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得到一位我尊敬的阿姨—沈峻老师(画家丁聪夫人)的电话,黄苗子和郁风夫妇书画合璧展今天(二OO七年四月二十六日,北京时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幕。
唉——紧赶慢赶,展览还是没能赶上让郁风生前看上一眼,哪怕是录像。我们欲哭无泪!
我国著名画家、美术评论家、散文家郁风因病医治无效,于2007年4月15日凌晨0:48在京辞世,终年91岁。郁风是文学家郁达夫的侄女,书画家黄苗子先生的夫人。郁风的绘画和散文成就很大。
郁风的辞世,使95岁的黄苗子先生永失爱侣。
黄苗子先生在携子女所作的“郁风辞世说明”中说:“ 她一生崎岖坎坷,但却慷慨多姿,所以才有那么多的朋友、永留在那么广大的人们心中。她是个总为别人操心、安排的人,但自己不愿受人摆布,她最不喜欢别人为她哀伤。所以根据她的遗愿,不再举行任何追悼会或其他告别仪式。记住她的风度、爱心、艺术,这就够了。她是个魅力永存的人!承中国美术馆最近筹备她与我的书画展览,此展览将于4月26日照常举行,这应是对她最好的纪念。在她病重之中,许多亲友不断致意问候,我们在此隆重致谢!”
著名画家黄永玉得知郁老去世后,异常悲痛。由于过于忧伤,他表示暂时什么也不想说。这次黄苗子和郁风夫妇书画合璧展,就是以黄先生为他们写的《白头偕老之歌》一文为展览主题的。
黄永玉先生自1946、7年认识他俩以来,与他们说是生死之交也不为过。黄永玉先生说:“我一生遇见的好人那么多,却总是难忘三个人。一个是福建仙游县的陈啸高先生,一位是香港的叶灵凤先生,一位就是苗子老兄。”顿失嫂子,情何以堪。我们理解黄先生的缄默无言。
黄先生说过:“友情是爱情的扩大!”
住在中央民族大学的书画鉴定大家史树青先生对郁风的画印象深刻,“郁风的画以文人小品画居多,她的画笔墨简练、尺幅短小、随意轻灵,透出浓郁的人文情怀。”史树青认为,以郁风深厚的绘画造诣,必将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浓烈的一笔。
郁风1916年生于北京,先在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学习油画,随后到南京中央大学在徐悲鸿、潘玉良门下深造。父亲郁华是著名法官,曾营救田汉、阳翰笙、廖承志等进步人士。叔叔郁达夫也对她影响巨大。上世纪三十年代在上海,郁风结识了画家黄苗子,后成一生的“艺术伉俪”。
郁风的家庭故事,饱含着时代的伤痛:上世纪40年代,她的祖母因拒绝为日本侵略者做饭冻饿而死;她的父亲郁华为敌伪特务枪杀;她的叔父郁达夫在印尼被日军害死。而郁风本人的一生更是大起大落,文革后期当他们双双走出被关押七年的秦城监狱时,他们的性情居然依旧未改,还是如过去一样爽朗,乐观。
郁风3年前,被查出患了子宫癌,切除后效果还不错,没想到一年半前就又被发现患了乳腺癌。去年5、6月,癌转移到淋巴系统。2006年8月,她住进了协和医院,开始化疗,春节前出院;不久后,肺部开始衰竭,再次住进医院。
郁风辞世时,家人都在身边,走得非常安详。按照她的生前遗愿以及黄苗子的想法,不举行任何告别仪式,只对外发布一个几百字的讣告,上面将印有郁风的照片和两张她生前画的得意之作,一幅是郁风故乡浙江富阳的风景、一幅是澳大利亚的小紫花。“那是母亲生前特别喜欢的一种树,叶子像花一样。” 儿子黄大威说。
提起晚年的郁风,丁聪夫人沈峻阿姨脱口便是“特别可爱的老太太”。“在她身上,看不出一点成人的世故,所有与她相关的事儿,都显得那么天真可爱,彻头彻尾地天真。”沈阿姨觉得郁风的文才比画画还要好。是的,郁风的散文集有《我的故乡》、《急转的陀螺》、《时间的切片》、《陌上花》、《美比历史更真实》、《画中游》。那么长长的书目,大都是散文精品。她真是一位辛勤劳动的人啊。
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大上海,黄苗子和郁风第一次见面。然而,这次见面在他们两个人的回忆里却有两个版本。
黄苗子的版本是:我记得是和郁风在叶浅予家见面的。当时,我经常去找叶浅予。晚上,郁达夫来了,我没有发现他带着侄女郁风来,就说:“达夫,你管管你的侄女啊!”郁达夫答道:“你瞧,我带她来了!”
郁风的版本则是:当时我才十七八岁,初出茅庐,从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刚毕业。我年轻,什么也不懂,跟着叔叔郁达夫到处乱转。郁达夫带我去霞飞路的漫画俱乐部,黄苗子他们几个漫画家就经常在那里聚会。当时是在一个按摩院楼上见的面,那是个不大好的地方,可能不仅仅有按摩。他们一帮人在一起,我跟张光宇、张正宇、丁聪、叶浅予,还有黄苗子见的面,都是头一次,以前不认识他们。我记得清楚极了,没有错的。可能也不矛盾,他说的是一回事,我说的是一回事。
他们和朋友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
丁聪先生画过他俩。请他们题词在画上,郁风写的是:“我平生最得意的就是我比黄苗子高,而且还不是高一点点!”夏衍老看见了,就写道:“此风不可长!”可不是吗?这个郁“风”再长高,苗子往哪儿摆?!
黄永玉先生画过一幅画,一只美丽的鹦鹉。题词是:鸟是好鸟,就是话多。有人说是指丁聪夫人沈峻阿姨,有人说是指郁风。不管是谁。瞧瞧这批文化大师,我羡慕你们,羡慕得忍不住热泪流淌!我们不要错过这些可爱的老人!
有了他们,我们会觉得当一个中国人是好事,自豪的事!
岁月如歌,渐行渐远。我们的这批文化老人一个个地远去:夏衍走了,吴祖光走了,启功走了,冯亦代走了…现在,郁风又静静地告别了这个世界。
亚里士多德说:“美比历史更真实。”
郁风,您随风逝去,归来在我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