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六十七集) 2000/09/03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14-067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六十七集) 2000/09/03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14-067
诸位同学,大家好!今天居士林的佛七开始,这也是佛门中元追悼纪念先人的法会,意义非常的重大,我们一定很认真把这个法会做好。刚才我看到一位居士从马来西亚送来的这一尊佛像,造得非常庄严,令一切众生见到都能生欢喜心。这个像拥有模子,可以多铸造,是塑胶的,塑胶比瓷的好,瓷的很容易打破。
我们自从学佛以来,早年赵默林老居士供养这一尊佛像,做为我们台北华藏图书馆成立的时候所供奉的这一尊。这一尊像原本是瓷的,大概也有两三百年了,所以保存真是小心翼翼,唯恐损坏。以後我们用照相的方法,把它印出来,印了大概有好几万张,在全世界流通,每个人见到都生欢喜心。在四、五年前,才开始在台湾用木雕,照这一尊佛像的模样,大概也雕了不少尊,雕得也很好。到此地来,李木源居士看到也欢喜,在中国也就用这一尊佛像的模子去造铜像,原本是想着将来建弥陀村,那个时候有计画,这个铜的模子也造成了。但是铜的佛像很重,我都抱不起来,所以还是塑胶的好。这个我想供到佛堂之後,今天打佛七,等一下我们把这尊佛像就供到佛七的佛堂。我想跟大家介绍,每个人我想都欢喜请到家里面去供养,这个佛像跟这尊佛像是一个模式的。
供佛最重要的意义,是提醒自己向佛陀学习。中国古人所说的「见贤思齐」,看到贤人我们就要生起一个念头,要像他一样。佛是圣贤当中至圣至贤,确确实实是天上人间至善之人,没有丝毫的缺陷,是值得九法界众生所学习的,他给我们做了最好的榜样,最好的示范。佛一生四十九年教学当中,虽然讲了许许多多,我们用一句话将它总结,他四十九年讲些什麽?《般若经》上一句话就说明白了,「诸法实相」,他所告诉我们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明白之後,这就是佛家宗门里面所说的明心见性;明心见性就是彻底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明了之後,他的心思、行为自然端正。端正的心就是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这是端正的心,佛心。
诸位要晓得,佛心是我们自己的真心,是我们自己的本心,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现在变成不真、不诚、不清、不净,这是错误的。这个错误不是与生俱来的,不是自性本具的,是迷惑颠倒、妄想习气所造成。我们要学佛就要知道,把自己妄想习气薰成的妄心舍掉、永远离开,恢复到我们的真心,恢复到我们的自性。真心落实在生活上、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就是看破、放下,自在、随缘。佛这个说法,儒、道,乃至於其他宗教的神圣,确实是异口同音,都是这个说法,我们一定要相信。
儒家教人,如果我们用一句话把它总结,实在就是《大学》里头所说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孔孟毕生教人不离这个原则。儒家讲的「大人」,就是宗教里面讲的「圣人」,佛教里面讲的「佛菩萨」,名词不一样,义理完全相同。大人之学,第一个是「明明德」。「明明德」就是明心见性,就是彻底明了诸法实相,跟佛家讲的没有两样。明德之後要落实,落实在「亲民」,亲民就是为人民作师作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是亲民。明明德,用佛家的话来说,是自度,亲民是度他,自度度他都要「止於至善」,要做到究竟圆满。佛家的至善,在佛经里面我们常常看到有个名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那是佛法里面的止於至善,我们讲圆满的佛道,究竟圆满的佛果,这是至善。
儒家讲得好,在《大学》上所说的,「知止而後有定」,你知道止於至善,你的心就定了。为什麽?你不会再被烦恼所动摇,不被外面境界所诱惑。由此可知,为什麽大乘佛法世尊一开头就劝人发菩提心?劝人发菩提心那个用意,就是儒家讲的「知止」,你有一个向上的方向,有一个向上的目标:我要作佛,发菩提心就是发作佛的心。在儒家讲,就是作圣之心,儒家「读书志在圣贤」。为什麽求学?为什麽读书?是想学圣人。由此可知,儒家作圣、佛家作佛,这是止於至善。我要作圣人、要作佛,就决定不能够随波逐流,决定不可以同流合污,所以他的心定了。「定而後能静,静而後能安,安而後能虑,虑而後能得」,这是一个永远不变的过程。
反过来看看现代的社会。为什麽社会这麽动乱,人心不安?物质生活条件比过去优越太多倍了,为什麽生活得这麽痛苦?就是他不知止。换句话说,他没有一个正确的目标、方向,像一只船航行在大海里面,不知道方向,不晓得要到哪里去,他当然就不安。今天社会状况确实是如此。怎样帮助自己、帮助众生,来消除这一个困惑、这个迷障?现代世界上也有一些真正有学问、有见识的志士仁人,他们喊出来了:「要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只有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我们想想不错。
孔孟的学说教我们「明明德、亲民、止於至善」,大乘佛法教导我们「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这十八个字,末後总结到念佛,这大圆满,决定不落空。所以儒佛这一个指导,确确实实使我们在苦海里面找到了方向、找到了目标,不再旁徨、不再迷惑了,这是佛家讲的离苦得乐。儒佛讲的大纲领,我们应当接受,依教奉行。这两家的典籍都非常丰富,那是细节、是细目,我们学到多少,就得多少受用。学得少,得小受用;学得多,得大受用;学得彻底,得究竟圆满的受用。儒佛如是,其他各家各派、各个不同的宗教,无一不如是,我们清楚、我们明白。
我们今天确确实实可以肯定,所有宗教都是现代人所讲的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各教各派、各个宗教所讲的确实是一桩事情,是同一个方向、同一个目标,不过他们所说的有半、满的差别;儒佛讲得圆满,其他各家各派宗教没有讲到圆满。这个说法我们不能执着,正是佛家教人,对於上根利智的讲究竟圆满法,对於中下根人讲接近圆满法。由此可知,所谓「圆满」,所谓「不圆满」,不是在教学宗旨上的差别,而是在接受教学的众生根性有差别,这个道理我们要懂。
现在由於资讯发达,交通便捷,这一个地球变成一个大家庭,这是我们必须要认知的。所以各种不同的学术、不同的宗教,逐渐逐渐决定是融合贯通,使一切众生都能够趋向究竟圆满,成就多元文化教学的终极目标。然後我们看到这个世界祥和,社会繁荣兴旺,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犹如父子兄弟,彼此互相尊重、互助合作,这个世间的动乱不安可以消除,世间的危机、劫难也可以化解了。我们在这个地方认识教育的功能、教学的重要。宗教不可以止於仪式,止於仪式是迷信,必须要详细认真的探讨教义、解释教义、奉行教义,落实到我们实际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佛法真的是有利於众生,有无比殊胜的贡献。我们觉悟的人、明白的人,应当认真努力奉行,去推广。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现在我们去参加佛七的法会。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六十八集) 2000/09/04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14-068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六十八集) 2000/09/04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14-068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十善业道经》第十面,经文倒数第三行:
【复次龙王,若离瞋恚,即得八种喜悦心法。】
这是三毒烦恼的第二种。贪欲之害,前面略略的说过了。而瞋恚的害处是非常的猛烈,对於自己的身心伤害最大,而且来得非常快速。贪欲的伤害是缓慢、时间长;瞋恚是时间短,而非常猛烈。我们在《印光大师文钞》里面看到,一些农村里面无知的妇女,发了脾气之後给小孩喂奶,小孩吃了奶之後就中毒死亡。由此可知,瞋恚能把奶变成了毒素,你说这个多可怕!我们晓得奶会变成毒素,血液也会变成毒素。
为什麽伊斯兰教吃牛肉、吃羊肉,他不吃血,他一定把血洗得乾乾净净,我想他懂这个道理。动物被杀害的时候,不可能没有瞋恚心,这个瞋恚心把血液变成毒素,这是非常明显的。所以佛跟我们讲,瞋恚是地狱道的第一个因素。当然,堕地狱一般讲十恶业统统都有,造十恶不善这个才堕地狱,但是第一个条件是瞋恚。如果犯十恶业,瞋恚不严重,不至於堕地狱,饿鬼、畜生比地狱果报要轻。所以瞋恚实在讲太可怕了,对我们身心有极其严重的伤害,极大的破坏力。
佛家讲:「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我们细细想佛家这句话说得不过分。学佛的同修也常常听到,「火烧功德林」,火是瞋恚,发脾气。所以一个人修积功德非常非常之难,你修积功德修积好多年了,你哪一天一不高兴,一个脾气发了,你的功德全完了,所以功德很不容易成就。我们要想想自己积功累德到底积了多少功德?要想想从哪一天发脾气之後算起。如果昨天发了一顿脾气,你的功德没有了,你的功德顶多是这几个钟点;早晨发了脾气之後,功德完全没有了。为什麽?功德是清净心,功德是戒定慧,你一发脾气,你的清净心不见了。
你看看许哲讲的话,她说发一分钟的脾气,需要三天这个心才能恢复正常。於是我们就联想到,发个十几分钟、二十分钟的脾气,一个星期都不能恢复;何况常常有瞋恚的,这个麻烦就大了,决定是地狱道的业因。所以修道人为什麽跟自己过不去?你恨别人,别人受害吗?不见得!如果对方有修养,丝毫损害都没有,对自己伤害就严重。我们要细心思惟佛在经典上的教训,冷静观察自己跟别人的行为,别人的行为可以做自己的参考。人多半不能见自己的过,很容易看别人的过失;从别人过失,我们用它来反省,把别人当作自己的一面镜子,改恶向善。
如果说是常常发脾气、常常有瞋恚心,底下讲的『八种喜悦心法』,你完全得不到。这八种喜悦心法就是佛家常讲的「常生欢喜心」,展开来是这八句。我们自己要测验测验自己还有没有瞋恚的意念,用这八句来检点很合适。如果这八句都具足,就可以证明你没有瞋恚心,你真的是离瞋恚心;如果这八句没有,你这个瞋恚烦恼充其量是暂时不现行而已,没离,遇到缘就起作用。
在净宗法门里面,最怕的是人在临命终时生瞋恚;这个时候是关键的时候,人在最後一口气断了,底下就是他到哪一道去投胎;最後一念是瞋恚,多半都落到地狱道去了。《饬终津梁》、《饬终须知》里面,为什麽那麽样重视人在临终的时候,不可以触碰他?神识离开身体的状况,我们凡夫不知道。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他这是最大的痛苦,经典上比喻「犹如生龟脱壳」这样痛苦,所以你去碰他、触摸他,很容易引起他的瞋恚心,这是对亡者极大的不利。有些人听说人过世之後,看暖气在什麽地方,试验试验他是到善道还是到恶道。最好都不必触摸。我们想探一探,不知道他神识有没有离开。神识离开了,没有问题;神识没有离开,对他就不利。不忍心做这个事情。
一般讲神识离开身体,八个小时到十二个小时;也就是说,八个小时之内决定不能碰他,他躺在这个床上,床都不可以碰。这是真正爱护,真正的帮助。八小时之後,你要去试验、探测可以,但是最安全的是十二个小时;断气之後十二个小时,这是安全的。这个常识我们要有,我们要帮助人、成就人,不能害人。由此可知,念佛的人,即使在生的时候功夫念得不错,往生家亲眷属不懂这个道理,在旁边又哭又叫,容易引起他动感情。再去触摸他、去推推他,这更糟糕了。几个人在临终的时候能够遇到善知识,懂得这些道理,知道这些事实真相,真正来帮助他?家亲眷属看到老人过去,这是难分难舍,让他隔离,不让他听到家亲眷属啼哭的音声,这种关键的时候比什麽都重要。防护周到,如理如法的助念,确实对他有大利益。这个时候他心里头正念分明,一句佛号提起,就决定得生;临命终时十念一念都决定往生,这就是四十八愿的第十八愿。
从这些地方我们明白了,助念非常重要,助念是真实的功德利益。大慈菩萨说得很好,你能够帮助两个人往生,就比自己精进;你能帮助十几个人往生,你的福报就无量,自己将来往生,确实你心里头就有把握了。你能帮助上百人往生,大慈菩萨说,你就是真正的菩萨。所以有许多念佛的团体,他们都有助念团的组织,这是好事情,值得提倡。这个对於念佛功夫不纯熟的,有大利益、有大帮助。可是我们生在这个时代,这个时代福很薄,障缘太多,这个社会步步都是陷阱,处处都是地狱,稍不小心决定堕落,外面的诱惑力量太大了。内里面烦恼习气重,外面诱惑的力量很大,你怎麽会不堕落?学佛也难保不堕落。我们今天小有成就,得力在哪里?得力在天天读经,天天闻法,用这个来薰习。
薰习的力量能够跟烦恼习气平衡,还不能够保证往生。必须薰习的力量超过烦恼习气,也就是说,烦恼习气确实你能够把它伏住,叫「伏烦恼」。一切时、一切处烦恼习气不会现行,外面这些外缘,无论是顺境、逆境,善缘、恶缘,六根面对都能够不受影响,你就有把握往生。这个功夫必须要保持。真正想保持,换句话说,对於世缘一定要冷淡才保持得住,真正能做到看破、放下,对於这一生的修学、求生净土,这才算是有成就。如果把持不住,还会受外面境界动摇,内心的烦恼还常常起现行,这个自己要警觉,对於求生净土是毫无把握,对於将来堕三恶道这个成分很大,能从这个地方警觉,这才算是你已经觉悟了。
如果对於现前这些境界依旧是茫然,依旧随波逐流,这个自己要警觉:「我来生还是搞六道轮回,还是会堕落,来生比这一生还要苦。」我们细细想想,我们来生能得人身吗?十善业道我能做到多少?过去我在讲席里常常说,十善业道要能做到百分之八十,勉强能保住人身。你说:「我百分之六十做到了,还有百分之四十做不到。」完全靠不住。於是我们不能不认真,不能不努力,这里面八种法,每一条法我们自己都很认真去检点、去学习。
【一、无损恼心。】
『损』,损人利己;『恼』是叫别人烦恼。我们有没有做?「没有,没有做这个。」不见得,我们自己所作所为叫别人看到讨厌,就是「损恼心」。天天在做、日夜在做,都不知道。难!非常非常之难。我们晓得要怎样真正做到「无损恼心」?必须要持戒、守法、守规矩,大家看到你欢喜,不会叫人讨厌。所以这个头一条,我们做人哪里能够做到十全十美?尽量去做,真正做到俯仰无愧,我们心才能安。我们住在团体里面,不守团体的规矩,虽然人家不好意思说你,心里看到都不痛快,你就是损恼大众。这里头的戒相非常微细,我们一定要晓得。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