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文章分类
正文

闽南故事(26) - 牵引姑

(2013-01-21 18:58:13) 下一个

跟很多闽南人一样,
 妈妈经常走寺庙。常去的几个寺庙,师傅的名字就经常挂在嘴上。 大部分是女师傅。也有菜姑。 菜姑是带发修行的师傅,有在家的, 有住寺庙的。 妈妈认识的都是住寺庙的, 因为经常去拜佛。

在我耳边萦绕的名字,记得最清楚的是牵引姑。 在闽南话里, 牵字发入声,引字也发 入声。最后一个姑字发阴平声。如果你会说闽南话, 这时, 牵引姑三个字就如音乐般在你耳边低廻。我这才发现,小时候妈妈打毛衣时,我在一旁缠毛线。 这时候, 我是在“引线”,这是闽南话里的古典气息。

牵引这个名字是弘一法师起的。

牵引姑原名鸳鸯, 家住同安, 是大土匪叶金泰的厝边。 在十四岁那一年,因为叶金泰要娶她当细姨, 她就跑了, 跑到泉州开元寺去出家。 那时的人说的是虚岁。那时,弘一法师在那里。 弘一法师牵起她的手说, 说:“就叫牵引吧。”嘱她留头发,做菜姑。所以不剃头。 剃了头, 就叫尼姑。 因为弘一法师说, 保持闽南的风俗。 闽南民间一直有带发修行的菜姑。

牵引姑自己说, 有人要来做亲戚, 要来提亲, 她才跑的。 她当然不好多说。 做细姨的事是别人说的。细姨是小老婆。  

牵引姑后来来到厦门。 妈妈认识的还有招娣姑, 含笑姑等。 文革中,牵引姑和其他人被赶出寺庙, 叫她们去嫁人。 招娣姑说:“我们不嫁还不行吗?”。牵引姑到厦门大同路的纺织厂做工人, 织毛巾。 做到退休, 所以她们个个有退休金。 这些人几乎没有嫁人的。

文革过后, 她们回去讨寺庙, 住寺庙。一人一个寺。牵引姑在万石岩的万石莲寺,招娣姑在金鸡亭。 还有一个鼓浪屿寺庙的, 一个甘露寺的。甘露寺与虎溪岩并排, 中间是铁路。 过了一线天, 下去就是白鹿洞, 都是有名的寺庙。甘露寺的那位菜姑, 是妈妈同事薛师傅的阿姨,很老很老的一位菜姑,现在已经过世了。

金鸡亭原来被部队占用。招娣姑讨不回来。 她写信去新加坡,找个师傅。师傅写信来 讨,才讨回来。这位师傅是个和尚。在解放前跑到国外去了。金鸡亭做公路,要拆寺庙。 招娣姑不让拆, 过了好几年,公路只好改了道。金鸡亭被保住了。  “金鸡号晓”, 原是厦门八景之一。招娣姑前年去世了, 2011年。

牵引姑讨万石莲寺,  也颇费周折。妈妈说有专门一本书,是关于牵引姑的。里面详细记载索讨寺庙的过程。也是通过海外的和尚讨的。牵引姑和招娣姑后来在她们辛苦讨来的寺庙里却住不安稳。时代变化了,剃头才算正宗。金鸡亭寺里住进了和尚。和尚要招娣姑搬走。招娣姑说:“我卡早来,还是你卡早来?”总算让她住了下来终老。

现在有剃头的人家才给包红包,没剃头的,不算。有一年,妈妈她们几位老太太去佛庙,其中一位说, 给菜姑包个红包吧, 另一位立即反驳:“她也领退休金, 我也领退休金, 为何我要给她包红包?”弘一法师当年大概没想到会这样。牵引姑她们这代菜姑,大概是闽南最后一代菜姑了。

当年牵引姑的老爸说,鸳鸯无嫁人。起一座寺庙给她, 将来有个依靠。寺庙叫禾心寺。 就在同安老家门口, 叶金泰的厝边。 后来,近几年,牵引姑把禾心寺给竹珍法师。禾心寺以前简单, 现在发展得不错。竹珍法师现在三四十岁。牵引姑识点字。她的大姐小弟都出家了, 也常来。   

南普陀的后山,是万石岩的万石莲寺, 牵引姑就住在那里。那里有块大石头,大石头下面形成个洞,那个洞宽而浅,修成个石厝连着。 弘一法师当年来南普陀时,就在那里闭关。

牵引姑现在八十几岁了,白发满头。 电视台拍电视时, 请她到现场,她把石厝指给大家看, 述说弘一法师的故事。浅黑的岩石上,几处三角梅盛开,紫红桔红,长长的枝条春柳般垂下,柔嫩的花叶在阳光中端凝。从十四岁见到弘一法师,到现在,许多岁月静静地流逝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木叶 回复 悄悄话 不好意思, 文笔简陋。 是身边老一辈人的真实故事, 没有虚构的成分。我觉得老一辈人的经历不可复制, 能记一点就记一点吧。
sweetgrape 回复 悄悄话 同样的故事,不同的文笔,读的感觉不一样。

这些故事,如果在杨小牛的笔下,那是别有一番风采。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