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
这个「会集本」三个字不要,就是《清净平等觉经解》就可以了。我们用的这个本子,会集是山东郓城夏莲居老居士会集的,这个注解是黄念祖居士的,黄老也是密宗的金刚上师。注解一共有四卷,现在我们精装成一册。刚才诸位看到这个本子,我手上这个本子,是去年修订的。这个本子流通得很多,在海内外,十年前,第一次我们印了一万本,以後几乎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流通。我们请看第一卷,这一次我们学习,完全学习黄老的注解,我们报答这个老人晚年一番苦心,继承老师的弘愿,希望把净宗永远传承下去。这在昨天,我们把这个因缘给诸位做了报告。
今天我们看第一卷,「从前言、概要至正释经文第一品至第三品」,这是说第一卷的内容到第三品。总共四十八品,全经。我们先看「壹、前言」。「夫净土法门者,乃一乘了义,万善同归,三根普被,凡圣齐收,横超三界,迳登四土,极圆极顿,不可思议之微妙法门也」。开头这一段,这一小段是赞叹净土,把净土赞叹到极处了。真的是这样吗?释迦佛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四十九年说了很多经,哪一部经是最重要的,就是第一经?我们有这个想法,殊不知古人早就有这个说法了。在隋唐时代,东西方的大德,东方是我们中国的一些高僧、祖师大德,西方是从印度到东方来传道的、译经的这些大师们。其中还包括日本、韩国到中国来留学的这些大德,以後他们回国,都成了本国的宗师,像日本十三个宗派,都从中国传过去的;往南去还包括越南,所以越南的佛教也是从中国传过去的。当时就有祖师大德提出这麽一个问题,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经,哪一部经可以代表世尊一生的经教?这些大德们几乎都公认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大家公认的,不管哪一宗、哪一个派别都承认。所以《华严》变成佛法的根本法轮,就像一棵大树一样,这是根,这是本,所有的支派都从这个根本衍生出来的。《华严》最後再追究,《华严》是根本,《华严》最後的归宿,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是什麽样一种气象?
华藏世界的本师是毗卢遮那如来,文殊、普贤是帮助毗卢遮那佛的,教化众生,是弟子当中的首领,这两大弟子。文殊主解门,代表智慧;普贤主行门,代表修证,这是一个行门、一个解门,普贤菩萨到最後,《华严经》以善财童子为代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在经里面我们看到这两位菩萨。文殊是七尊佛的老师,学生都成佛了,许许多多都成佛了,他老人家还是菩萨身分,还是协助毗卢遮那佛,教导法身大士,慈悲到极处。这叫倒驾慈航,他成佛了,他退到菩萨位置上来,这个里头都有表法很深的意思。佛教众生不好教,为什麽?佛是代表本体,就是代表法性。法性没有相,法性是什麽?法性是常寂光,我们净土四土最高的叫常寂光净土,常寂光是法性,常寂光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这两方面都谈不上,所以没办法才叫个常寂光。「常」是永恒不变,这是常的意思。「寂」是清净寂灭,你看六祖惠能大师见性了,头一句话就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寂就是这个意思。灭是什麽?灭是灭一切烦恼,《华严经》上讲的妄想分别执著。妄想就是大乘教里面所说的无明烦恼,叫根本无明,分别就是尘沙烦恼,大乘经上说的,执著叫见思烦恼,名称不一样,意思完全相同。《华严经》上讲的我们容易体会,但是那个真实义很难懂,体会得囫囵吞枣。所以大乘经上讲的根本无明、尘沙、见思是不太好懂,但是讲解起来更容易理解。所以我们晓得,这是经教上的名词术语,它是不定的,佛无有定法可说。所以叫我们依义不依语,你要懂得它的意思,别执著它的语言、文字、名相,都不必执著,懂得它代表的意思就对了。
所以我们学佛,要知道释迦牟尼佛这一代时教的中心思想是什麽?就是净土。在华严会上看到,文殊、普贤带领著华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从初住菩萨到十地菩萨,还到等觉,叫四十一位,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就四十个,加上一个等觉,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到哪里去?到极乐世界去,拜阿弥陀佛去。你们想想这个境界,再想想毗卢遮那佛的度量多大!如果我们现在说,一个老师,我们跟著这个老师,我们居然发现一个好的老师,把我们的同学统统带到那个老师那里去了,这老师心里怎麽想法?那不是很难过吗?那是背师叛道。不但毗卢遮那佛没有反对,而且毗卢遮那佛欢喜,好,你们到那边去太好了,去看阿弥陀佛。为什麽?阿弥陀佛跟毗卢遮那佛不二,是一不是二。为什麽到极乐世界去?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有善巧方便,帮助你修行证果,在时间上大幅度的缩短了。你在华藏世界,我们讲圆教初住菩萨,他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要多长的时间?三大阿僧只劫。三大阿僧只劫是这麽说法的,不是说从我们现在,不是的,你明心见性那一天算起,没有明心见性不算,明心见性就是圆教初住菩萨,别教初地菩萨,从那天开始算起,要那麽长的时间。到西方极乐世界呢?到西方极乐世界一天就圆满了,这叫什麽?念劫圆融,不可思议!所以你说极乐世界多殊胜。所以古大德说,再追究的时候,佛法的顶尖、尖端,从《华严》我们就追到了《无量寿》,《华严》最後归《无量寿》,《无量寿》是专讲极乐世界的。
《无量寿经》有九种本子,可以说夏莲居老居士这个本子是最好的一个本子,这五种本子里面算是第一本善本书,是集五种原译本的大成,集大成的工作。这个事情,从宋朝时候就一直有人想做这个事情,王龙舒首先完成,这个後头我们有详细报告,做得是不错,但是还是有瑕疵,不是尽善尽美。到以後清代咸丰年间,魏默深居士第二次会集,当然比王龙舒的本子好,王龙舒只看到四种原本,魏默深是五种原本都看到了,会集得不错,可是还不是尽善尽美,里面有问题。一直到最後,民国初年夏莲居老居士第三次会集。很奇怪,三次会集都是在家居士、在家菩萨,说明这个净土跟在家的缘非常非常殊胜,所以三次会集都是在家的。它里头表法的义趣深,成就无比的殊胜,这个在这後面我们统统都能够看到。
他一开头就给我们介绍,他说这个法门是「一乘了义」。什麽叫一乘经?通常我们看到是二乘,二乘是大乘、小乘,这叫二乘。三乘,三乘是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就是把小乘开成声闻、缘觉,声闻是阿罗汉,缘觉是辟支佛,把它分开成两个,辟支佛比阿罗汉要高一些,叫三乘。世尊在《法华经》上说过,说明诸佛如来应化到这个世间来教化众生,《法华经.方便品》上有一句话,说「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这首偈非常重要,换句话说,佛讲三乘、讲二乘是方便说,真实说呢?真实说就是一乘法。「一乘」就是佛乘,换句话说,这个法门是教人成佛的,而且是就在这一生成佛,这叫一乘法。大乘,大乘是成菩萨,你在这一生修到最高的果位是菩萨,这大乘。如果你在这一生修成阿罗汉、修成辟支佛,这是小乘。就跟我们读书一样,一乘是什麽?一乘是研究所的博士班,你这一生拿到最高学位,大乘是硕士班,小乘是学士,大学毕业学士,这是佛门三个学位的名称,这个要知道。什麽法门一生能够证得究竟的佛果,这就叫一乘,那这个法门也是一乘法门,这个经是一乘经。
我们先讲「一乘」在佛经里一般的解释,乘是比喻像车,古人用车来做比喻,大乘是大车,古时候的大车是马车,马车大,人可以坐得多。我记得我小时候在南京念书,上学坐马车,一个马车坐多少个学生?十四个,坐马车上学,这是抗战胜利之後还有。我是抗战胜利之後,三十四年、三十五年的时候,三十五年在南京读书,那个时候马车很多,公共汽车不多。小乘,就是羊车、鹿车,鹿、羊它的车就比较小,坐一个人、二个人。佛在《法华经》上用这个做比喻,乘是运载的意思,「佛说一乘之法,为令众生,依此修行,出离生死苦海,运至涅盘彼岸」,这个涅盘是究竟涅盘。小乘也叫涅盘,叫偏真涅盘,小乘出生死是出六道轮回的生死,所以他证得偏真涅盘。大乘,大乘是离两种生死,第一种叫分段生死,我们现在一段一段的,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第二种是变易生死,变易生死不好懂,就像我们念书,就比喻来说,我们念一年级,这一年念完了,明年升二年级,一年级就死了,二年级就生了,是这个意思。这是说什麽?我们在菩提道上,无论是大乘、小乘,小乘有八个位次,大乘《华严经》上四十一个位次,你一步一步往上升,下面就离开,升到上面,这叫变易。变易不是真的生死,为什麽用生死?生死苦!你升上一级你也很辛苦,你去做你的功课,不是那麽容易就升上去,所以你也得要吃一些苦头,你才能向上提升。你看一个人从小学、中学、大学念到研究所,也得念上二十几年,你吃了很多苦头才能把学位拿到,这叫变易生死。从阿罗汉以上,就是离开六道,六道里是两种都有,变易也有,分段也有;六道之外,就四圣法界,四圣法界里有变易,没有分段生死。六道里面这种生死之苦,六道之外是没有的,它有变易。就是修行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也要真正努力精进,还得要放下分别,放下分别的习气,再放下妄想。放下妄想,十法界就没有了,那就到一真法界,到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
世尊既然他的目标,真正的目标是希望这一切众生快快成佛,跟他一样。可是众生的根性不相同,迷惑有浅深,习气不一样,迷得深,习气重,大乘法他不能接受,所以就用方便法。譬如我们的老师、父母都希望我们得到博士学位,博士学位不是很容易就拿到的,怎麽办?办学校,办小学、办中学、办大学,慢慢把你提升。这些中学、小学、大学都是权巧方便,博士班才是真正目标,佛教学亦如此。你看世尊在菩提树下觉悟之後,这是大彻大悟,他把他悟入的境界圆圆满满的说出来,说了十四天。这十四天是在定中说的,我们看到释迦佛在菩提树下入定,不知道他在那里讲经,讲什麽经?《大方广佛华严经》,就是他证得的境界。我们回过头来看看中国,唐朝时候惠能大师,他也明心见性了。在五祖忍和尚方丈室里,五祖给他讲《金刚经》,惠能大师不认识字,当然不会有经本,讲《金刚经》大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大彻大悟。他也说出他的境界,说了五句话,那五句话跟释迦牟尼佛讲的《华严经》没有两样,《华严经》浓缩起来就这五句,这五句展开来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
能大师说的五句话,第一句是「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没想到,见性了,没想到性本来就清净,从来没有染污过。我们的自性有没有染污?没有,染污就不是真的,那就变成假东西。我们讲染污是什麽东西?阿赖耶染污,阿赖耶是妄心,自性是真心,真心从来没有染污过的。所以染是妄心,我们现在迷了,真的不认识了,把假的当作真的,亏就吃在这里。第二句说「何期自性,本不生灭」,本不生灭就是大般涅盘,这是古印度所有宗教梦寐以求的不生不灭。现在每一个宗教都讲,讲永生,就这个意思。有没有永生?有。真的自己就是永生,假我有生死,这个我是假的,不是真的。你把这个事情搞清楚,你多舒服、多舒畅,你的恐惧没有了。这是假的东西,随它怎麽生灭,真的我永恒不灭,你把这个真的找回来,佛教导我们就是把真的找回来,这是大事。
第三句他说得好,「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麽?世尊在《华严经》上讲的一句话,明白交代出来了,他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就是本自具足的。如来是讲自性,大乘教里面你看讲佛、讲如来,十大愿王里「礼敬诸佛、称赞如来」,讲佛是从相上讲的,讲如来是从性上讲的,不一样的地方在此地,相是假的,性是真的,这是这两个名词不同的地方。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就是你自性,你自性里有智慧,圆满的智慧。这是什麽?这是自性里本具的,这不是学来的。圆满的智慧,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是一般宗教赞叹上帝的话,赞叹神的话,上帝跟神未必有,自性是真有。为什麽我们晓得?上帝跟神也是六道众生,天道,他也没出六道,也没有出三界,他还是迷而不觉,福报比咱们大,智慧比我们多一点,也不是究竟圆满的,自性本具的智慧才是圆满的。这是什麽?这在隐的时候,佛家叫隐现,隐是什麽?譬如我们现在这萤光幕,我们把这个按钮把它关起来,画面上什麽都没有了,这是「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你不能说它没有,你打开频道它就现前。打开频道是什麽?「能生万法」,它就现前。不现前的时候不能说它是无,现前的时候不能说它是有,这个《妄尽还源观》上讲得很清楚,你不能说它有。这是事实真相,我们得搞清楚。
他第四句讲的是「何期自性,本无动摇」,如如不动,这个是修行里面最重要的一个枢纽。你修什麽?佛家常讲八万四千法门,修什麽?告诉诸位,统统修的禅定,叫三昧。三昧是梵语,三翻作正,昧翻作定,正定。所以正定,你的心本来是定的,为什麽现在心这麽乱?这个乱是妄心,不是真心,真心本定,从来没有动摇过。这是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说了五句。这五句话说出来之後,五祖就说「行了」,衣钵就传给他。传给他怎麽?叫他赶快走,找个地方去避难。避什麽难?要知道,古今中外这个嫉妒障碍在所不免。你说忍和尚的道场,神秀大师在那里住多少年,是他徒弟当中大家最敬仰的一个,每一个人都认为五祖传法肯定传给神秀,怎麽会无缘无故传给别人,这个人素来又不认识,又不认识字?你看到黄梅八个月干什麽?柴房里面去破柴舂米。他在黄梅八个月,禅堂没去过,讲堂也没去过,一天经没听过,怎麽五祖就把衣钵传给他,谁服?没人服,肯定要找他麻烦,把衣钵抢回来,这是小事,大事可能还把他命害了。所以叫他赶快走,衣钵拿了赶快就走。躲在猎人队里十五年,十五年大家把这个事情慢慢淡忘,他出来了。出来碰到印宗法师,印宗了不起!印宗那是岭南,这我们今天讲的广东这一带,那个时候称为岭南,第一个高僧,讲经说法。他讲经的道场就是现在广州的,广州叫什麽庙?风动幡动,本焕老和尚做过住持,广东,我一下怎麽想不起来。光孝寺,对,光孝寺,就那个地方,在那个地方讲《涅盘经》。
六祖离开猎人队到广东,就是遇到这麽个道场,在这里听经,坐在後面。听到两个出家人在辩论,一个人说外面挂的幡动,你看幡在动;一个说不是幡动,风动,两个人争论不休,他在当中插一句,他说仁者,非常谦虚、非常客气,仁者是菩萨的称呼,最尊敬的称呼,他称仁者,「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他说「仁者心动」。这一听的时候大家都佩服得五体投地。印宗讲完经下了台,跟他见面,一问他,那个对答我们现在讲全是禅机。所以印宗法师就讲,听说黄梅传法之後给这个行者,这是称能大师,他说∶莫非就是你?惠能大师就承认了。那就请求把衣钵拿出来展开我们看看,那衣钵是证明,这就认定了。印宗法师在经教里还有一些问题向他请教,都给他解释了。以後印宗给他剃度出家,所以印宗是六祖惠能大师的剃度师。可是剃度之後,印宗法师拜他做老师,这不是普通人,这是佛菩萨示现,哪有这麽大的度量?岭南一代高僧马上拜他做老师,能大师水涨船高,一下就被他抬举起来了。否则的话,惠能大师要提到这麽深的位次上,至少得十年、二十年,这一下就提起来了。所以印宗我觉得是菩萨示现,这两个人在唱双簧,唱给我们看的,哪里是凡人!
他这五句话展开来就是《华严经》,《华严经》字字句句都离不开这五句。所以能大师所证得的,跟释迦牟尼佛所证得的,同样的境界。一个是以佛身,佛的身分出现,《普门品》上讲的,「应以佛身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能大师在中国,应以比丘身出现者,即现比丘身而为说法,没有两样,这个我们要知道,佛法平等,这叫一乘法。所以中国禅宗是一乘,大乘那就不一定了,大乘不一定。一乘经里面,古大德为我们讲的,一乘经只有三部,《华严》、《法华》、《梵网经》。《梵网》非常可惜没有传到中国来,那是一部大经,分量跟《华严》应当是差不多的。只有一品,传到中国只有一品,就是「菩萨心地戒品」,菩萨戒,就传这一品,两卷,其他的没有看到。完整的那就是《华严》跟《法华》这两部。《法华经》上,怎麽能肯定它是一乘经?一乘经一生成佛了。《法华经.提婆品》里面讲龙女八岁成佛,龙是畜生道,八岁的龙女,在龙宫里面听文殊菩萨讲经,她听懂了,觉悟了、明白了。诸位要知道,闻法开解,断疑生信,她立刻就把行门成就了。行门是什麽?放下。你看大乘经上佛常讲的,只要你能够把妄想分别执著这三种烦恼放下,你就成佛了。所以我们相信,龙女听明白之後,她就放下了,放下之後到灵鹫山见释迦牟尼佛,拜完佛之後她就现佛身,在南方无垢世界成等正觉,《法华经》。
《华严经》里面我们看末後,善财一生圆证无上菩提,他在文殊会上得根本智。根本智是什麽?用我们现在好懂的话来说,清净心。你心怎麽会清净?那不就跟惠能大师一样吗?「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这就是根本智。他把妄想分别执著一下放下,这叫什麽?顿断,一下就断掉,他就证得。我们现在是懂得这个,放不下,问题在这个地方。人家真放下了,不但是执著放下了、分别放下了,连起心动念都放下了,妄想放下就是不起心、不动念,这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所以这叫一乘经。放下妄想分别执著,十法界就没有了,所以十法界是个梦境,六道是梦中之梦。我们放下一切执著,於世出世间一切法再不执著了,你就醒过来,六道就没有了,好像作梦醒了。作梦醒了,醒过之後那个境界是四圣法界,那还是一场梦,那个梦是烦恼比我们轻,是妄想分别。妄想分别放下,那个梦境也没有了,四圣法界也没有了。所以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个一点都不假。十法界没有了,什麽境界出现?华藏世界出现了,极乐世界出现了,这是诸佛的实报庄严土。它是不是真的?比我们来讲是真的,我们这个世界千变万化。所以我当时想这个问题想不通,它怎麽变?怎麽变都无有穷尽?我就想起小时候玩的万花筒,他们找了很多万花筒给我,就几片,几片彩色的这些纸片,放在三片玻璃当中,你这麽转,你一转它里面这个图案从来不会有个重复的。所以我学《还源观》,《还源观》里面讲「出生无尽」,用这个东西可以能代表,真出生无尽,它不是假的。我们这个宇宙之间千变万化是什麽?念头在主宰,意念在主宰,随你这个念头它起变化,是这麽一桩事情。所以要把这个事实真相搞清楚。
佛这个经典里面教我们什麽?就是教我们认清宇宙人生真相。这个命题,科学家是追求这个,哲学也是追求这个,宗教家也是追求这个,但都没讲清楚。他为什麽讲不清楚?现在我们明白了,他永远讲不清楚,为什麽?他妄想分别执著没断,他没放下;他放下,放下就是。有这个东西,你怎麽研究都是隔一层障碍,你没有办法解释清楚,只有放下,回归自性。为什麽?这东西不是真的,虚幻的。你要不相信,你有没有作梦的经验?有,我们都有作梦的经验,梦是真的是假的?我们这个世间跟作梦没两样,所以佛在经上用梦做比喻用得最多。「梦幻泡影」,这个比喻最主要的比喻是梦境,那个「幻泡影」都是陪衬的,主要就这个比喻。所以佛在《金刚经》上,有一句非常有名的偈子教导我们,「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就是佛对宇宙人生真相的看法。如露亦如电,这个电是闪电,露是露水,这就是两个比喻,如电那是讲一个一个念头,就像闪电一样;露水,它有一段时间,太阳出来之後就乾了、就没有了,蒸发掉,那是讲相续相。像我们在电影,看电影银幕上这个画面一样,那个画面是相续相,是幻灯片组合的相续相,不是真的。这个是我们从近代这些科学里头很清楚能体会得到,哪有一样是真的?一样真都找不到。如果真的找到真的,能够说是永恒不变的,那就至少是实报土。
极乐世界的东西是永恒的,没有变化的,但是它也不是究竟真实。为什麽?经上讲了,这个诸佛实报土怎麽出来的?他无明断尽了,无明断尽,无明习气在,习气没断尽。所以实报庄严土是无明习气现的,不是无明,无明真断尽了,就是他不起心、不动念。不起心、不动念的习气太微细了,不但我们不知道,阿罗汉不知道,辟支佛也不知道,佛在经上讲了,七地以前的菩萨都不知道,八地以上才发现,才知道有这个东西存在。所以三大阿僧只劫不是讲我们一般修行的这个功夫,是讲断无明习气。无明习气没有方法断,只有随它去,时间久了自然就没有了。古人讲这个无明习气,用比喻给我们说;那讲不清楚,我们也体会不到。他用酒瓶,酒瓶盛酒的,把酒瓶酒倒掉,里面擦乾净,确实一滴都没有了,但是闻闻有味道,那个味道叫习气。有什麽方法去掉?没方法,只有把瓶盖打开放那里,放个一年、半年,再闻闻没有了。我们的无明习气要多久才没有?三个阿僧只劫。你别去管它,这叫无功用道,决定不能有念头去断它,有念头断它,你的无明增长了,起现行,不理它就完了,没事。
所以在实报土,你跟究竟果佛没有两样,十方世界有缘的众生,他有感你就有应,感应道交不可思议。所以成佛之後是不是没事?不是的,事很多。可是事再多,你不会感到劳累,你有能力应付得了。为什麽?智慧、神通、道力全现前了,你能够现无量无边身,多自在!千百亿化身,哪里有感,哪里就有应,应以什麽身得度,不是自己的意思,自己没有意思,自己有意思那就变成凡夫,自己没有意思,自性起用。所以性德里面,现在我们在大经里面读了这麽多年,明白了,就是能大师所说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里头第一个就是智慧,智慧是什麽?见闻觉知,这是自性,是性德,遍一切处。迷了之後自性变成阿赖耶,阿赖耶是在迷的状态,见闻觉知变成什麽?变成受想行识,我们有感受,我们有思想。从八识来讲就很容易说,见是眼根起的作用,闻是耳根起的作用,其馀的,鼻能嗅、舌能尝、身能觉、意能知,就起了这种作用。这个作用从哪里来的?是自性里面的性德,见闻觉知,这是本有的。
身体有生灭,受想行识没有生灭。所以人死了、断气了,他的神识没有离开,神识有受想行识,我们一般人称为灵魂,灵魂有受想行识,这个事情麻烦。如果你还有怨恨,你还有嫉妒、还有什麽报复,以後生生世世冤冤相报就没完没了。我们看《文昌帝君阴骘文》,前面文昌帝君自己说十七世为士大夫,你看他十七世的因果报应,多凄惨,後来遇到佛法这才觉悟、才化解。那多痛苦!报复,双方都痛苦,何必?所以这些现象,虽然在佛眼睛里面都是虚幻的,就像梦境,梦境里头真受苦,真有苦乐忧喜舍,醒过来之後晓得是空的。我们现在在作梦,没醒过来,什麽时候能够把世出世间一切法的执著舍掉,不再执著了,你的心恢复到清净,清净还不到平等,恢复到清净六道就没有了。六道是染污,四圣法界里面没有这个染污,但是它不平等,因为它有分别,它没有执著,它有分别,所以它不平等。你再把分别放下、妄想放下,平等觉就现前。放下分别就平等,不分别,平等了,放下起心动念,觉了。《无量寿经》经题上给我们讲的,这是行门三个阶段,清净、平等、觉。修什麽?就修这个东西,这三样东西都是自性里头本有的,我们现在迷失自性才产生障碍,叫业障,不知道事实真相。知道事实真相,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是一体,不是一家,一体,无二,生佛不二。生是众生,佛是诸佛,生佛不二。佛很谦虚,把众生放在前面,先说众生後说佛,生佛不二。这个都是性德的流露。
在《华严经》,你看善财一生圆满菩提,他在文殊菩萨这里得根本智,我们要懂得,他得清净心、得平等性,觉了。也就是《无量寿经》经题上「清净平等觉」,他统统得到了,也就是他把妄想分别执著全放下,清净平等觉得到了。得到之後,落实在日常生活,落实在工作,为什麽?肉身还在这个世间,这个身体还没有丢掉;换句话说,你还得生活、还得穿衣吃饭、还得工作,所以他能把清净平等觉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那是什麽?那就是五十三参。我们从早到晚,你看你接触这个社会就是五十三参。他把这个社会形形色色分为五十三类,你这一接触,智慧它就起作用,那叫後得智。後得智是什麽?後得智是根本智的起作用。起作用是灵活极了,它不是呆板的,活活泼泼,面面圆融,中国人讲八面玲珑,得大自在,《华严》上说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个境界现前了。到最後,最後归到哪里?最後到极乐世界去了。你看他参学的时候,第一个,先入为主,德云比丘。德云比丘修什麽?修般舟三昧,专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这就是说明善财童子修哪个法门?修念佛法门。头一个老师!第五十三位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你看看一个开头、一个结束,你就晓得善财修什麽法门,清楚了。善财是老师的好学生,文殊菩萨发愿求生净土,普贤菩萨也是发愿求生净土,学生跟著老师一起修净土,好学生!
所以净土就是《无量寿经》。《华严》、《法华》到最後归哪里?归《无量寿经》,所以《无量寿经》就变成第一经,真正的第一经。《无量寿经》四十八品,我们要继续不断去找它,哪个第一?四十八品里面,哪一品经文是最重要的一品?当然是第六品。第六品是阿弥陀佛自己说的,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转述,是阿弥陀佛因地上发的四十八愿。这四十八愿,四十八条,哪一条最重要?古大德给我们说出来了,第十八愿。十八愿是临命终时一念、十念都能往生极乐世界,这还得了!所以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应化到无量无边诸佛国土里面的十法界、六道,用什麽来教化众生、接引众生,帮助众生一生成佛?都是这个法门。换句话说,净土三经,《无量寿经》、《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是一切诸佛菩萨在十法界、在六道度众生一定要讲的,这是他主要的度众生的方式,其他一切经教那是附带的,这是最主要的,我们得有这个认识。为什麽讲其他的?他不相信净土,他不能接受,他喜欢别的。喜欢什麽我就给你讲什麽,讲到最後统统归到这里,这妙不可言!无论是宗门教下,你看禅宗一些大德,到晚年专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的,《往生传》里头很多;华严宗的不必说了,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天台宗智者大师,他自己修行是依《观无量寿经》,又称《十六观经》,他是往生极乐世界的。我们从这些祖师大德就认识这个法门、认识这部经典,所以它真的是一乘。
「了义」是什麽?在佛法里面用一句话来解释,「究竟显了」,显是明显,究竟显了这叫了义。譬如佛在大乘经里面跟我们说,「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盘」,这就是究竟显了的意思。迷的时候叫烦恼,觉悟的时候叫菩提;迷的时候有生死,觉悟的时候叫涅盘,只有迷悟,除了迷悟之外,的确一切法都不二。我们过去曾经学过天台里面十种不二法门,那是究竟显了。了义,最简单的一个说法,我们学了之後得真实受用就是了义,如果得不到真实受用,那就不是了义。我们问,我们学这个法门,我们希望能了生死出三界,能证得无上菩提果位,这法门行不行?行,那这法门是了义,这法门真的可以帮助我们、成就我们。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虽没有成佛,等於成佛了,他真的等於成佛,这阿弥陀佛自己说的,四十八愿里讲的,生到极乐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萨」,《无量寿经》是这麽讲的,《弥陀经》也是这麽讲的,《观经》也是这麽讲的,这句话三经都有。阿惟越致是什麽菩萨?阿惟越致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叫不退转。三种不退转,第一个是位不退,第二个是行不退,第三个是念不退,这还得了吗?在一般讲,三不退的菩萨什麽人证得?这是我们从广义上说,明心见性才证得,也就是说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像惠能大师那个境界他能证得,在《华严经》上圆教初住,超越十法界了。十法界里头决定不可能的,十法界里面阿罗汉是位不退,其他的那个行不退、念不退没达到,只有一个位不退。可是法身菩萨才真正具足这三种不退,法身菩萨。严格的来说,圆教七地以上才真的不退,这还得了吗?往生,经上没说,没有讲∶同居土下下品例外,不在这里,他没有说这个话;他没有说这个话,意思就是说只要生到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下下品也是阿惟越致菩萨。难信之法,这谁能相信?
经上也有这个比喻,有个比喻,我们从比喻当中能够明了一些信息。好比我们有个人到这个世间来,一出生就想到像帝王一样的尊贵,那麽大的福报,能行吗?不行,哪有这种能力?如果你要是生在国王家,做了王太子,那不就得到了吗?不是没有,太少了。可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是国王,那全都是王子,你享的是谁的福?是父王之福,享他的福。所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下下品往生的人,都得到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本愿的加持,这是修其他法门得不到的,其他任何一个法门没有这个说法,只有净土三经是这个说法。所以说我们得佛的加持,佛力加持。佛的智慧加持我们,让我们的智慧跟佛一样;佛的功德加持给我们,我们的功德跟佛一样;佛的福报加持给我们,我们的福报跟佛一样,统统是从他这里来的,不是自己的,是这麽回事情。什麽时候你自己有这个能力,不需要加持?你在极乐世界证得七地以上菩萨,那就不是佛加持的,是自己的,七地之前全是得佛力加持的。这是无比殊胜、无比的稀有,你说你能不选这个法门吗?不学这个法门的人不少,那些是什麽人?很自负的,很自以为了不起的,不甘心、不情愿去做阿弥陀佛的乾儿子。这些人他要靠自力,好,你就慢慢学吧,你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这是真的。如果你要是跟阿弥陀佛跟定了,那你很幸运,你很快就成就。这是一乘了义,这句话了不起!
「万善同归」,这个万不是数字,这个万是圆满的意思,世出世间一切善法归哪里?归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什麽?阿弥陀佛是性德,阿弥陀佛是自性的名号。从字面上来翻,这句话是梵文音译的,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是什麽意思?释迦牟尼佛在《无量寿经》上用两个字来解释佛的意思,一个用光,一个用寿。光代表什麽?光代表空间,寿代表时间,我们今天讲时空,时空里面所包含的一切善法都离不开阿弥陀佛。阿弥翻作无量,光中的无量,寿中的无量,全是自性,就是万善同归。你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念一乘了义、万善同归。像我们刚才跟诸位做的这个简单的报告,十方三世无量劫来所宣扬的无量的佛法,这一句阿弥陀佛全包括了。一句阿弥陀佛展开是四十八愿,四十八愿展开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展开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华严经》展开那就是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阿弥陀佛是总纲领,一切诸佛如来所说的一切法那是顶尖,这个认识清楚不容易!我学佛差不多三十年才明白这桩事情,感到无比幸运、无比的欣慰,再也不会动摇了,再也不会怀疑了。所以这两句八个字就把它说尽了。
下面讲「三根普被,凡圣齐收」,这是讲他所应的机,他所教化的对象。三根是上中下三根,上根是大乘根性,中根是缘觉的根性,下根是声闻的根性,就是小乘根性。三种根性全都有分。甚至於连不认识字,世出世间的学术都没有接触过的,我们国内人所讲的没有文化的人,他要能信,深信不疑,他要是真正发心求生净土,决定得生。这个例子很多,《往生传》、《净土圣贤录》里面,这样的人至少占三分之一以上。这是什麽原因?为什麽这些老阿公、老阿婆,一说他就相信,知识分子不相信?我学佛是很不容易进来的,方东美先生介绍给我,我要不是跟他学哲学,他要不是给我讲佛经哲学,讲这门课,我永远不会进入佛门,从这里认识。进佛门之後,李炳南老居士,他是印光大师的学生,净土宗的传人,我跟他学经教、学讲经。我对於净宗法门最初是怀疑,认为这是释迦牟尼佛的方便法,接引老太婆的,这个观念很深,成见很深。跟李老师那麽多年,跟他十年,苦口婆心的把这个法门介绍给我,我读了不怀疑,不敢轻视,不敢轻慢这个法门,对它也很尊重,但是没有意思学,兴趣都在《华严经》上,这是方老师当年对我介绍《华严》给我影响很大。
我什麽时候才相信净土?应该学佛二十年的时候,我开始讲《华严经》。那个时候一个星期讲三天,一天是一个半小时,没有这些录像设备,连录音设备都没有。我第一次讲,好像也讲了不少年,讲到一半,那个时候是《八十》跟《四十》同时讲,两天讲《八十华严》,一天讲《四十华严》,同步的讲。讲了差不多一半,有一天忽然想起来,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他们修什麽法门?善财童子修什麽法门?因为後面经还没讲到,就翻到後面去翻,翻到後面去一看,这就呆了,怎麽文殊、普贤都发愿求生极乐世界?再仔细一看善财童子,这看清楚了。你看讲一半,这囫囵吞枣都没发现,这一下发现了。善财是继承老师的法脉,这是一个入室弟子,文殊菩萨传法的弟子,这不是普通人,老师既然发愿求生净土,学生哪有例外的?所以然後我再回头看,那都是以前讲过的,这都讲过的,回头再看,我那时候用《四十华严》的本子,叫吉祥云比丘,这我也讲过,经上明明说他是一个修般舟三昧的,我也讲得很清楚,就是没有把善财连到这个念佛法门,这个没连上。这再一看的时候连上了,才知道一点都不错,善财是专修念佛法门,我们讲一句弥陀念到底。
五十三参是怎麽回事情?五十三参是广学多闻,不妨碍,真的是事事无碍,人家什麽法门都接触。接触是明了,明了是长智慧,就是後得智,你没有一样不知道的。你怎麽知道的?都接触过,都明了,样样都明了,法法都通达,八万四千法门哪一门都通。但是怎麽样?如如不动,一句弥陀念到底,对他自己的行门一丝毫影响没有,那是什麽样的定功?成就自己圆满的定慧!没有这个经历,怎麽知道定慧的成就?什麽法门都接触,什麽法门都不影响,都没有影响。我们这两天听刘素云居士的报告,你看她对哪个法门都赞叹、都好,就是这样,善财童子就是这样,不但对我们佛门里面每个法门都好,对其他宗教都好。我这麽多年来在世界各地做宗教团结的工作,每个宗教都好、都赞叹、都礼敬,他们的经典我也读诵,可是没有妨碍念佛。愈接触愈清楚,愈接触愈知道这一句阿弥陀佛不可思议,三根普被、凡圣齐收,我们是凡人,文殊、普贤是圣人,都到极乐世界去了。
「横超三界」,八万四千法门叫竖出,它是一步一步向上提升,像菩萨这个阶级,我们从《华严经》上看,五十一个阶级,从十信位、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五十个位次,上面是等觉,再上面叫妙觉位,那叫佛位,竖出;净土这个法门不必,这个太麻烦,时间太长了,横超。我们现在在人道,不必从人道到天道,天还有二十八层,一层一层往上去提升,那多费事,就在人道里横超就出去了,就到极乐世界去了,这叫横出,不要经历这麽麻烦。真行!这不是假的。我在这一生当中遇到了几个人,他们念佛往生给我们做表演、做示现,没有生病,预知时至,站著往生,坐著往生。大概是在四十年前,佛光山办了一个东方佛教学院,星云法师请我去做教务主任,我在山上住了十个月。在那个期间当中,听到一个长工,佛光山工程很多,一年到头都没有休息的,不断在建筑,所以工人在那边也是长年为佛光山服务。晚上我带著几个学生在讨论佛法,这个工人坐到我们圈子里头来,告诉我们,他说∶去年,一年前,他的一个邻居,老太太,念佛站著往生的,一年前。他说真的,一点不假。我们那天就听他讲故事,非常有受用。
这个老太太心地非常好、非常慈悲,对佛法也不懂,反正是见到神都当作菩萨拜,土地公也是菩萨,城隍也是菩萨,民间拜的这些什麽王爷公,她统统都是菩萨。三年前她娶了个媳妇,媳妇学佛,懂得佛法,就劝她老人家专念阿弥陀佛,专拜西方三圣,其他那些神统统都请走,菩萨都请走。这个婆婆很难得,接受媳妇的劝告,就真干了,哪个地方也不去了,她平常庙会都参加,她不去了,就在家里念佛,家里设了个佛堂,三年。走的这一天是晚上,吃晚饭的时候,她吩咐儿子、媳妇,儿媳妇非常孝顺,她说∶你们先吃饭,我去洗个澡。其实家里的人都等她,等了很久都没出来,就去浴室看看,真的洗过澡了,叫也没人答应。走到佛堂,她老人家穿著海青,整整齐齐,手上拿著念珠,站在佛面前,叫她也不答应,仔细一看,走了,她往生了。这邻居都来看,站著走的!大概我们想,不告诉家人,告诉家人恐怕家人要障碍她,她就没有那麽自在了。真的是自在潇洒走了,亲眼看见的,不是假的。那长工给我们上了一课,这亲眼看到的。
我们听说,我到香港来讲经的时候,听到 虚法师佛七开示的录音带,我听到了,他老人家讲的很多。以後我们在他的《影尘回忆录》,就是他老人家的传记,他口述的,他的学生大光法师记录的。大光我们也非常熟悉,往生大概有十年了,三十年前,我们在香港常常在一起,文笔非常好,《影尘回忆录》是他写的。这是真实的事情。最近,大概三年前,深圳有个黄忠昌居士,三十几岁,听我讲经,听说自古以来真正念佛大概三年工夫就成就,就往生了。过去曾经有些法师问我,他们看到这些东西,他说是不是他们刚刚好这三年他的寿命就到了?我想这个讲不通,偶尔一、二个可以,那麽多的人,这在逻辑上讲不出来的,不合逻辑。为什麽往生?他功夫成片了。只要功夫成片,你随时都可以走,你想走就走;想留也可以,留在这个世间,那是有任务的、有使命的,做给别人看,如果对这个世间没这个缘分,他就走了。黄忠昌居士在深圳的时候闭关,他三年,他想试试看,古人三年能成就,看看我三年是不是真的成就?两年十个月,还差两个月,他预知时至,真走了,没有生病。火化的时候留的有舍利,舍利现在还供在那里,做了个小塔放在那里。给我们做出样子,真的不是假的。
真信、切愿,没有一个不成就,机会不能错过。无量劫来在六道里搞生死轮回,苦不堪言!你这一生遇到的苦处不是大苦,你过去曾经在地狱待过、饿鬼道待过、畜生道待过,天上你也待过,如果你想到三途之苦,你还愿意在这里干吗?如果不出六道轮回,换句话说,任何一个人,肯定在三途的时间长,在人天的时间短。为什麽?我们学了法相唯识就知道,阿赖耶识里头相应的心所,善心所只有十一个,恶心所有二十六个,这就说明你习气里头善少恶多。现在外面的诱惑,古圣先贤教育的诱惑没有了,现在全都是杀盗淫妄,全都是暴力色情,这还得了吗?今天世界为什麽乱?灾难为什麽多?原因就是这样的。你还能不走吗?真正觉悟,发大慈悲心,在这里多住几年,多受一点罪,希望多带一些人走,这就是使命。有人能接受,有人听得进去,有人能相信,那我们就得干,一个也不舍,到功德圆满的时候自然就走了。走了,也跟大家做很好的示现,像黄忠昌、像我们台南那个念佛的老太太,她虽然是一生也不会讲经,也不会弘法,她那一表现,度了多少人!让多少人生起信心,让多少人对净土的怀疑化解了。这就是三转法轮里作证转,现在人都讲求要证据,做证据来给你看。
「迳登四土」,这个迳是快速,四土是凡圣同居土、方便有馀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净土。西方极乐世界非常特殊,在其他诸佛世界里头,四土是有界限的,不在一起的,我们这个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的报土,四土不在一起。我们只是六道里的人道,人道是凡圣同居土,有没有佛菩萨在我们地球上?有,我们凡夫见不到他们,有特别缘分的人偶尔见到,他也不给你常见。兜率天是凡圣同居土,兜率有内院、外院,外院是凡夫,凡夫见不到内院里面的菩萨,真的有障碍。可是在极乐世界,这个障碍没有了,四土没有界限,都在一起。所以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人,到西方极乐世界,你能够见到实报土的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文殊、普贤,你统统都能见到。不但见到,天天在一起上课,在一起听阿弥陀佛讲经,天天在一起学习,这个缘到哪里去找!不是同一个阶层的,通常不能在一块的。像《华严经》上讲的初住菩萨,就好像我们学校念书一样,你是一年级,你那个教室全是一班的,你没有办法到二年级教室去,这麽个情形。《华严经》初住菩萨见不到二住,二住能见到初住,初住见不到二住。可是在极乐世界平等的,好像是五十一个年级的学生在一个课堂上课,我用这个比喻大家比较能体会,在同一个教室上课,你全都见到了。
所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四土都生了,它在一起,它当中没有障碍,我们现在讲的空间维次,它没有空间维次,统统见到。不但有这个好处,而且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每天有能力去拜万佛。这个万不是数字,无量无边诸佛如来,你可以去亲近这些佛陀,去供养他。供养是什麽?修福,听佛说法,开智慧。我们这里是一个好老师找不到,到极乐世界就无量无边诸佛天天给你说法。你怎麽去?化身去,你的身在阿弥陀佛面前没动,分身去了,你能够分无量无边身。你看《弥陀经》上释迦牟尼佛讲得很清楚,每天供养十万亿佛。那个十万亿它是表法的,因为我们娑婆世界跟极乐世界的距离是十万亿佛国土,意思是什麽?你到极乐世界天天都可以回来看看,就这麽个意思。你不是对这个世界有情执吗?这里面一些生生世世的父母、老师、家亲眷属,不愿意离开,你天天都可以来看,用意在此地。实际上不止,哪止十万亿!说明有那麽大的神通。《西游记》孙悟空才七十二变,差远了,他浑身那个毛,一根毛可以变一个小孙悟空,那也是有数量的,到极乐世界分身没有数量的。所以生到极乐世界就生到一切诸佛刹土,这是其他法门没有的,你说多殊胜。
「极圆极顿,不可思议之微妙法门」,这一点都不假!你说这一生遇到这个,得人身,遇到佛法,遇到《华严》,遇到《无量寿》,你这个福报都已经圆满了,哪有这麽大的福报!哪有这麽好的运气!这是全得到了。你要是不晓得珍惜,就是当面错过。人生不是一世,生生世世,什麽遗憾最大?这个遗憾最大,没有比这个遗憾更大的了。这样好的机会,百千万劫难遭遇,乾隆时候彭际清居士说,这个居士也是个很了不起的居士,他说这个净宗法门是「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一天」,你遇到了。彭际清,要用现在的话说,是高干子弟,他的父亲是乾隆皇帝的兵部尚书,就是国防部长,所以他家世好。人聪明,不到二十岁就考取进士,应该在十九岁的时候,不到二十,二十岁是行冠礼了。一生没做官,学佛,家庭环境好,学佛真学到家,宗教显密圆融,那是那时代的大居士、大德。到这个地方是一段。
我们再看下面这一段,「而其中之《无量寿经》者,乃净土群经之首要,净宗大德常称为净土第一经也」。不但是净土群经之首要,我们可以这样说法,它是一大藏群经之首要,所以自古以来历朝历代,特别是隋唐的大德,称为净土第一经。从翻译时间来讲,净土宗传到中国,第一部翻的就是《无量寿经》,《弥陀经》跟《观经》还是以後翻的,最早翻的是在汉朝时候,刚刚传来,安世高的那个时候。所以这是真的,这不是假的。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敬请常念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