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来看看你的论点和例子:
》许多简化方法是粗暴地用 “X”,“又” 等。如:
首先,为什么“X”,“又” 等就是“粗暴”?有什么理由?
其次,那“田”字中的“十”和“日”字中的“一”等等是不是也很粗暴?你能接受他们,为什么不能接受转了90度和增加了两划的字体呢?
再次,这些个“X”,“又”等大部分来自于古行书。你欣赏行书的书法艺术时有没有说那些很粗暴?
然后看看你举的例子:
》漢人(汉人)--民族矮了半截
为什么“矮了半截”?你要硬说那是“矮了半截”,是不是该给出一个客观的测量?如果你说那不是客观的东西,而是主观或美学上的东西,那我告诉你,我们从小学习简体字的人主观上就没有这个感觉。
》趙(赵)--不知姓趙的人高不高興被打上个叉。
你不知道的事,就拿来作为攻击的理由?请先去找姓趙的人做个民意调查,show给大家看你的统计分析和结果,才能作为论据。明白吗?
另外,姓趙的人就“拥有”了这个“赵”字了吗?别的人不能用?别的人对此有没有发言权?
》鄧(邓)--矮了半截(不知姓鄧的人高不高兴)
首先,为什么“矮了半截”?(请看上面的回复)
其次,你知道姓鄧的人怎么想?别人又怎样想?(请看上面的回复)
》難(难)--简单了,不難了。
一个字是一个表达意思的符号,不一定本身要有那个意思的特征。照你这样说,”万“字就得有一万划?为什么“容易”还有那么多划(那么难)?
》對(对)
》雞(鸡)
》戲(戏)
》僅(仅)
》艱(艰)
这几个字简化的很好,大大提高了广大劳动人民的识字的意愿和社会的工作效率。
》聖(圣)--聖賢不聽不說話變成一堆土。
口耳不足信,跑舌头的主。世间本无圣,又是一抔土。
圣贤来自于土,归去于土,有何不妥?
》區(区)--有必要简化吗?
有,这个简化还牵连到好几个字(欧、驱、躯等)的简化。效果不错。
》“雲”和“云”均为繁体,“雲”为Cloud﹐“云”为Say/Tell。均简化合并为“云”。增加混乱。
中外各种语言中,一字多义的情况海去了。这又有什么问题?这里一个意思是动词,一个是名词,会引起什么混乱?能不能给几个例子?
你这次这个攻击实在很没道理。照你这种说法,文字改革根本就不可能,因为你可以把任何简化都说成是“粗暴”的。那从古代甲骨文里的“日”(写成一个“O”里面加一个点“.”)到后来的“日”(一个厂方型里面加一横),也是很粗暴的了?
记住,1。不能为反对而反对; 2。不能拿自己的审美去反对别人的审美。
-------------------------------------------------------------------
附:-中華之聲-的原文:在谈汉字简化:许多简化方法是粗暴地用“X”,“又”等...
许多简化方法是粗暴地用“X”,“又”等。如:
漢人(汉人)--民族矮了半截
趙(赵)--不知姓趙的人高不高興被打上个叉。
鄧(邓)--矮了半截(不知姓鄧的人高不高兴)
難(难)--简单了,不難了。
對(对)
雞(鸡)
聖(圣)--聖賢不聽不說話變成一堆土。
戲(戏)
僅(仅)
區(区)--有必要简化吗?
艱(艰)
还有
“雲”和“云”均为繁体,“雲”为Cloud﹐“云”为Say/Tell。均简化合并为“云”。增加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