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漂泊的后半生
行走的画帝
著名学者陈寅恪曾说,张大千敦煌之行的创举,是为“吾民族艺术上,另辟一新境界,虽是临摹之本,兼有创造之功,实为敦煌学领域中不朽之盛举”。因此,从张大千的临摹作品中,也让更多的中国人充分领略到,中国文化有着多么丰富博大的瑰宝。
第二部分
中国收藏界的父子传奇(1)
作者 : 文欢
除了李家兄妹与张大千有着如此之深的渊源之外,徐森玉和徐伯郊父子也同是张大千的至交好友,其中渊源同样感人至深。
徐伯郊1952年在香港见到张大千时,其公开身份除广东省银行香港分行经理外,同时还肩负着一项秘密的重要工作,此项工作意义重大,乃是由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为收购国宝而成立的“香港秘密收购小组”的负责人。
此身份因当时特殊的社会背景不便公开,又因徐伯郊一直生活在香港,另一负责人郑振铎又过早地因飞机失事而故去,所以这段收购国宝的经过在国内外都鲜为人知,充满了传奇和曲折,颇有神圣的“地下工作者”的味道。其间工作就包括收购张大千所收藏的两幅世人瞩目的国之瑰宝:五代董源的《潇湘图》和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
这两幅稀世珍宝的去向在当时曾引起过种种猜测,最后如何被大陆所收购藏入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内幕,也成为当时乃至现在的谜团。而收购这两幅古画的经手人正是徐伯郊。
为中国的文物收藏事业做出如此巨大贡献的徐伯郊,由于多年来一直生活在香港,加上深藏若虚的淡泊个性,使这重大事件的前前后后也随之深埋。以至多年后当有人问起这段离奇的经历时,他只一句轻淡的“那是该做的事”,便了却掉许多沧桑浮云。他身上所体现的正是一种真正的大家风范,举重若轻的文人傲骨。
谈徐伯郊得先从他的父亲——我国古文物鉴定大师、著名金石学、版本目录学家、被全球文物考古界誉为“中国百年十大著名文物考古学家”之一的徐森玉老人谈起。
徐森玉的母亲徐闵氏出身于浙江湖州一个世代以刊刻为业的名门望族(明万历天启年间“套邑闵刻本”曾风行天下),写得一手好字,徐森玉自幼受母亲教导,所以打下了深厚的古文功底,加上天资过人,刚念了两年家塾便考进了著名学府白鹿洞书院,师从著名学者于式枚先生。1900年,他因听一位亲戚说学工科可以留洋深造,便考入山西大学堂读化学,在校期间被人称做“奇才”。
当时的山西大学堂的校长、著名学者宣熙非常赏识徐森玉的才华,常找他谈古论今,因而两人成了“忘年交”。由于这位宣熙先生酷爱收藏,并对皇族清宫里的收藏及掌故有很多了解,所以每新得到一件古物,都会把徐森玉接进府中,连夜引经据典、分析考证。所以使得徐森玉的古文物考证与鉴定研究的水平得到了飞快提高。后来他曾对人说,他的许多古物知识都得益于宣家。两家交往也因此一直延续到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