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與友網話: 關于"圣经的可靠性"

(2006-10-07 20:04:55) 下一个
聖經的學術研究,把聖經文本只作一種文獻對待,可以由歷史文學考古人類學社會學...以至宗教學,一一去加以考核,並不是甚麼絕對權威,也不必預設一定可靠.

比如由學術看希伯來聖經(舊約),對其中的歷史性,有考古家作出質疑.這類質疑,在正常的學術工作中,實屬正常,而提出文本某些片段的記載有不獲考古證據支持的觀點,也完全正常.但我們無理由只因有疑點,就當舊約沒有歷史真實可言.這些質疑,最多也只一家之言,並不代表全體意見,更何況學術界內部的這些"極微派",他們的真正看法,也不全一定像有些新聞記者所轉述的那樣極端,更不是一些好捕風捉影的讀者,以為聖經一疑便要變一灘沙!現在大學的聖經研究還在繼續,聖經神學仍為學科中之一門,舊約聖經沒有報廢,很多聖經權威學者,仍憑之繼續作出學術研究成果,故那些習慣由新聞發現真理的讀者,實不必太忙于吱吱喳喳.

對學術运作方式如有一定了解的,便知經傳媒曝光的所謂最新學術發現,往往嚴重走樣,所以學術的東西,不是到傳媒上講,而是應到有關專業學刊和研討會去講.公眾興趣,常使原來的議題焦點模糊了,更別說專業理論內容的細節能充分並恰如其分地表達了.

簡單說,目前考古界並不以聖經與地下材料有根本矛盾,聖經仍是一部重要並有一定可靠性的文獻,為有關研究提供參照.舊約非無歷史真實性,以色列的列王年代基本可與巴比倫、亞述歷史同步相諧,Tel Dan石銘等亦可為統一王國之證.所以即使是極微派疑歸疑,只指出他們的疑點,但舊約仍經常在研究中加以引用.有記者問他們,你們整天說疑點,但不仍是用舊約為文獻嗎?他們說,我們並不以為舊約是完全不可靠的文獻嘛.."可靠性"由知識言,永遠是相對的,多些,少些,學術上都可以商榷,但並不是外面的人所想的"不可靠".

當然,由背景研究的角度說,一本聖經作為文字流傳,不是用信仰上的"默示"二字可以簡單概括的,文本如何形成表述,傳達信息意義,並為受者理解,保存,傳承,還有過程的講究.摩西五经非由摩西自己親筆,這是可以確定的.口頭记述轉為文字,是所有早期經典形成常有的現象,孔子的《論語》,釋迦的《法句經》都是如此.要知道,在與信仰直接有關的宣道中,這類經典的背景知識,並非必要的內容,他們在講真理含義,非必說到背景,也很正常.但在把信仰也作知識對待的場合,對那些想多了解的信徒,這些問題,或有需要擺出來.據悉只要在比較知識性的場所,如他們的主日學,或神學班,以至工具書,及相關的聖經背景書,這些都不是避而不談的題目,只是有談多有談少.至于一些原教旨的教會團體,不肖一顧,又當別論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