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四一集) 2001/3/27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14-141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四一集) 2001/3/27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14-141
诸位同学,大家好!我们继续来讲八正道的第二条「正思惟」,这一条就是正确的思想。世尊在本经前面教导我们,「昼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思惟」非常重要!凡夫,六道都包括在其中,念头总是不断;念头不断,念头也不住。「不住」就是刹那生灭,前念灭後念就生,所有的念头都是属於妄念。怎麽样的思惟才算「正思惟」?佛法里有个原则,真心本性里面没有思惟、没有念头,佛在大乘经上常讲「真心离念」;换句话说,只要有念头在,这个念都是妄念。
我们要问:我们天天想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是不是妄念?实在讲还是个妄念,但是这个妄念最接近真实。要记住,它还是个妄念,不过是接近真实的一个妄念,我们用这个妄念去断一切妄念,这个方法好!叫善巧方便。到极乐世界之後,这一句「阿弥陀佛」还是要舍掉。所以四种念佛里面,持名最方便。观想,《十六观经》,好不容易观成了,睁着眼睛、闭着眼睛这个相都在前面,到极乐世界还要把相去掉,为什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观成不容易,去掉也很难!不着相,去掉这个相跟去掉这个假名,我们就能够想像得到,不执着假名容易,把假名舍掉容易,把妄相舍掉难,这就说明持名好处在哪里。我们对名号的执着,与对形相的执着,成分是要轻得多。所以人常常「不喜欢这个名字,改个名字」,舍那个名很容易,相难!我们讲印象深刻,相难。
所以思惟要正确。在我们现前,这个「正」我们不要把水平提得太高,太高就谈玄说妙了,於我们现实修持得不到真实的利益。今天我们要讲八正道,要把八正道落实在十善业道上。由此可知,我们常常思惟十善业,就是正思惟,这个很重要!常常想着佛在经里面教导我们,「昼夜常念善法」,就是十善法,常念这个;思惟十善,观察十善。一切时、一切处,念念不离十善,我们就变成善人了。善人念阿弥陀佛,就肯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我们的心善、思想善、言行都善,哪有不往生的道理?往生,实在讲,只要发愿「我愿意生西方极乐世界」,念佛一念、十念就能往生,不必一天十万声、二十万声,没有那个必要。你愿意多念也不碍事,你少念也不碍事,肯定往生。为什麽?你是善人。
从「善」再升级,升到「净」,净念相继,你品位就高了。善心往生凡圣同居土,净念往生,那就是方便土跟实报土。可是诸位要晓得,净念的根是善念,心要是不善,怎麽会清净?不可能的。所以一定要断恶修善,这个道理很重要!怎麽个修法?时时刻刻要反省;时时刻刻反省做不到,最低限度我们每天晚上要做一次反省。晚上工作都放下了,睡觉之前好好的想一想:今天一天对人、对事、对物,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用十善业做标准,我有没有过失?有过要改!所以明末清初,佛门里面的大德,无论是出家、在家,他们都用功过格来反省,这是好事情!你们看了凡先生,袁了凡是明朝末年的人。出家人用功过格,莲池大师是个代表,莲池大师写了一个小册子叫《自知录》,实际上就是功过格。这一天我做了哪些善事,一条一条记下来;我做哪一些恶事,也一条一条记下来。对比!我的善事多,还是恶事多?我善事的功德大,还是恶事的恶业大?做个比较。这个方法对於中下人修行非常有效。
近代,由於印光老法师提倡《了凡四训》,了凡先生怎样把自己命运改过来,大家印象都很深。命运是属於果报,命运从哪里来的?从善恶业来的。所以改造命运没有别的,就是断恶修善,多做好事。好事的标准我们要知道:凡是利益别人的、利益社会的,是好事;凡是利益自己的,对别人、对社会不利的,这就是恶事。有一些人特别是初学的人,不懂这个道理,一般社会有个错误观念,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哪个人不为自己?为自己有什麽过失?有什麽错误?」佛不是这样说的,佛是决定不许可弟子为自己。为什麽?只要有为自己的念头,增长我执,道理在此地。增长我执的果报就是六道轮回。六道轮回怎麽来的?实实在在讲,六道轮回本来没有,六道轮回从哪里来的?从我执变现出来的。所以念念还为我,你念念在加强我执,你永远出不了六道轮回。佛教我们要破我执,我们这才明白,破我执就是脱离六道轮回,就超越轮回、超越三界。破法执,你就超越十法界。可见得「执着」这个事严重!万万不能执着,执着是自己吃亏,与别人不相干!一定要破执着。这都是属於思想方面的问题。
中国古人造字,字造得很有意思,真正教你看到这个符号,你就开智慧。「思」是心里头有了分别;你看它这个符号的形状,是「心」上面画了很多格子,一个「田」,田就是格子,那就是分别,心里头本来没有这个东西。「想」,你着了相,心里头着了相。想是执着,思是分别,「思想」这两个字不是好字,在佛法里面讲「分别、执着」。这两个东西没有了,没有了就剩下真心,那个好!问题解决了。所以我们怎样把执着这个「相」拿掉,把分别这个「思」拿掉,在一切境界里面,人、事、物,我们没有分别、没有执着,这个境界相是平等的。我们说「这个境界是善,那个境界是恶」、「这个境界好,那个境界坏」,全是分别执着里头变现出来的。离开分别执着,一切法是平等的;平等真法界,叫「一真法界」。由此可知,十法界从哪里来的?就从思想里头变出来的。佛在大经里头常说:「一切法从心想生。」三途六道是从心想里头生出来的,你能怪谁?自作自受!
佛法讲到纲领,讲「解脱」。「解」就是对分别执着说的,你把分别执着解开了;「脱」是从果报上讲的,你就脱离六道轮回,就脱离十法界。如果你不能把分别执着解开,六道轮回就脱不掉,没有办法脱离。我们今天用的方法,可以说是非常善巧。我们要想离分别执着,话说得容易,真正做起来是谈何容易!所以佛教导我们这个方法,教我们思惟十善;随顺佛陀教诲,思惟十善。心善,思想善,行为善,下面「正语」、「正业」、「正精进」都是行为,我们能保持这个境界,念佛求生净土,这是在末法时期唯一得真实成就的一条道路。这一条,用现在的话来说,是属於思想教育。我们佛法里一般讲「正知正见」,正思惟是正知,正确的看法是正见。我们能把这个把持住,这是修行的根本,古大德常讲「从根本修」,根本就是从心地修。实在讲,心地就是从起心动念,起心动念确确实实就是此地讲的思惟。起心动念随顺经典的教诲,就是我们现前的正思惟。这个道理一定要懂,而且一定要认真去做。
所以我们读经,我们提倡读经,读经是我们修正思惟最好的方法。特别是对中下根性的人,从读诵下手,受持。读了之後要明了经里头的意思,没有人讲不要紧,古人常说「读书千遍,其义自见」,天天念,没有妄想、没有杂念,我们讲专心去念经,念久了智慧就开了。为什麽?念久了人就得定,心就清净了。因为你念经,专心念经,这里头不夹杂妄想,不夹杂分别执着,念经会得定,是修定的一种方法;心清净之後,经里头的意思慢慢就都明白了,「其义自见」。明了之後,我们一定要照做,一定要坚持依教奉行,这就叫「受持」;受持是自利,我们自己得利益了。自己得到利益之後,必须把这个利益与别人共享,那就是「为人演说」。「演说」里头最重要是「演」,演是什麽?我自己做到了;表演给别人看,我做到了。做到之後才说。佛是把「演」放在前面,「说」放在後头;没有说是「说演」,他是说「演说」。为人演说,这就是自利利他,无量无边的功德。
学佛,如果我们的见解、思惟不正,後面全部都没有了。为什麽?没有根,无论怎麽样精进用功修持,都落在魔道里头不是佛道,心不正;《楞严经》上讲「因地不真,果招迂曲」,落在魔道,不是佛道,最重要的是因要正。这两条就是六和敬里头的「见和同解」,我们一定要特别注意到,一定要认真努力修学。这部经的好处就在此地,只有十条,很容易记住,身三、口四、意三,常常想着,常常念着,常常拿这个标准来衡量自己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这是我们现前阶段的正思惟。在净宗,除了这种修行之外,一心念佛求生净土,这决定正确,这一生决定不空过!好,我们就讲到此地。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四二集) 2001/3/27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14-142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四二集) 2001/3/27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14-142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看八正道第三条「正语」,语是言语,正语的标准还是落实在本经四种善业:第一个是不妄语,第二个是不两舌,第三个是不绮语,第四个是不恶口。这四条范围都非常广大,佛跟我们讲出这四个纲领,如果我们能够受持,依教奉行,我们的语就是正语、就是善语。语从心生,身语要善,心要善。我们的心性,真心本性里面绝对没有一丝毫的过失,过失尚且没有,哪里会有恶的念头?真心本性是纯善的。
中国过去教童蒙,四、五岁的小朋友开始念书,念《三字经》,头一句:「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是真的,那个「性」是本性、是真心,本来是善的,纯善,一丝毫的过恶都没有。为什麽诸佛如来看一切众生都是佛?他从本性上看,就是他从「性本善」看,一切众生都是性本善,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人家看的是这个看法,一点都没有看错。我们现在烦恼现行,连佛菩萨也没有看在眼里。这是什麽原因?我们自己把本性迷失了;本性不是没有,有,迷了。迷失了本性,也就是迷失了本善,变成什麽?变成不善。这就是《三字经》第二句所讲的:「性相近,习相远。」「相近」是一样的,就是一切众生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性本善。但是现在差别差在哪里?习相远。习是什麽?习是习气、习惯。我们从小养成不好的习惯,不但是从小,这是生生世世,过去生中无量劫来养成不好的习惯、习气。这事情麻烦了,这样一来与本善愈去愈远,果报就变成十法界、变成六道、变成三恶道。所以要晓得它是这麽来的。
十法界、六道、三恶道,是从习性上变现出来的。有没有?确实没有,这个东西就跟作梦一样。由此可知,迷失了本真,迷失了本性,他就在作大梦,这个梦他不会醒过来,麻烦大了!他要是醒过来,他就成佛了,他就恢复本善。由此可知,诸佛菩萨出现在世间没有别的,帮助我们破迷开悟;也就是这些诸佛菩萨在世间,他的工作就是唤醒梦中人而已。我们六道众生、十法界众生都是梦中人。他到这里来干什麽?唤醒我们。他的言行都是启发我们、帮助我们觉悟的。我们什麽时候才能体会得?这就看各人的根性、各人的缘分。
佛在经上常说,一切众生根性可以分为上、中、下三等。上、中、下,这是大分,细分就太复杂了。上根的人接触到佛法,他能够领悟,他会跟着佛学习,依教奉行,他能照做;换句话说,他一生就成就,就得度了。他能够把自己的习气、习惯全部放下,随顺佛菩萨,跟佛菩萨过一样的生活,他成功了,一生就成功了,上根。中根人也能够接受,他不是完全接受,他接受一部分,为什麽?他的习气、污染不能完全放下,也就是他没有办法做到百分之百的依教奉行,他只能做到一半,或者是一半多一点,所以一生成就是做不到的。一生成就必须百分之百的做到,你说「我做到百分之九十九,还有一分做不到」,这一生都不能成就。诸位必须要晓得,佛法的修学是不能打折扣的,上根、中根的差别就在此地。下根人就更差了,半信半疑,也肯做,大概做个几分之几而已,为什麽?他的习气没有办法放下。我们看到许许多多下根人,习气一生都改不掉,这种人一生学佛,只能够说跟佛结个缘,阿赖耶里面种下佛的种子,他该怎麽轮回还是怎麽轮回,该堕三途还是要堕三途,没有法子;也就是说,他做不到。
这一点我们要特别注意,纵然学讲经的法师会讲,会讲给别人听,没讲错,自己做不到,果报怎麽样?果报还是堕三途。诸位要晓得,讲经救不了自己,讲经是福德边事,不是功德。六祖在《坛经》里面讲得好,这个事情,就是生死大事,「福不能救」。所以讲经是修福,我们一定要懂得如何把福德变成功德,我们自己就得度了。要把福德变成功德,古大德跟我们讲「随文入观」,那就变成功德了。随着经文,我们自己契入境界;也就是讲,随着经文,把我们自己的观念改变了,这就变成功德,这个对自己有大利益。最好的榜样就是《华严经》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你看看,他参访一位善知识,他真的是随文入观、随语入观,善知识给他开示,随语入观,随行入观,看到善知识的行为,这种修行厉害!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统统是智慧。所以他成佛不要第二生,一生就成就;参访一位善知识,他的境界就往上提升一层,从初住、二住一直到等觉,这就成就了。
也许有人问:「善财运气不错,遇到那麽好的善知识,我们没有那麽好的运气。」你这个想法全错了,叫邪见,这不是正见。《华严经》摆在你面前,你一卷一卷去读,你每读一卷,自己境界就向上提升,绝不输给善财童子。我念初住这一章,我就是初住菩萨;念二住这一章,我就是二住菩萨;念到最後的时候,就是等觉菩萨,就成佛了。这是什麽?随文能入观。「观」是什麽?观念。随着经文改变自己的观念,把自己无量劫来那一种习气、染习统统改正过来了,这是上上根人!这个经没有白念,没有白看,遍遍契入如来果地上境界。我们要学会这种修行方法,对於自己就有大利益了。如果不能,那就降到最低的水平,决定要与四种善的口业相应,「善护口业」;你不能随文入观,你就在这上下功夫,这个功夫有好处,但是你的烦恼习气断不尽。对於一切众生,决定不能有欺骗的心理,当然我们就不会妄语了;决定没有伤害的心理,决定没有占人便宜的心理。先修心,然後才能真正做到不妄语,无论对什麽人,句句话都是实话。
我们想到了,一切众生第一个念头是保护自己,「如果我说这个话,对自己不利怎麽办?」他就不敢说真话了。这个地方一定要想到,於我不利、於我有伤害,这个伤害到什麽样的程度?这里头有善巧方便。如果伤害的幅度不大,我们还是要说实话。重大的伤害,是从自己牵涉到社会、牵涉到群众,那就可以不说实话;这个在妄语里面叫「开缘」,这个戒条是开戒不是破戒,不但没有罪过,还有功德。佛经里头世尊有举例子说,一个受持五戒十善的人,在三岔路口遇到一个猎人,这个猎人追一只兔子;他是猎人,要杀牠的。这只兔子从路上跑掉了,这个持戒的人看到了。猎人就问这个持戒的人:「你看到兔子吗?」「我看到了。」「从哪里去了?」从那一边去了,他指错的方向,「从这边走了。」这是妄语,这个妄语救了兔子的命,这是善心,又救了这个猎人,猎人杀生将来要受果报。两边都救了,所以这叫「开缘」,这个不叫破戒。所以修学五戒十善,这是根本,一定要懂得开遮持犯,什麽状况之下要用什麽方法,活的,它不是死的,活活泼泼的。
再讲偷盗戒。永明延寿禅师,以後是我们净土宗第六代祖师,他在没有出家之前是个小公务员,在税务司里头管出纳的,钱常常从手上经过,他就偷盗。那是国家收税的钱,是国库里面的公款,他常常偷盗,偷盗干什麽?放生。以後被人发现,有人把他告到上司去了,这上司来问他:「你有没有偷盗?」他很诚恳:「是偷盗了。」「偷盗多少?」他统统都说出来。这判刑是死罪,他绝不逃避,愿意接受刑罚;这是个老实人,决定没有一句妄语。当时的皇帝遇到这麽一个案件,觉得很奇怪,还是按照法律来处分,杀头。
绑到法场去执行死刑,杀头,皇帝吩咐监斩官,吩咐他:「如果杀他的时候,他的态度很从容,他不害怕,没有惊慌,你就把他带回来见我。如果他很恐惧、很害怕,杀了就算了。」结果永明延寿大师到法场,态度很从容,很欢喜。监斩官就问他:「你为什麽会这样?」他说:「我一条命救活了千千万万的命,值得!」监斩官把这个话报告皇帝,皇帝召见。以後问他的志愿,他愿意出家,皇帝成就他出家,给他做护法。偷盗戒!他不是为自己,他是为救护一切众生,自己准备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这些众生生命,人家发的是菩萨心!如果偷盗是为了利益自己,这是大罪;像永明延寿,他那个是属於开缘,是为救护一切众生。所以佛家的戒条,你仔细去观察,合情、合理、合法,面面都顾到,非常完善。
口业是最容易造的,中国古人讲:「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你要想身体健康,你吃东西要小心谨慎;你要想一生保平安,你的言语要谨慎。决定不可以伤人,决定不可以造恶业,要守着不妄语,不妄语对自己有大利益。不两舌,绝不可以挑拨是非,纵然看到有些不如法的事情,我们不了解真正的事实真相,所以不可以随随便便下断语;一定要把事实真相搞清楚,该怎麽说法,那才是怎麽说法。我们是肉眼凡夫,所以看到佛菩萨有许多行持,我们看起来都好像是不如法的,其实不然,他们没有过失,我们自己有过失。
而挑拨是非造的业非常之重。家庭里面挑拨是非,让人家一家不和,要负因果责任;一个团体里面挑拨是非,这团体里头不和,在佛教团体是「破和合僧」,破和合僧的罪过是堕阿鼻地狱。佛在戒经里面讲,堕阿鼻地狱五个业因:杀父亲、杀母亲、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破和合僧就是喜欢挑拨是非。因此,僧团里面纵然有些不如法的事情,我们见到了,敢不敢说?不敢说。为什麽不说?怕搞僧团分裂,我们说话的人有责任。我们见到这个事情的时候,只可以私下劝导,规过劝善,劝导不听,我们离开就好了,绝不可以有一句话的批评。为什麽?你如果在外面批评这个僧团,你会让信众对这个僧团丧失信心,还是破坏僧团,这个因果责任太大太大了,现在很多人不知道。任何一个团体,我们都希望他们能和睦相处,不可以分化,不可以破坏。再大而言之,那是族群的团结,宗教的团结,国家的团结,一定要想到这些,我们决定不敢挑拨是非。恶意造谣生事,果报更严重。绮语:花言巧语欺骗众生,诱惑众生。恶口:说话粗鲁,很容易伤人,不知不觉伤害别人,自己还不晓得。都是跟自己做障碍,一定要懂得戒除!想说话的时候,夫子讲「再思可矣」,多想想这个话该说不该说,正语要从这个地方修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