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淨空法師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十五集) 2010/4/2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025

(2011-01-25 21:41:14) 下一个
      

 http://ft.amtb.tw/dv.php?sn=02-039-0025&lang=zh_CN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二十四面倒数第五行,从头看起。

  「又海东元晓师《宗要》云,发菩提心,是明正因」。这是韩国的元晓大师,前面我们略略的介绍过,《宗要》是他老人家注疏的名称,都是讲《无量寿经》的,是《无量寿经》的注。这里面说发菩提心是明正因,这些祖师大德们都是强调发菩提心的重要;如果不发菩提心,就像善导大师讲的,到最后不能往生净土。所以我们要重视四十八愿里面的两愿,不是一愿,许多人都把第十八愿看重,十八愿是十念必生,十九愿讲发菩提心,讲生到极乐世界皆是阿惟越致菩萨,这第十九愿讲的。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讲得好,他说能不能往生完全是信愿之有无,你有深信切愿那你就能往生,可见得发菩提心重要;念佛功夫的浅深,是帮助你往生极乐世界之后提升品位。如果念佛没功夫,真有深信切愿,这个愿就是菩提心,真有度众生的心,真有作佛的心,临命终时一念、十念都能往生。这些开示非常重要,我们决定不能够疏忽

  下面给我们说明菩提心,「又云发菩提心有二」,这个又云还是《宗要》里面说的,第一个是「随事发心,烦恼无边,愿悉断之,善法无量,愿悉修之,众生无边,愿悉度之,此心果报虽在菩提,而其华报在於净土」。这个也说得好,我们看这个,就知道这是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是四弘誓愿。里面说了三愿,说了三条,这种发心果报虽然在菩提,菩提是正觉,菩提是正等正觉,他的华报在净土。换句话说,这个果报是在净土成就无上菩提,到西方极乐世界成就最后那一愿,「佛道无上誓愿成」,这是究竟圆满的果报。「所以然者」,这是回答一个提问,「菩提心量,广大无边,长远无限」,菩提心,菩提心是自性圆满的觉心,这是世尊在《华严经》上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菩提心就是智慧。实在讲,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说智慧,下面德能、相好当然包括在其中,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先说心量,心量广大无边是讲空间,没有边际,大而无外,长远无限这是讲时间,都是无量无边、无尽无限。所以大乘里面常说,这话是真的不是假的,「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话是真的。佛心如是,我们每一个众生心皆如是,一丝毫的差别都没有。无差别当中现在好像有差别,这是怎么回事情?迷失了自性。於是在无差别里面现出了差别,在觉悟的人,不要说圆觉,圆觉是佛,大觉这是菩萨,在他们境界里面差别即是无差别。为什么?大菩萨入不二法门,我们有二、三,他没有,我们有一多,他也没有。我们再问一次为什么?何以故?如果我们真正明白,贤首国师《妄尽还源观》里面讲的三种周遍,你不就明白了吗?那是《华严》圆满的境界。无论是正报,无论是依报,所有一切现象,现在科学家告诉我们是波动的现象,这话说得很有道理。近代的科学家说宇宙之间什么都没有,就是波动,精神现象是波动形成的,物质现象也是波动形成的,形形色色不相同是频率不一样。这个说法跟佛经上讲的相应,三种周遍相应,「周遍法界、出生无尽」,后面一句其实就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含容空有」。

  「故能感得广大无际依报净土,长远无量正报寿命」,末后这两句好,「除菩提心,无能当此」。这句话就是说,遍法界虚空界依正庄严从哪里来的?他讲从菩提心。菩提心是什么?见闻觉知。在自性,断尽无明习气回归到常寂光,这里头没有物质现象,也没有精神现象。所以有些人问我,既然他不起心、不动念,他还有知觉吗?他有知有觉,不就起心动念了吗?不起心、不动念,他怎么会有知觉?他就是有这个东西,精神、物质现象确实没有了,他有见闻觉知。见闻觉知就是自性里面的般若智慧,它不生不灭,因为它不是物质,它也不是精神。物质、精神都是缘生法,我们讲精神是什么?讲受想行识。如果一念妄动,见闻觉知就变成受想行识,有了受想行识,从受想行识里面就变现出物质现象。那就是他所受的、他所想的、他所行的、他所认识的,变现出来,自自然然的。所以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刹土里面的六道众生,也可以说包括十法界,众生有感自然就有应,他是活活泼泼的,他不是死的。他感的时候现相,不是起心动念现相的,是感应现相的。虽现相,他还是没有起心动念,完全是自性起用,不可思议。我们想去理解它,错了,你理解不了,为什么?你是用心意识,心意识缘不到自性。要怎样才能缘到?把心意识放下,它就现前,当下即是。这是大乘法里面、是禅宗里面,不管是哪个宗派最高的境界。末后这两句话说,除菩提心,无能当此,这真的是把根本讲出来,这就是自性本有的般若智慧,这是随事。

  下面,第二「顺理发心,信解诸法皆如幻梦,非有非无,离言绝虑」。这段文长,我们先看这一句。首先你要相信,你不能怀疑,疑是菩萨最大的障碍,这怀疑。我们学佛修行为什么不能成就?说实在话几个人真信佛?信佛信了一辈子,对佛还打问号,到底真有吗?谁能够一丝毫疑惑都没有?那是真信,真信的人肯定依教奉行,果报不可思议。我们对佛就是有怀疑,你说不信还挺相信的,你说真信吧,他做不到,所以佛法真难!佛法确实知难行易,那个知是什么?没有疑才是知;有疑你无知,虽知,不透彻,拖泥带水。真信、真解,所以信跟解有关系。我们凡夫真正搞清楚、搞明白,相信了,这是一般中下根性。没有搞清楚、没有搞明白,他就真信,这种人非常难得,为什么?他能够死心塌地修行,他有成就。这里面两种人,我们中国古人讲上智下愚,多少?上智也不多,下愚也不多。下愚他虽然不解,你教他,他就一口咬定,他真干,说念佛,他念个两年、三年他真的往生,瑞相稀有,他懂不懂经的道理?他不懂。谛闲老和尚那个锅漏匠的徒弟就是属於这种人,他往生的时候,老和尚赞叹:稀有!赞叹他的成就,「讲经说法的法师、名山道场的住持方丈,不如你、比不上你」,老和尚赞叹,那是真的不是假的。站著走的,还站了三天,等谛闲法师去替他办后事,那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所以,信解!诸法是佛说的一切法,皆如幻梦,它不是真的,真正相信、真正理解,对於一切法你决定不执著,你也决定不分别,乃至於一切法里不起心、不动念,你就得三昧。一切法非有非无,不能说它有,也不能说它无;你说它无,它有相;你说它有,它这个相不存在,是极其短暂的一种相似相续相,不存在。我们看电影,从前电影那个幻灯片,一秒钟更换二十四张,张张不停,一秒钟二十四张,每一张它的时间是二十四分之一秒,你还没有来得及想又换掉,这生灭法,生灭速度太快!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一弹指,不是一秒钟,「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你怎么能说它有?你怎么能说它无?它的事实真相非有非无。离言绝虑,你没有法子说它,你说,那个时间已经很长,它不晓得到哪去了;虑是想,你也不能想它。所以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离言是言语道断,离念是绝虑,心行处灭,言语跟思虑达不到,这是它真相。

  「依此信解,发广大心」,这个信解就是前面讲的四句话,「信解诸法,皆如幻梦,非有非无,离言绝虑」,这四句话把一切法的真相都说出来。发广大心,这是什么?真心现前,你对於一切诸法再也不会起心动念、分别执著,这个时候发广大心。广大心是什么?就是前面讲的,度众生的心,断烦恼的心,学法门的心。「虽不见有烦恼、善法」,烦恼是不善,善与不善二边不住,可是怎样?你的心态,「而不拨无可断可修」,你还是很认真的在那里断恶修善,你知道没有烦恼断,你在那里断,你知道也没有善法修,你在那里修。这两句话黄老居士括弧里有个注解,怕我们听不懂,真慈悲,「不拨无即不排除之意,拨者排也,无者除也」,所以上句的意思,「虽不见烦恼与善法,但仍有可修与可断」,为什么?「是故虽愿悉断悉修,而不违於无愿三昧」。这个无愿三昧是大三空三昧,自己入了这个境界,还得要修,对自己来讲破无明习气,给众生做好榜样,也就跟唱戏一样,知道唱戏是假的,还演得很逼真。为什么?演给别人看的,是让别人看了之后有所感动而觉悟。这是说明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现身、作为全是为帮助众生。如果在这个境界里,我不愿意,灰身灭智,那就变成小乘,大乘跟小乘的差别在此地。

  小乘阿罗汉在这个境界他就结束,不愿意再示现,这行不行?不行。为什么不行?无始无明的习气断不掉。你们想想这什么道理?无始无明习气要断,那你就得学佛菩萨无为而无所不为,无所不为而无为。这两句话的意思,不就是佛常讲的入不二门吗?入不二门才是大乘菩萨,对自己来讲,四十一品无明习气他才能断掉。破了无明之后,在《华严经》里面圆教初住菩萨,破无明也就是不起心、不动念,入这个境界。我们想,人到不起心、不动念,当然分别执著没有了,哪里来的四十一个阶级!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哪有这些东西?有这些东西不又有分别、不又是有执著了吗?所以我们在华严会上跟同学们讲得很明白,有没有这四十一个阶级?没有。华严境界是平等境界,哪来的四十一个阶级!佛为什么说四十一个阶级?是说起心动念那个习气没断,起心动念真没有了,确实没有了,还有起心动念的习气,这是微细的无明。这个微细无明很难断,没有法子断,所以在那个境界里修行叫无功用道,古人常讲此处用不得力,一用力,妄想分别执著全起来。

  在这个境界里面,换句话说,你得说话算话。你在过去因地上曾经发过度众生的愿,你现在成佛你为什么不度众生?你说话要算话,要兑现,这个时候是你兑现的时候。虽兑现,没有起心动念,随众生的感,佛菩萨应,感应道交。众生有感,佛是无心而应,就是他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他就应,虽应还是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现身如是,说法亦如是,所以释迦牟尼佛说,他讲经四十九年没说过一个字。我们听这个话听不懂,怎么一个字没说?现在人记录下成一部《大藏经》,他说一个字没说。真的是一个字没说,为什么?他没起心动念,他说什么?很难体会这个境界,听不懂,明明你给我们讲这么多经,怎么说连一个字没说?所以佛有善巧比喻,他用钟鼓来比喻,你敲鼓,你用力敲,声音就大,轻轻敲,声音就小,鼓有没有起心动念?有没有分别执著?没有!大叩则大鸣,小叩则小鸣,不叩则不鸣,佛要我们从这里去体会,他真的没说。他那个说是什么?是你众生起心动念,他这边自自然然的反应,就是自性性德法尔如是。如果没有反应?没有反应那就死的了。他不是死的,活活泼泼,所以佛说法,就像《楞严经》上所说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随心应量。

  下面说「虽愿皆度无量有情,而不存能度所度」,有能度所度你就起心动念,有能现所现、有能说所说,那你分别执著全起来了,你是凡夫,不是圣人。我们要学圣人,要把能所放下,能所放下就是说决定不能够有执著,境界里不执著有我身,不执著有人身,四相放下,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你得清净心。清净心起作用恒顺众生,众生有执著,你要是没有执著,他心目当中你是异类,他没有办法跟你在一起生活。那怎么办?要顺著他,顺著他的执著,一样有执著,那顺著他的执著,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恒顺随喜是有分别、有执著,功德是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有执著就是没执著,没执著就是有执著,你能听得懂吗?这妙,妙就妙在此地。所以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真的这法喜充满。这个理确实是很深,听不懂没有关系,不要去研究它,不要去想它,一遍一遍的听。所以释迦牟尼佛不厌其烦,天天讲、常常讲,听多了总有一天豁然开悟,为什么会豁然开悟?薰习久了。你看平常你是烦恼薰习得久,就生烦恼,现在是圣教薰习得久就开悟。所以不怕,多听,现在方便,一片光碟都能开悟,一片光碟要是每天听十遍,听上三年准开悟。三年听这一片东西,心定了,你得三昧,你怎么会不开悟!肯定开悟。人人都有分,问题就是你肯不肯信?你能不能相信?你愿不愿意这样做?关键在此地。只要愿意,大乘不难!

  「如是发心,功德无边,设使诸佛穷劫演说彼诸功德,犹不能尽」。这话都是真话,你能依照上面所讲的发心,它能帮助你开悟、帮助你明心见性,这功德太大了。这底下还有一句话忘掉了,「故能随顺於空无相,如经言」,这是《金刚经》上说的,「如是灭度无量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这句话是《金刚经》上的。这是诸佛菩萨在世间灭度无量众生,灭是帮助众生灭烦恼,帮助众生断烦恼,帮助众生证菩提,虽然帮助他,不著相;众生著相,佛菩萨不著相就如是。他能随顺於空无相,前面讲的无愿三昧这叫大三空三昧,就是空、无相、无愿。换句话说,他在日常生活当中穿衣吃饭跟这个相应,空、无相、无愿,他在工作里也相应,他待人接物也相应,与大三空三昧相应,就是与金刚般若相应。他不是不干,真干,干得很积极;虽然很积极,痕迹都不著。这是什么?换句话说,作而无作,无作而作,作跟无作是一不是二,真入不二法门。所以这是真实功德,无边功德,一切诸佛演说彼诸功德说不尽,为什么?它称性,道理在此地。

  我们再看下一段,「宗趣」这一段老居士也说得很多,分量很大,「又《观经》云,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这个地方引的,他是因为这里讲发菩提心,所以他就引第三条,「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前面还有两条,我们在这得顺便说说,「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头一条,你要知道那是什么?那是菩提心的根,菩提心的基础。没有第一条就没有第二条,没有第二条就没有第三条。我们今天说发菩提心,我们得真干,怎么干干得不像,没有成果出现,什么原因?没根,把根疏忽掉。许多出家人来跟我谈,谈什么我都不说,扎根要紧,他都没有想到根本,那你怎么会有成就?根是这四句,第一条这四句能不能做到?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能不能做到?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落实在《弟子规》,把《弟子规》统统做到,这个根你就有了。这个根是浅是深、是强是弱,那里面程度还有很多。慈心不杀是因果教育,修十善业这是佛法的根,《十善业道经》里面佛讲得很清楚,人天法,你来生怎样得人身、怎样生天,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乃至无上菩提,都是以十善为根本。离开十善,你来生人身都得不到,向上就别想,向上生天、声闻、缘觉、菩萨、佛都别想,你连人都得不到,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在中国,中国传统文化是儒释道三家,少一个也不行!儒释道的三个根就在这一句,儒家的根《弟子规》,道家的根《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佛法的根《十善业道经》,出家还要扎一个根《沙弥律仪》,出家的根。根基没有,怎么会有成就?我们学佛不能骗人,骗人有罪。

  这三个根真的扎下去,你学佛可以修成菩萨、修成佛,你修道可能修成神、成仙,你学儒可以成圣、成贤,决定有成就;如果这三个根都没有,那你什么成就都不可能。三个根从哪扎起?从《弟子规》扎起。就像三层楼一样,《弟子规》是第一层楼,《感应篇》是第二层楼,《十善业》是第三层楼,三个根,比什么都重要。学佛从哪里学起?从这里学起。在古时候,一般人童年就把这个根扎下去,一般是儒跟道,从中国传统文化你就能看出来。中国传统文化硬体设施有三个建筑,祠堂,祠堂教什么?教孝,孝亲尊师,春秋祭祖。平常祠堂就是学校,私塾都用祠堂做教学的场所,私塾是家学,用现在的话就是家族的子弟学校。祠堂平时没有活动,除了春秋祭祀之外没活动,所以就利用这个场所来学,所以它是伦理道德的教育。第二个就是孔庙,孔庙也是每年一次祭孔,那是它的活动,平常也没事情。所以地方这些读书人就利用这个场所结社,你们看到《俞净意公遇灶神记》里面讲的文昌社,他们就利用这些地方结社,在这个地方学习道德的教育,古圣先贤的道德教育,就利用这个场所。第三个城隍庙,城隍庙大概都是道家的或者是道教的,教什么?因果教育。这里面教学最动人的、最感人的就是十王殿,十殿阎王它是表法的。在从前这个阎王殿它多半是泥塑的,把地狱变相图做出来,说明、依据那是《玉历宝钞》,因果教育。

  这三样东西,小孩从小就受这薰习,所以他的根就扎稳,以后再接触佛的时候非常容易,十善业道对他们来讲一点都不难,根好。所以在家学佛十善业、三皈五戒,一点问题都没有,他真做到;出家学佛他真有根有底。现在我们这一代麻烦,儒释道的三个根都没有,如果我们说没有,我在十善业行不行?不行。佛在《佛藏经》里面说过,《佛藏经》是一部经,不是《大藏经》,分量不多。《佛藏经》,佛说「佛子,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释迦牟尼佛说这句话,你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佛不承认你。佛教传到中国是很完整的,你看《大藏经》里面的《四阿含》,是小乘经,小乘的经律论。在隋唐那个时候有两个宗,成实宗、俱舍宗,这两个宗是小乘,要先学它,先学小乘,小乘学毕业再去学大乘,这释迦牟尼佛教给我们的,古时候都是这样的。可是唐朝中叶之后,中国佛教不学小乘,在家、出家都不学,那学大乘行吗?中国用儒道代替小乘。所以学佛没有不读四书五经的,至少也读过老庄,用这个做基础,然后再接著学大乘很有效果,不亚於小乘。这是中国佛教一个特色,这必须要知道,所以用儒道做基础,儒释道就融成一体。

  在中国这个社会形式上有儒释道,实际上儒释道已经融成一体。学道的他读佛经、他也念四书五经,学儒的他也学道、也学佛,很普遍。尤其像《金刚经》、《华严》、《地藏经》这些,变成很普通的这些功课,儒也学、道也学。到了近代,清朝亡国之后,中国社会一直在混乱不安的状况之下,接著遇到日本人侵略,八年抗战。我们把传统这些东西疏忽了,现在正像《无量寿经》上佛所讲的,「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我们不能怪父母,也不能怪祖父母,只能怪我们出生在这个环境,这环境不好,我们来了。这里面因素很多,不是他们有意疏忽的,为时势所逼,我们要知道。怎么办?这要补习,把这基础教育要补过来,真正花个一、二年的时间扎根,根真的扎好,无论修什么都会有成就,这很重要。所以净业三福头一条就是儒释道这三个根,有这个根才能学佛。所以第二条才学佛,学佛从哪里?「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才入佛门。佛经上你一展开,「善男子善女人」,为什么?他具足第一条善,也就是说他真正做到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他真做到。所以他有这个条件,才能到佛门里面来接受三皈五戒,出家的时候接受沙弥戒,沙弥十条戒二十四门威仪。

  有这样的基础才能到第三,第三是大乘,第二是小乘,不违背次序。到第三是大乘菩萨,大乘菩萨第一个是「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这个因果不是小乘因果,不是世间的因果,世间因果在第一条就学。这个因果是什么?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它是讲净土法门的,念佛成佛!不是讲普通的因果,这个讲得透彻,我们不能不知道。这个法门就是教你念佛,你对这个因果你要相信,深信切愿,没有一个不往生。「读诵大乘」,读是对著经本念,诵是离开经本背诵,你念得很熟你能够背诵。这是什么?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你就能成佛!这个大乘是讲什么?广义的讲是大乘经。狭义的讲就是《大乘无量寿经》,就这一部经,你就决定成佛,往生成佛。最契合现代这个世纪,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知识爆炸,人喜欢简单。最简单的,一部经,而这一部经能够把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统统包括在里面,《无量寿经》,真的不是假的。前面跟诸位说过,真的一即一切,一个不漏,所以这部经无比殊胜,十方诸佛赞叹。我讲经讲了五十二年,在我经验里面,我讲任何经都没有讲《无量寿经》的法缘殊胜。你们要是听经,细心想一想观察,你能够觉察到,讲这部经的法缘无比殊胜,无论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拥护。我们肉眼看不见的众生多!也有些中国国内所说的特异功能,在佛法里面讲的天眼通,能够看到那些众生,他们知道这个道场听众太多太多了。所以读这部经、讲这部经、学习这部经,感应是无比的殊胜。「劝进行者」就是教化众生,读诵大乘是自行,是自己依著经教修行,自行化他,劝是劝别人。

  「又曰」,这又曰也是《观无量寿佛经》上说的,「若有众生愿生彼国,发三种心即便往生」。这就是发菩提心,菩提心怎么会有三个?大乘教里面常讲一心,哪来的三心?三心就是一心,一心就是三心,佛法讲体、相、用。这地方讲三心,有体、有用,用分两个,自受用、他受用,我用什么心对待自己,用什么心对人。这是《观经》上说的,「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你看这个地方,菩提心的体是至诚心,什么叫诚?这个字怎么讲法?曾国藩先生在他读书笔记里面,给诚下了个定义,说得好,跟大乘教里面相应,他说「一念不生是谓诚」。起心动念,诚就没有了,不起心、不动念这个心是诚心,至诚是诚到极处。曾国藩先生也是个学佛的,我想他那个诚的定义是大乘经上所说的。至诚心谁有?给诸位说,圆教初住菩萨。十法界里头没有,十法界里头我们知道最高的阶层是佛,十法界是声闻、缘觉、菩萨、佛,那个佛还是用阿赖耶。阿赖耶是什么?阿赖耶是起心动念。他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他有起心动念,所以他是妄心不是真心。一发这个心,给诸位说,你就是圆初住菩萨,你就成佛,真心!用真心就是佛,用妄心是十法界。十法界的四圣法界用妄心用得正,因为都接受佛菩萨的教诲,都是依教修行,所以他的妄心用得正。六道用得邪,不正,六道里见思烦恼障碍了他。所以四圣里头有分别,没有执著,有尘沙烦恼,没有见思烦恼,他脱离六道轮回。至诚心不容易!

  「二者深心」,深心是自受用,我们自己生活工作、待人接物要用什么心?用深心。什么是深心?我们用本经经题上五个字「清净平等觉」。二十多年前我在美国讲这个经,讲菩提心的时候,我这样讲法大家好懂,我把觉上加了一个字正,正觉。我用了十个字,真诚就是至诚心,真诚;深心是清净、平等、正觉;他受用呢?他受用是慈悲心,就是此地讲的回向发愿心。把自己所修所学的一切功德回向给法界众生,发愿求生极乐世界,慈悲到了极处。这就是摄一切众生往生佛国,这慈悲到极处!没有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慈悲心不圆满,为什么?来世他还要搞六道轮回,这一世你怎么爱护他、怎么帮助他,来生还搞轮回。佛帮助众生要帮助到底,真的要帮助他到家,不能搞一半,一生当中就要达到圆满,你就得一定劝导他念佛生净土。你自己一定做一个非常好的榜样,你让他看了之后真正心生感动,真正能够放下万缘,往生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到极乐世界,成就一切佛法。那个地方是个好学校,生到极乐世界就无量寿,有的是时间。学佛的场所,没有比极乐世界更好的,这找不到,十方诸佛赞叹,连华藏世界毗卢遮那佛,你看都赞扬文殊、普贤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带到西方极乐世界,向阿弥陀佛学习,这还得了!这些事实真相,我们得看清楚、得想通,然后死心塌地归心净土,不再搞别的。

  我在讲席当中,过去跟诸位报告多次,李老师把这部经的眉注给我,我读了之后生大欢喜心,那个时候我讲《华严经》,我就不想讲了。《华严经》讲了一半,《八十》讲了一半,《四十》讲了一半,我就不想讲,就想发心专讲这部经,这部经先后我讲过十遍,这是第十一遍,专修净土。为什么这以后又讲《华严经》?我跟诸位说是三个人启请,台湾的开心法师,北京的黄念祖老居士,华藏图书馆的韩馆长在往生前两天,生病住在医院,往生前两天恳切的要求,希望我把《华严经》讲圆满。因为以前讲的没有这些设备,不但没有录像,连录音都没有,我第一次讲《华严》。她说希望能够从头好好讲一遍,那个时候还是录像带,留给后人做参考。我看她的病很重,来安慰她,就答应了,这是这一次第二次讲《华严经》因缘。我移民到新加坡,在新加坡住了将近四年,李木源居士知道这回事情,代表这三位大德正式启请。所以《华严经》就从新加坡居士林开讲,我们讲了四千多个小时,讲了多少?《八十华严》大概五分之一,讲得很详细,大家很欢喜。这个经是中本《华严》,我们这一次在此地学习的进度,今天是第二十五次,我们学到二十五面,两个小时学一面,他老人家的《大经解》恐怕也将近一千页,那就得一千次,一千次得两千个小时。这个学习方法是有受用,愈详细愈欢喜,真的是法喜充满,我们还是要把进度提快一点。所以这三种心,我们用最浅显的文字,让大家看了很好懂,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要真正发这个心,用这个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决定得生。具三心者,必生彼国。

  「发此三心,亦即发菩提心也」。「又密宗最重发大菩提心」,黄老居士参过禅、学过密,他是密宗的金刚上师,显密圆融,通宗通教,难得的一位长者大德,「其教典《菩提心义》云:菩提之心,成佛之本,大事因缘莫过於此」,这十六个字是说菩提心的重要。菩提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觉,菩提之心是觉心,就是经题里面讲的「清净平等觉」。我常常跟诸位报告,也提醒大家,清净心是阿罗汉,平等心是菩萨,觉心是佛,佛觉悟了,觉从哪里来的?觉从平等来的,平等是三昧。持戒就能得清净心,因戒得定,定是三昧。得三昧,平等心现前,定到一定的程度自然就开悟。觉是开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它是成佛的根本,大事因缘莫过於此,就说明我们学佛,学佛是一大事因缘,为什么?回归自性。众生迷失了自性,堕落在十法界、堕落在六道轮回,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性德完全违背,所以受苦受难。从大乘教义里面来说,灾难从哪来的?不善的心行。为什么?学到这么多年,诸位心里都相当明了,「一切法从心想生」。坚定的善心善愿,我们居住的环境就变成坚实的大地,不会有灾难、不会有地震、不会有土石流。我们在前天看到一个信息,我还看到照片,好像是在台湾发生的山崩,这个山整个崩下来,山上面那一层的树木还在,当中的土突然崩塌下来,这从前没见过的现象,没见过。这在佛法讲是什么因?我们的心行不善感得大地松了,摇晃不定。是不是真的?是真的。

  现在想想,有几个人心在定中?心都不定,可以说是心慌意乱,现在社会一般大众都是这样的,没有安全感。不像从前人,从前人心定的,他定在哪里?定在伦理道德。因为以前教育,它从扎根教育就教这个,教你定在孝悌、定在五伦、定在五常、定在四维八德,一生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生活也好、工作也好,待人接物他都有个常规,他不越这个规,他心是定的。现在没有了,现在心不定,没有安全感,所以大地松了,大地也不定,这在大乘教里讲得通。如果我们不能够认真学习圣贤教诲,把心定下来,这个事情会常常发生,会愈来愈多,这麻烦大!防不胜防。你看这两年地震的频率比过去多得太多了,在整个世界来讲,每个月都会有好几次,不定在哪个地方,频率愈来愈多,灾害愈来愈严重。记住「一切法从心想生」,佛这句话说得太好!我们心想什么?要常常想著祖宗的教诲,伦理道德,常常想著佛的教诲,佛叫我们「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把心定在极乐世界,把心定在阿弥陀佛。我们的心定了,山河大地也巩固了,就不会出问题。所以,要定在发菩提心。真诚心我们还做不到,为什么?做到了你就超越十法界,你成佛了。可是我们要非常认真去学习清净心、平等心,在日常生活当中学。

  前面讲得很好,《往生论》里跟我们讲的,学无染清净心,知道哪些东西是染污,我们远离染污。要记住,自私自利是染污,名闻利养是染污,五欲六尘的享受是染污,贪瞋痴慢是染污,染污多,太多太多!你要有慧眼,你看得清楚,能分辨明了,远离一切染污,清净心就回来。得到清净心之后,再进一步修平等心,平等心从哪里学起?从谦卑学起,我不说谦虚,谦卑。连天主教《玫瑰经》里头,第一段教人学圣母玛利亚的谦卑。在中国《礼记》第一句话,「曲礼曰,毋不敬」,礼,《礼记》里面讲,礼的精神是什么?自卑而尊人,自己谦卑,尊重别人,这是礼,礼的根本。决定没有贡高我慢,贡高我慢感应的是什么?地震。我们就晓得,我们能够自卑而尊人的话,我们居住这个地方不会发生地震。我们要相信佛,佛说的,不信就没办法,一定要相信,决定不怀疑,它就产生效果。如果你要是跟一般人的见识,「佛是迷信,没有科学根据」,就麻烦大!灾难现前,你怎么办?不相信。

  我们再看下面,「又《菩提心论》云:此菩提心,能包藏一切诸佛功德法故。若修证出现,则为一切导师。若归本则是密严土,不起於座,能成一切佛事」。这是《菩提心论》里面讲的一段话,一直到这一段的末了,都是《菩提心论》上所说的。菩提心能包藏(包是包容,藏是含藏)一切诸佛功德法,这个意思就说,自性本具一切智慧德相,能生万法,就是这一句的意思。显示万法从哪里生的?从菩提心生的,是不是?是的,这个意思太深。自性,自性之体就是菩提心,自性能生万法。惠能大师见性讲的五句话,他形容菩提心,他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我们的真心永远是清净的,从来没有染污过。染污是阿赖耶,是妄心,不是真心,真心从来没染污过。不生不灭,「本不生灭」。「本自具足」,这句话里头东西多了,本自具足,第一个是什么?第一个就是智慧,就是《华严经》上所说的,佛所讲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智慧是第一。智慧是什么?智慧就是菩提心,觉心、本觉,《起信论》上讲的「本觉本有,不觉本无」,不觉是阿赖耶,是妄心,不觉本无,本觉本有。觉心就是菩提心,觉心具足无量的德能、无量的相好,所以能生万法。遇到缘它就现万法,这个缘是什么?一念动,我们今天讲波动,极其微细的这一念波动。

  这个波动没有因的,从这个波动之后就有因、就有果;只有第一个,所以叫无始无明,这个东西没有因。你要去追究它的因的话,你就起了分别、起了执著,你就愈迷愈深,就错了,第一个动没有因。佛讲得很好,为什么没有因?无始,没有开始,无始当然它就没有灭,有始就有终,它没有始。所以这句话已经把意思说破了,没有始你就不要问了,你就不要去想它,所以不可思议。你一想一说就错了,不晓得错到哪里去了,这话说得真好!这是言语的善巧。能包藏它,本来包藏的,就是能大师第三句话里面所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就这个意思。它这里说一切诸佛功德法,就是《华严经》里面讲的「智慧德相」。我们在这经题里面,智慧是「大乘」,德是「无量寿」,相是「庄严」,全在经题上。极乐世界所现的,若修证出现则为一切导师,阿弥陀佛修证出现了,我们看他五劫的修行,他修成了,极乐世界出现,极乐世界还是从心想生的,真有,不是假的。蕅益大师他有一个外号叫西有道人,西是西方,意思是什么?西方真有,他给大家做证明西方真有,叫西有道人。阿弥陀佛修证出现了,出现西方极乐世界,他就成为一切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大众的导师,导师就是佛,指导大众修行证果。在极乐世界修行还是一级一级向上提升,可是它速度快。不像是在他方世界,修行的时间很长,为什么?障缘太多,障碍太多,修行的环境不好,寿命短促,还没有成功寿命到了。再转世再来,至少要耽误十几年二十年的时间,这个耽误就是退转,大幅度的退转。

  西方极乐世界人没有生死,无量寿,而且他的时间可以说分分秒秒他都不浪费,都不空过,这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他念念都在进步。这种修学环境到哪里去找?十方佛刹里头没有!若归本则是密严土,什么叫密?不是秘密,秘密不可告人那不见得是好事,佛法的密是讲深密,理太深,理跟事都非常深妙,严是庄严,密严土是什么?西方极乐世界、华藏世界。广说,一切诸佛的实报庄严土都是密严土,拣别它跟十法界不一样,十法界的土没有它那样坚固,它永远没有灾变。它是怎么成就的?我们要记住,菩提心成就的。我们再把这话重复说一遍,大家就印象深刻,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你能把这十个字都做到,你就修证出现一切导师,你就见到阿弥陀佛,为什么?你自己是阿弥陀佛,你就见到极乐世界,密严土就是极乐世界。身是金刚不坏身,正报,土是依报,无比的庄严,西方极乐世界讲七宝成就的,七不是数字,代表圆满。七怎么说?东南西北上下中,取这个意思,圆满的意思;换句话说,无量无边珍宝所成。那是什么?坚定的信心成就的。我们这个世间众生迷失了自性,现在众生心什么心最重?疑心最重,所以全都松散掉,麻烦就来了。对什么都怀疑,这个事情是真麻烦不是假麻烦,什么都怀疑,这个最严重的是对於圣教的怀疑,对祖宗教诲的怀疑,这是中国谚语所谓「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祖宗爱护后人不骗你,佛菩萨爱护众生也不会欺骗你,你不相信你就没福报了。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敬请常念阿弥陀佛!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