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的稿費
(2006-09-12 00:31:32)
下一个
转贴:
来源:世界新闻网
中國大陸的稿費
作者署名:平凡
中國大陸的稿費(七之一)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各種報紙、雜誌也相繼創刊,報紙類包括中央級、省級、專區級,後來一些縣市也創辦了報紙。所有這些報紙,統統屬於中國共產黨的機關報。
比如《人民日報》,係中共中央機關報,各省省委皆出版了以省貫名的日報,專區黨委和一些縣委也如法泡製。雜誌則分為社會科學、文藝、科技、衛生、教育等等各種類型歸口出版。
報紙雜誌的相繼創刊,自然就牽涉到稿費,當時中央出台的稿費標準大致如下:
文藝類每千字十元至二十元,詩歌每二十行算一千字,曲藝每四十行算一千字,歌曲詞曲作者各十~二十元,電影劇本每部三千元~八千元,也有超過一萬的。
各級報紙則根據級別訂出相應標準,大多採用根據類別以篇計酬,比如新聞消息類、通訊類等等,報社內部的編輯、記者在本報發表的文章不計稿費(在以後若干年有改變)。
五?年代的物價很低,筆者那時所在的中等城市,雞蛋兩三分錢一個,大米幾分錢一斤,豬肉兩角左右一斤。當時如果能拿到一筆稿費,足以令周圍的人刮目相看。不過,中央雖然訂定稿費標準,但在各個報刊編輯部的具體實施中,又各有千秋,差別很大。
《人民日報》被稱為中國第一報,應當說它的稿費是可觀的,但它支付的稿費和各省省報差不多,甚至還略低於有的省報。既然中國第一報都這樣「隨意性」,其他的「小兄弟」也就立即跟進,其結果是報紙的稿費普遍偏低。
那一個時期,能保持稿費正常狀況的,當數被譽為中國第一刊的《人民文學》,《文藝學習》和後來創刊的《詩刊》,以及各大區的幾家雜誌,如東北的《文學月刊》、中南的《長江文藝》、華東的《上海文學》、華南的《作品》、西南的《西南文藝》、西北的《延河》等等。
一九五七年,毛主席提出「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文藝方針,在這個方針的指引下,全國文藝界為之歡欣鼓舞,各省的省級文藝刊物都紛紛由原來的三十二開本改為十六開本,並增加篇幅,更改刊名,好一派「百花齊放」的熱鬧景象。
其中原《湖北文藝》改名《橋》、《湖南文藝》改名《新苗》、《四川群象》改名《草地》、《西南文藝》改名《紅岩》、《江西文藝》改名《星火》、《江蘇文藝》改名《雨花》、《山東文藝》改名《前哨》、《山西文藝》改名《火花》等等。
與此同時,北京的《詩刊》、成都的《星星》、西寧的《青海湖》、西安的《延河》、內蒙的《草原》、天津的《新港》等等相繼創刊,一些省以下的地區也辦起了自己的刊物,如安徽省的《蕪湖文藝》、《阜陽文藝》、《蚌埠文藝》、《六安文藝》等等。
報紙雜誌多了,篇幅也增加了,需要的用稿量也大大增多了,作家、詩人們個個摩拳擦掌,挽起袖子在這個文藝的春天裡決心大幹一場。各編輯部的稿費雖然沒有完全按照有關規定的標準支付,但多多少少總要給一些的,稿費「不正常」,但發表的「陣地」多的是,發表的機會更是增多了,得到的稿費積少成多,也算是一筆可觀的收入。
於是專業的、業餘的作家和詩人們,一個個捧著稿費單,無不喜形於色。(平凡)
2006-09-04
中國大陸的稿費(七之二)
但是,好景不長。起初,人們以為毛主席提出的「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方針,是為了繁榮文藝創作,給文藝界更多的自由,給作家詩人們一個「陽光明媚」的春天,但天真的作家和詩人做夢也不會想到,原來毛主席是採用「引蛇出洞」的方法,以「陽帧沟氖侄危?涯切┓锤锩?遗山y統引出來,然後一網打盡。
一九五七年夏天,反右鬥爭開始,文藝界首當其衝,不管是大右派小右派,不管是老右派少右派,他們的「罪行」大多少不了與稿費「掛鉤」。
以往,拿稿費的人都以為是勞動所得,天經地義,現在經毛澤東思想這個「照妖鏡」一照,一個個都嚇出了一身冷汗,惶惶不可終日,有的自知罪大惡極,只有用自己的命來向毛主席悔過,於是,在一些地方和單位,懸樑自盡的消息不斷傳來。
原來,稿費這個東西是資產階級的「名利」,與我們無產階級是水火不相容的。人民的血汗錢哪有寫幾筆就要拿走的。
著名詩人艾青不僅自己成了大右派,他的夫人也因稿費問題被罵得狗血噴頭,當時的批判文章指出,艾青的夫人高瑛在和艾青結婚前,有一次去到艾青處統計稿費(是遵照組織指定去統計的),艾青說出數字後,高瑛嚇了一大跳,當時就暗下決心要嫁給艾青了。
文章侮辱還嫌不夠,同時還配了一幅漫畫:艾青的屁股拖了一長尾巴,長尾巴穿了一串銅錢,銅錢上寫著名利稿費,高瑛則兩腳踩在銅錢上隨艾青飄飄然起舞。
我想,艾青和高瑛早知道稿費這樣害人,那當初是一分錢也不會要的。
另一位與稿費有關的大右派是史達林文藝獎金獲得者中國著名女作家丁玲,丁玲在延安時就是大名鼎鼎的女作家了,解放後,她一直擔任文藝界的領導。
那時的中國作家協會為了培養青年作家,在北京辦了一個「文學講習班」(現改名魯迅文學院),講習班請一些老作家講課,丁玲也在邀請之列。
她在一次講課時,為了鼓勵青年們多寫好作品、出版好作品,她說:一個人寫出一篇好作品出版一部好書,不僅出名,還能拿一筆稿費改善生活。
(平凡)
2006-09-05
中國大陸的稿費(七之三)
丁玲為了強調她講話的意義,她還當場提問:「世界上有一個國家叫智利你們知道嗎?」大家回答說知道。她又問:「智利的總統是誰?」青年人面面相覷,不知道。丁玲繼續問道:「智利有一位著名詩人聶魯達你們知道嗎?」大家回答說知道。丁玲於是引伸話題說,一個人寫出了一部好作品,他的名氣某些時候會比他那個國家的元首還出名。
這次講課成了她鼓吹「稿費」和「成名」的「鋼鞭證據」,她不僅成了大右派,還被發配到北大荒去勞動改造。
還有個青年作家劉紹棠,之所以被劃為右派,完完全全是稿費惹的禍。劉紹棠在五?年代被譽為神童作家,他念初中時寫的小說《青枝綠葉》,被收入高中的《語文》課本作教材,他是從農村出來的孩子,家裡很窮,一日三餐大多是啃窩窩頭,他成了作家後,想報答父母,要把父母接進城。
於是,他給家裡寫了一封信,他在信中說了這樣的話:「爸爸媽媽為了我讀書,吃了不少苦,我現在寫一篇小說能拿二百元稿費,可以供你們吃白麵饅頭了,我想把你們接到城裡來。……」
劉紹棠因信中「一篇小說能拿二百元稿費」這句話,成了全國典型的資產階級「名利思想」的大右派,一句普普通通有關稿費的話,換來了二十二年的右派生涯,其代價何等巨大。
翻開反右時期的大小報紙,所公佈的右派份子的材料,總是反反覆覆提到稿費。至此,人們終於清醒過來,稿費是「害人精」,是資產階級腐朽的名利思想,從今往後,千萬千萬要離它遠些、更遠些。
反右結束後,稿費同樣成了「雷區」,誰也不敢踏上一步,即使是無話不談的朋友,一旦說到稿費,便馬上打住,深怕多說幾句犯了禁忌,惹來大麻煩。
一九五八年初,三位老作家(出於尊重,不指名道姓)不知是逃過了反右一劫,餘驚未消嚇出來的反常行動呢?還是感謝毛主席高抬貴手沒有將其打成右派而向上面感恩戴德呢?抑或是真的家裡的錢太多了花不完了,竟然聯名向中央提出倡議,將現有的稿費減少一半,其「公開」的理由是為了培養又紅又專的青年作家,防止資產階級的名利思想繼續腐蝕青年。
三位老作家的倡議很快獲得中央通過,至此,全國各級報刊一律減半支付稿費,有的報刊為了「又紅又專」的百年大計,稿費減半後再往下減,稿費變成了一種「象徵性」的意義了。
(平凡)
2006-09-06
中國大陸的稿費(七之四)
從一九五九年開始,天災人禍接踵而至,不少報紙雜誌宣佈停刊。一九六?年實施的「高級點心、高級餐館」的經濟政策,轉眼之間,物價瘋漲了十倍。物價雖漲了十倍,但稿費依舊,仍按一九五八年以前的一半支付,一直沿襲到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全國停發稿費為止。
在這期間,全國有幾個與稿費密切相關且啼笑皆非的故事。湖北省有一位在全國頗具影響的青年詩人陳官?,他本有一份令人稱羨的好工作,在鐵道部第四設計院就職,每月工資近五十元,這在當時算是比較高的了,那時一般的中小學老師月薪只有二、三十元。
可是這位青年詩人並沒把這份工作當一回事,一是因為他酷愛文學,對技術工作不感興趣,二是他已經出版了三本詩集,每月的稿費收入遠達超過工資,加上那時候是「大躍進」時期,早就打破了每天工作八小時的規矩,每天晚上加班,大多幹到十一、二點,他覺得這樣上班影響了他的創作。
於是,他於一九六二年申請回農村當「農民詩人」,幾經周折,經批准,帶著從小生長在大城市的新婚太太回到了四川大巴山區,他原以為每天不上班,可以坐在家裡寫詩了。
他原以為的老家應該只是解放初期的農村,不料現在的農村已經變成「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了,他既是社員,每天就必須出工,否則不得分配口糧。
起初,他一邊勞動一邊寫詩,所得稿費養活一家不成問題,但不到一年,公社黨委就給全國各地報刊去信,禁止再採刊他的作品,其理由是公社的領導每月才拿二、三十元工資,一個臭知識分子為什麼每個月稿費收入就上百元,只准他老老實實勞動,不得舞文弄墨。他斷了稿費來路,生活來源全靠掙工分,每天的工分報酬不足兩角錢,到了最後,連太太給湖北武漢老家寫信要八分錢的郵票也窮得買不起了。
另一位被稿費害苦了的也是一個青年作家,一九六?年他出版了第一本書,收到樣書的那天晚上高興得睡不著覺,到了半夜,他索性爬起來翻開新書,數一數一頁能容納多少字,以便計畫第二本書的篇幅。
他的室友第二天向黨組織匯報,揭發說青年作家晚上不睡覺,一邊數字數一邊計算稿費。黨組織覺得這個青年作家已被資產階級名利思想腐蝕,已到了極為危險的邊緣,為了挽救他、改造他,不久便把他發配到農村去勞動半年。
還有關於稿費的一件奇怪事件,發生在四川彝族詩人吳其拉達身上,吳其拉達是當年全國知名的詩人,六?年代初,中央一家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一本詩集《奴隸解放之歌》,詩集出版以後,他一直沒收到稿費,想寫信查詢,但稿費是「禁區」,弄不好會招惹麻煩。
過了三年,也就是一九六五年,他突然收到一筆六百元的稿費,出版社來信說,稿費當年就劃撥了,但被財務貪了汙,後在四清邉又斜徊榱顺鰜恚?F在補寄。寫稿拿稿費是堂堂正正的事,可是在那個年代居然成了罪過,誰也害怕觸及。
一九六六年夏天,文化大革命開始,全國的文藝雜誌陸續停刊,已經發表了的作品,一律拒付稿費,至此,稿費制度被廢除。
(平凡)
2006-09-07
中國大陸的稿費(七之五)
稿費被廢除了,但作家、詩人們並沒有減輕因稿費所帶來的罪過。按照毛主席的說法,解放十七年來,文藝界是資產階級一時「專」了無產階級的政,是死人統治活人,是壞人統治好人。
中央明確指出,文藝界是「三名」「三高」,稿費是「三高」中一高,即高稿酬。中央因此定調,全國的作家詩人們幾乎全部被戴高帽、掛黑牌遊街示眾,批鬥會一個接一個。
紅衛兵們認為凡是拿過稿費的人,都是養尊處優的資產階級,統統都該批倒鬥臭。有的作家詩人實在受不了這種屈辱和折磨,把心一橫,自我了斷,被譽為人民藝術家的老舍跳湖溺水而死、著名作家翻譯家的傅雷夫婦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雙雙懸樑自盡……
文革中,周恩來總理曾請示毛主席恢復稿費,毛主席批示:五十年不談稿費。
文革中期,上海創刊了一本文學雜誌《朝霞》、北京復刊了《解放軍文藝》,以後又陸續出刊了《天津文藝》、《四川文藝》、《雲南文藝》等,所有這些刊物,一律不付稿費,發表了作品可獲贈一本毛主席著作,《解放軍文藝》則送一本筆記本。
在十年文革期間,全國只有一個人可以拿稿費,這個人就是毛澤東。
毛澤東因其特殊的領導地位,他的著作印量大,全國八億人(那時的統計)人手一冊,甚至幾冊,因此在文革十年中,他就拿了七、八千萬稿費,成了當時中國的首富。
粉碎「四人幫」後的第二年,即一九七七年,全國恢復稿費,其標準按文革前的規定執行。中央通知下達後,全國的作家詩人們無不歡欣鼓舞,大家寫信互為轉告(那時的電話極少,純屬高檔奢侈品),稿費雖然很少,但有總比沒有好。
到了一九七九年,全國的右派得到平反和改正,一些作家同樣獲得改正後,「理直氣壯」地談起了稿費。東北的青年詩人萬憶萱反右前夕在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了一本詩集,但一直沒收到稿費,經查詢,稿費早就於當年寄出了,根據這一情況估計,有可能萬憶萱被打入右派,所寄稿費被有關部門沒收了。
還有個詩人何鷹,也在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了一本詩集《勞動之歌》,詩集出版後,出版社獲悉何鷹被劃為右派,便將稿費停發了。
二十二年後,何鷹的右派獲得平反,他向出版社索取稿費,但出版社「物是人非」,只能表示歉意。這些作家雖然沒拿到當初拿的稿費,但心情還是舒暢的,最起碼是可以談論稿費了,可以直截了當地索要稿費了。
八十年代,中央制訂了一個著作權和版權出版法,在這個法律式條款中,明確規定了每千字十~三十元的稿費標準,這個和五?年代相差不大,但這個時候的物價比起五?年代上漲了三十倍左右,一首詩的稿費只能買一包普通老百姓抽的香菸。「十五的月亮十六圓(元)」的故事,幾乎傳遍了中國的每一寸土地,這是一個關於稿費的悽涼故事。
(平凡)
2006-09-08
中國大陸的稿費(七之六)
瀋陽軍區前進歌舞團的著名作曲家鐵源,寫了一首歌《十五的月亮》,這首歌在中國家喻戶曉,幾乎成了「軍歌」,董文華因首唱這首歌而一夜走紅,成了全國著名的歌唱家,不僅從瀋陽調到了北京總政歌舞團,並由此進入了「小康」,而這首《十五的月亮》稿費是多少呢?答案是十六元。
稍後的另一首歌《父老鄉親》的命弑绕稹妒?宓脑铝痢芬埠貌涣硕嗌佟!陡咐相l親》這首歌的曲作者是海政歌舞團的著名作曲家王錫仁,這也是一首家喻戶曉的歌,著名歌唱家彭麗媛在一次演出中,當她激情地唱至「啊,父老鄉親」時,她突然跪倒在台上,令包括國家領導人在內的全場觀眾激動不已,許多人流出了熱淚。
自此,《父老鄉親》蜚聲全國,流傳海外,被評為「九?年代群眾最喜愛的歌曲」。全國近千家出版單位出版了這首歌,不了解內情的人,以為王錫仁會由這首歌變成富翁,他究竟拿了多少稿費呢?經過他耗時幾年到處「追討」,最後總共拿了七百多元。
中國的稿費到底是高還是低,我們不妨拿同一件作品和香港比較一下。大陸著名作曲家谷建芬為電視劇《三國演義》譜寫的主題歌,在大陸成千上萬次地播出、出版、演唱,但稿費少得說出來「讓人懷疑沒說真話」,而香港播出後,給了谷建芬稿費四十萬。
進入九○年代以後,南方的一些報刊自行提高了稿費標準,他們在中央規定的標準基礎上翻了幾番。如《廣州日報》《南方周末》《羊城晚報》等,同時也打破了「報紙的稿費低於雜誌的稿費」一直沿襲了幾十年的舊框框。
為了保護作家的經濟權益,由著名作曲家中國電影樂團團長王立平倡議成立了「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該會的宗旨最主要的就是代理音樂家向國內外追討稿費。但由於該會的人手不夠,追到的是少數,大部分該支付稿費的還是隱瞞不報,悄悄逃脫了。而且,這個協會只管音樂家,而音樂家只是「稿費族群」中的少數人,更多的作家、詩人、劇作家、翻譯家卻沒有這樣的組織,就連幾個少得可憐的稿費也常常變成了泡影。
隨著時代的推移,從九○年代中期開始,大陸原有的稿費制度被徹底打破,支付多少稿費,完全由各家報刊根據自己的實力自行決定。
全國稿費最高的刊物當數《知音》,她的標準是每千字八百~一千元,如被評為優秀稿件另有一萬至四萬獎金。
作為文學類領頭羊的大型刊物《當代》,在致讀書的啟事中談到大幅度提高稿酬,標價是每千字一百元;另有長篇、中篇、短篇小說優秀作品獎;作為歌曲雜誌的領頭羊《歌曲》,稿費不升反而降低,以前一首歌七十元左右,現在只給三○元~五○元;作為歌詞類當稱為國刊的《詞刊》,多年來保持「千字十元」的標準,迄今未變。
給稿費的刊物越來越少,不給稿費的越來越多,而且,不但不給稿費,而作家自己拿錢發表作品的現象已相當普及,自費出書、自費發表歌詞(每首付二十元~五十元不等)已漸成主流。
(平凡)
2006-09-09
中國大陸的稿費(七之七)
進入二○○○年以來,或許是作家們在以往的日子裡,因為稿費而受罪太多、吃虧太多,突然之間都「醒了過來」,原來,作品也是可以「講價」的。
河南的二月禾、湖北的池莉、上海的余秋雨等,他們的作品,你想低價收購,絕對門都沒有,他們已經成了大陸「文學界的富翁」。
一些歌詞作家,也不再害怕資產階級名利思想的腐蝕了,君子言義也要言利,給電視劇寫插曲歌詞、給歌手量身定做寫歌詞,一首歌詞動輒上萬,四川一位青年詞作家到北京以寫歌詞為生,方才三、五年,就在北京買了房子、車子。
作曲家們也親眼見到過不少這樣的事實,一首歌捧紅了一個歌手,從此,歌手到處演唱,出場費少則十萬二十萬,多則三、五十萬,有的甚至叫價一百多萬。
於是,作曲家們變聰明了,幾十元稿費一首歌的年代再也不復返了,寫出來的歌「標價」出售,郭峰就公開表態,他寫的歌十萬元一首,一分錢也不能少。
前幾年,孫悅買了作曲家劉青的一首歌《祝你平安》,稿費四萬,孫悅因首唱這支歌,由東北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姑娘,而一躍登上中國歌壇,幾年後,成了通俗歌手的「大姐大」,而她在「背後」說,四萬稿費一首歌,劉青好心狠。
這話傳出後,不等劉青發話,大家一致指責孫悅,人們說沒有《祝你平安》這首歌,就沒有孫悅的今天,而今天的孫悅早已是百萬千萬富翁了。看來,今天的人再不會因稿費而「談虎色變」了。
六十年來,大陸歷經了無數風風雨雨,大陸的稿費也和大陸的命咭粯樱瑤锥嗫部部揽溃瑤追?鹌鹇渎洹S械娜艘蚋遒M而妻離子散,有的人因稿費而家破人亡,也有人因稿費改善了生活,步入了小康,更有甚者,如毛澤東因稿費成了中國那個年代的首富。
回首往事,既有滿腹辛酸,也有些許甜蜜。但願往事只是回憶,今後的歷史不要重演。
註:文中所列幣制,均為人民幣。
(七之七)
(平凡)
2006-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