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第一集)

(2008-12-18 21:01:10) 下一个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第一集)

2008-5-16【字体: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賢首國師註的。《華嚴經》如大師所說,卷數太多,境界深廣無際,自古以來,每個人都想著入華嚴境界,怎樣才能夠契入?杜順和尚慈悲,這是華嚴初祖,文殊菩薩化身的,給我們說出「妄盡還源觀」。雲華、賢首、清涼、宗密,代代承傳,把這樣複雜的、深廣無際的教義拈出修行切要的精髓,這是非常的難得。過去我們在講席當中,曾經簡單介紹過「還源觀」最後的五止六觀,有同學來要求,希望能不能找個時間把賢首國師這篇的開示,我們依照全文來學習。這是一樁好事情,但是法總是離不開緣起,這次回到香港來,時間不多,可是想想,這篇文章的義理還是很深很廣。在現在這個時代,我們《華嚴經》講了將近四千小時,同學們也有這個基礎了,可以學學「還源觀」。

  要緊要還源,我們還不了源,也就是回不了頭,回不了頭的原因在哪裡?我們的妄想沒斷盡。這個妄字包括經上常講的妄想分別執著,太嚴重了,很想回頭,回不了頭,很想懺除業障,總是懺除不了,原因就在此地。我自己這一生學習有這麼一點經驗。五十七年前,章嘉大師教我放下、看破,我是不是真的放下了?沒有,為什麼?習氣太重,無始劫來的習氣,哪有那麼簡單!可是,大師有善巧方便,我們依照他老人家的指示認真去做,這麼多年來,年年,放下就是減輕,從哪個地方看出來?經教裡頭有句話說煩惱輕,智慧長。煩惱跟智慧就是明暗的兩面,煩惱是暗的這一面,智慧是明的這一面,明多了暗就少,光明愈來愈大,煩惱就愈來愈少。

  我們要肯定我們是中下根性的人,這一點很重要,不是上根,上上根更談不上。上上根,像惠能大師那才是上上根,一聞千悟,一放下就徹底放下,這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勉強不得,學也學不來。所以老師教我的方法,一點一點放,先從身外之物放起,容易。身外之物我們最執著的無過於錢財,所以老師教我學布施,這真的,從跟出家人見面的頭一天,他就教我學布施。那時候我生活非常艱苦,自顧不暇,哪有錢去布施?老師問我,你一塊錢有沒有?一塊錢還可以。一毛錢有沒有?那沒有問題。你就從一毛、一塊開始布施,養成一個習慣。這些東西,如果把身外之物統統都放下,然後提升自己要把內財布施掉。什麼叫內財?內財不是身外之物,把身體捨出去。怎麼個捨法?現在在道場裡面做義工的就是內財布施,我們講把智慧、把勞力、把精神、把時間奉獻給道場,奉獻給所有的同學們。不求任何果報,我們今天講報酬,不求任何報酬,這叫內財布施。內財布施的功德超過外財,超過身外之物。我們做了,做了怎麼樣?效果不彰,這是什麼原因?真的是有原因。我們沒有把自私自利放下,沒有把是非人我放下,沒有把貪圖五欲六塵享受的念頭放下,沒有把貪瞋痴慢放下。所以雖然這裡面修福,功德談不上,你夾雜這些東西哪裡是功德,這是修福,修福、修慧進步非常緩慢,道理在此地。

  這麼多年經教的薰修我們明白了,什麼時候業障消盡?妄盡還源,統統放下乾淨了,妄就盡了,就回頭了。還源,源是源頭,源頭是真如本性。要捨!要知道不能不捨,我們現在自己知道有業障,為什麼?沒放下!這個東西愈施愈多,施財得財富,施法得聰明智慧,施無畏得健康長壽,它不是沒有果報,這就是佛法常講的,「萬法皆空,因果不空」。果報來的時候愈來愈多,來的時候想捨,統統捨,捨也要有緣分,我們講他有機會,沒有機會到哪裡去捨?每年我們肯定會遇到的機緣,就是全世界各個地方發生災難,救災需要用金錢,這是捨財很好的一個緣分。如果不捨它就變成累贅,業障消不掉。

  沒有這個機緣,我們就想到印光老法師,你看他一生把錢財捨光了,捨在哪裡?捨在弘法利生。他專門只幹一樁事情,印經布施。四眾同修的供養,他建了個弘化社,蘇州報國寺,自己設了個印刷廠,印送佛經善書。他也流通,他有完全贈送的、有半價,也就是成本贈送的。我這書印多少錢,不賺錢,成本賣給你是有能力的;沒有能力買的,完全送給你。給富有的人家,他也能有一點利潤,為什麼?做為印經的基金,老和尚訂了有這些辦法。我們也學著做,我們學著沒有訂這些辦法,全部贈送。可是果報非常殊勝,我們常講你是愈施愈多,愈多愈施。不能夠攢積在那個地方,錢放在那個地方不用它,就是罪過,我們學印光法師。

  這次我們遇到一個很殊勝的緣分,台灣商務印書館發起再印《四庫全書》,這是保存中國傳統文化,這是大事情。今天商務印書館派了一位方先生來看我,我才了解在十幾年前他們第一次印《四庫》,分量不多,只印了二百多套。現在印刷的技術發達了,帶給我們很多方便,你要一套他都可以給你印一套,要兩套可以給你印兩套,這個太方便了,我才知道有這麼新的技術。我看到這個訊息,我就給他訂一百套,這一百套請山東大學代我分送給全國大學圖書館,提供給中文系的同學們做參考。這個書的分量很大,也不是一個人完全能讀得完,這是保存中國傳統文化。

  我也給書店建議,《四庫》裡面有很多常常用的東西,現在譬如說是儒家的、道家的。乾隆皇帝編這套書的時候,他對佛很尊重,佛家的東西沒有入《四庫》,單獨編一套,就是《乾隆大藏經》,這是佛法的。道家的東西在《四庫》裡頭,所以我今天跟他談到,儒跟道很多重要的經論,常用的,最好從《四庫》裡面把它取出來,印成一套。《四庫》裡面,儒家的精華篇,道家的精華篇,這樣分量就不大了,兩個合起來,像現在這種裝訂的方式一百冊。流通也方便,價錢也便宜,需要的人他買得起。是《四庫》裡面的原文,這個非常有價值。他們也很歡喜,也樂意來嘗試這樣做法。所以,一定要學布施。我說你們做,做的時候我會給你訂一批,至少我會要一百套,或者是兩百套。我們贈送,佛教我們現在送《大藏經》,《龍藏》,我們可以送給學儒的、學道的這些道場,來供養他們。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就是儒釋道三家。

  這是講到緣分,要捨,要把它捨得乾乾淨淨。我自己曉得,很清楚,十方對我的供養,我把它捨成一毛都沒有了,我的業障就沒有了。所以要捨,我得找機會趕快把它捨光。內財布施這諸位看到的,每天跟諸位在一起學習,內財布施。天天讀誦大乘經典,為人演說,這屬於內財布施。三種布施都具足,所以智慧增長,身體健康,老師傳授我的我得受用,所以我非常感恩老師。這是我自己一點經驗貢獻給諸位做參考。

  現在我們看賢首大師這一篇原文,他開頭,等於說是序言一樣:

  滿教難思。窺一塵而頓現。圓宗叵測。覩纖毫以齊彰。】

  這個四句就是一小段。『夫』,這是古時候文字裡面虛字,開頭,開頭的一個虛字。『滿』是圓滿,《華嚴經》是大圓滿,是佛法的根本教義,一切法都是從《華嚴》流出來的。像一棵大樹一樣,《華嚴》是根本,一切經就是這棵大樹的樹幹、樹枝、樹葉、花果,所以這是根本法輪。當然『難思』,它太深,太廣,太大了。這部經典裡面,確實是包含遍法界虛空界,大講到法界,現在科學裡面講的宏觀世界,小講到微塵,現在講到基本粒子,我們在《華嚴經》全都讀到,沒有一法不在《華嚴》之中。如果像現在學校裡面,學校裡所有一切科系,《華嚴》裡面完全具足。還有學術界、學校裡所沒有的,《華嚴經》裡也有,沒有的,《華嚴經》裡面多了。所以,開頭講「滿教難思」。

  《華嚴》講緣起,這世界從哪來的?是我們自己真心變現出來的,唯心所現。為什麼會有十法界依正莊嚴?唯識所變。識是什麼?識是妄想、分別、執著,這個我們就明白了,因為有妄想分別執著才變成了十法界。這個其實非常重要,我們眼看到現在災難這麼多、這麼樣頻繁、這麼嚴重。尤其諸位看到前幾天四川的大地震,地震的時間只幾秒鐘,幾秒鐘大地的震動,生命、財產損失無法計算。我偶爾看到今天頭條新聞報導,死亡人數已經超過五萬人,這是什麼?看到屍體的,埋在地下看不到屍體的,算是失蹤的,人數超過這個。

  所以,我們一定要記住世尊在經上講的話,人命在呼吸之間。時時刻刻能想到這樁事情,那就是印光大師所說的、所用的方法,把「死」貼在額頭上。不定什麼時候死亡就臨到自己身上來了,這怎麼辦?如果用《華嚴》,《華嚴》把這個事情徹底解決。佛在《華嚴經》上告訴我們宇宙人生的真相,所有一切現象是心現識變,誰的心?自己。我們自己的心善,山河大地沒有一樣不善,心不善,沒有一樣是善的,這個要知道。所以,災難從哪裡來的?佛講得透徹,災難是人心造的,人起心動念都是十惡,你看跟殺、盜、淫、妄語、兩舌、綺語、惡口、貪、瞋、痴、慢,跟這個相應。

  佛在大乘教裡面告訴我們,講大三災。如果世間的居民,我們講地球上的居民,每個人都是貪而無厭,這個地球上完全就變成大水,陸地都沉淪了,水災、洪水是人的貪欲所感得的。火災,火山爆發,現在諸位看到的,地球上的溫度上升,南北極的冰河快速的在溶化,海水不斷在上升,這是瞋恚。風災,颶風、龍捲風,從來沒有過的,現在常常聽說,帶來嚴重的災難,愚痴。地震,傲慢、不平才感得地震。佛把這些現在所謂是自然災害的業因告訴我們,這個現在我們能接受,我們不懷疑,佛講的話是正確的,這個一點都不迷信。所以佛教導我們,至少要存善心、要做好事、要說好話、要做好人,這些災難就沒有了。這個雖然不是究竟法,不是成佛之道,但是是能夠真正讓我們獲得這一生的幸福美滿。佛法裡頭字字句句充滿了圓滿的智慧,這個智慧是自性的,不是從外頭來的。

  『窺一塵而頓現』,一塵是微塵,微塵裡面有世界,你真正看清楚了。這句裡頭著重在「頓」,頓現!我們做過比喻,電影的幻燈片,很小,十六米釐的,還沒有指甲這麼大,可能還沒有指甲這麼大,小指甲差不多,小指甲這麼大。我們放在幻燈機上,打在銀幕上,很大!按鈕一開,它是頓現,不是有先後次第的,沒有,全現出來了,一個念頭就現一個畫面。世尊問彌勒菩薩,有幾個念頭?意思就是有幾多個念頭?幾多個形相?幾多個分別執著?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一彈指,這一彈指的時間很短,一彈指之中就有三百二十兆的念頭。你說我們的念頭,想把念頭伏住談何容易,一彈指有三百二十兆!如果說一個念頭是一張幻燈片,這一彈指是多少?三百二十兆,要用我們電影幻燈片,我們這棟大樓都裝不下,假如它真的是有形的話,裝不下。那一秒鐘,我們一秒鐘彈四次指,一千兩百八十兆。這是什麼?妄念,妄念紛飛,你怎麼能止得住!

  所以,佛菩薩、善知識教導我們放下,這是正確的。放下怎麼樣?放下,你窺一塵境界就頓現,頓悟!了解事實真相。事實真相了解了,有沒有生滅?沒有生滅。為什麼?你才曉得相真的是假的,不是真的,沒有一法可得,你能得到什麼!不是災難來了幾秒鐘,這身體也沒有了,房子也沒有了,什麼都沒有了,不是,念念都不可得。《般若經》上給我們講得多明白,「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不可得我要得,那個得的是什麼?得的就是業障,沒有別的,你得的是業,業就是障。放下,放下業障就沒有了,我何必要它!諸佛菩薩給我們示現的,徹底放下,連自己身體都不可得。

  底下一句,『圓宗叵測』,「圓」是圓滿,「宗」是宗旨,也就是我們講修行的綱領,修行的原理原則,圓滿的。「叵」是不可,不可二個字念快了叫叵,意思也是不可,沒有辦法測度的。但是一個明白人,真正放下的人,他看到『纖毫以齊彰』,「纖毫」跟前面一塵是一個意思,在一微塵當中,「齊」是圓圓滿滿,「彰」是顯現,你統統都看到了。這四句是講的宇宙人生諸法實相。底下一段說:

  用就體分。非無差別之勢。事依理顯。自有一際之形。】

  佛法講體、講相、講用,體是自性,是空的。這個空不好懂,空不是無,空是有,為什麼?它能現、能變。為什麼說空的?我們六根接觸不到,這個體,肉眼看不到,耳朵也聽不到,你也摸不到,你也想不到,所以稱之為空,它真有。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體就是自性。有體它會現相,現相要有緣,沒有緣它不會現相。緣是什麼?緣是一念不覺,而有無明,這就是緣。起心動念,什麼緣故起心動念?沒有緣故,真的沒有緣故,起心動念了。起心動念它就現相,現相,相裡面它就有作用,作用是什麼?作用是見聞覺知,我們現在講心法、色法,一般社會大眾講物質、精神,物質、精神就生出來,有物質、有精神。這個還沒什麼妨礙,我們在經上常講這是什麼境界,這是諸佛如來報土,報身、報土,他有相,從體現相,實報莊嚴土。為什麼?他沒有分別,他沒有執著,他現的身是報身,現的土是淨土,一絲毫污染都沒有。

  可是我們凡夫不行,我們凡夫的念頭,起心動念,幾乎跟起心動念同時,他起了分別、起了執著,這個麻煩大了。有分別,實報土沒有了,見不到了,就變了,唯識所變。有分別,實報土就變成方便有餘土,也就是我們常講十法界裡面四聖法界。如果沒有分別的話,只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的話,那個實報莊嚴土是一真法界,是華藏世界、是極樂世界。加上分別,一真報土不見了,實報土不見了,現出來的是方便有餘土。方便有餘土它有四層,十法界裡面的佛法界、菩薩法界、緣覺法界、聲聞法界。也看他分別的輕重,分別很薄的是佛法界,稍微重一點的是菩薩法界,再嚴重的話就是聲聞法界。還算不錯,這裡頭沒有執著,沒有執著也算是淨土,這裡頭沒有善惡。執著一起來,這個麻煩大了,方便土不見了,什麼東西出來?方便土再一變,變成六道輪迴,凡聖同居土。自己心裡變的,外頭沒有,這個要知道,宇宙、芸芸眾生全是自己心變的。所以心善,沒有一樣不善,一切人全是善人,山河大地全是像極樂世界的凡聖土的七寶莊嚴。

  所以,佛給我們講的一切唯心造,一切法從心想生,這是我們修行「妄盡還源」所依的基本的理論。這個要承認,承認之後,我們就知道怎麼回頭了。無論你看到什麼境界,善境界、惡境界,你會歡歡喜喜的,阿彌陀佛,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你在這裡面看到事實真相,事實真相是什麼?業因果報,你看得清楚,你跳出來了。這個時候你是個明白人,明白人最重要的要幫助那些還在迷惑的人,要教他。教他的方法無量無邊,《華嚴經》講大用無方,最重要的方法是做樣子給他看,這是釋迦牟尼佛首先表演給我們看。他老人家所說的、所教的是他自己完全做到了,你看他捨得乾不乾淨,我們沒法子做到。日中一食、樹下一宿、三衣一缽,物質上的享受確實給我們做到一點貪戀都沒有。一生所做的事業是教學,教學最重要的現身說法,做出個好樣子來給我們看。對一切大眾有教無類,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只要你親近向他請教,他沒有不熱心教導你的。我們看清楚,看明白了,釋迦牟尼佛一生,用現在的話是職業老師。他一生所做的是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他的身分是多元文化社會教育的義務工作者,他頭一個示現做義工。每天教學,他不要報酬,不收學費,教導你也不求你感謝他,圓滿的付出,其樂無窮!

  在中國,這話是孔子說的,當然他有承傳,我們在《論語》上看到的第一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就快樂,讀書樂,學習快樂。我們現在學習為什麼沒有夫子那麼快樂,沒有佛那樣的法喜充滿,是什麼?我們沒有放下,問題在此地。只要你把分別執著放下,佛、菩薩的樂,孔子、顏回的樂,你就有了。我們的毛病就發生在此地,總要搞清楚、搞明白。所以從體相用上來說,當然有差別。

  『事依理顯,自有一際之形』,有事當然有理,有理決定有事,事的現起緣具足,佛法講四緣生法,緣具足。緣不具足的時候,理雖然具足它不顯,佛家講隱顯不同,隱顯不二。「一際」是什麼?一際就是理事不二,理事是一不是二,理就是事,事就是理,性就是相,相就是性。你把它看作兩個,就有分別、就有執著,那就錯了,你就見不到事實真相。下面舉個比喻:

  猶病起藥興。】

  你們想想,人生病了才要有藥,藥從哪來?藥是從病生起來的,沒有病就沒有藥,所以它是相對的。一個起來,兩個同時起來;一個沒有了,那邊就沒有了。我執著這個身體是我,對面就有個人相出來,相對的就出來了。我的念頭斷掉的時候,人相也沒有了,有沒有人?人有,你不執著了。你知道我自己這個相當相即空,了不可得,外面現相亦復如是,自然心開意解,你的心打開了。你現在的心是閉塞的,很苦,打開就自在。你現在的意,意裡頭有情結,這個情結解開了就沒有了,這個情結是虛妄的,不是真的。底下一句說得好。

  生智立。】

  妄跟智是一對,因為你起了妄念,所以才說智。妄沒有了,妄沒有智也沒有,妄沒有了還有個智,那智就是妄。所以病妄則藥妄,這個妄就是病好了,病沒有了。病沒有了,藥也沒有了;病沒有了,天天吃藥也吃出病出來。

  空拳以止啼。】

  這是一句比喻,比喻什麼?誘導孩童,小孩在哭,你用手比畫比畫,告訴他別哭,我有好東西送給你,給你玩,他就不哭了。其實他手上沒有東西,目的達到了,小孩不哭了,逗他笑了。

  通則法通。引虛空而示遍。】

  反過來,心有礙,法就有障礙。我們今天心不通,處處成障,全是障礙。如何能把障礙突破?心通,障礙就突破了。所以經教,祖師大德常常告訴我們,解決這些問題,這些疑難雜症不在外面。你從外面去解永遠解不開,縱然解開,後面又有結,所謂是冤冤相報,沒完沒了。從哪裡才能真解開?從自己內心去解,這是這麼多年來我們學到了,從自己內心化解對立,問題就解決了。

  好像現在時間到了,我們休息十分鐘,接著再學下面的文。

  請坐,大家請坐。我們接著看,賢首大師跟我們說的:

  妄則藥妄。舉空拳以止啼。心通則法通。引虛空而示遍。】

  這兩句話裡頭,最重要的就是『心通則法通』。所以我們要注意怎麼樣把心通了,心本來沒有障礙,起了念頭、起了分別、起了執著,障礙全現前。佛菩薩勸我們放下,在事相上是枝枝葉葉,章嘉大師以前教給我的,那是從枝葉上放下,但是根性鈍的人容易做到。佛陀在一乘圓教裡面教給我們放下的是放下妄想,妄想放下,執著分別都沒有了。因為執著是從分別生的,分別是從妄想生的,妄想沒有了,全都沒有了。不得已而求其次,妄想不容易放下,你能把分別放下就不錯了,分別放下你是菩薩;再做不到的,你不要執著,執著沒有了你證阿羅漢果,三界之內六道輪迴裡面生死沒有了,生死尚且沒有,哪有病痛,哪有煩惱。所以,見思煩惱斷了,一切的病苦全沒有了。

  我們才曉得,我們今天遇到困難從哪來的,事上要盡量放,為什麼?不放,它對我們產生妨礙,我們功夫不到家。真正功夫到家,阿羅漢以上的,他放不放是一不是二,入不二法門,那個行。我們沒到那個境界,所以事一定要放下,與理才能相應。心通了,法通是諸法實相你通達無礙,我們常講,大乘教常講,一切法的性相、理事、因果,你全都明白了叫通,法通了。今天法為什麼不能通?心沒通,心通法自然就通。我們明瞭,我們能相信,不懷疑,為什麼?法是心現的,是識變的,心通法當然通。「引虛空而示遍」,虛空通達沒有障礙。

  覺既悟。何滯何通。】

  滯是障礙,障礙跟通也沒有了,只要你覺了,只要你悟了,這要知道。覺悟是要靠放下,我們研究經教能不能覺悟?不行。研究經教一定要像馬鳴菩薩在《起信論》上所說的,會覺、會悟。研究經教不執著經教、不執著名相、不執著心緣,心緣就是你在教裡面想這句什麼意思,這個字怎麼講,那是心緣相,它都產生障礙。為什麼?心裡頭沒這個東西,境裡面也沒這個東西,心境都沒有,這個東西從哪來的?從妄想分別執著裡生的。妄想裡面不起作用,我們講潛伏,像病一樣,病根,細菌潛伏沒起作用,分別就起作用,執著就起大作用,那個麻煩就大了!這些道理我們都要把它搞清楚、搞明白。下面二句:

  非息其攀緣。四句絕其增減。】

  『四句、百非』都是講錯誤的分別執著。四句是什麼?有、無、亦有、亦無,四句。四句展開,在佛經上講百非,一百句都是錯誤的,百句是以四句為根本。你看我們一般人執著有、無、亦有、亦無,非有非無,這些話都是分別執著。但是佛在經教裡面對初機講解也用這些話,你可不能執著,你執著是真有這些話,錯了。引導你,無非是讓你離開分別執著而已。不執著,那時候所謂是說而無說,無說而說,聽而無聽,無聽而聽,入不二法門,那才叫真正覺悟。所以法難說,難在哪裡?佛說空,你執著空,佛說有,你執著有,佛說非空非有,你執著非空非有,這個麻煩大了,這佛度不了你。度不了還要度,這一世度不了,希望到來世,阿賴耶裡面給你種下佛法的種子,生生世世。從這個地方我們體會到佛無盡的慈悲,有沒有?不能說沒有,也不能說有。我們要能體會到佛說法的真實義,就是開經偈上所講「願解如來真實義」,這個難。多數人聽佛講經都把佛的意思錯解了,佛陀在世的時候這種情形就很多,佛滅度之後,執著經教的人不曉得有多少,他的心怎麼能通,心不通法如何能通。

  在這個地方大師給我們提醒,百非無非是教我們息攀緣心;四句,斷絕我們增減的妄念,增減是相對,我們講對立。真能懂得這個,我們常說從哪裡下手?要從我們自己內心深處,那個對立的念頭要化解掉,永遠不再跟人對立。他跟我對立可以,我不跟他對立,為什麼?他在迷,我迷的時候也對立,跟人事物都對立。我現在覺了,我不對立,不搞對立。對立一放下,慈悲心就現前,清淨、平等也能得到一點。你有對立,決定不平等,決定不清淨,你的心是染污的。你看看只要破這麼一點點,這一點點突破的時候,清淨平等覺你自然就能感覺到。比不上佛菩薩的清淨,也比不上阿羅漢的清淨,可是自己感覺到比從前清淨多了,比沒放下的時候清淨多了。你對於佛法的信心就增長,這些道理方法對我來講它真管用!所以我們學隨緣,不學攀緣,隨緣什麼都好;學著轉境界,不要被境界轉,這是大學問、大智慧、真功夫。底下說:

  得藥病雙泯。】

  人真的覺悟了,病好了,病好了藥也不要了。

  亂俱融。】

  我們心很亂,亂沒有了,靜也沒有了,亂沒有了那個靜還是個關口,這就是楞嚴會上佛講的「六結三空」。第一個結是動亂,動亂沒有了就靜,靜還是個結。靜、亂都沒有,六結三空完全突破了,這是法身菩薩的境界,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是這個境界了。

  能所以入玄宗。泯性相而歸法界。】

  『消』跟『泯』的意思一樣,能所沒有了,這個時候你才契入『玄宗』,玄是講玄妙,宗是修學的綱領,你才能入得去,我們今天講是華嚴法界。性相是一不是二,法性有,法相也有,法性就是法相,法相就是法性,性相是一不是二。相有,有是妙有,性空,性空是真空,真空跟妙有是一不是二,這就『歸法界』。法界能不能執著?不能,你執著你就入不進去,所以連這些都不能執著,你才真的契入。能所沒有了,性相沒有了,這就真的入不二法門,這才是入華嚴的玄宗。修學大乘,特別是修學《華嚴》,這才真的叫入華藏世界,不容易,是真難,上上根人才有分,中下根人就難了。所以下面大師說:

  見玄綱浩瀚。妙旨希微。】

  『竊』是賢首大師的自稱,非常謙虛。就是我看到『玄綱』,玄妙的修學綱領,『浩瀚』是比喻廣大沒有邊際。『妙旨』,旨是宗旨,妙在佛法裡面講非有非空。『希微』跟浩瀚是相對的,就像我們現在科學裡面講宏觀、微觀,希微是微觀,浩瀚是宏觀,大而無外,小而無內。但是大小不二,一微塵裡的法界跟外面的遍虛空法界是一樣的,是一不是二。也就是說沒有大小,大小不存在,先後不存在,遠近不存在,所有一切對立都不存在。這心才通,法自然就通了。只要有對立,一切障礙全都發生,對立放下是心開意解,這個確實是難,無論是宏觀的世界跟微觀世界都不容易。

  之者詎究其源。】

  這是講一般人,你在研究,你在探索,你怎麼能夠究竟它的根源。就像我們現在一般人,科學家在探索,宇宙怎麼起源?生命從哪裡來?在研究這些問題。能不能研究個透徹?不能,為什麼不能?你用的心是分別心、是執著心,你永遠沒有辦法明白它的根源。

  之者罕窮其際。】

  他這文章都是兩句是一對的。『尋』是尋求,我們今天講研究,研究的人,『罕』是希罕,很少能夠窮究邊際,實際也就是它的根源。宇宙的起源,科學家用許多精密儀器來觀察、來解釋,我們細心聽他的解釋,現在多半相信宇宙是起於大爆炸,爆炸的原點很小。我們看到科學的報導。原點是從哪來的?原點為什麼會爆炸?這都是大問題,都是沒法子解釋的。爆炸出來之後,為什麼會演變這個世界?他們講沒爆炸之前,空間跟時間都沒有,爆炸之後才有空間跟時間的現象發生。根據現在星球形成膨脹的現象來推測,他們推測到一百五十億年之前,這個原點爆炸的。還是不能圓滿解決。佛法告訴我們,與爆炸不相干,佛法是一念妄動而有無明,「無明不覺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這是佛給我們解釋宇宙的起源,生命的起源,比科學講的有道理。佛是親證的境界,不是用科學儀器來觀察所得的,不是的,他不需要用儀器。用什麼方法看到的?禪定,你把所有的妄想分別執著放下,讓你的心達到純淨純善的境界,自然就看到了。

  禪定功夫有溕畈灰粯樱?《?芡黄埔恍┛臻g維次,最小的禪定就能突破人鬼的界限。這個界限是最明顯的,我們肉眼看不到鬼,他的眼睛能看到鬼道。我以前有個同參道友,跟我同年,明演法師,我們也有些老同修認識他。他出家之後沒多久,羨慕神通,所以跟屈上師學密,學了一年。他來告訴我,真的這個境界被他看到了,天天看到,以後也習以為常了。他告訴我,下午五點鐘的時候街道上就有鬼走,不多,因為下午五點鐘是鬼道的早晨,稀稀落落的。到晚上十點鐘以後就太多了,熱鬧得不得了。到早晨天將亮的時候,那是他們的黃昏,又少了。至於他們的生活習性,跟人間差不多,但是鬼裡頭見不到陽光,他們的天永遠是灰色的,灰土土的,看不到太陽,看不到月光,也看不到星星。

  這個人是個非常老實的人,決定不是妄語。他本來是想學神通,神通沒學到,學了能見鬼,早年過世了,沒有成就。但是他告訴我,突破空間維次用清淨心是決定可能的,心愈清淨,也就是你定功程度愈深,你突破的層次就愈大,能突破到欲界天,甚至於可以到色界天,到無色界天,這是佛在經教上給我們講得很清楚。他所看到的宇宙,一切萬物的真相,就不是科學家能夠相比的。更深層次的禪定,突破了六道,能看十法界,能看到一真法界。這些是我們自性的本能,《六祖壇經》上所說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智慧、德能、相好都是你本自具足的,不需要向外求。所以佛法主張是內學,內求,向內不要向外。攀緣是向外,你所得到的,得到一點點,後面煩惱後患無窮,這是錯誤的。何必向外求?你要懂得向內。下面大師告訴我們:

  以真空滯於心首。恆為緣慮之場。實際居於目前。翻為名相之境。】

  這就是說我們修學心態錯了。『真空』、『實際』都是自性的名詞,我們的自性不能現前,就是被妄想分別執著障礙住,這裡講心首,『滯於心首』。首是什麼?首是起心動念,開頭,心裡起心動念,那就是『緣慮之場』,變成這個。永遠為分別執著所占據,或者說永遠是為分別執著做了主宰,自性不起作用。分別執著做主,這就叫輪迴心,輪迴心起作用就是造輪迴業,變出來的境界就是六道輪迴,這個太苦了,這真錯了!

  『實際居於目前』,「實際」也是真心,「居於目前」,它是在眼前,『翻為名相之境』。我們今天迷在名相當中,相是現相,佛法講的色法,名是心法;用現代的術語來說,名是精神,相是物質。我們完全被精神的現象、物質的現象迷了,都以為這是真的,以為是真有,哪裡知道全是假的,精神跟物質都不存在。《心經》上講得很好,《心經》是大般若,究竟圓滿的智慧,那是《大般若經》的總綱領,跟我們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是相,空是名。我們不知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我們不知道,全迷在這個裡頭,以為名跟色都是真的。在這裡面起了妄想分別執著,這個妄想是粗重的妄想,回不了頭來。

  這一段是賢首大師把諸法實相用最簡單扼要的話為我們提出來,現在我們怎樣把妄想分別執著消除,怎麼樣回頭是岸。下面他說:

  者統收玄奧。囊括大宗。】

  這八個字重要,太難得了!『玄』跟『奧』是同樣意思,幽玄奧妙,這是講的性相,法性與法相。性相、理事、因果,就是講諸法實相,『囊括大宗』,「大」是大乘,「宗」是修學的宗旨。這就是指的這一篇文章,華嚴奧旨妄盡還源。

  經卷於塵中。轉法輪於毛處。】

  《華嚴》的經卷太大了,龍樹菩薩在龍宮裡面所看到的,世尊當年在定中,二七日中所宣講的,是十個大千世界微塵偈,一四天下微塵品,龍樹菩薩看到的。我們閻浮提眾生不能受持,分量太大。好像我們,我們做個比喻,把比喻縮小大家好懂。像我們中國最大的一部叢書,《四庫全書》,七萬多卷,我們世間人沒有能力受持。你們想想,一年三百六十天,百年三萬六千日,《四庫全書》七萬多卷,一天讀一卷,要二百多歲你才能看完,不是這個世間人能受持的。那怎麼辦?把它縮小,乾隆皇帝很聰明,編一套精華給他看,也三分之一,《四庫全書薈要》。還不是一般人能受持的,還有個小東西叫《四庫提要》,每部書做個簡單介紹,這書的內容是什麼,簡單一條一條寫出來的,目錄提要。

  我們今天所讀的《華嚴經》就是《華嚴經》的目錄提要,叫小本。分量多少?十萬首偈,也就是全文是四十萬句,四十品,這是龍樹菩薩從龍宮帶出來的,這個世間人可以接受的。傳到中國來的只有原文的一半,所以到中國來的《華嚴經》是殘缺、不完全的本子,但是這一半,《華嚴》的奧旨已經可以能看見了,非常難得。現在的原文已經失傳,佛講的《華嚴經》只有中國翻譯的本子算是最完整的。所以屬於目錄提要。這就是『出經卷於塵中,轉法輪於毛處』,微塵是一微塵而已,比起十個三千大千世界微塵偈,我們今天這一部《華嚴經》真的是微塵、是毛端。可是怎麼樣?這一毛端與全經不二,大小不二,一毛端、一微塵裡面有圓滿的法界訊息,它沒有大小。所以一微塵你要是明白了,遍法界虛空界你全都通達了。

  他下面講的,這就有聰明的、有愚昧的:

  者德隆於即日。昧者望絕於多生。】

  這是要善根深厚的人,『明』是根利的人,他一接觸他就能明白。『德』是性德,『隆』是昌隆,明白的人一接觸,就在當下他就開悟了,就像惠能大師一樣。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給我們示現的,就是這個樣子,夜睹明星,豁然大悟。他為什麼能悟?他徹底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全放下,大徹大悟!我們煩惱習氣太重,想放下放不下,為什麼?想就是煩惱,就是分別執著,用分別執著放下分別執著不可能,那你怎麼能放得下!所以,放下的人怎麼放法?修定,什麼都不想,什麼都不念,時節因緣成熟真的豁然大悟。

  我們今天連這個我們都做不到,《華嚴經》裡面提出一個妙法,末後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是教給我們特別的方法。我們怎麼辦?我們把念頭集中在一句阿彌陀佛,我們心想,想阿彌陀佛,念,念阿彌陀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你見到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從哪裡來的?自性彌陀,你看見性,生淨土了,唯心淨土。所以,見彌陀生淨土就是明心見性,這是換一種方法,這個方法是萬修萬人去。現在問題是你不是真念佛,真念佛的人他只有一句佛號,除一句佛號他別的放下,真念佛人。真念佛人念多久能成功?我們所看到的,《淨土聖賢錄》、《往生傳》,乃至於現在真正修行人,你細心的觀察,一般是三年,念到功夫成片。什麼叫功夫成片?就是剛才講的你心裡面只有一句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這叫成片。口念不念沒有關係,心裡就是阿彌陀佛,絕對不會有其他的念頭。這一句阿彌陀佛還是有分別、有執著,但是不要緊,它跟極樂世界相應,它跟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相應。生到極樂世界品位並不高,凡聖同居土,可是怎麼樣?不但脫離六道,脫離十法界了!

  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誰教你?阿彌陀佛是老師;同學,文殊、普賢、觀音、勢至是同學。所以,你一生穩穩當當成無上菩提,『德隆於即日』,這個法門不可思議。他是真心學佛,不是這樣的,他不是真心。所謂不是真心,你學佛裡頭夾雜著妄念,就是夾雜著分別執著,你的心不真,你的心不真這叫業障。它怎麼樣?它把你拉回來,又拉回到六道去。真學佛的,真修淨土的,真想在這一生成就的,沒有別的,我只要把阿彌陀佛抓住,其他統統放下。我再也不執著,再也不分別,我就專門分別執著阿彌陀佛,所以叫執持名號。他知道,佛曉得你放不下分別執著,他就教你分別執著用在一處,制心一處,無事不辦。

  所以《彌陀經》上給我們講的,念佛,念佛求什麼?求一心不亂,心不顛倒。一心不亂是念佛三昧,心不顛倒是智慧現前,福慧雙修,這個成就是無量功德,這是真幹,這不是假幹。只要自己幹得是真,一真一切真,我們弘護都真實,都不是假的。一摻雜,真就沒有了,所作所為都是福德邊事,你是在修六道裡面的福報,而且福報修的很雜。如果說自私自利放不下,貢高我慢放不下,我們在人間修的福報將來到哪裡去?到阿修羅、羅剎,到魔道裡去,不是正道,人天是正道,修歪了。這些不能不知道。

  『昧者望絕於多生』,「昧」是什麼?不能夠覺悟的,也就是放不下的,放不下的那就是來生再來,生生世世。所以,佛法成就不是一生,這一生能夠稍微有一點明白的,過去世中至少有十世修行;這個十世不是連在一起的,連在一起那了不起,那功夫可高了。過去生中總是多生多劫多次學佛,這一生當中遇到才生歡喜心,雖生歡喜心,做不到。如果遇到淨土,你要發心勇猛,真正覺悟到這個世間太苦了,在逆緣裡面(逆的增上緣)發大心。真正覺悟,我一心求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沒有任何能救得了我,行,這一生肯定成就。如果還是被煩惱習氣所轉,那就要來生來世,李老師常講的還是要搞輪迴,在輪迴裡那是叫長劫輪迴。在輪迴裡面把你的業障消盡,要在哪裡?要在地獄、餓鬼裡磨掉,你再得人身遇佛法,再接著幹,不容易!所以機會現前,我們要認清楚,要把這個機會抓住,不要輕易的放過。尤其是現前我們所處的這個環境,災難非常之多,人生非常之苦,我們要從這裡警覺趕快回頭!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 上一篇文章: 沒有了
  • 下一篇文章:
  •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