么崇尚,简直可以用“趋之若鹜”来形容。你看见草原上死了一只动物或称畜牲,那天上飞落下来多少抢食的“鹜”啊,密密麻麻挤在一起啄食不停。在那个环境中男人---有钱的或有美国身份的更受欢迎,其实她们并不是喜欢人,而是背后的东西和途径更吸引她们,男人在那个环境中想不变成“腐尸”都难。
前两天看到一个女人写道:她作为翻译陪同一个美国小伙子去中国,从下飞机就有中国女孩子给美国人抛媚眼,有的干脆就写纸条,美国小伙子看不懂中文让她翻译,她看了那些话都不好意思翻。后来女孩们干脆用不通的英语写多么爱他的话,几天工夫美国人就下了结论说:中国女人是世界上最开放的。
我想说:真冤死我们这些中国女人了。
今天又看到一则:“---朋友C,和劳工在美国结婚,今年朋友C的妈妈生病,俩人海龟。劳工是个老美,长得很酷。一天他俩逛街,一个靓女拦阻她老公,介绍自己。最后说,我比她(朋友C)长得漂亮,风度好。你选择我,你一定不会后悔。”
我觉得一定要借助陈凯歌同志的一句名言才能表达出心里的话,那就是:人不能无耻到这种地步。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中国人开始无耻到这种地步,我说的是少数人。
没有羞耻,没有道德,连尺度和底线都没有了的时候,恐怕人人自危。
其实早在十几年前我身边就有这么一个故事。我在一个艺术学院上学,我的同宿舍的同学,姑且叫她D,有一次到学院旁边的邮局寄信,和一个也去寄信的黄发碧眼的外国小伙子搭搁上了,回宿舍就吹嘘自己多么多么让他着迷,那西人如何绅士般殷勤待她,顺便把中国男人们恶扁一顿。D只会中文,也不知怎样和那家伙交流的,听口气马上要嫁给他出国享福去了。有一天D耷拉着脑袋回来,问她怎么了,此女头一扬,愤愤骂道:他妈的,原来他是个穷俄罗斯人,老毛子,一个大子儿没有。那时候苏联刚解体,有好多中国人还到那里做倒爷,我们就开玩笑,一致劝D 也去倒他一回算了。
婚外恋,实际上基本是在玩火。有些人,就是那种甘做二奶的,挣些钱走了,也烧不到身上。有些不甘心想扶正的,引火烧身的也不少。前几年那个叫“纪燃冰”的青岛姑娘就是这样,也像“谢谢抛弃”文中写的,后来者居上,直接大骂正房,让大房赶快让道儿,结果使正房暗恨渐生,终于十九刀杀之并杀其子方解其恨。
我在国内上班的单位是个比较有权利好单位,有个同事也搞了个姑娘,他妻子知道后准备到单位去闹她丈夫,后来我们劝住她没有去成。那姑娘也是非常有理,经常半夜打电话骂她说:哎,你个老不死的,你丈夫在我这儿哪,你还不滚出去,还有脸在这个家里?她说当时都快气疯了。后来她和她10岁的女儿找到那姑娘家里,正巧姑娘不在家,她们撬开锁进去,把所有的东西用刀子划了个稀巴烂,她女儿还在墙上用红漆写了好多“杀杀杀”的滴血一般的大字。后来单位升职,那一年同事就没有份,姑娘看他没升了官,就和他决裂了。此事被传得沸沸扬扬,那姑娘的单位人也都知道了,最后姑娘名声坏了,到现在也没嫁出去。
想说不知为什么有些女孩也可以泼妇般大骂正房,大约是那个电影《谁是第三者》惹得祸吧,也或许人家觉得男人的心已经被自己俘虏了,道理和正义也就站在自己这一边了吧。
但是就连公共场合的座位也得讲究个先来后到吧,你不能说你来晚了,还指着人家的鼻子大骂:你给我站起来,我要坐下。你不起来,你就是个不要脸的人。
唉,有点良心的人也会看不过:到底谁不要脸啊?如果大家都有良心的话说不定就有人开始挥拳头了。
如果是结发夫妻一路走过来的80%的妻子能守则守,婚姻中觉得麻木的男人又遇到机会的90%能逃则逃,而一直寻找捷径的现代女孩看到座位100%的能抢则抢。
大家都看过十九世纪美国著名作家德莱塞的长篇小说《嘉丽妹妹》,那部小说不是像许多巨著那般有名,但是它用绝对现实的笔触描写了“嘉丽妹妹”这个不甘心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漂亮女孩后来和一个有稳定家庭和高收入的男人私奔之后的生活,当那男人失去了收入之后,年青的嘉丽妹妹也只好对他弃之如破履,另寻新生活去了。男人最后穷困潦倒开煤气自杀。德莱塞始终没有写他最后的心理状态,只描写了他死的那种冷清凄惨,对比着嘉丽妹妹在大舞台上表演时引起了更多男人的欢呼声,笑浪一波波地回荡在那个充满欲望,充满机会和诱惑的大都会的上空。
这和当今的中国社会有着及其相近的影子。
只能说:各有各的不幸。
还想说:不幸的根源到底在哪儿呢?
被抛弃者会说遇人不淑,逃离者会说枯木逢春,后来者会说咎由自取。
众人都说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